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年專注財神畫像收藏
農民李忠國成為國內藏品大戶
在遼寧省瓦房店市趙屯鄉鄭屯村,鄉親們都說李忠國進城後這些年成了大老闆,不僅增長了文化,看上去就是個有錢人,聽說靠收藏古董發了家。還有人說,李忠國在城裡創業 30 年,如今是幾千萬資產的富翁。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瓦房店農民收藏家李忠國的故事。
李忠國搞收藏已有 30 個年頭,在大連海清古玩市場和瓦房店古玩城都有店鋪,因為收藏使他有了些名氣,成為鄉親們眼中的名人。十裡八村的熟人,都把他與 " 老闆 " 和 " 發財 " 聯繫到了一起,都在估摸著這位青年時就離開家鄉的他,身價也會隨著名氣大增。況且都知道李忠國專注財神畫像收藏,一個與財神打交道的人,都猜測他肯定是發了財。
其實,李忠國看重的是挖掘塵封在歲月長河中的民俗文化,只要是有歷史和文化內涵的財神畫像,他都不厭其煩地考究解讀,穿越時空地尋找逝去的時代感,淡漠以藏品生財的營謀意識。
多年來,李忠國為收藏財神畫像,花費了不少心思。收藏界的朋友說,李忠國堪稱國內財神收藏第一人,他簡居節用把手頭上的錢,都用到了鍾愛的收藏事業,攢下的是 1000 多件財神畫像,還有近萬件古舊的民俗老物件。在收藏的研究和學習過程中,他感受到在民間,人們對財神的敬奉各地都有濃厚的習俗,財神文化與中華文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蘊藏著豐厚的、傳統的、思想的、民族的、地域的、歷史的、神學的內涵,是值得研究和考證的文化體系,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影響大眾價值取向的自我教化,是誠信立商、公序良俗的沿襲傳承。
在李忠國的財神畫像藏品中,以明清時期的版本且多為孤品,還有部分是晚清至民國時期,流傳散落民間的供奉品。收藏之路跨越了 30 年時間,從全國各地收集而成系列,品相有陶瓷、木質、金屬、玉雕、板印、娟秀、手繪等不同種類。李忠國說,品味這些藏品,深深感受到我國民間繪畫造像藝術與智慧。從藏品中了解到,人們自古就有正義、公平、誠信、良善的美好願望。諸多關於財神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講述了文武財神剛正不阿,清廉無私,樂善好施,扶危濟困,仗義疏財的優秀民族精神,形象化地教化眾生學習效仿和繼承這種精神財富,促進民族團結、奮進、互助、和睦的人文品質。
傾力財神畫像收藏,源於畫像本身的藝術色彩和千百年來形成的文化魅力,在各地民間尋找平常人家幾代人傳承下來的財神像,每一尊都有故事、有情感、有藝術表現力,透視出傳統文化在民間各個時代深邃的內涵,探索發現的過程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在鑑賞藏品的樂趣中領略到民俗文化的厚重。
李忠國介紹說:"掌管財富而清廉無私,公平施財而無分別,降福人間而不攀權逐貴,扶危濟困而甘露普降,坐擁財富而樸實無華,這是研學財神文化的精髓,也是千百年來人們尊崇財神的精神力量。自古而今,人們敬奉財神,就是把這種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財神文化,請進了尋常百姓家得到世代沿襲。"
財神文化透析出的精神力量,鼓舞著李忠國的收藏之路,足跡延伸到黃河兩岸,財神故裡,黃土高原,江南小鎮。一路走來,聆聽著各地的財神故事,用尊崇敬慕的心情,撿拾歷史灑落在民間的財神印記。李忠國介紹說,不同民族,不同地區,財神造像各有特色,傳說頗多,故事跌宕,人們把最美好的神態,塑造在財神身上,形象直觀地呈現到人們面前,其民俗特點和藝術造詣如撥雲見日。
一次,李忠國在山西一個小鎮的人家中,收購到一副明朝時期的財神板刻財神印像,雖然色彩完好但畫面年久破損,應該是一副孤版珍品。有藏友勸說他放棄不收,沒有經濟價值弄不好就砸在手裡爛掉,但這幅具有年代感的民間財神畫像,卻記錄著當年的民俗和文化信息,如果不搶救性地修復,就會消失在歷史的記憶中。李忠國不僅花了高價收藏,還耗費了八千八百元錢請了名家修復裝裱,為的就是要把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畫像不被時間吞噬掉。
李忠國說:敬奉財神在中國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財神文化,在民俗中廣為流傳,財神也被人們擬人化、形象化、玄妙化地成為農工商賈、平常百姓尊崇的神明。沿襲出諸多關於財神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教化大眾誠實守信,重義疏財。
李忠國帶有總結性地介紹說,現實生活中的財神畫像都是面目和善,容顏歡喜,錦衣玉帶,莊嚴正義,驅惡降祥,弘揚正氣。民間藝人精巧地把人們幻想出的最純美的儀態,匯集各種藝術手法刻畫出財神的姿態,凝聚成精神品質引入人們現實生活中,在商鋪的當口,在百姓的家中,在寺廟的神壇,在賀歲的年畫,都把"財神到"奉為上首。上千年來,這種起源於民間的習俗,沿革成導人向善、嚮往美好、傳承美德的文化力量。
熱衷於財神畫像收藏,不把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李忠國得到了各地很多藏友的讚賞,也結交了很多收藏界的朋友。也有遠道慕名而來的朋友,請求觀賞他的財神藏品系列,在交流中鑑賞能力彼此都得到了提高。李忠國對贗品從不問及,對別人贈送給的藏品多數是毀假存真,絕不讓假的藏品從自己手裡流傳出去。
也有不良藏家找到李忠國,要效仿他的藏品偽造贗品謀利,可不管是什麼來頭,他都一一拒絕。了解他的朋友都說,李忠國是與財神打交道的清貧之人,可李忠國卻獨自陶醉在自己的收藏樂趣中。
"道乃天地之根,需無為人修也;財為濟世之寶,惟有德者居之"。李忠國談及對財神畫像收藏研究的體會時說,財神文化反映了人民群眾"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它倡導勤勞生財、誠信聚財、節儉理財、慈善施財。財神文化的精神實質是"以德聚財、以財濟世",其進步意義是"招財聚寶、利國利民"。所以說,財神文化並不是金錢至上的"拜物教",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光明磊落的財富觀和價值觀。
也有收藏界的朋友,向李忠國索求財神畫像藏品,只要是搞財神文化研究的,他大多是低價轉讓或結緣贈送。李忠國說:"這樣做才是繼承了財神的精神品質,大氣的人才會聚集財氣。"多年來,李忠國向國內多家財神廟和道觀捐贈財神畫像,而不求回報,這也許是李忠國收藏多年藏品而沒有換取到大量財富緣故吧。
有人問李忠國,收藏了這麼多財神畫像珍品,為什麼從不參加拍賣交易?為此,李忠國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他的財神畫像藏品還在繼續集累,以後要尋求合作機會,開設一個財神畫像展覽館,讓財神文化的精神品質,在經濟迅速發展的現今時代廣為傳播,以此助力發揚中華民族的久遠的精神文明。
來源:瓦房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