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計算與AI融合加速 Supermicro推動綠色計算發展

2020-12-19 電子產品世界

近年來,高性能計算(HPC)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企業數位化轉型對算力的需求日益增長。2017年,全球高性能計算市場規模為346.2億美元。從2018年到2025年,預計將以7.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隨著高性能計算應用程式的複雜性不斷增加,企業亟需在軟硬體方面進行不斷優化和革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2/421313.htm

高性能計算與AI融合加速

AI浪潮加速著各個行業的革新,從精準醫療到自動駕駛,越來越多的新興應用不斷湧現。藉助HPC基礎設施,人工智慧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兩者融合將是未來幾年的主流趨勢。

Supermicro北京辦公室總經理李運傑表示:「AI和HPC的融合發展迅速。這一趨勢背後的驅動力是工作負載量。隨著我們在科技、金融以及其他諸多領域採集的數據越來越多,我們需要更加完善的傳感器和高解析度來採集數據,因此計算效能將變得愈發重要。儘管CPU的摩爾定律的發展可能會變慢,但是運用GPU平行運算以及其他CPU技術的趨勢將會逐年增長。AI深度學習以及結合HPC的應用正在往新的領域擴展,包括:基因組學、生物學研究、社會研究、虛擬實境等等。深度學習AI算法非常適合處理HPC中的數據。此融合成為必然的趨勢,我們期待將來能見到更多這樣的用例。」

HPC市場需要兼具高密度和高性能的解決方案。對此,Supermicro的BigTwin系統結合液冷散熱功能,滿足了市場需求。BigTwin採2U 4節點規格,每個節點可支持雙插槽處理器、大內存和三個X16 PCIe。Supermicro BigTwin同時具有採用英特爾架構以及採用AMD架構的解決方案。Supermicro在HPC領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各種各樣的GPU系統上:一個雙插槽系統最多可支持16個GPU。

Supermicro擁有可支持NVIDIA最新A100 GPU的系統,也有可以支持AMD最新MI100 GPU的系統。最近,其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s)的Corona系統擴充了近1,000個GPU,換言之,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增加大約11個PFLOPs的性能。

邊緣計算需求呈爆發式增長  

無論是如HPC這類的傳統計算場景還是邊緣計算這類新興計算場景,今後都需要更多技術賦能來完善計算技術的產業生態構建。如今有很多企業將HPC和邊緣計算技術融合,讓後端與邊緣更有效地協同。隨著邊緣計算不斷發展,其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許多企業組織正將數據移至邊緣來處理。這是2021年的主要趨勢。IDC預測,2023年將有42.4%的企業採用邊緣+核心的組合架構建立和運行資料庫,設備架構向「雲—邊—端」三級架構演進迭代,邊緣數據中心將會成為理想的承載基礎設施去處理更多對時延要求更高的業務。互聯設備正在生成大量的數據,而企業組織不能只依賴雲計算來處理這些龐大的數據。因此,企業組織正逐漸轉向邊緣計算,將實體資源投入邊緣附近的端點設備;有時會在本地裝置中部署專用網關和伺服器。

無論是精密複雜的HPC系統、基於GPU的計算系統,或是為邊緣的獨特處理需求以及環境條件要求而設計的系統,Supermicro都能提供各種解決方案來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Supermicro的SuperServer®系列擁有每瓦特和每平方英尺最佳效能、支持AI加速卡的擴展插槽,以及無風扇和強化加固設計等多種配置,可安裝在環境條件要求嚴苛的應用場景。

功耗控制是實現綠色計算的關鍵

HPC系統的規模可以非常龐大,需要數十兆瓦計的功率支持。對於某些HPC系統來說,功耗控制非常重要,可以確保用電量不會超過每日的配額。

降低系統功耗、提高系統可靠性、提高應用性能等都需要關鍵技術的突破。今年8月,Supermicro與Preferred Networks合作開發的MN-3在Green500行業評比中獲得了第一名。Green500相較於追求極限性能的TOP500超算排行榜更注重能效表現,根據所獲性能與所耗功率的比值評選最節能超算系統。這款定製伺服器可滿足眾多應用需具備的超高速傳輸能力,而且在耗電量方面也遠低於以往同等規模的超級計算機。

為應對功耗挑戰,Supermicro推出了SPM電源管理工具 (Supermicro Power Manager),可以監測和控制個別節點的電源、全機櫃的電源或成排機櫃的電源。SPM工具可以透過配置來控制各種級別的功率,並將系統劃分為不同的功率級別,以便進行全面的功耗控制。不只是計算機系統需要用電,散熱亦需用電。Supermicro的液冷散熱解決方案可以讓HPC系統更密集地架設,並可大幅減少用於系統散熱的電力。液冷散熱解決方案可以消除CPU和GPU產生的廢熱,也就是散熱主要必須處理的部份。除了液冷散熱之外,Supermicro也有採自然通風降溫的系統,完全不需要冷氣調節。

IT經理人越來越希望找到能提供高性能、高成本效益和高效節能的綠色IT產品供應商。他們的主要目標是降低飛漲的數據中心運營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電力相關成本。隨著電力成本的不斷攀升,用戶用於伺服器硬體供電和散熱的花費,已遠超過購買伺服器本身了。

Supermicro一直踐行「綠色計算」理念,希望通過綠色IT創新技術引領市場,其資源節約型架可為客戶節省TCO。李運傑強調:「為了將這種影響力發揮到極致,我們導入一種總體架構,它可以優化數據中心的功耗、散熱、共享資源和刷新周期。這種創新的方法注重系統機箱的重複使用、子系統的模塊化刷新,以及使用經過優化及延長使用壽命的各種子系統,包括網絡、存儲、散熱、風扇和電源供應器。只需置換新版本的CPU和內存,即可在原有的伺服器上享有新技術及新效能。至於其他的各項組件則可依照原有的使用年限,單獨進行刷新即可,從而使數據中心降低產品生命周期刷新的成本。」


相關焦點

  • 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深耕邊緣計算應用創新 加速行業數字...
    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北京召開,其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11位報告人聚焦物聯網、智能交通、數據中心、5G、工業網際網路等熱點話題分享邊緣計算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和最新發展態勢,探討如何利用邊緣計算技術加速各行業數位化轉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邊緣計算研究員王哲擔任本次論壇執行主席。
  • 三大陣營角逐邊緣計算 兩種技術路線加速競合
    三大陣營角逐邊緣計算 兩種技術路線加速競合2020-12-11 20:58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在「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曹薊光表示:三大陣營正在推動邊緣計算發展,包括IT網際網路企業(雲計算服務商、CDN廠商等)、OT工業企業、CT基礎電信企業(通信運營商、設備商),「5G+MEC」和「雲衍生的邊緣計算」這兩種技術路線正在加速競合
  • 智能計算中心:新型「超級大腦」
    作為新基建重要領域之一,我國人工智慧已進入加速爬坡階段。算法、數據和計算力是推動人工智慧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三駕馬車」。寒武紀公司副總裁劉道福曾比喻,對人工智慧來說,數據是「生產資料」,算法是「靈魂」,而算力是「第一推動力」。「新一代人工智慧需要新一代超級計算,不僅要在運算的速度上達到新水平,而且要在智能化應用上形成新局面。」
  • 鯤鵬計算舞動HPC生態法杖 共贏多樣性計算時代
    這對於多樣性計算理念的提出者——華為公司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在多樣性計算時代,華為作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成員,如何推動鯤鵬計算生態的持續健康發展,很多工作都需要從頭做起。基於計算產業生態的發展歷程,截至目前,華為在HPC生態的構建上,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
  • 啥是新計算,為什麼我們需要關心新計算產業?
    新計算產業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多樣性,其來源,是從底層異構計算能力需求的急劇擴大,不斷湧現的新技術成果的技術組合,雲網邊端融合帶來的計算領域爆炸,以及計算向不同產業拓展的「新基建」大趨勢之上。比如以Arm為代表的RISC通用架構處理器、以及具備特定定製化加速功能的 ASIC和FPGA晶片等多樣化、高並發場景中,例如在分布式資料庫、大數據、Web前端等,具備顯著的優勢。其二,從技術融合來看,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新技術與計算產業相結合,拓展全方位的計算能力。
  • 綠色計算產業峰會"伺服器分場景評測"發布,涵蓋四大典型應用場景
    近日,2020綠色計算產業峰會"伺服器分場景評測發布媒體圓桌"在京順利召開。計算產業作為生態型產業,需要構建從基礎硬體、底層固件、作業系統到上層應用等完整產業生態,而標準化工作是持續推動計算產業生態完善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 SIC芯鏈觀察:光+高性能計算晶片 =?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全球對於高性能計算的需求正在快速上升。傳統的高性能計算晶片基於CMOS數字電路處理器,而隨著摩爾定律接近瓶頸,傳統的高性能計算的發展速度也在減緩。使用矽光子技術實現高性能計算晶片正是為了解決傳統數字電路晶片的種種瓶頸應運而生,並在最近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 Rancher與趨動科技達成深度合作,推動AI計算普遍可用
    Rancher)宣布與初創科技公司趨動科技 達成深度合作,推動GPU資源池化在Kubernetes中落地。Kubernetes發展如日中天,越來越多的用戶將AI計算平臺搬到Kubernetes上,如何讓工作負載更靈活地使用GPU資源成為了企業的核心訴求,Rancher與趨動科技的合作完美解決了這一核心問題。
  • 歐盟擬投80億歐元發展下一代超級計算技術,含量子計算機
    據歐盟委員會官網近日報導,歐盟委員會對「歐洲高性能計算共同計劃」進行了升級,擬投資80億歐元,發展下一代超級計算技術——主要是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以及量子計算機的研製工作,以加強歐洲數字主權,維持歐洲在超級計算以及量子計算領域的主導地位,讓歐洲多領域受益,從而促進歐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 綠色計算行業應用論壇:鯤鵬成為構築數位化新基建的「底座」
    > 11月26日,以「凝心聚力,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綠色計算產業峰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作為綠色計算產業聯盟(簡稱GCC)主辦的行業性峰會,本次特別設立了「綠色計算行業應用論壇」,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曹曉兵與眾多行業領袖,共同探討了綠色計算如何使能行業應用,反哺實體經濟快速發展。
  • 邊緣計算,計算架構不斷演進的必然
    中國科學院姚建銓院士遠程接入會議,他在報告《邊緣計算理論科學問題初探》中指出:「邊緣計算實為數字智能世界橋梁和脈絡,更是支撐智慧社會的大腦-脊髓-神經網絡,需從國家高度建設邊緣計算發展的共生生態。」 「2」 個關鍵技術,有待落實 基於以上理論思考,我認為目前邊緣計算亟需解決兩個核心關鍵技術問題: (1)面向邊緣原生的解耦技術 類似通用PC的軟硬體解耦、SDN數控解耦、雲與數據中心解耦,面向邊緣原生的解耦技術,需要能動態自適應的支撐各種粒度的邊緣虛擬化融合,實現雲邊端兼容的網絡面、數據面和業務面的充分融合。
  • 百度智能雲:雲智一體,推動智能計算融入新基建
    而從數字經濟的角度,人工智慧等技術並不會獨立存在,而是會融入到雲平臺中,成為智能化的生產力,這就是雲智融合的意義。 2020年5月,百度智能雲戰略調整中提出雲智融合的戰略思路,並在8月20日的智能計算峰會上首提AI-Native理念。
  • 中科院計算所設計全球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
    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博士、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文章披露,為更好地支持認知智能的發展,該團隊提出了國際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HyGCN。
  • 邊緣計算技術與學術專題論壇:產學研融合,構築產業生態基石
    基礎理論的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突破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在2020年12月10日舉辦的邊緣計算產業峰會期間,首次開設邊緣計算技術與學術專題論壇,通過對邊緣計算相關基礎理論、架構、技術的研討和交流,深化產學研融合,構築產業生態基石,從而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 「中國IC風雲榜新銳公司候選23」鯤雲科技:致力於提供下一代AI計算...
    本期候選企業:深圳鯤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鯤雲科技」)鯤雲科技是一家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創立於2016年,致力於提供高性能、低延時、高算力性價比的下一代人工智慧計算平臺,加速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智能遙感、安監生產、自動駕駛等領域的落地。
  • CES2020:地平線推新自動駕駛計算平臺
    此外,地平線全新一代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atrix 2也正式亮相,該平臺可滿足高級別自動駕駛運營車隊以及無人低速小車的感知計算需求。matrix 2自動駕駛計算平臺  地平線於2019年8月正式推出首款車規級ai(人工智慧)晶片徵程二代。
  • 運營商加快邊緣計算布局2021年或再迎垂直行業融合突破
    三大運營商布局邊緣計算,驅動5G網絡與各領域新技術的融合發展,2021年有望實現垂直行業更大規模的融合突破。三大運營商探索邊緣計算技術邊緣計算方興未艾,三大運營商也在積極對邊緣計算進行探索部署。2020年年底,中國電信研究院聯合四川電信和廣東電信,先後完成了自研MEC系統與5GC網絡商用版本的對接驗證,成功驗證了5G網絡面向MEC多種商用場景的能力。
  • 天數智芯發力高性能雲端計算大晶片 努力啃下AI晶片「硬骨頭」
    原標題:天數智芯發力高性能雲端計算大晶片 努力啃下AI晶片「硬骨頭」   「我們重點打造自主可控、國際一流的通用、標準、高性能雲端計算大晶片GPGPU(通用圖形處理器
  • 中科院計算所率先提出全球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博士、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文章披露,為更好地支持認知智能的發展,該團隊提出了國際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HyGCN。
  • Xilinx 聯手全球頂尖高校構建自適應計算研究集群
    XACC 將為用於高性能計算( HPC )的自適應計算加速前沿的研究提供關鍵基礎設施和資金支持。XACC 支持的研究範圍十分廣泛,涵蓋系統、架構、工具和應用。在中國,為配合此次新聞發布,賽靈思大學計劃( Xilinx University Program,XUP )及學術合作團隊也提供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