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我們需要先定義戰國武將這一詞的範圍。戰國武將一詞又可拆分成戰國與武將兩個部分。戰國當然是指日本的戰國時代。而武將則同時具有武士的將領和擅長軍武的將軍兩種含意。這裡將戰國武將定義為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並且有率軍作戰的經驗。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並不代表人物的出生階層。實際上,著名的戰國武將中,有許多出身不詳的人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豐臣秀吉,出身階層有農民與半農民半武士的兩派說法,至今未有定論。
此外,織田信長麾下的瀧川一益同樣出身不明,不少證據隱晦指出他是忍者出身。再加上當時還有許多出身僧侶、商人、忍者等職業的武士存在。因此,如果將武士的定義限制在出身武士家庭,會有大量人員被排除,因而造成不便。
日本戰國時代與江戶時代不同,階層並未形成固化,普通人一夜之間成為武士並非稀罕。反而是進入江戶時代後,成為武士的可能性大幅降低,這也是兩個時代的明顯區別,萬不可將這兩個時代混為一談。
之所以說到江戶時代,很大因素是戰國武將的定義中出現率軍作戰的經驗這一點。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隨即進入和平的江戶時代,大部分武士終生未曾帶兵打仗,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指揮軍隊作戰。
不過,日本戰國時代則大大不同,武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戰場上作戰,無論是率領多大規模的軍隊,無法在戰場指揮作戰的武士就無法被稱為戰國武將。因此武將具有武士的將領的含意。這充分說明,身為武將的人具有率領部下的義務。
被後人稱為戰國武將的人物中有諸如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大名,也有為了復興國家而四處奔走的山中鹿之介(浪人)等人。以上所舉的例子,已經足以囊括這些人物的特色了。
綜上所述,戰國武將不限於武士階層出身,而是一種職業,戰國武將的出身基層相當多元。為了有效區分,戰國武將才被定義為活躍在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並且有率軍作戰的經驗。畢竟,在戰國時代同樣有武士終身未曾率領軍隊作戰,只是作為對外交涉的首領而存在。因此,武士並不一定是戰國武將,而戰國武將一定是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