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最新劇情:秦國迎來三大轉折點,一統天下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秦滅六國的大戲即將開始。
第一轉折點:趙國太子到秦國為質,趙國即將亡國
現任趙王有兩個兒子,太子趙佾,雖然無才但是勤懇本分,次子趙偃,一個無才無德的紈絝子弟。年少時代趙偃便和嬴政結下了深仇大恨,嬴政繼位秦王的消息傳到趙國,深深刺激了趙偃,他當下決定自己也要當王,於是開始謀劃如何奪取太子之位。
郭開作為他的得力助手,想到的辦法是說服一身才氣卻不受重用的毛遂為趙偃出謀劃策,抓人把柄要挾別人歷來是郭開的拿手好戲,毛遂這等忠臣被略施小計也只好乖乖聽話。
毛遂的計策很簡單,利用秦國的力量為趙偃當王鋪平道路。毛遂自薦出使秦國,故意像秦國透露當今趙王已經年老體弱時日不多,而太子趙偃是趙國未來堪當大任的不二人選。呂不韋隨即來找嬴政,決定讓太子趙偃到秦國當人質,給趙國來個釜底抽薪。
很快,秦國使臣姚賈便和毛遂來到了趙國,一番周旋之下,太子被帶到了秦國為質,太子這一走可以說是有來無回,秦國絕不會在放他回去。如此一來,趙國太子就得換人了,而次子趙偃是唯一的合適人選,只待趙王病死,趙偃就可以稱王了。
趙偃當王,無異於是將趙國迅速推向了亡國之路,趙國危矣,一旦趙國被滅,其他幾國離滅國就不遠了。
第二轉折點:興修水利富民強國
每年因為水患給秦國造成的損失都很大,興修水利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此次要修建的水渠,工程十分龐大,需要數十年之久,可以灌溉四萬畝農田,徹底解決水患問題,讓秦國從根本上富裕起來。
為此,秦國開始廣羅天下人才,準備舉全國之力興修水利,愚蠢的韓王認為這正是拖垮秦國的好時機,於是把韓國在水利方面最厲害的鄭國派往秦國,試圖主宰秦國興修水利之事,修的越大越好,耗費的人財物越多越好,這樣秦國就會減緩對韓國的攻擊,從而休養生息。
雖然舉全國之力大修水渠確實會減弱秦國對他國的戰爭,但是這是利國利民的千古工程,一旦修成,秦國將一勞永逸勢不可擋。
經過李斯的精心策劃,鄭國被呂不韋看重,命其全權負責興修水利之事。鄭國確實是當時最權威最厲害的水利人才,如此浩大的工程只有他才能完成,也只有秦國有這樣的國力可以完成,秦國的綜合實力將因此大幅提升,戰鬥力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三轉折點:嬴政李斯終於互為伯樂,新的天下大勢即將開始
諸國中能夠統一天下的只有秦國,秦國歷代君王中能夠統一天下的唯有秦始皇嬴政,能夠輔佐嬴政統一天下的只有李斯。
李斯能夠與嬴政成功相識得感謝兩個人。一個是王綰,目前在呂不韋手下做事,他從一開始就很欣賞李斯,是他多次引薦才使呂不韋發現了李斯。另一個就是呂不韋,雖然李斯主張法家思想治國,而呂不韋主張儒家思想治國,但呂不韋還是把李斯推薦到了嬴政身邊。
嬴政和李斯真正開始心心相惜有三個關鍵點。
第一個關鍵點是李斯寫給呂不韋的對當下時局的一篇宏偉大論被呈送給了嬴政,嬴政發現文中所寫所想和自己心中的天下不謀而合,嬴政開始了解李斯;
第二個關鍵點是李斯在給嬴政站崗守衛之時悄悄溜進了那個掛滿了六國旗幟的大殿,李斯借著酒勁對六國分別評論了一番,剛好被嬴政聽到,嬴政開始動心;
第三個關鍵點是李斯在一塊石頭上寫下秦無忠臣四個字,成功引起了嬴政的注意,之後李斯用秦曾經與統一天下三次失之交臂來論證這四個字,徹底得到嬴政的賞識和認可。
至此,嬴政和李斯正式君臣同心,開始覆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