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孩子自打一出生,可謂是父母的掌中寶,從餵養到教育那可是相當的有研究,就從餵養來說,從最開始的母乳餵養到奶粉、母乳和奶粉結合這樣的一個過程,父母們都是為了孩子有個堅實的體質基礎,增強體質,補充大腦所需,減少體弱多病,希望孩子從小健健康康成長。
而如今,家長們開始研究起了「輔食餵養」,原因無非以下兩點:
一、 「三鹿奶粉」事件後,父母對選擇孩子能喝什麼奶粉上非常慎之又慎,對奶粉的質疑也是揮之不去,國外進口品牌太貴,長期喝會支撐不起費用,小品牌又擔心有安全隱患;
二、營養學家研究發現,正常母乳只能滿足6個月齡以內的寶寶營養所需,超過6個月後,孩子身體機能不斷發育所需營養要更豐富;
兒科醫生:即沒有營養又容易積食的6種「毒輔食」,不少寶媽還深陷其中
年輕的父母都知道6個月大的孩子就要添加輔食,但是他們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輔食」的概念,盲目聽從老人的迷信觀念,進行一些不好的餵養,造成幼兒積食後才後悔不已。以下6種老人常說的輔食,對寶寶來說不但沒營養,還容易造成幼兒積食,營養得不到吸收。
菜湯:大家都知道青菜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在炒菜的過程中放入不少的油和鹽,所以維生素殘留不是特別多,湯裡剩下的只是脂肪,讓小孩子喝並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米湯:米湯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寶寶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經常喝米湯會給腸胃造成負擔,寶寶拉肚子或者消化不良等症狀。葷湯:寶寶多喝骨頭湯能很好的補充鈣吸收長個子這是一個迷信誤區,太小的寶寶腸胃吸收不強,骨頭湯含有大量的脂肪,只能會造成小兒肥胖、積食、腸胃不適。
魚肉:幼小的寶寶並不建議吃魚肉,魚肉含汞量高不利於寶寶,而且不小心魚刺沒處理好,危險係數非常大。
果汁:很多父母想著給寶寶榨果汁喝,補充營養,但是在寶寶還沒長牙或者還幼小時不建議多吃水果,水果含有豐富的糖分,影響寶寶齲齒的質量和肥胖,寶寶多吃會感覺不到餓,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厭食。
粗糧:現在的家庭很重視了粗糧養生,大人在自己吃的同時也給寶寶餵食,紅薯玉米一樣不落,而這些都會導致寶寶難以消化,嚴重的給腸胃留下後遺症。
以上幾種食物,因營養單一、易傷脾胃、易過敏,常被稱之為「毒輔食」,所以不建議月齡較小的孩子嘗試。這些食物不是孩子一口都不能吃,脾胃較強的寶寶也可以適量吃、少吃。
孩子輔食吃對,建議補充一物
家長們不難發現,孩子添加輔食後就特別容易積食,一積食就生病。所以給孩子及時消積食是必須要有的。這款消食健脾粥可以嘗試一下,建議1歲以上的寶寶食用。
原料:紅棗一顆,小米/大米50克,柳果刺鋅類營養物6克。
做法:紅棗切片剁細碎,小米炒熟後洗淨,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煮開之後,熬20分鐘左右,取出晾溫,加入柳果刺鋅類營養物,攪拌均勻即可,每天常喝有健脾、消積、補血效果。
用作消積健脾的話,就可以直接將柳果刺鋅類消食營養物衝在溫水中。其含有沙棘、雞內金、山楂、猴頭菇、沙棘等健脾消食的食材,主針對孩子積食、脾虛、厭食。因它本身的猴頭菇可消食健胃,有運脾消食之功,加入了有助於消化的茯苓以及山藥,健脾和胃的同時,清理寶寶體內的「廢氣」,行氣化滯,清解食戟之效。
相信父母相互間,談論最多的就是關於孩子,孩子的餵養,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優秀,整個就是一個 「拼娃」時代,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打小就要選擇最好的餵養。但如今希望家長們關注的是吸收問題,保證好娃不積食,才能吸收好,這才是正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