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明: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助力創城攻堅(961)

2020-12-22 澎湃新聞

清朗天空

感受法治新生態

近年來,三明市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進一步做強人民調解、深化行政調解、推進司法調解,創新行業調解,不斷提升調解智能化水平,構建和諧社會,讓文明城市更有底氣。

2020年1月至5月,全市人民調解案件數6438件,調解成功 6397件,調解成功率達98.58%;全市法院審結民商事案件9105件,調解結案3590件,調解率達39.42%;全市公安受理治安案件6968件,調解結案3082件,調解率達44.23%;全市行政調解各類糾紛案件1810件,成功調解1665件,調解成功率達91.99%,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有機制,調走了矛盾

2020年,三明啟動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再次向全市發出動員令。一手抓平安,一手促文明,三明將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融入到社會治理職能中,融入到平安建設工作的方方面面,開啟新徵程、譜寫新篇章。

「怎麼樣,你們同意這樣調解嗎?」不久前,記者在三明市公安局列西派出所見到了正在調解矛盾糾紛的「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翁桂嬌。原來,為了門口菜地歸屬權的問題,張某和鄰居鬧得不可開交,社區民警李春波得知情況後,及時引導雙方通過「公調對接」機製成功化解矛盾。

列西派出所所長魏群介紹,2012年三明市公安局和市司法局就統一部署「公調對接」,人民調解工作室入駐基層派出所,協助民警全力「攻克」不屬於治安、刑事案件的民間糾紛。「民警和人民調解員『雙劍合璧』,分別運用法律、政策、經濟、情感等手段,採取教育、協商、疏導等方法進行調處,可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注入內涵和活力。」列西司法所所長張靚感慨。

今年,三明市持續推動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調解聯動互通,駐公安派出所調解室覆蓋率100%,駐法院調解室23個,覆蓋率92%。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128個,企事業調委會48個。全市現有人民調解員11404人,今年1月至5月,調解糾紛6438件,成功化解6397件,調解成功率達98.58%,有效控制矛盾糾紛激化升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公調對接」的成功,為聯調聯動機制開創了新的思路。三明市又組建由政法委、司法局、信訪局組成的「訪調對接」工作領導小組,依託「訪調對接工作室」的專業團隊處置矛盾糾紛。在國土、住建、交通運輸、衛生、林業、等部門設立調委會,打造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對涉及專業領域重大疑難糾紛實行「點調」和「會診」,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

有人管,調順了民心

和諧的社會環境,是創城工作的動力源泉,離不開調解工作的定分止爭,更離不開群眾的踴躍參與。三明市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政法綜治機構綜合協調,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廣泛參與,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確保矛盾化解不漏一人、文明創建不留盲區。

「小葉幫我聯繫了維修工人,對衛生間管道進行修理,以後不會漏水了。」「疫情期間確實不好找師傅維修,我當時應該多體諒你的。」家住三元區東霞新村的張大爺和樓下鄰居握手言和,得感謝一個人——葉淑芳,東霞社區黨支部書記、東霞新村網格員。

多年來,葉淑芳堅守網格陣地,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對於當場處理不了的及時上報解決。像她一樣的網格員,在三元區共有108名。他們分布在轄區80個村居社區中,猶如「末梢神經」靈敏地感知著網格內的細微變化,開展社會治安防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城市衛生管理等工作,給群眾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矛盾糾紛有人來管,平安和諧有「法」護航。今年,梅列區徐碧城中村徵遷改造作為全市重要民生工程,事關發展大局。梅列區司法局立足職能,成立由「司法局+8家律師事務所+1家基層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組成的法律服務團隊,挨家挨戶上門服務,講明政策法律推進徵遷工作。隊員們走訪的時間多了,了解的情況也細了,一些小事、一聲問候也就把住戶的心結、疑惑解開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久前,清流縣林畲鎮的張某兄弟倆,因為母親的贍養問題發生糾紛,得知情況後「鄉賢」邱志融,舒泉養等人,配合司法所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調解。在對兩兄弟進行了相關法律教育和一番情理勸導後,兄弟倆在對母親的贍養上達成一致協議,老母親也對調解結果點頭表示滿意,一家人關係和好如初。

「鄉賢」助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這樣的場景如今在三明已是常見的一幕。該市廣泛吸納轄區各社區、村居的退休老黨員老幹部,或在當地有一定威望、群眾信服的「能人」加入鄉賢理事會,發揮他們德治、善治的力量,不僅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發展,在社會治理和文明創建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創新,調出了速度

創建文明城市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很重要。三明市在矛盾糾紛化解中引入「網際網路+」思維,以信息化手段、大數據技術推動「楓橋經驗」智慧升級,助力創城工作順利開展。

「原告,你那裡信號怎麼樣?」「清楚!」2月13日,三明市三元區人民法院調解室內,法官羅嫣通過在線調解平臺對原告福建三明某銀行與被告三元區某建材商行、蒲某某、蘇某某不當得利糾紛一案進行調解。在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通過視頻連線,自願達成調解協議。今年疫情期間,三元法院司法為民「不打烊」,通過線上「雲調解」的方式共調處了35件案件,大大提高了審判效率。

近日,三明市公安局白沙派出所利用微信視頻功能,組織買賣糾紛當事人進行遠程調解。據悉,該所依託「微信派出所」、「民警工作群」、「便民服務群」等,將轄區村居幹部、熱心群眾代表等治安力量組織起來,組建治安積極分子「幫幫團」、人力情報「朋友圈」等,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助力合力。

同時,創新「1+N」訂單式調解方式,針對部分群眾不願意到派出所或者沒有時間、沒條件到派出所調解的實際情況,白沙派出所以「1」即公安機關執勤主陣地,以「N」為群眾能接受調解的方式和田間地頭、工地車間、居民小院、街頭小巷等調解地點為分戰地,讓民警隨時隨地走街串巷為群眾化解矛盾,讓調解現場成為矛盾化解的終點。

一手抓平安,一手促文明,早已融入三明人的血液中。該市將全面對標提升,全力攻堅會戰,打造集多功能於一體的社會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綜合體系,繼續為群眾解決一樁樁煩心事,鑄就和諧向上的平安三明,不斷豐富「全國文明城市」的內涵和底蘊,為這場關乎發展大局、關乎城市榮譽、關乎群眾幸福的創建文明城市決勝戰增光添彩。

原標題:《【故事】三明: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助力創城攻堅(961)》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品牌調解」處處開花——寧晉縣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紀實
    河北法制報記者 王智勇通訊員 劉瀟洋兩年來,寧晉縣出現了很多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這是縣委縣政府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推動農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之一。搭建平臺 完善架構寧晉縣將「防範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作為全縣治理體系建設的切入點,通過搭平臺、建體系、強隊伍,建立縣域「三級平臺+四級網格+N個群眾組織」的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體系。
  • ...糾紛化解新品牌——南沙司法所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聯動機制
    11月19日,南沙司法所、南沙法庭、南沙街綜治辦舉行了南沙街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聯動機制會商籤約活動,區司法局、區法院、南沙街有關領導參加了該活動。據了解,該聯動機制是全區首個基層聯動機制,由訴前矛盾化解機制、工作聯動保密機制、執行情況監督機制以及日常聯絡機制等系列制度構成,對矛盾糾紛聯動化解的全流程進行了系統的規範,有利於三方優勢互補、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共建和諧社會。近年來,隨著南沙新區開發建設的快速發展,南沙街矛盾糾紛呈現多元化趨勢,這既對基層社會治理提出新挑戰,也給社會治理提出新課題。
  • 「信訪評理+司法調解」 南安洪瀨鎮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南安洪瀨鎮緊扣新時代新使命,適應新任務新要求,堅持黨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認真踐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新路子,著力提升鄉鎮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全面落實平安洪瀨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依託「1+3+N」大調解體系,化解勞資工傷等矛盾糾紛 永康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導和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下,以平安大會戰為抓手,動員一切力量,調動一切資源,聯合作戰、深耕細作、多面開花,開展社會治安大防控、掃黑除惡大攻堅、矛盾糾紛大化解、隱患治理大起底、交通秩序大整治、執源治理大推進、司法服務大提升、信訪積案大清倉、網格信息大排查、平安共治大聯動的十大專項行動,用實實在在的做法弘揚平安為先、和諧為本的主旋律,奏響同心同力
  • 化解小矛盾共建大和諧 「紅色物業」構建多元共治糾紛調解機制
    因小區裡每戶業主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各不相同,其間常常常會因為各種問題鬧出矛盾。如何有效化解小矛盾、共建大和諧,為業主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單靠物業公司難免勢單力薄。對此,中鐵二局瑞城物業以創建「紅色物業」為抓手,推動物業服務向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在提升小區服務品質的同時,及時化解日常糾紛矛盾,共同營造和諧小區氛圍。
  • 新疆和碩法院:多方聯動 矛盾糾紛巧化解
    和碩縣人民法院葉發勇同志在開展一村一法官工作期間,得知此糾紛後,立即前往現場進行勘查和了解,前後四次前往塔拉村進行調解,經過一個月時間的調解,12月17日,和碩縣人民法院與和碩縣水利局、和碩縣交通運輸局、和碩縣烏什塔拉鄉塔拉村村委會形成多方聯動,成功化解此糾紛,達成一致意見,各部門共同修復楊某家被損壞的青儲池並賠償青儲飼料,保證楊某家牛、羊能過冬。
  • 海司〔2020〕51號 海州區司法局關於加強創文期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
    海司〔2020〕51號 海州區司法局關於加強創文期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實施方案 各司法所: 現將《海州區司法局關於加強創文期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實施方案》
  • 通遼中院:多元化解糾紛 管轄權異議調解結案
    通遼中院:多元化解糾紛 管轄權異議調解結案 2020-12-17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執行攻堅】肥西法院| 執行攻堅鍥而不捨 十年糾紛一朝化解
    ​【執行攻堅】肥西法院| 執行攻堅鍥而不捨 十年糾紛一朝化解 2020-06-20 0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彬州法院:創新「1+2+N」工作模式,助推矛盾多元化解
    彬州法院:創新「1+2+N」工作模式,助推矛盾多元化解 2020-12-15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元調解 點亮幸福e家——全省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現場推進...
    近年來,在省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聯席會議的統一部署下,在司法行政機關的指導下,全省各級婦聯組織立足社區和家庭,積極開展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的預防化解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去年年底,省司法廳、省婦聯共同推進將「建設100個標準化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培訓1萬名家事調解員」納入省政府2020年度民生實事項目。
  • 【獨家】錢曉晨:講好中國一站式多元解紛故事
    《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完善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錢曉晨指出,矛盾糾紛化解體系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
  • 多元化解智慧財產權糾紛!中山「三舉措」探索行政裁決「新範式」
    多元化解智慧財產權糾紛!高質量推進,注重基層首創探索中山範式搭建「一站式」糾紛化解服務平臺。中山快維中心將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範創建工作作為專利執法工作的重要推手,通過與中山智慧財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中國廣州仲裁委員會中山商事調解中心,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中山)巡迴審判法庭等分設部門的有機聯動,建立起行政裁決告知制度和行政裁決救濟制度,對發現通過調解無法化解且能通過行政裁決解決的,引導權利人通過行政裁決解決專利侵權糾紛,切實減輕權利人在依法維權中的負擔。
  • 「和立方」線上線下高效化解矛盾糾紛
    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提速、贍養糾紛零接觸「雲端」化解……近日,東城區人民法院發布「和立方」訴源治理工作機制白皮書。該機制自2019年3月推出以來,為轄區群眾提供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法律服務,有效將社會矛盾化解在源頭,累計為群眾節約訴訟費支出4100餘萬元。
  • 矛盾糾紛調解室一天竟沒有一名群眾來訪,看信訪「重鎮」如何變身...
    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構建基層治理新的格局和諧穩定,是人民平安幸福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目標。9月3日,漣源市龍塘鎮珠梅村村支兩委召開「屋場會」,讓因山林問題產生矛盾的兩戶村民面對面溝通,村幹部和鄉賢居中調解,促使矛盾成功化解。
  • 「五室合一」助力陽西縣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再上新臺階
    為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化解機制,及時有效防範、化解、管控各類矛盾糾紛,助力社會和諧穩定,陽西縣堅持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陣地建設、隊伍建設、業務建設和工作創新為載體,構建「五室合一」基層社會矛盾糾紛聯調機制,主動防範風險,全力化解矛盾,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 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東莞長安兩個「訴源治理示範社區」揭牌成立
    在揭牌儀式上,葉絢麗表示,構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積極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長安人民法庭在訴源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以探索創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為抓手,充分發揮法庭在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及解決社會矛盾工作中的優勢作用
  • 「訴源治理示範社區」分別在長安霄邊、新安揭牌 促進矛盾糾紛源頭...
    據介紹,示範社區由市第二人民法院與長安鎮政府共同打造,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維護當地社會穩定和諧。市第二人民法院副院長葉絢麗、市第二人民法院訴調對接中心主任劉伍雄、鎮委副書記陳敬林出席活動,共同為示範社區揭牌。
  • 婺城「一地一品」矛盾化解共治模式解民憂
    今年以來,婺城公安分局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工作,緊貼轄區實際,在鎮街及各派出所建立「一地一品」矛調分中心共18個,實現矛盾糾紛化解「一站式」管理,並布建村社民情民訪代辦點271個,全區目前已受理信訪和矛盾糾紛5510件,90%以上化解在村鎮兩級。
  • 「楓橋E站」就地化解網際網路平臺糾紛
    面對激增的案件壓力,廣州法院創新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機制,通過印發《關於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的若干意見(試行)》,依託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簡稱ODR平臺)在線調解矛盾糾紛,積極推動多行業、多領域的特邀調解制度,推動成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等多項舉措,充分釋放多元解紛潛力,形成了一批就地、快速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的 「楓橋經驗」廣州實踐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