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學武器治癌:芥子氣、氮芥與化療是什麼關係?

2020-12-17 尚醫雲資訊

芥子氣,氮芥,這裡頭都有「芥」,看到這個字,估計有人很自然地想到了芥末,甚至可能條件反射地覺得要流鼻涕眼淚了。好了,芥子氣和氮芥跟治療癌症有啥關係呢?

芥子氣是化學武器中的一種毒氣,屬於硫芥類化合物。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亮相,因為之後被用得最多,傷害較大,被稱作「毒氣之王」。芥子氣的毒性到底有多大,因為篇幅有限,我「小濟醫生」機器人就不在這裡講了,小夥伴們自己搜索吧。由於它聞起來和芥末很像,所以被稱作芥子氣。芥子氣的化學名是二氯二乙硫醚,而芥末中的辛辣刺激成份是異硫氰酸烯丙酯。雖然兩者都含有硫元素,但是它們的分子結構差別是很大的,發現和製造過程也沒相通之處,只是氣味很象而已。

雖然芥子氣作為化學武器是用來傷人的,但它也可用於救人。人類發明的第一個癌症化療藥氮芥,和芥子氣關係很大。它們一個是硫芥,一個是氮芥,分子結構類似,都有劇毒。一戰末期,德國首先在戰場上使用芥子氣攻擊英軍,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軍醫們也注意到,一些因芥子氣受傷的士兵體內的白細胞數會突然下降。這在戰後打開了一些科學家的腦洞:既然芥子氣可以降低白細胞數量,那麼它是否能抑制住白血病或淋巴癌患者體內大量增殖的白細胞呢?於是,他們就往這個方向使勁。開始的時候,試驗結果讓人遺憾——還沒等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降下來,患者就已經被芥子氣毒死了。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灰心,不停地對芥子氣進行改造,終於在1935年用氮代替芥子氣中的硫,合成了與芥子氣相似的化合物氮芥。雖然這個新「作品」也是劇毒,但是毒性比芥子氣小多了。又經過7年的反覆試驗,在1942年它正式應用於臨床癌症治療。

從氮芥被正式用於抗擊癌症,距今70多年過去了。現在醫生已經很少用氮芥,而是代之以其他殺傷癌細胞能力更強,而對普通細胞影響更小的新型化療藥。但是,人們發現新型化療藥的思路和方法,還是和從芥子氣到氮芥的歷程類似——發現一種能攻癌的毒藥,然後不斷地改造它的分子結構,使它儘可能少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因為藥物帶有毒性,化療直到今天依舊是一個讓人痛苦的過程。要少受化療的罪,就要儘可能減少化療的持續時間,不要一個療程接著一個療程地折騰下去,難有寧日。這裡頭關鍵是去儘早發現癌症:發現得越早,化療的時間就越短,甚至不用化療,這是所有醫生公認的事實。我「小濟醫生」作為人工智慧機器人,就是由醫療IT界的精英團隊尚醫雲研發出來,專門針對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乳腺癌來做篩查的。我結合了人工智慧的精準、超聲檢查的安全,再配以雲計算、大數據和網際網路加等先進技術,還有人工覆核等雙重保障,能在眾多的場景為女性提高優質、可靠、易及的篩查服務。套用動物世界裡的一個現象,鱷魚等兇猛動物只有小時候有天敵,大了就沒誰能治得了它了,癌症也是如此。要防治癌症,積極主動去檢查永遠是王道。

助醫者 濟蒼生

We serve those who heal the world

相關焦點

  • 一戰時期作惡多端的毒物芥子氣,竟是癌症化療藥物的前身!
    到現在,醫學界已經有一些針對癌症的治療手段,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化療。但是你知道嗎?化療藥物的起源竟然與一種劇毒的化學武器——芥子氣有關。明明是臭名昭著的毒氣,怎麼搖身一變就成了治療癌症的「神藥」呢?1886年,德國的梅耶(Meyer)首先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芥子氣。美國化工巨頭陶氏化學隨即成為第一家生產芥子氣的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芥子氣作為化學武器使用是在一戰時期,德軍首先用它來對付英軍。
  • 意外洩露的2000枚芥子氣炸彈,開發了一種癌症新療法
    這艘船艦秘密裝載了2000枚芥子氣炸彈,如果希特勒訴諸毒氣戰,這些毒氣彈則可作為後備手段進行應對。德國空軍的「幸運之戰」導致有毒的硫磺色芥子氣煙霧籠罩著港口,液態芥子氣源源不斷流入海水中。這使得盟軍企圖去掩蓋這場化學武器災難,但同時也使一位軍醫在偶然間發現了治療癌症的新方法。
  • 美國國防部稱已銷毀30萬枚芥子氣炮彈
    (美國芥子氣炮彈) 據美國國防部官網9月21日消息,美軍9月已完成科羅拉多州化學武器庫近30萬枚芥子氣炮彈的銷毀進程。美國防部解釋稱,這指的是155毫米口徑炮彈,每枚含有約5.4公斤的芥子氣。就此,美國迄今已銷毀了約三分之二的芥子氣彈藥庫存,105毫米炮彈和迫擊炮彈中也含有芥子氣。
  • 歷史上的今天 : 第一次針對平民的化學武器攻擊
    1987年6月28日,伊朗北部的薩爾達什特遭到了伊拉克軍機發射的化學武器攻擊,130人在攻擊中喪生,超過5000受傷,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針對平民的化學武器攻擊
  • 一戰中化學武器很可怕,不僅士兵戴防毒面具,就連狗也戴
    提到化學武器,相信很多人都瑟瑟發抖,是的化學武器真的非常可怕,化學武器是通過炸彈、炮彈或飛彈釋放有毒化學品或稱化學戰劑。化學武器通過包括窒息、神經損傷、血中毒和起水皰在內的令人恐怖的反應殺傷人類。
  • 而且是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化學武器比核彈更恐怖
    據《環球時報》報導,俄羅斯大使涅邊賈指出俄羅斯政府已經在慎重考慮社保退出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之前有川普一人先後退出各種國際大群,這次輪到普京退群了,而且態度還非常強硬,警告隨時退出這一國際重要組織,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俄羅斯不惜一切代價要退出此群呢?這是有原因的。
  • 「直擊」腫瘤,精準爆破——重離子射線治癌療法帶來生的希望
    在攻克癌症的徵途上,無數專家、學者正在竭盡所能做一件事,揪出癌魔,並竭盡一切努力,用生物的、化學的,乃至物理的手段圍剿它,削弱它,以期最終消滅它。   重離子的出現讓治癌專家眼前一亮。經過不懈的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以重離子治癌的方法行之有效,並且成效顯著,是當代公認的先進有效的放療方法。
  • 癌母拒化療!《總是有個人在愛你》真實結局:奇蹟痊癒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親情電影《總是有個人在愛你》(Litigante)根據哥倫比亞導演法蘭柯洛利(Franco Lolli)跟罹癌母親相處的領悟改編而成,真實故事的結局也相當奇蹟。被診斷癌末的母親,不肯接受她任何安排,甚至拒絕化療,讓她傷透腦筋。本身是知名女性主義作家的卡洛琳娜薩林,在《總是有個人在愛你》得一邊應付殘酷職場,一邊面對罹癌母親的情緒,精準而感人的演技拿捏,讓人不敢置信她是第一次演戲。尤其她與飾演母親的蕾提莎葛梅茲,母女對話時而充滿膽識,時而挾著情緒勒索,全片綻現靈光,讓人目不暇給。
  • 中晚期癌友出現的難題——惡性腹水怎麼治?
    中晚期癌友的困擾惡性腹水是晚期惡性腫瘤常見併發症,可引起腹痛、腹脹、乏力、呼吸困難、活動障礙,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癌性腹水難治的根本原因在於,一旦出現腹水,說明病期已經中晚期了,患者的體質一般不太好,再去用各種辦法治療,就很困難了。」
  • 6次化療,25次放療,媽媽挺過乳腺癌治療
    但我媽就像個沒事人一樣,一催她檢查,就說什麼「乳腺增生那麼都年,半年前單位組織體檢也沒答問題,一點點硬塊沒事的。」17號,我們父女倆帶著我媽在本地三甲醫院彩超檢查,結果顯示BI-RADS分級4a級。好消息是「乳腺浸潤性癌是預後較好的一種,後續不用進行靶向治療,傷口癒合後就可以回家休養」。壞消息是「腋下淋巴結有兩枚轉移,有必要接受化療」。主治醫生說:「按照以前的治療標準來看,淋巴結轉移三枚或三枚以上的必須要放療,你母親的情況在可放可不放之間,得徵求病人和家屬的意見。」
  • 化療治癌會死得更快?癌症的4個真相,真的有必要了解一下
    1、化療會死得更快很多人覺得化療會讓人死得更快,很多癌症患者通過化學藥物使用後可能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就死亡,其實,化療藥物使用後能夠幫助殺滅癌細胞,雖然這種治療方法對患者身體健康有影響,不只是殺滅癌細胞,還可能對正常機體細胞功能造成影響,但是,癌症患者的死亡並不是化療引起。
  • 一周資訊 | 乳腺癌化療完治傻了?一年之後自然就恢復正常
    本期提要乳腺癌化療完給我治傻了?一年之後自然就恢復正常!年齡增長或與甲狀腺乳頭狀癌增大風險降低相關01乳腺癌化療完給我治傻了?一年之後自然就恢復正常!癌症相關的認識障礙(CRCI)是指與癌症診斷或治療有關的認知功能變化,可能會導致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L)下降,乳腺癌患者中大約有16%-75%有可能出現這一現象。
  • 化療讓人死得更快?關於癌症的5個真相,是時候該讓你知道了
    張先生年輕的時候,為了耍帥裝酷,交了一些不務正業的朋友,整天學著別人抽菸喝酒,後來時間長了就形成習慣了,平時有事沒事都會抽根煙喝瓶酒,一晃十多年過去了,身體都沒出現什麼問題,可最近卻發現自己突然咳血。張先生心裡有不好的預感,去到醫院檢查發現是小細胞肺癌並發心衰,醫生建議他做化療,可他之前聽別人說,化療好像會讓人死得更快?
  • 癌性腸梗阻十大治療方法
    功能性腸梗阻:又稱動力性腸梗阻,是由於腫瘤浸潤腸繫膜、腸道肌肉、腹腔及腸道神經叢,導致腸運動障礙,以及由副癌症候群性神經病變(尤多見於肺癌患者)、慢性假性腸梗阻、副癌性假性腸梗阻和化療藥物神經毒所致的麻痺性腸梗阻。癌性腸梗阻的臨床表現常常表現為:大多發病緩慢,病程較長,常為不全性腸梗阻。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脹、排便排氣消失等。
  • 化療是什麼意思?
    化療也就是醫學上面的化學藥物,這種藥物主要就是針對於一些癌症方面的疾病治療,是分為根治性化療和姑息性化療,根據癌症的周期變化來選擇不同的化療措施,從而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功效,化療藥物主要就是可以達到殺死癌細胞的功效,但也會給身體帶來不小的副作用,因此要特別注意每天飲食上面的營養物質的攝入量
  • 子宮頸癌近距離放射治療,MRI精準追蹤變化減少副作用
    子宮頸腫瘤大化療、放療同步進行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表示,早期子宮頸癌可以用手術切除,但若腫瘤體積超過100px或癌細胞入侵子宮頸旁的軟組織及淋巴組織,由於手術「切唔清」,需要改以非手術的處理,包括化療及放射治療,希望能夠帶來治癒的效果。
  • 牙齒鬆動、牙齦腫脹,警惕牙齦癌!
    1、什麼是牙齦癌?牙齦癌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癌,在口腔癌中僅次於舌癌居第2位,其病理類型多為分化較高的鱗狀細胞癌。好發於40~60歲,男性多於女性。下牙齦癌較上牙齦癌為多見,好發於磨牙區。牙齦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不良口腔衛生、癌前病變、不良義齒修復、機體免疫狀態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 患腦轉移癌=被判死刑?多學科協作診療可獲長期生存
    )、《腦轉移癌的放射治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田素青)、《婦科腫瘤腦轉移的治療進展》(首都醫科大學婦產醫院 孔為民)、《腦轉移癌的手術治療》(三博腦科醫院 張明山)等。專家們的授課內容詳實豐富,講解了乳腺癌腦轉移,肺癌腦轉移的內科化學藥物、靶向藥物及免疫治療的進展,腦轉移癌全腦放療和局部放療該如何選擇、婦科腫瘤腦轉移新研究及手術治療腦轉移癌的技術方法。同時一致認為,神經外科、放療科、腫瘤內科、影像科、病理科多學科協作治療腦轉移癌優勢凸顯,能顯著改善患者症狀、延長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