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是寶寶身體健康的標誌,很多媽媽都會特別關心寶寶的排便次數和排便情況。面對便秘的寶貝,媽媽心裡焦慮極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好好的寶貝就只吃不拉了!經常便秘的寶貝往往同時伴有食欲不振,從而導致營養不良,精神萎靡,腸道功能紊亂,寶貝因便後疼痛,不願意排便,會加重便秘,形成惡性循環。寶寶幾天不排便,終於坐在小馬桶上,大便乾燥拉不出來,又哭又鬧,這究竟是怎麼了呢?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便秘?】
判斷自己的寶貝是否便秘,媽媽不能只依據排便頻率為標準。最關鍵的是要對寶貝大便的質和量進行總體觀察。而且,媽媽要分析寶寶的排便間隔,對寶貝的健康狀況是否有影響。每個寶貝的身體狀況都各不相同,所以寶寶的排便次數也有差別。
對於完全吃母乳的小嬰兒來說,他們每日排便次數可能較多。而混合餵養,或者完全用配方奶餵養的寶貝,則可能每日排便1次,也可能每2-3天排便1次。其實,媽媽不用太過焦慮,只要寶寶大便的性狀及量都是正常,而且寶貝沒有什麼身體不適的症狀,那這種排便頻率就是正常的。有的寶寶雖然每天大便次數正常,但大便性狀乾結,不易排出,每次量少,其實這種情況也屬於便秘。並且,當寶寶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時,媽媽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寶寶為什麼會便秘?】
其實,如果寶貝一兩天不排便,這並不意味著寶寶就是便秘。其實,寶寶的腸胃很嬌嫩,消化系統也和大人不同,非常容易受到食物種類等因素的影響。有時候,寶寶偶爾排便間隔時間延長,媽媽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寶寶排出的是軟便、拉粑粑的時候不費勁,就是正常的。有些純母乳餵養的小寶貝,腸道消化吸收後殘渣較少,且母乳中含有的纖維素有助軟化大便,偶爾可能3~5天甚至更長時間才排便一次,仍為黃色軟便,也屬正常。其實,對寶寶來說,便秘最主要的特點並不是排便間隔時間長,而是排出的大便乾結、排便困難。
當寶寶出現便秘的情況是時,媽媽要仔細回想一下,最近給寶貝安排的飲食,是否合理。寶貝最近有沒有吃得過於精細、或者是缺少了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等。寶貝有沒有身體不適或生活環境變化(如外出旅行、換保姆等);喝配方奶的寶貝要注意奶粉有沒有衝得偏濃稠;有沒有額外給補鈣(純母乳和/或配方奶餵養的寶貝,通常都不需要額外補鈣,只需補充維生素D即可,多餘的鈣在腸道中不能被吸收,還會和脂肪酸結合形成鈣皂,引發便秘)等。
【便秘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1. 學習科學合理的餵養方法
對於新生寶貝來說,我們都提倡母乳餵養至少到寶貝滿6個月。因為對於小嬰兒來說,母乳易消化、不易致敏,所以母乳餵養的寶貝較少發生便秘。而當混合餵養的寶貝出現便秘時,媽媽首先要檢查奶粉是否嚴格按配方調配。如奶粉衝調沒有問題,可在兩餐奶間適當喝水。對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來說,添加輔食要從少量單一食物開始,逐漸循序漸進的增加輔食的量和種類,每次添加的新的食物後,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腸胃接受度。
2. 給寶貝補充益生菌
如果寶貝出現了便秘的情況,媽媽可以給寶貝補充益生菌,通過調整腸道內菌群的平衡,降低腸道內pH值,使腸道呈酸性環境,可中和大便的鹼性,軟化大便。
3. 幫寶貝做運動
如果寶貝幾天沒有排大便,可給寶貝做被動操或腹部按摩,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也能有效促進寶貝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