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刺繡,大多數人會知道中國四大名繡:湘繡,蜀繡,粵繡,蘇繡。雖然中國四大名繡中並沒有藏繡,但藏繡也不是一個小眾的民間藝術,它和廣大藏族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傳播力。在現代化機器大生產時代,像藏繡這樣的傳統手工藝越來越少。
藏繡源於公元9世紀,是我國少數民族刺繡派別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藝術,是雪域藏區農耕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產物,與唐卡和堆繡並稱為藏傳佛教三大藝術,是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繡派系之一。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藏繡不斷吸收中原文化、中西亞文化及藏傳佛教文化中的藝術手法,技藝日趨成熟,已經成為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藝術。
藏繡根據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法、地區差異等還可分為多種派系。雖然藏區都有藏繡,但最有名聲的當屬貴南藏繡。貴南藏繡,是一種民族民間工藝,也是青海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被譽為「藏繡之鄉」,「歌舞之鄉」,有著豐富的藏繡藝人、歌舞藝人資源和濃厚的民族文化積澱。其中「貴南藏繡」,又稱「貴南針線」,是貴南地區藏、漢等民族婦女以藏族裝飾圖案為主要內容的傳統刺繡技藝,是青海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南藏繡,民間俗稱「針線」,凝聚著藏族勞動婦女的智慧,是優秀的藏族民間傳統文化之一,承載著青藏高原厚重的農耕文明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民族民間手工藝品的需求遠遠超過機械生產的藝術產品,民族民間工藝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這就為藏繡走出農家,推向市場提供了機遇和平臺。
貴南藏繡擁有平針、纏針、套針、跳針等10幾種針法,其中民族服飾刺繡以纏針、平針為主,套針、跳針等主要在佛教唐卡和寺院柱簾飾上採用。雖然貴南藏繡的針法不如蘇繡等多,但是,以貴南藏繡獨特的針法繡制而成的藏族安多農區婦女服飾,是藏族眾多服飾文化中最絢麗奪目的一種,自成一體,成為草原上的一枝奇葩。
過去,傳統藏繡作品主要是以藏繡唐卡等宗教用品和製作藏族婦女服飾等民族服裝服飾用品為主,深「藏」於農家大院。其中有不少作品頗具代表性,如《吉祥八寶套裝圖》《彩色六字真言圖》《和睦四瑞圖》等,這些都體現了藏族人民追求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平等、友愛、幸福的美好願望。
多年來,貴南藏繡一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這種承載了藏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傳統文化代表。隨著時代的發展,貴南藏繡借鑑了江南刺繡、熱貢藝術手法和工藝,主題內容也愈加豐富,增加了山水、人物、動物等,成為全國少數民族刺繡派別中內容最豐富的一種。青海省塔爾寺和甘肅拉卜楞寺各大寺院均收藏有產自貴南的珍貴藏繡唐卡。
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