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姜燕)視頻裡,一個身穿紅色衛衣的小男孩帶著微笑,自信地說著英語。他是貴州遵義市道真縣隆興鎮杉木小學的學生。誰能想到,在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這緣於今年9月份啟動的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
圖說:老師線上教學。上海臨港公益基金會供圖(下同)
1440課時在線英語和音樂課
視頻中的小男孩正在做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在線英語課的口語練習。
2019年,上海臨港公益基金會曾在甘肅慶城縣順利試點鄉村小學遠程助學項目,2020年將這一成熟的項目模式引入上海對口幫扶的遵義市。基金會與上海援黔幹部聯繫,又與遵義市政府、教育局和道真縣政府、教育局反覆溝通多次,最終確定在道真縣推廣落地。
項目的設計和實踐很紮實。項目計劃第一年選取道真縣20所鄉村小學試點,為25名優秀的縣鎮教師提供100多節網上示範課和10多天教育專家現場培訓,再由縣鎮優秀老師通過線上支教的方式,為鄉村小學開設960課時在線英語課和480課時在線音樂課,讓鄉村小學課程實現「從無到有」,讓當地師資力量實現「從弱到強」,逐步實現縣內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的內部循環。
圖說:老師線上教學。
歷經3個多月的籌備,項目團隊完成了調研學校情況、了解當地教育大綱、配置遠程教育設備、研發課件和教案、建設和培訓在線教師隊伍等一系列工作,並於今年9月全面啟動道真縣20所鄉村小學的線上課程。
第一年項目總費用70萬元,由臨港公益基金會全額資助,U來公益負責具體執行。
1分鐘視頻老師要反覆錄製
道真縣鄉村小學的孩子們漸漸的從不愛讀英語,變成了愛讀英語。這是依託臨港-U來遠程教育平臺上的定製化示範課,以及道真縣的各位優秀教師與鄉村小學助教老師不懈努力。
道真縣民族小學的萬登貴老師是從縣鎮眾多老師之中篩選出來的優秀教師之一。萬老師是民族小學的英語組教研組組長,帶著4個班級,每個班學生都有70多人,每周還要為2所鄉村小學——杉木小學和大聯小學的孩子們上兩節英語課,但萬老師從沒顯露出疲憊。
鄉村小學的孩子們一周有3節英語課,萬老師上2節,剩下的1節由杉木小學和大聯小學的王老師和羅老師上。他們利用自己在線下的優勢,結合遊戲、舞蹈和對話的方式,給孩子們搭建一個認知場景,複習萬老師之前所教的課程,通過在場景之中的多次複習加深記憶。
圖說:家長群中的互動。
考慮到三年級是學習口語的關鍵時期,萬老師還專門錄製了口型教學小視頻,短短一分鐘的視頻,為了能錄到效果最好的發音口型,萬老師往往要重複錄很多次。3位老師將視頻分享到家長群裡,孩子們就有機會能在課後跟著老師的視頻反覆多次的練習標準發音方法。他們還會檢查與評估,確保孩子們在課後練習中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
線上音樂課孩子們忘情舞動
在道真縣大路學校三年級學生的一堂線上音樂課上,道真縣第六小學的支教老師李春林在上課快結束之際,為孩子們播放了一曲《無憂無慮波爾卡》,沒想到孩子們忘情地拍打著桌子,跟著音樂節拍興奮地搖晃起身體。孩子們可能並不知道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但他們能感受到這首歌背後所要傳遞的情感,充分展現了《無憂無慮波爾卡》中的「無憂無慮」。
能獲得這樣的共情能力,不僅僅是因為這首曲子本身有著極強的感染力,更是因為孩子們能在適合的年紀,接受到音樂的啟蒙教育,也正是因為有像李春林這樣的支教老師與支持這個項目的愛心人士,才促成了孩子們能在合適的年齡得到心智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