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迄今3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作家丁捷創作了長篇小說《依偎》《亢奮》《如花如玉》《撕裂》,長篇紀實文學《追問》,短篇小說集《現代誘惑症》,詩集《沿著愛的方向》《藤鄉》,大散文《約定》《初心》,兒童文學《小困獸》《星公主》《賣乖王》等多部作品。
以四十歲援疆歸來和《依偎》的寫作出版為分界線,丁捷的人生和文學大概可以劃分成前階段的青春時期和現階段的現實時期。8月7日,由江蘇省作家協會主辦的「丁捷創作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8月7日,由江蘇省作家協會主辦的「丁捷創作研討會」在南京召開青春時期的「依偎」之情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將丁捷的創作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長篇小說《依偎》為代表的純文學的、浪漫的、唯美的、理想主義的、超現實的創作;一類是《追問》《撕裂》《初心》為代表的關注現實、追蹤時代的現實主義創作。
丁捷早期作品圍繞校園和青春,並憑藉小說《依偎》獲得亞洲青春文學獎。山西大學教授、《小說評論》主編王春林評價《依偎》是一部浪漫、奇幻、空靈、唯美又充滿想像力的作品,從美學的角度看,這是現代主義色彩和浪漫主義色彩非常濃厚的敘事。
在蘇州大學教授房偉看來,《依偎》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愛情小說,實際上它寫的是愛情的創傷,更多的是一種人性的創傷,也包含了深刻的社會的創傷。
「《依偎》不只是關於孤獨和愛,而是關於創傷和身體的小說。人在瀕臨死亡那一刻對於生命過往的應急性回望、整理和反思,《依偎》記錄了身體的疼痛和記憶。所以,文學的療愈既是精神自救,也是身體的安放和安妥。」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平如是說。
現階段的「追問」之旅
近年來,丁捷將筆墨從青春書寫轉至現實生活。多年的援疆生活和紀檢工作,對他的創作轉型影響很大。在不到10年的時間,他創作出版了大散文《約定》,隨筆《名流之流》,「問心」三部曲《追問》《初心》《撕裂》等一系列作品。
「如果說《依偎》是一部『上天』的小說,那《撕裂》就是一部『入地』的小說、接地氣的小說。」王春林表示,「《撕裂》是粗糲的現實主義寫作,這樣一種寫作更多地與作家的社會生存經驗緊密相關。這個小說更注重於對他者的書寫,更注重於對複雜社會事項的描繪和呈現。」
在著名作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蘇童看來,丁捷總是把拆解、思考後的個人生活注入文學創作:「他的創作表現是他個人直面生活時的那一部分現實,以及他對這一部分現實的思考。」也因為這個特點,同樣寫反腐敗小說,蘇童認為丁捷和周梅森在語言的溫度、感情的投入及作者聲音的顯著度上均有不同,丁捷「更直接」。
「在《人民的名義》播出之前,丁捷的《追問》也在賣,很多書店都把這兩本書搭配在一起賣。那時很多讀者提到《人民的名義》就講到《追問》,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注意丁捷。」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周梅森表示,「我覺得丁捷的作品有人味,有人性的溫度,不像有些作者的讀物乾巴巴的。為什麼這麼多讀者喜歡他?這麼多機關幹部把他的作品看作學習讀物,是有道理的。」
跨文體寫作的多樣性
丁捷的寫作跨度很廣,這種跨度不光是從青春寫作向現實寫作的跨越,還包括小說、詩歌、散文、紀實文學、兒童文學等各類文體和門類的跨越。今年,丁捷又有4部作品即將出版上市,包括《初心·青春美文版》《丁捷心畫》,以及繪畫文學《路人皆有哲學》《凡人皆有藝術》等。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評價丁捷是一位擅長多種文體寫作的作家。「他既關注現實社會,能融入其中,又能走出來,這對他而言是一個特別好的獨特的視角。對於人和人之間情感關係的微妙,丁捷也呈現得十分精彩。所以我覺得他的寫作既是一種生機勃發的、青春洋溢的文學,又是一種介入現實的有態度的文學。」
就「跨文體寫作」「跨界寫作」的問題,何平有自己的解讀。「丁捷被文學界熟知是新世紀以後的事,但他的寫作起點在1980年代中期,屬於1980年代文學黃金時代的一部分。如果追溯個人寫作史,丁捷早期作為一個文學少年參與到1980年代校園文學,是一個寫作者,也是一個文學社團的組織者,後者他是涉及幾十所中學的清波詩社的社長。」
「1980年代的校園文學社團和現在有很大的差別,文學性和自主性更強,不像現在只是所謂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丁捷那一批文學少年當時的寫作、閱讀都不像現在這麼『專業細分化』——詩人就只讀詩集,小說家就只讀和小說相關的東西。」何平說,有這樣一個起點,丁捷跨越文體的寫作與現在「表演型」的跨界寫作其實是不一樣的。
歸來仍是少年心
「我是一個文學的痴情兒,我從10歲開始在父親的指導下大量閱讀中外文學名著,12歲冒冒失失寫作,14歲開始發表作品,一晃四十餘年了,跟文學的糾纏從未停頓。」丁捷在現場說,「我就是一枚文學痴情兒,一旦愛上,終身不移。」
「文學不斷校對著我的人生過去的幾十年,我一直堅持以業餘的方式進行文學創作,它不但沒有耽誤我的日常工作,還讓我在工作中更有激情和良知。」他說,人生已經是半部文學幾十年,他希望自己能將「社會現實」不斷轉化為「文學現實」,也期待自己的「文學現實」會升華為社會的「現實」力量。
丁捷「我創作的終極目標是追問生命中最深層次的脆弱,喚醒人性中的悲憫,以此激發愛的力量。」在此前的採訪中,丁捷還透露今後在體裁上逐漸聚攏到小說,「方向是兩條脈絡並行,一個是發端於《依偎》的靈魂系列,還會有至少兩個長篇;一個是發端於《亢奮》到《追問》《撕裂》的現實系列,至少還會有兩個長篇小說和若干部紀實文學。」
江蘇省作協主席範小青在會議總結中說,丁捷一直在行走,他真正地踏在大地上,真正地深入到生活最深入的部分。「他是被現實強烈衝擊的人,但他一直沒有退出,他沒有放棄寫作。他從孩童時期開始創作至今,始終保持本真和純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