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飯碗」著力點在保種糧大戶——江西早稻扭轉8年下滑勢頭的啟示

2020-12-24 人民網江西頻道

正值南方早稻生長關鍵期。據農情調度,今年,江西早稻播種面積約1833萬畝,佔全國早稻總播面四分之一,比去年增加190萬畝,扭轉當地早稻連續8年下滑勢頭。記者採訪發現,以種糧大戶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保飯碗」著力點,今年針對種糧大戶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舉措對保障糧食安全有啟示意義。

早稻扭轉連續8年下滑勢頭

6月中旬,江西樂安縣戴坊鎮村前村種糧大戶鄒國洪家稻田裡綠油油一片。「原打算120畝田都種一季稻,政府出臺早稻生產獎勵政策,我全改種雙季稻了。」

記者在江西部分產糧大縣走訪發現,以種糧大戶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成為糧食生產的中堅力量,今年早稻新增面積大多由種糧大戶完成。

江西南昌縣三江鎮源溪村種糧大戶熊巧明今年種了2300畝早稻,比去年增加500畝。「散戶種糧越來越少,我們村小組300多畝田散戶種的只有10多畝,而我種的面積從最初的100多畝增加到2300畝,覆蓋周邊多個村莊。」

江西省有關部門統計顯示,目前全省土地流轉率已超過30%。

種糧大戶緣何逆勢擴張?

今年,撫州市南城縣株良鎮脊江村種糧大戶周玉亮又新流轉了400畝高標準農田,種植面積達1700畝。「高標準農田每畝田租要高一百多塊錢,但大家還是搶著種。」他說。

疫情之下,不少種糧大戶逆勢擴張,離不開一系列政策舉措的扶持。

不少種糧大戶指出,種糧大戶主要靠機械化種田,耕作條件好壞直接影響耕作意願。近年,江西整合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每畝投入標準由1200元左右提高到3000元,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深受歡迎。

先進農業技術也為種糧大戶擴張提供了支撐。藉助江西農業大學和當地農業部門推廣的精量直播技術,南昌市新建區石埠鎮石埠村種糧大戶謝雲生今年增加了500畝種植面積。

「一臺精量直播機一天播六七十畝,是原來的兩三倍,畝產還提高一百斤左右。」他說。

今年,江西將水稻保險每畝保額從400元提至700元。南昌縣蔣巷鎮聯圩村種糧大戶劉獻武說,目前種一畝單季水稻成本在六七百元,保額提高後基本能覆蓋成本。

扶持龍頭破解大戶「賣糧難」

江西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稻種植、大米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今年種植、託管早稻8萬多畝。「我們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負責糧食回收,農民很願意跟我們合作。」公司總經理寧江說。

記者採訪發現,近年來,「種糧不難賣糧難」已成為越來越多種糧大戶的共同感受,穩定和提升種糧大戶積極性,還需在幫助他們對接市場上下功夫。

許多種糧大戶表示,通過訂單或託管等模式與龍頭企業合作,成為越來越多種糧大戶的新選擇。

一些基層農業幹部和種糧大戶期盼,從用地、金融、品牌等方面進一步扶持糧食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更好發揮他們在對接市場、穩定糧食生產中的作用。(新華社記者郭強、熊家林)

(責編:帥筠、毛思遠)

相關焦點

  • 全國早稻總產量達2729萬噸 增長3.9%
    今年我國早稻扭轉了連續7年產量下滑態勢,實現了增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倒春寒、洪澇災害等嚴峻考驗,早稻如何實現增產豐收?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種植面積和產量「雙增」   在地處鄱陽湖之濱的江西南昌蔣巷鎮大田現代農業基地裡,中稻已進入揚花期。
  • 全國早稻實現增產 扭轉連續7年下滑態勢
    國家統計局8月19日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102.8萬噸(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7年來連續下滑的態勢。  「今年早稻生產雖然受南方部分地區嚴重洪澇災害的不利影響,單產有所下降,但得益於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全國早稻實現增產。」
  • 【中國夢·踐行者】從「自己種」到帶動全村種早稻 村裡種糧面積翻...
    【中國夢·踐行者】從「自己種」到帶動全村種早稻 村裡種糧面積翻一番金羊網  作者:張文、董子龍  2020-08-05 在這位黨員種糧大戶的帶動下
  • 南方早稻育秧陸續展開
    來源:央視原標題:南方早稻育秧陸續展開 驚蟄已至,大地回春。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南方早稻育秧已陸續展開,主產區多措並舉,力促擴大早稻面積,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我國糧食生產按季節依次為夏糧、早稻和秋糧。目前,夏糧進入田間管理關鍵時期,秋糧正在備耕,華南地區早稻已大面積育秧。廣西貴港今年重點推廣工廠化育秧,目前,67家育秧工廠已接到5萬多畝稻田育秧訂單,暗室催芽等一批新技術正在投入使用。
  • 我市全力做好今年早稻收購工作
    撫州臨川騰橋鎮種糧大戶 徐福發 今年種了900多畝水稻,響應國家號召,早稻種了360多畝,政策又好,糧價還可以,我所有的穀子都賣掉了,我想明年還繼續多種點面積
  • 早稻為何能增產?中稻、晚稻生產態勢又如何?
    8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夏糧豐收和早稻增產,奠定了全年糧食穩定生產的基礎,為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
  • 江西分宜:早稻喜豐收,農民笑開顏
    央廣網7月18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鍾細根 張雅靜 黃秋蘭)7月17日,正值夏收夏種「雙搶」時節,分宜鎮也已進入早稻收割的高峰期。徜徉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那顆顆飽滿的稻穗,她們似嬌羞的小姑娘般不願抬頭。
  • 農業農村部:今年雙季稻恢復勢頭明顯 將繼續抓好晚稻田間管理
    早稻產量構成是兩個因素,一個是面積,一個是單產。面積今年增加了450多萬畝,這是什麼概念?是增的,我們早稻面積是6670多萬畝,增了6.8%,更主要是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勢頭,前7年早稻面積一直是在減的,據測算,按照常年單產測算,增加450多萬畝能增產水稻產量30多億斤。
  • 早稻豐收已到手,為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開好頭——喜看夏糧又豐收
    「打好主動仗,關鍵抓早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環環抓實早稻生產。各級各相關部門形成支農合力,種糧大戶努力擴面積、攻單產、奪豐收。據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7月20日發布的消息,今年湖南夏糧播種面積和產量雙雙提升,總產達43.1萬噸,同比增加1.8萬噸。
  • 農業農村部:早稻收穫已基本結束,增產趨勢明顯
    央視新聞移動網8月16日消息,力促早稻增產是今年國家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之舉。農業農村部昨天發布,目前早稻收穫已基本結束,今年早稻生產呈現三大亮點,增產趨勢明顯。保糧食安全,首要是保面積。早稻面積比上年增加470多萬畝,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勢頭,是今年早稻生產的最大亮點。根據測算,面積增加的這部分,可以產出30多億斤早稻,為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 全國春播進度快於往年糧倉更穩固 早稻播栽全部完成
    截至5月5日,全國早稻播栽已經全部完成,中稻播栽12%,春播玉米已播種63.8%,進展快、苗情好,為糧食豐收打下好基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表明,我國種植業增加值逆勢增長3.5%,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穩面積:確保口糧穩在8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達1.3萬億斤以上面積、面積,還是面積!
  • 讓種糧農民吃上「定心丸」!浙江2021年糧油產銷政策新鮮出爐
    3日,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林業局等5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切實抓好2021年糧油生產保供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2021年糧油生產目標任務,確定了明年糧油產銷政策,讓種糧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 打好早稻生產第一仗 築穩糧食安全壓艙石
    據相關部門的數據統計,今年洞庭湖區的嶽陽、益陽、常德三市,早稻計劃種植比去年增加107.8萬畝。從全省來看,今年早稻計劃種植1830萬畝,比去年增加188萬畝。( 3月19日,雙峰縣井字鎮生機村,農民在播種、覆膜。臨近春分,該縣農民緊抓農時,開展早稻播種育秧,為糧食豐收打下基礎。
  • 早稻收割
    火紅的七月,稻穀金黃,金華早稻迎來成熟期。為儘快做好早稻搶收及晚稻搶種工作,種糧大戶們正頂著烈日抓緊搶收。7月22日上午,在位於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湯溪鎮中戴及厚大村的早稻田裡,收割機、拖拉機的轟鳴聲奏響了一支支熱火朝天的「雙搶」歌。
  • 充滿希望的田野 婺城早稻「第一割」
    又到一年早稻收割季。7月9日,金華市婺城區金泉畈柵川村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種糧大戶開始收割成熟的早稻,這是婺城區今年早稻的「第一割」。記者在現場看到,千畝早稻田一望無際,一臺臺大型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發出隆隆的轟鳴聲,匯聚成一幅夏日豐收美景圖。20多分鐘,5臺大型收割機就完成了4畝地的收割和脫粒。種糧大戶豐群飛望著飽滿的穀粒,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悅。「今年是金泉畈早稻首次豐收,預計一周內完成收割,畝產在400公斤左右,收成不錯。」
  • 湖南日報通訊:打好早稻生產第一仗 築穩糧食安全壓艙石
    據相關部門的數據統計,今年洞庭湖區的嶽陽、益陽、常德三市,早稻計劃種植比去年增加107.8萬畝。從全省來看,今年早稻計劃種植1830萬畝,比去年增加188萬畝。  省政府明確,繼續將各地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情況納入2020年省政府對市州政府的真抓實幹督查激勵範圍。  壓力和動力層層傳導,省市縣鄉黨政一把手下到田間地頭,拿出真金白銀,出臺激勵措施,迅速將早稻面積落實到農戶到丘塊。  黨和政府下大力氣抓,各種補貼「加碼」,農民售糧無憂,新型經營主體種早稻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 【地評線】早稻增產添底氣,「中國飯碗」自己端
    作者:丁恆情  力促早稻增產,是今年國家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之舉。據農業農村部消息,目前早稻收穫已基本結束,今年早稻生產呈現三大亮點,增產趨勢明顯。  科學的判斷,源自有力的支撐。
  • 關於推薦曾建湘為2020年全省專項扶持種糧大戶的公示
    根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湖南省財政廳關於做好2020年全省專項扶持種糧大戶評選推薦工作的通知》文件,經種糧大戶自主申報,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考核遴選,報縣政府同意,推薦天堂鎮平口源村村民曾建湘為2020年全省專項扶持種糧大戶。
  • 種稻有「道」 嶽陽平江縣早稻種植面積同比增一倍
    記者日前來到湖南農業大縣平江縣探尋早稻生產的種稻之「道」。2月17日,平江縣委副書記肖湘暉(右二)走訪種糧大戶。「稻家裡手」帶動,「高明」手段種田蔚然成風早稻種植加碼400畝,從去年800多畝增加到今年的1200多畝,一向低調種田的平江縣安定鎮種糧大戶袁高明在今年搞出了大動靜。「一下流轉這麼多田種水稻,膽子真大,不怕虧本?」
  • 江西都昌:「早稻翻秋」搶種退水農田4.2萬畝
    央廣網都昌8月7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程玉香 杜春泉)「各位種田大戶,我們現在採用的品種是早稻特早熟品種,因為現在季節到了,所以我們只有採取早稻常規品種來翻秋,生育期縮短,才能確保產量。」連日來,在都昌縣的沿湖鄉鎮,各退水田內,一派繁忙的景象,打田的農機把剛剛退出的水田進行翻耕整平,然後村民們在該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江洪的指導下,拋灑「早稻甬燦15」谷種。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時至立秋,再種晚稻風險較高,因晚稻生長期較長,如果在成熟期碰到寒流過早到來,將會嚴重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