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12月16日訊(記者孔思遠)「捐獻造血幹細胞就是救人,別人有困難,咱有能力幫忙,不能見死不救。」今天,34歲的石家莊正定市民封利虎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成為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第4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圖為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封利虎。
封利虎是一名貨車司機,常年往返於河北正定與內蒙古呼和浩特之間,今年10月的一天,正在拉貨的封利虎接到了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電話那頭告訴他,「初配成功,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工作中的封利虎並未一口答應,表示回家後再具體溝通。
回家後的封利虎做了三件事情,一是通過網絡查詢,確認電話的真實性,二是通過朋友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知識,排除捐獻的危險性,三是通過紅會聯繫過往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了解捐獻具體過程。
了解具體情況後,封利虎下定決心,決定捐獻造血幹細胞。
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工作人員張新軍為封利虎頒發榮譽證書。
封利虎告訴記者他決定捐獻造血幹細胞,還受到另外一件事的影響。
「我發小家的孩子七年前得了白血病,也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是至今沒匹配成功,」封利虎說,七年的時間,看著他帶著孩子奔走於家和醫院之間,非常的不容易。如果有一天這個孩子也能匹配成功,希望匹配成功的愛心人士能伸出援助之手,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下定決定捐獻的封利虎同時也要面對家人的擔心,特別是母親和女兒。封利虎說:「我的母親還是支持我的,畢竟是做好事,我查了一些資料,給她講解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緩解她的擔心。」
12月11日早晨,準備動身前往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封利虎,與正在上四年級的二女兒有了下面一段對話。
「爸,去哪呀?」
「去上班。」
「爸,能不去嗎?奶奶說要抽血。」
「沒事的,你就知道爸爸去做好事了,過個四五天就回來了。」
……
安撫好孩子的封利虎和妻子踏上了前往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捐獻之路。封利虎說:「希望兩個女兒長大以後能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驕傲,同時也希望她們能夠成為善良勇敢的人。」
封利虎經過5個多小時採集,今天下午1點35分,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封利虎表示:「配型成功是我的榮幸,能夠幫助別人我也感到很幸福,希望受助者能夠早日康復,同時更多的人加入到中華骨髓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