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保有對奇妙萬物的好奇心,無論在哪皆可旅行。點擊「關注」,和筆者仰望,一起探索身邊的「花鳥魚蟲、山嶺河流、星辰大海」吧!本期主題:請問你日常喜歡喝茶嗎?你有了解過「奉茶」嗎?讓我們一起去茶生活博覽會上,聽臺灣茶人聊聊吧!
請問你平時喜歡喝茶嗎?若喜歡,那有了解過「奉茶」嗎?
現在新茶飲帶動的潮流,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很多新式茶飲店以高顏值
和新花樣,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也提高了年輕一代對茶的關注度,但也有不少年輕人開始多了解傳統茶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茶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正打破了年齡的界限,使得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樂在其中。
筆者也好傳統茶飲,有一喝了幾十年茶的好友,常精挑細選一些茶葉從遠方郵寄給我,一次就是好幾斤,真感謝他的慷慨。這次聽說附近的茶文化主題商城舉辦茶生活博覽會,就約一好友相伴來參觀。
「你永遠不知道茶有多好」
走近會展區,一眼望去,各個茶店鋪設的展位左右並列,秩序井然。每個展位都有不同的主題。
我們來到這個展位,看到展板上有很大的中文和藏文寫到「你永遠不知道茶有多好」,就很好奇,和展位前的茶人聊聊,收穫頗多。
他們公司有專人云南深山老林去尋找千年茶樹,歷經不少艱辛,才遇到幾顆。即使這樣,也甚是歡喜,然後和當地的政府相關部門和村民溝通投資承包事宜。經過多次深入溝通,才達成承包方案。聊到這,看得出眼前的這位茶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說道能遇到古茶樹,是他們團隊的福分。
他還介紹自己入行的經歷,之前他從事金融行業,工作當中常常倍感壓力。有一次,在遊船上,聽一資深茶人談論關於茶的種種妙處,讚嘆不已。後來自己深入了解茶行業和茶文化,再三思考後決定轉行,現在常感到愜意,不向之前常常感到有壓力了。越了解茶就越感嘆,「你永遠不知道茶有多好」。
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對茶葉成分的分離和鑑定,我們知道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其中含有許多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已知的如茶多酚、兒茶素、茶氨酸、咖啡鹼、茶黃素、茶多糖、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一部分是茶特有的成分,有些成分在茶葉中的含量明顯高於其他植物。這些成分集體印證了茶對人體的保健功能和疾病防治功用,也為古人的茶歌、茶詩提供了佐證。
接著,我們來到下個展位,迎接我們的這塊展板上面是一顆「感恩樹」。接待我們的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年輕女茶人,她介紹到這「感恩樹」上的留言,都是現場的茶人和向我們這些遊客自發在上面寫的。我仔細一看,上面的很多留言都提到「奉茶」,就好奇,經和她聊聊後,收穫頗豐。
「以茶待客」是我國很普及的生活禮儀,「奉茶」文化也源遠流長。宋代詩人杜小山《寒夜》寫到:「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塘沸火初紅。」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招待客人時主人為了表達熱情,常為客人奉上一杯熱茶。看似簡單的奉茶,卻有深層的含義,稍一不注意,可能就失禮了。
1、端茶奉客「請」為禮
通常說的奉茶一般包括:端茶、請喝。聽上去只有兩個步驟,但每一個步都是有講究的。端茶給客人必須用雙手去端,右手持杯,左手託杯底,雙手奉出才為敬。有杯耳和無杯耳的茶杯,奉茶時禮儀也不同。
有杯耳時奉茶
對有杯耳的茶杯,應該用右手抓住杯耳,左手託著茶杯底部,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禮貌地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時說"請"。杯耳要朝著客人右手方向,這樣有利於客人手拿茶杯的柄。
無杯耳時奉茶
對沒有杯耳的茶杯,端茶杯給客人時不能直接用手去抓杯口,或是用一隻手握住杯口。應右手輕握杯身(注意不要捏杯口),左手託杯底,雙手將茶送到客人面前,放在方便客人提取品飲的位置,否則視為失禮。
2、「茶斟七分滿,留下三分示情意」
倒茶要倒七分滿,茶斟太滿,客人不便於握杯品飲,溢出的茶水不但浪費,還很可能燙著手。且飲茶時相互交流有助於加深彼此間的情誼,故有「茶斟七分滿,留下三分示情意」之說。
奉茶要講究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依順序奉茶。
3、添茶之法
當與賓客邊談邊飲時,要及時添加茶水,體現對賓客的敬重。添茶的時候也要跟奉茶一樣講究先後順序。
當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禮還禮,雙手接過,並致謝。品茶時,應小口品飲,體驗「一苦二甘三回味」。結合自身感受,適當稱讚茶的氣味。奉茶多感恩,樂趣定不少。
來看看感恩樹上的兩位遊客的留言。
請問您曾參加過茶展嗎?對「奉茶」有何感想呢?歡迎您留言分享,先行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