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金威,我爺爺是地主,出生於1907年。那時黃家家大業大,家裡黃金白銀多的要命,金銀首飾都是整櫃整櫃的。
爺爺在世時,曾提起過上海灘那位黃家風雲人物,據說爺爺的頭,都曾經讓那位同姓大亨親自摸過,還親自給扎過小辮子。
那可是響噹噹的榮譽啊,不亞於現在和某個港臺一線明線合過影,吃過飯一樣興奮。這裡我們姑且就叫上海灘那位同姓長輩為上海同姓大亨吧。
上海同姓大亨,估計大家也猜到了是誰,和我同前兩個字,我叫黃金威,他是長輩,我爺爺都得叫他爺爺,當然,這一聲爺爺也不是白叫的,上海同姓大亨給了我爺爺一根金條。說到這,得普及一下,古代一根金條大約有多重。
如果把古代的一斤當成500克,一斤等於十六兩,以此為據的話,古代一兩黃金31.25克。(也有說古時一斤600克,那麼一兩就是37.5克)。
在古代,黃金和白銀一樣,大多是元寶型的居多,金條一般出現在清代中後期為多,在民國時比較盛行。金條因為形似磚塊,所以又叫金磚。
金條重量、成色不一,一般金條上會標上煉製的金鋪名稱、熔鑄年份、分量等字樣。其中用於國際結算支付的金條標準較統一,所以又叫標金,主要有上海標金、天津標金和北平標金三種,各地在重量、成色上有一定區別。
比如上海標金每條重量為10兩,成色為97.8%,所以又叫九七八標金。
而各金鋪所鑄金條重量就看金鋪和顧客需要了,可以根據需要隨意鑄造,不一而足,比較常見的1兩和10兩兩種,也就是俗稱的小黃魚和大黃魚。
後者一般大富人家才有,作為壓箱底錢,一般商戶能有小黃魚就不錯了。
上海同姓大亨給了我爺爺的那根金條,就是大黃魚,也就是古代的10兩。
但因為以前是十六兩稱,就是10/16X500克,就是現在的312.5克,深圳今日的黃金回收價格是380元/克,也就是放在今天值11.9萬左右。
還是很值錢的啊。
我爺爺當即給上海同姓大亨磕了三個響頭。
為了顯示禮性,還是不帶墊子,重重的磕了下去,雖然不流血,但也聽我爺爺說很痛。
不過一想到,有一個大黃金金條在手,也就心情格外開心了。
不過拿回來後,我家老祖宗卻不高興了,說不能貪他人之物,何況是這麼貴重的東西,硬是給我爺爺的屁股抽了幾辮子,以示家訓。
必竟那是我家祖宗黃金還是很多的,想一想他娶了八房姨太太,吃飯都拿白銀打的碗筷,富貴奢華可想而知。
我爺爺為了這事憋屈了很久,最後還是老老實實的把金條交給了祖宗祠堂,以示家訓。
更多精彩,敬請關註明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