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天空
感受法治新生態
近年來,三明市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進一步做強人民調解、深化行政調解、推進司法調解,創新行業調解,不斷提升調解智能化水平,構建和諧社會,讓文明城市更有底氣。
2020年1月至5月,全市人民調解案件數6438件,調解成功 6397件,調解成功率達98.58%;全市法院審結民商事案件9105件,調解結案3590件,調解率達39.42%;全市公安受理治安案件6968件,調解結案3082件,調解率達44.23%;全市行政調解各類糾紛案件1810件,成功調解1665件,調解成功率達91.99%,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有機制,調走了矛盾
2020年,三明啟動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再次向全市發出動員令。一手抓平安,一手促文明,三明將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融入到社會治理職能中,融入到平安建設工作的方方面面,開啟新徵程、譜寫新篇章。
「怎麼樣,你們同意這樣調解嗎?」不久前,記者在三明市公安局列西派出所見到了正在調解矛盾糾紛的「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翁桂嬌。原來,為了門口菜地歸屬權的問題,張某和鄰居鬧得不可開交,社區民警李春波得知情況後,及時引導雙方通過「公調對接」機製成功化解矛盾。
列西派出所所長魏群介紹,2012年三明市公安局和市司法局就統一部署「公調對接」,人民調解工作室入駐基層派出所,協助民警全力「攻克」不屬於治安、刑事案件的民間糾紛。「民警和人民調解員『雙劍合璧』,分別運用法律、政策、經濟、情感等手段,採取教育、協商、疏導等方法進行調處,可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注入內涵和活力。」列西司法所所長張靚感慨。
今年,三明市持續推動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調解聯動互通,駐公安派出所調解室覆蓋率100%,駐法院調解室23個,覆蓋率92%。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128個,企事業調委會48個。全市現有人民調解員11404人,今年1月至5月,調解糾紛6438件,成功化解6397件,調解成功率達98.58%,有效控制矛盾糾紛激化升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公調對接」的成功,為聯調聯動機制開創了新的思路。三明市又組建由政法委、司法局、信訪局組成的「訪調對接」工作領導小組,依託「訪調對接工作室」的專業團隊處置矛盾糾紛。在國土、住建、交通運輸、衛生、林業、等部門設立調委會,打造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對涉及專業領域重大疑難糾紛實行「點調」和「會診」,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
有人管,調順了民心
和諧的社會環境,是創城工作的動力源泉,離不開調解工作的定分止爭,更離不開群眾的踴躍參與。三明市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政法綜治機構綜合協調,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廣泛參與,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確保矛盾化解不漏一人、文明創建不留盲區。
「小葉幫我聯繫了維修工人,對衛生間管道進行修理,以後不會漏水了。」「疫情期間確實不好找師傅維修,我當時應該多體諒你的。」家住三元區東霞新村的張大爺和樓下鄰居握手言和,得感謝一個人——葉淑芳,東霞社區黨支部書記、東霞新村網格員。
多年來,葉淑芳堅守網格陣地,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對於當場處理不了的及時上報解決。像她一樣的網格員,在三元區共有108名。他們分布在轄區80個村居社區中,猶如「末梢神經」靈敏地感知著網格內的細微變化,開展社會治安防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城市衛生管理等工作,給群眾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矛盾糾紛有人來管,平安和諧有「法」護航。今年,梅列區徐碧城中村徵遷改造作為全市重要民生工程,事關發展大局。梅列區司法局立足職能,成立由「司法局+8家律師事務所+1家基層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組成的法律服務團隊,挨家挨戶上門服務,講明政策法律推進徵遷工作。隊員們走訪的時間多了,了解的情況也細了,一些小事、一聲問候也就把住戶的心結、疑惑解開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久前,清流縣林畲鎮的張某兄弟倆,因為母親的贍養問題發生糾紛,得知情況後「鄉賢」邱志融,舒泉養等人,配合司法所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調解。在對兩兄弟進行了相關法律教育和一番情理勸導後,兄弟倆在對母親的贍養上達成一致協議,老母親也對調解結果點頭表示滿意,一家人關係和好如初。
「鄉賢」助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這樣的場景如今在三明已是常見的一幕。該市廣泛吸納轄區各社區、村居的退休老黨員老幹部,或在當地有一定威望、群眾信服的「能人」加入鄉賢理事會,發揮他們德治、善治的力量,不僅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發展,在社會治理和文明創建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創新,調出了速度
創建文明城市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很重要。三明市在矛盾糾紛化解中引入「網際網路+」思維,以信息化手段、大數據技術推動「楓橋經驗」智慧升級,助力創城工作順利開展。
「原告,你那裡信號怎麼樣?」「清楚!」2月13日,三明市三元區人民法院調解室內,法官羅嫣通過在線調解平臺對原告福建三明某銀行與被告三元區某建材商行、蒲某某、蘇某某不當得利糾紛一案進行調解。在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通過視頻連線,自願達成調解協議。今年疫情期間,三元法院司法為民「不打烊」,通過線上「雲調解」的方式共調處了35件案件,大大提高了審判效率。
近日,三明市公安局白沙派出所利用微信視頻功能,組織買賣糾紛當事人進行遠程調解。據悉,該所依託「微信派出所」、「民警工作群」、「便民服務群」等,將轄區村居幹部、熱心群眾代表等治安力量組織起來,組建治安積極分子「幫幫團」、人力情報「朋友圈」等,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助力合力。
同時,創新「1+N」訂單式調解方式,針對部分群眾不願意到派出所或者沒有時間、沒條件到派出所調解的實際情況,白沙派出所以「1」即公安機關執勤主陣地,以「N」為群眾能接受調解的方式和田間地頭、工地車間、居民小院、街頭小巷等調解地點為分戰地,讓民警隨時隨地走街串巷為群眾化解矛盾,讓調解現場成為矛盾化解的終點。
一手抓平安,一手促文明,早已融入三明人的血液中。該市將全面對標提升,全力攻堅會戰,打造集多功能於一體的社會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綜合體系,繼續為群眾解決一樁樁煩心事,鑄就和諧向上的平安三明,不斷豐富「全國文明城市」的內涵和底蘊,為這場關乎發展大局、關乎城市榮譽、關乎群眾幸福的創建文明城市決勝戰增光添彩。
原標題:《【故事】三明: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助力創城攻堅(961)》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