13歲上大學的神童,後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2021-01-15 長葶古巷

魏永康是一個神童,兩歲便掌握千字,四歲便掌握初中課程,八歲便在縣重點中學讀書,十三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十七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若不深入了解他,你或許會認為這是近乎完美的人生軌跡。但其實對於魏永康來說,這是最不完美的一條路。

神童的"隕落",母親的悲嚎

魏永康離家讀了三年的研究生,在母親為自己的兒子驕傲地到處炫耀時,突然收到學校發來的通知:魏永康被勸退了。

母親感覺一時間有如五雷轟頂,她實在想不到,自己的兒子從小到大都很聽話乖巧,為什麼居然有一天以這種形式離開學校?

母親只覺非常憤怒,於是來到了學校,二話不說就指著大樓對兒子說:"這麼好的條件不爭氣,你不如跳下去死!"還跟別人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究竟是什麼,能讓一個母親能說出如此重的話?究竟是什麼,讓學歷如此光鮮的魏永康突然被學校勸退呢?故事還要從頭說起。

魏永康的童年

魏永康的父親曾是軍人,但身體卻留下了傷殘,所以魏永康從小都是被母親帶大的。而母親也十分看重兒子,不遺餘力地教育他。

可以說,魏永康之所以能成為神童,與他的母親從小便教他漢字、背詩的薰陶有極大的關係。

魏永康本來是個很正常的孩子,也愛玩,也愛說,也有朋友。但是中學時代,母親從不讓他跟朋友玩,也不允許他出家門,從此之後,他漸漸沉默寡言,孤僻了起來,一門心思鑽在學習上。

魏永康的轉折

之後,魏永康上了大學,母親為了兒子能夠像小時候一樣保持學習,當起了兒子的陪讀。不僅家務活都是自己來幹,甚至還要幫他洗澡洗臉。

牙膏不用自己擠,吃飯不用自己動手,魏永康什麼也不用幹,活得像個大少爺。

可是,卻是一個被「囚禁」的大少爺。魏永康其實內心一點也不希望母親這樣,除了學習,他什麼也不能幹。

他不能和朋友玩,他不能談戀愛,他只能一個人,孤獨地學習。雖然他從來沒有體會過生活的苦,但他的生活過得一點也不甜。

他的學業一路上升,17歲便考入了中科院,碩博連讀。但是,考入中科院後他便再也不讓母親陪讀了,而是自己一個人獨自上學。

他終於擺脫了自己"無微不至"的母親,他覺得自己終於自由了,可以一個人獨立地生活了。

但是,這又何嘗容易,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魏永康到了中科院之後,完全照顧不好自己。他在寒冷的冬天穿著薄薄的單衣,整個人與周圍格格不入。

在這十幾年的生活裡,都是母親幫他安排衣食住行,現在的他甚至連穿什麼都不知道,連冷暖都沒有什麼感覺。

魏永康的生活也是邋邋遢遢,完全不像是個十幾歲的青少年,顯得非常怪異。因此,周圍同學都躲著他,他也從不跟同學交流,就像中學時代一樣。

魏永康早就失去了與別人正常交流的能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母親一次次地掛斷同學打來的電話的時候,是母親一次次把他鎖進房間不讓他出門的時候……

可是,在大學裡,學習並不是唯一,人際關係的維持是很重要的,他身上不由自主給自己罩起來的那一層保護殼導致他的信息渠道十分閉塞,但魏永康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然我行我素。

結果,由於不聯繫導師,到了期末的時候,他不僅得不到導師的專業意見,而且在考試之後,竟然還完全不知道有考試和寫畢業論文這回事。

因此,他一門科目零分,也無法讀博了。三年後,被學校勸退。所以,才發生了開頭所說的那一幕。

魏永康的學習生涯,就此走了下坡路。可是屬於他的人生,其實才剛剛開始。

魏永康的新生活

母親從那之後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的過錯,確實,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太過於嚴格,魏永康所謂的神童,其實是犧牲了一個正常孩子的娛樂、休息時間換來的。作為一個孩子,他失去了最珍貴的童年。

母親曾經認為,這些小事,那麼簡單,我兒子作為一個神童,以後肯定自己就能學會。可她錯了,人生,活下去本就是一門很龐大的學問,活的精彩更是很難做到,對於這世上多少人窮極一生都學不會的東西,即便是神童,也會覺得束手無策。

他是學習上的巨人,但同時也是生活上的弱者,就好比一個遊泳冠軍,從小就在水裡長大,可有一天你突然指著一座大山告訴他,你不僅要遊泳,還要爬過這座大山,你遊泳那麼好,爬山也一定沒有問題。可他再聰明,也不過是個人。錯過了飛翔的最好年紀,便再難張開雙翼。

母親終於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教兒子的生活起居,就像教一個小孩子。雖然魏永康學起來略顯笨拙,但是不難發現,他有在努力地去做一個正常人了。慢慢地,魏永康也試著打開自己,嘗試交朋友,與陌生人聊天、說話,這些他曾被扼殺的技能慢慢地重新被找回來了。

終於,有一天他遇到了自己心儀的女孩。這一次,他沒有像以前的自己一樣遇事畏縮,而是勇敢地大步邁開自己的步伐,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隨著女孩一直從上海追到了深圳,女孩終於被打動,二人結婚生子,生活得幸福而美滿。

不僅如此,魏永康做回了一個正常人之後,並沒有荒廢學業,依然熱愛科研工作,堅持不懈地學習,終於,如願考取了北工大物理專業研究生。

母親的愛是偉大的,偉大到可以放下自我,為你付出一切,生命圍繞著你轉動。但這樣的愛,像一顆抵擋任何風雨的大樹,讓被保護的花朵失去生活的磨練,不經風雨,也不知社會險惡,生存之道。

而對於兒子來說,最難得的,便是即使在這樣的溺愛中成長,也沒有價值觀扭曲,沒有埋怨母親對他的嚴格要求與過分溺愛,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讓母親明白了自己的過錯,同時虛心學習生活技能,努力向上,不斷完善自我。

他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學無止境,人生處處是學習,需要學習的東西也未必在書本上有寫,有很多知識是需要靠感悟的,這樣用心去學習的知識,往往更能影響人的一生。

相關焦點

  • 神童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說到神童,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王安石的古文《傷仲永》,一句「泯然眾人矣」寫出了方仲永的結局。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神童魏永康便是其中之一,13歲考上重點大學,之後更是前往中科院碩博連讀,但遺憾的是最終卻被中科院勸退。
  • 神童13歲考入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可事實往往出乎意料,以往被鋪天蓋地宣傳的神童,在進入高中或者大學之後,他們就會變得籍籍無名。還沒有看見為全人類做出的貢獻,這些神童們恐怕早就已經隕落。我國曾經有一位少年天才,13歲就進入大學,他是誰呢?他就是魏永康,從小到大,魏永康一直都是別人眼中的天才。他所有的成就都是自己的母親一手塑造出來。
  • 13歲考入大學,後卻遭到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那個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他在進入中科院之後,就因為他的能力不行,遭到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而母親耐心訓練魏永康,魏永康在學習上更加的進步,他比其他孩子更沉得住氣,更加的努力用功,所以著他的成績一直非常好。
  • 他13歲上大學,後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採訪時卻說:我恨不得他死了
    從古至今,無論中外,人們對神童皆爭相追捧,因為他們確實更有可能為人類造福,而若是誰家出了個神童,簡直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神童,他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學習小學到初中階段課程,8歲進高中,13歲考上大學,17歲進入中科院碩博連讀,然而他的親生母親卻表示: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究竟是什麼,才會讓一位母親對兒子說出這樣的話?
  • 13歲神童上大學成母親驕傲,被中科院勸退後,母親:我恨不得他死
    像他這樣的人才,肯定不會被愛才、重視人才的中國大學界埋沒,所以他很快就接收到中科院拋出來的橄欖枝,並且進入中科院大學讀書。,延續神童的美名,但事實上,進入中科院就是他此生輝煌逐漸衰落的開始。、生活上的問題,逐漸也導致他學習上遇到問題,學習無法持續之後,中科院將無法接受像他這樣混日子的人,經過多方討論,最終將他勸退,他本來有廣袤的光明前程,還要進入碩士學習生涯,但是這些學習都被迫暫停、終止了。
  • 13歲考上中科院的神童,後卻慘遭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在外邊
    年僅13歲進入中國科學院少年班,可見其不同凡響的學習天賦。但是,在求學不久,他就慘遭中科院的勸退,甚至他媽媽還威脅說「我不能讓他死在外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能讓一個天才神童墮落到這樣的地步,且聽作者慢慢道來。出生於1983年的魏永康,父親曾參加過抗美援朝運動,因負傷在床上躺了多年。所以,一直以來都是母親曾學梅把這個家搬過來。
  • 神童17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魏永康成為了小鎮上遠近聞名的人,都把魏永康當成心目中的考神,不遠千裡前來觀看究竟神童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參加高考,憑藉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一所高校中,當時的魏永康才13歲,簡直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17歲得到中科院的賞識,紛紛認為魏永康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破格讓他進入到中科院中學習,當母親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內心非常的激動。多年的苦心終於得到了回報,她滿心歡心地把魏永康送入了中科院的校門,但是之後發生的事情則讓眾人大跌眼鏡。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恨不得他死了
    有一位名叫魏永康的少年,在年僅13歲的時候考上了211大學中的湘潭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結果在20歲的時候被勸退,連魏永康的母親提到他都是咬牙切齒,張口閉口恨不得他死了,如此一位「別人家的孩子」的魏永康,為什麼會讓自己母親說出這種話呢?
  • 13歲上大學,17歲卻被中科院勸退,親生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為了孩子,父母可以付出以一切,僅僅是為了孩子以後能有好的發展。不過,養育子女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事事都去幹涉孩子,就算孩子再聰明也只能成為「無用人才」,將來難成大器!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出生在湖南省容華縣普通家庭的魏永康。
  • 13歲考上大學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後,母親卻恨不得他去死
    在父母的催促之下,各種特長的壓力之下,孩子們就會漸漸失去童真,甚至變得很叛逆,無法管教,而現實中就有一個這樣真實的案例,13歲便考上了大學,創造了歷史記錄,而作為學霸卻被中科院退掉,也就是這個案例引發了一場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
  • 神童13歲跳級考上大學,卻慘遭校方勸退,媽媽哭訴:我恨不得他死
    魏永康出生在一個貧瘠的家庭中,父親癱瘓臥床,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櫃員,除了上班外還要照顧生病的丈夫,而所有的生活苦難似乎都因為魏永康的降生而變得不重要了,父母對他極其疼愛,小魏永康也著實是個天賦異稟的孩子,兩歲就可以背誦上千首故事,識字量遠超同齡人,上小學後更是因為成績優秀數次跳級,面對如此聰慧的兒子,魏永康的母親很是欣慰。
  • 「神童」魏永康:13歲讀大學17歲進中科院,母親為何恨不得他死了
    曾經以他為驕傲的母親,一度提到他就很失望,失望至極的時候甚至還感慨,恨不得他去死。重演的歷史悲劇讓人心痛,母親的憤怒之言讓人心驚,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神童少年這位現代版的方仲永名字叫做魏永康,出生於1983年6月,家住在湖南省華容縣。在三國演義中,華容縣是曹操的悲劇之所,曾一度臉面丟失殆盡,只能靠著哀求關公才能逃跑。
  • 13歲「神童」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媽媽:我沒有這種兒子
    0213歲「神童」考上大學有一位叫魏永康的神童,從小在媽媽嚴格的教育下,學會背唐詩,識讀漢字,這是很多同齡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位神童在13歲時就以602分的成績,被湘潭大學錄取,在這樣一帆風順的境遇中,魏永康並沒有如媽媽期望般發展下去。
  • 13歲考上重點,17歲入中科院,「揠苗助長」的母親:恨不得他死了
    0113歲考上大學,17歲入中科院,以被「勸退」結束學業魏永康,一個曾經名傳千裡的神童,13歲就考上了重點大學湘潭大學,他之所以在學業上有異於常人的表現,全因為他一出生,媽媽就給他制定了嚴格的計劃,2歲時已經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4歲掌握了小學課程,8歲就進入了縣重點中學。
  • 13歲上大學,卻被母親親手「毀了」的神童魏永康,現在怎樣了?
    80後的魏永康曾以神童之名響徹整個中國,可以說,當時有孩子的父母,無不嚮往把孩子教育得像他這樣聰明,因為他的聰明勁可以說從四千之前就已經"流露"——不僅在一歲多的時候能識得千字,甚至在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小學的課程。
  • 高分低能的「東方神童」,17歲考入中科大被勸退,如今怎麼樣了?
    到四歲時,他已經掌握了初中課程,他在小學跳過幾個年級,8歲時進入了縣裡的一所重點中學。進入重點中學後,母親覺得魏永康前途光明,為了保證他能繼續專心學習,母親選擇了陪讀。魏永康的母親負責家裡所有的家務,從不讓魏永康插手,給他洗衣服、做飯,甚至洗澡、洗臉。每天早上,母親都會叫醒他,為他擠牙膏,甚至為了不耽誤兒子讀書,魏永康上高中的時候,母親會親自餵他吃飯,讓他繼續讀書。
  • 13年了,9歲上大學,14歲浸會大學碩士畢業的神童,如今怎樣
    神童自古就有,一般是指天賦異稟的兒童,如眾所周知的方仲永和曹操之子曹衝,他們都是自小聰明過人。近代也出現過許多神童,但是他們的成長也一直令人擔憂。因為很多神童年紀輕輕就開始上高中考大學,有的神童上大學後不能適應學習環境,甚至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慢慢地就失去了往日光環,掛科退學了。
  • 是天才還是廢材,13歲上大學,17歲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被勸退
    一 ·13歲的天才說到天才,要麼就是年紀很小的,要麼就是做出了很厲害的成就的,但一般的天才都是年齡偏小的。今天要說的天才就是魏永康,這個男孩子出生在華容縣,他的家庭不是一個很富裕的家庭,甚至有一些艱難。他的父親因病常年臥床,家裡的頂梁柱沒法負擔起這個家庭,於是家裡的重擔全交到了母親的身上,母親在百貨公司裡當售貨員。
  • 全國第一個公認的神童,13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他兩次出家
    今天和大家聊聊神童,也就是那種智商超群的人。中國第一個全國公認的神童,名叫寧波,當年可謂家喻戶曉。他因13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而聞名。1978年,「寧泊」這個名字被全國媒體報導。從大人到小孩,從城市到鄉村,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可見他的名氣有多大。與許多傳奇故事不同,寧波出生在江西省贛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
  • 13歲天才少年考上985,茅臺承諾資助他4年,為何1年後便反悔了?
    貴州神童 在貴州就有一位著名的神童,他準備2年讀完大學,研究生畢業後考博士,2年讀完博士3年完成博士後的學業,最後當一名科學家他就是廖崴,曾經被茅臺老總資助4年學費的貴州神童。然而在他上大學1年後,茅臺就宣布終止資助,這又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