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發現在大型購物中心有家坐落在偏角的書店,裝修風格很簡約。走進去,一下子就和外面有種隔離的感覺,安靜,恬淡,沒有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喧囂、忙碌。窩在店裡的人,小孩,大人,男人,女人,在這個空間裡,只有一個身份,閱讀者。
小孩沒有吵吵鬧鬧,胡衝亂撞,男性放下手中的遊戲、女性也脫下高跟鞋、穿著舒適平底鞋,沉浸在讀書世界裡。平常所見的手不離手機,眼睛永遠盯著手機的景象,在這家書店裡,變成了少數,所有人似乎都是慢了下來,沉靜下來。
走在書店裡,那一排排裝滿書的的書架,看在眼裡就有種充實感。所見之處都是書,卻沒有密集帶來的眼花繚亂,有的只是書的味道。不像在馬路邊問道的汽車尾氣,也不是公共運輸上擁擠的空間散不去空調味。
受當下氛圍和周圍人安靜閱讀的感染,我也隨手拿起一本遊記的書中,一目十行的瀏覽,所介紹的城市,剛好就是我目前工作生活的城市。詳細介紹這個城市的交通、遊玩景點,美食、住宿,還有那些我從來不知道的歷史文化典故。
那些我覺得習以為常的景觀,那些我經常吃過的食物,那些我曾經遊玩過的主題公園,在書中,看到不認識的認,不認識的遊客,用文字一點一點的記錄遊玩的感受,用優美的字句介紹人和景,我又對過去所見所聞有了不同的感受。那些我從來沒去過的地方,單單是通過文字,我就能感受到的美。
這是我喜歡閱讀的很大原因。無需花太多的時間和財力,就可以看見不同的人和事,不同的景觀和文化。
都說身體和靈魂,一定有一個在路上。還有曾經刷遍微博、朋友圈的「世界那麼大,我要去走走」的金句。其實,能夠做到,說走就走的人,還是少數人。
大多數人的,為柴米油鹽發愁,為升職加薪苦惱,為車貸房貸拼了命。世界真的很大,大到我們終其一生也走不完,看不夠。更別說用時間和金錢去走、去看。
而書本,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還有閱歷、感悟和眼界。相對說走就走的旅行,通過讀書看自己生活以外的世界,是低成本的,也是有實際作用。
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提到讀書的藝術說到:
一個人在每天二十四小時中,能有兩小時的工夫撇開一切俗世煩擾而走到另一個世界去遊覽一番,這種幸福自然是被無形牢獄所拘囚的人們所極羨慕的。這種環境的變更,在心理的效果上,其實等於出門旅行。
你可以只要花十幾塊,幾十塊錢就可以買到一本好書,讀一本人文書,在書中你可以看到與你志趣相同的人、或者不相同的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讀一本小說,你可以看到人生百態;讀一本歷史書,你可以跨越幾百上千年去看到古時的文化和智慧;讀一本外文書,你可以看到地球的另一端、另一半的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等等。
人為什麼讀書,大概是因為我們不夠能親身經歷每一件事,不會遇到世界每一個人,不會去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有我們不曾知道的奧秘。而書本,用文字和紙張,匯聚古人、現代人、普通人、偉人的所有智慧,給我們呈現一個豐富多彩的舞臺。
時常有人抱怨生活有太多的瑣事、煩心事,被生活工作禁錮,活得壓抑,情緒無從釋放,卻從來沒想過,其實通過讀一本書,就能夠找到通往身心放鬆的方法。
當心有煩悶、生活工作不順心,情緒得不到紓解,放下手中的遊戲,脫下好看但是累腳的高跟鞋,走到書店裡看看,拿起一本書,體驗閱讀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