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多年前剛踏入職場,坐在辦公室裡,更多的感覺是「心慌」——下班了老闆還沒走,我能走嗎?工作做不完,是不是得帶回家做?
沒想到,多年過去了,年輕人初涉職場那種「心慌」的感覺還是沒有一絲絲改變。
但是,這屆95後職場人,還是有點「不一樣」。
過於有代入感的職場,看得我快窒息了何謂「職場尷尬」,周深小朋友詮釋得淋漓盡致。坐著突然被cue,驚得腰板瞬間挺直,面對姐姐們主動「暴露年齡」,只能賣萌用「我們同齡」來圓場。
結果姐姐們很自然地聊起天來,這回周深是真的插不上話了……像極了初入職場不懂要怎麼和同事聊天的我。
周深都算見過大場面的人了。而《令人心動的offer》裡的萌新,各種緊張、出Bug的場面,真的能讓人回憶起被辦公室支配的恐懼。像第一次課題獲得第二名的詹秋怡,沒有被任何一位律師選中,驚呆觀察團。大家都一臉疑惑:為什麼呢?
和史律談話後,才知道原來是她的性格過於「慢熱」,話比較少,也沒有辦法更好地把自己的特點和長處展示出來,自然各位老師也就不太了解她。
除了「優秀實習生沒被選中」這種反轉,另一個大反轉來自於新手們的辯論賽。
大家都想選有經驗的人組隊,朱一暄就用了十分巧妙的方式——
給李晉曄和瞿澤林透露了王穎飛打過辯論的消息,讓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兩個女生身上。但其實另一位男生劉煜成也打過模擬法庭。
之後在選人時掌握主動權,不讓對方把兩個女生選走,又要求先選男生,看似是公平的一邊選一次,其實已經讓對方先選掉一人,之後自己就可以在剩下三個人裡先選兩個想要的人。
很有策略對不對?但真正上場,主動暴露缺點的卻是辯論老手朱一暄本人。
在隊內無人可戰時,朱一暄主動站起來迎戰。沒想到她的觀點站不住腳,「沒有人滴酒不沾」等稚嫩言論,讓律師團都皺眉頭。
類似地,正方組唯一有辯論經驗的王穎飛也因為用力過猛失手了。
由於組裡只有她打過辯論,王穎飛給自己背負了很大壓力,大家去休息的時候,她還在通宵準備辯論內容。
結果就因為熬了個大夜,到辯論場上反應有些遲鈍,第一次發言已被警告超時,結辯也沒把握好時間,精心準備一個通宵的結辯稿都沒能說完。
相反,看起來很憨憨的瞿澤林,不但被帶教律師選中,身為小白在辯論時也鎮定自若,給正方開了個好頭。
所以,這是一個「小白逆襲」的勵志故事?
不知道接下來實習生們會怎麼表現,我倒覺得,年輕的職場人們,也是時候該思考「用力過猛」這個問題了。
95後職場,不一樣的煙火職場自有它的叢林法則,閃閃發光的簡歷並不等於100% offer到手,進入君合之後大家的職場新鮮人的舉動也佐證了:職場不同於校園,除了分數仍有不少關鍵得分點。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從這屆實習生身上,可以看到95後職場人的某些特性。
第一,他們的履歷閃閃發光,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影視劇裡常有印表機都不會用的小白誤入行業TOP1企業,一路升級打怪成為大Boss的橋段,但《令人心動的offer》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你,這種情況真的只能出現在電視劇裡。像君合這種頂級公司,能夠踏入辦公區擁有姓名牌的新人,哪一個不是從面試環節就過五關斬六將的高手?一邊有行走的面試模版王驍,憑藉著亮眼的求學經歷、自信的表達收穫了面試官讚許的眼神。
另一邊的李晉曄本科期間就通過了英語八級、三份律所一份法院的實習履歷,進門先遞簡歷夾,談吐流暢,情商滿分,收穫了「你的缺點是沒有缺點」的好評,直接拿下了面試第一的成績。
有了上一輩打拼下來的物質積累,95後新鮮人們,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早就通過考名校、出國留學等方式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所以你不會在這裡看到啥都不會、灰頭土臉的職場小白,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職場精英潛力股,要爭的,是進入國內頂級律所的機會。
越是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裡,決定輸贏的,有可能只是一些不起眼的細節。比如贏了詹秋怡的瞿澤林,在觀察員看來是個冷門之選,但何炅就覺得,他是個有發展潛力的好苗子。
事實也證明,律師團真的選了瞿澤林。但不是因為他履歷有多光鮮,恰是因為在其他同齡人眼裡都有光芒的時候,瞿澤林表現得比較「木」,甚至有點茫然。可是真正工作起來,卻總能給律師們驚喜,這種反差和期待感,才是大家想選他的原因。
所以,在95後職場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有時比的不是背景、履歷,而是可以源源不斷被挖掘的潛力,簡而言之,有想法比有履歷更重要。
第二點,95後職場人更坦承,他們從不掩飾自己的野心、渴望,卻也因此形成了公平競爭又密切合作的「戰友」氛圍。全片最有綜藝感的,莫過於瞿澤林被史律選中後的一番談話。一開始,史律告訴他,自己每天都愛泡不一樣的茶,同事們會找他要茶喝,大意是想讓瞿澤林放鬆一點,來上班可以找自己要茶喝。結果瞿澤林說,奶茶、碳酸飲料、咖啡、茶葉……自己從來都不喝。
問他為什麼不喝,結果小瞿的回答讓整段垮掉:「覺得它不健康。」……看著自己眼前的一堆茶,史律笑得相當尷尬了。
但很多95後就是這樣,我就是我不一樣的人間煙火。
雖然會讓場面僵掉,但反過來說,他們也是非常坦承、沒有太多心機的孩子。越渴望越坦誠,面試時王驍聲稱要做律師圈的航空母艦,張口即來international和斯坦福水杯、工卡,絲毫不掩飾想要大幹一場的野心和動力。
以至於何老師凡爾賽大師理論都出來了,也引發網友對他「用力過猛」的質疑。
但這勇敢進擊的姿態,不正是職場掙扎的你我的真實寫照嗎?
同時,八位實習生們也沒有影視劇裡臉譜化的勾心鬥角,大家反而會在夥伴陷入困境時大方伸出援手。比如收到第一輪布置的作業時,有過律所從業經驗的丁輝,就沒有藏私,給其他小夥伴提煉要點。
瞿澤林電腦宕機,朱一暄主動幫他列印作業郵件解燃眉之急,這一舉動還被觀察室誇讚是「有效社交」。
在這樣的氛圍裡,95後相處起來更鬆弛自在。而君合的四位帶教律師也沒有行業大佬的架子,時不時帶他們喝茶談天,言語上給他們鼓勵,最終形成的職場氛圍也特別愉悅。
影視劇裡的職場勾心鬥角line,至少在目前沒有出現。
第三點,是他們更拼、更能「用力過猛」。
在加班這事上,95後的態度也很微妙。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是不加班文化的忠實踐行者,但下班不等於工作已經做完了,所以還是得帶電腦回家,但不帶充電器是最後的驕傲。
但也因為年輕,在必要的時候,他們的拼勁也相當驚人。比如熬通宵的王穎飛,第二天面對領導關切的問候,她卻淡定地說,因為知道自己很能熬夜,才會選擇通宵工作。
雖然臨場狀態一般,但這拼勁兒,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這樣的用力過猛,即使職場不提倡(可能意味著效率不高),但在年輕人身上仍顯難得。畢竟在很多人眼裡,95後似乎還處於一種不懂事、懶散的狀態。但這些95後沒想那麼多,想贏,就老老實實去拼,努力不一定有收穫,但不努力什麼都沒有,這樣淺顯的道理他們都懂。所以,有拼勁卻笨拙,也是一些95後職場人的特徵。當然,從老職場人的上帝視角來看,這屆年輕人還是比較稚嫩,比如做事不夠細心,會「漏看」重點;不太有「拒商」,不能用更好的方式表達拒絕。
可同時,他們也打破了很多人對95後的刻板印象——他們絕不是外界想像的那麼懶散、平庸、基本功不紮實。相反,他們履歷閃閃發光,有個性,也有拼勁。比起70、80、90前輩們,他們差的,或許只是一個有發揮空間的舞臺。假以時日,他們也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大牛。
殘酷的戰場,究竟誰能頂峰相見?
和現實職場還是有些不一樣,8位實習生最終只能有2位拿到offer的賽制,節目背後蘊含的,其實是一套真實的「
職場生存法則
」。
就業本是雙向選擇,對於求職者來說,適當的包裝是有必要的。
注意!這裡的包裝不只代表外形穿搭,還包含你待人接物的姿態。李晉曄在面試環節進退有度,聊到發量時自黑「過兩年就不一定了」,既活躍了面試氛圍拉近了距離,也凸顯了自己的高情商。多重buff加成,他成為了面試成績第一,也是第一位被帶教律師選中的實習生。
被誇「沒缺點」還說接下來會變成發現缺點的過程,這孩子真的很清醒又很高情商
其次,情商的確會讓求職者加分,但能不能走到最後,還得靠綜合能力。初進職場,第一關就是要適當地突出自己的特點,讓同事、領導記住自己。瞿澤林送小夥伴們文具是在打造記憶點;朱一暄出場戴玩偶飾品也是在打造記憶點。
同理,王驍無意而為的「凡爾賽表達法」也是打造記憶點的一種。
總的來說,好學生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職場人,剛接觸工作緊張、無措都很正常,撒明燈是北大法律系本科、研究生雙保送的高材生,但當他第一次主持《今日說法》的時候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但是!好的職場人一定要有好的學習能力。
像詹秋怡從習慣性緊張到辯論賽時放開自我,流利發言也令帶教律師們印象深刻。
相反,大齡求職者不把年齡和經驗變成優勢就會成為負擔,像丁輝,其實是8位裡面唯一的「非95後」,有過工作經驗,所以帶教律師對他的要求會更高。
結果第一輪作業中他就寫錯了「君合」,一個小錯誤犯了大忌,綜合成績墊底。
這就是職場。周深當年參加《聲入人心》,已經憑藉作品出圈是位有名氣的歌手了,但第一次面試的時候因為表現不夠「驚豔」,就沒有站在首席的位子。
職場固然比不上校園、家庭裡有那麼多的人情味,教室裡有面看得見的牆,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職場中有道看不見的牆,明晃晃亮出四個大字:不進則退。為了「前進」,大家必須孤注一擲,背水一戰。所以丁輝那樣已經有過工作經驗的人,會選擇裸辭來上節目。
也因此他喜提「背水輝」名號。但在他看來,如果不是這麼用力地爭取,他又有什麼機會可以坐在面試間和四位大律對話呢?
王穎飛通宵趕工肯定會影響狀態,可她為什麼還那麼拼?——因為,再不拼就會失去被選中的機會。
他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對未來產生影響,所以,他們必須「用力」,這是擺在95後面前的殘酷職場現實。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不顧天高地厚地去闖,這份用力過猛、至真至誠不正是年輕人的珍寶嗎?這是我覺得節目最好看的地方,它記錄了幾位年輕人競爭兩個職位,炙熱拼搏的過程,同時,也記錄了那些在生活裡被人磨礪遺忘,但其實值得人們珍視的東西——你有多久沒有為事業、為理想「拼盡全力」了?
E姐結語:
之前我們總嘲娛樂圈有人「用力過猛」,沒想到吧,職場裡其實也有很多「用力過猛」。
面試環節時梁律對丁輝說:你這樣人生很辛苦的,把別人也搞得很辛苦。
這句話也同樣可以演藝圈裡想轉型卻越轉越尬的演員;拍照用力卻越顯油膩的小鮮肉;用力發通稿擠熱搜卻沒好作品的懸浮明星……
但是,用力過猛也比不敢發力強,去爭取、去表現,也總比錯過了、後悔了要好得多。
沒踩過坑,就沒法找到更精準的發力點。
職場人也是,特別是新人,必要時多「用力」,就算被嘲也沒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有著年輕的資本,卻從沒為自己的理想拼搏過,到有天變成油膩中年了,才發現自己的過去一片蒼白,庸庸碌碌,一無所獲。
那樣的人生,多無趣啊。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認為95後職場人熬夜、立flag是「用力過猛」嗎?
來評論區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