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拇指醫藥
本文由「拇指醫藥」和公眾號「稜鏡」
聯合推出
特約作者 | 陳方 編輯 | 楊顥
出品 | 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誼安VG70,最低價31萬一臺,每批100臺起訂。」
「XX國領事館,急需舒普思達S1100A呼吸機100臺,瑞思邁有創無創一體機。「
「有創呼吸機一臺,要求CE和FDA雙認證,20萬以內不限品牌。「
……
原本2月份還在交流各類口罩信息的微信群裡,從3月中旬起開始冒出了各種呼吸機的需求信息,不斷刺激著疫情期間各級「中間人」的神經。好不容易從N95、KN95、NIOSH認證、YY0469標準等專業術語中解放出來,又踏入了「無創」、「VG70」、「瑞思邁」等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之中。
價格體系的形成和變化只是轉瞬之間的事情。「就拿誼安的VG70來說,上周還只要22萬左右,這周都要在31萬以上。要的少更難買到,因為誼安的批次都是100臺一批,沒人願意拆散了賣。」一位「中間人」對作者介紹道。
呼吸機,一個原本在專業醫療機構才會用得到的醫療設備,如今正大量出現在民間話語體系中。由於新冠疫情在海外的持續蔓延,呼吸機成為和特效藥、檢測試劑需求一樣迫切的救命儀器。
據環球網4月1日最新報導,美國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在3月31日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州已經從中國訂購了1.7萬臺呼吸機,每臺2.5萬美元。不過科莫自己也承認,預計最終只能收到2500臺,因為加州、伊利諾州以及聯邦政府均訂購了同樣的呼吸機。
與此同時,國外各類買家也在通過自己的渠道向市場採購貨源。美聯社3月26日就報導,特斯拉CEO馬斯克宣布,從中國購買了1255臺呼吸機,並且運到了洛杉磯。
這些全球範圍內激增的訂單和採購,使得國內呼吸機市場供需迅速陷入失衡。
「成千上萬的訂單等著交付」
4月1日晚,魚躍醫療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無創呼吸機產品獲得美國FDA的緊急使用授權。作為二類醫療器械的無創呼吸機,美國一向審核十分嚴格,此次放開授權,需求程度可見一斑。
更早前的3月28日,邁瑞SV300、SV600、SV800三款有創呼吸機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可以開始向美國供貨。
根據美國重症醫學會估計,美國總共將有96萬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機,但美國只有大約20萬臺。紐約甚至開始嘗試讓兩名病人共用一臺呼吸機,因為根據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的說法,全紐約州只有五六千臺呼吸機,卻面臨超過70000名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
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在3月30日的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主要產品周產能約2200臺,約佔全球產能五分之一。」
4月8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介紹:目前我國向國外供應呼吸機達到近1.8萬臺,其中有創呼吸機4000多臺。
有創和無創,是呼吸機的兩大基本分類。有創呼吸機是在治療心跳驟停、嚴重呼吸衰竭時使用的,通過插管、氣管切開後直接向患者通氣;而無創呼吸機則是通過呼吸面罩送氣,家庭使用較多。其他諸如嬰兒呼吸機、轉運呼吸機等則用量較少。
有創呼吸機
飛利浦一款無創呼吸機
由於新冠病毒直接攻擊人的肺部,造成肺泡明顯損傷,人體吸收氧氣的能力減弱,只有用呼吸機輔助或替代呼吸,才能保證患者的血氧供應,避免死亡。對於重症患者來說,一臺呼吸機就意味著一條命。
北京怡和嘉業醫療公司市場部經理姜棟對《稜鏡》介紹:「根據國內的治療方案,按照患者嚴重程度從輕到重,依次可用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ECMO。」而早期使用呼吸設備,病程發展就容易控制。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無論有創還是無創呼吸機,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
邁瑞醫療董秘李文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需求多到沒法接,雖然產能已經提到去年同期的五倍,依然只能優先滿足疫情最重、最需要呼吸機的地區。」
誼安醫療也是一樣。在回應彭博的採訪時,誼安醫療董事長助理李凱表示:「我們有成千上萬的訂單在等著交付。問題是我們能夠多快的生產出這些呼吸機。」
生產BMC瑞邁特無創呼吸機的怡和嘉業同樣面臨產能的尷尬,公司法務部總監杜禕程對作者介紹:「公司目前日產能是1200臺左右,我們也獲得了FDA的緊急授權」,然而公司訂單排到了4月底,不得已推後了其他產品的生產。
3月29日,國家藥監局官網上掛出了新冠疫情防疫相關醫療器械的註冊信息。截至3月29日,我國共有62個國產呼吸機註冊證,含有創、無創、急救、轉運等多種呼吸機型號,涉及包括魚躍醫療、邁瑞醫療、航天長峰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內的31家企業。
廠家、經銷商、中間人、採購方多重博弈
有創呼吸機以往多為醫院採購,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2019年4月,寧夏某醫院採購的誼安VG70呼吸機,中標價為20.8萬元;同期,江西贛州市某醫院採購同款呼吸機,報價18.5萬,無人應標。
一年以後,價格體系大變。據作者在各個有關呼吸機的相關群裡了解到,4月2日,市場上一周前還報價31萬每臺的誼安VG70呼吸機,現貨價格已經喊到35萬。誼安另一款急救轉運呼吸機Shangrila510S的報價則高達24萬。
無創呼吸機以往多為家用,價格較為透明,近期也都是跟風漲價。飛利浦偉康的BiPAP ST30型無創呼吸機平時價格在9000-11000之間,目前市場報價達23000元以上。另外,舒普思達、魚躍等無創呼吸機也成為市場的搶手貨。
誼安醫療在3月28日官方網站上發布信息,稱誼安所售產品出廠價格穩定,「市場上如出現加價倒賣行為均與本公司無關」,如有內部員工參與加價倒賣,將嚴肅處理。
怡和嘉業法務部總監杜禕程表示:「瑞邁特BMC呼吸機出廠價格沒有太大的變動。但經銷商的行為,我們實在無法控制。我們也在密切關注有嚴重倒賣行為的經銷商,限制對其供貨。」
作者從採購方獲悉,除了傳統經銷商之外,有企業要求新加入的採購者必須擁有醫療器械出口資質,才肯籤訂供貨合同,主要是擔心產品從廠裡出去後,沒有直接交到國外,而是在國內買賣。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參與倒賣的很多都是2、3月份新註冊的貿易公司,它們一般都會有一、二、三類醫療器械銷售資質,但能拿到出口資質的新公司並不多。廠家只能以此作為約束條件,一定程度上排除掉倒賣者。
生產企業一般以接單先後順序安排供貨,符合資質的新增採購商和原有的經銷商一視同仁。不符合採購資質的則主要從各類經銷商手中拿貨,也不排除極少部分通過生產企業內部人流出。目前,臨時開展採購的國外客戶無法保證能接觸到正規經銷商,往往發出詢價信息後,通過各級中間人接力傳遞,落實貨源。
除了企業直接出貨的產品外,有呼吸機業內人士說:「2月份中國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很多經銷商下單採購呼吸機。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這些貨在國內不好賣了,只能尋找另外的銷路,因此市場上才會有這麼多存量。」
每個中間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信息和產品接力中獲利,對於呼吸機的來源最是諱莫如深。於是,呼吸機的生意出現了與此前額溫槍類似的局面:或許誰都不認識來自國外的最終買家,只憑著「現金拿貨」這四個字傳遞需求信息,加劇了供需關係的失衡。
微信群裡流傳的某採購信息,真假莫辨
據作者同多個呼吸機交易方交流發現,此前報價23000元的飛利浦偉康呼吸機,清明節後依然還能拿到貨。而100臺一批的誼安呼吸機,也有中間人稱能一次性提供300臺,不零賣。
只是面對動輒上億的單子,能確定接下來的客戶不多。而這些機器是否來自單一渠道,還是信息匯總,採購方也不得而知。也有中間人反映,很多時候對接好了貨源,採購方又聯絡不上。
因此,據作者多日觀察,儘管各方需求信息巨大,但真正供需對接成功交易的案例並不多。
高端產品核心原料仍需進口
與口罩類似,面臨井噴的需求,呼吸機必然會有一個求大於供的階段。不同的是,呼吸機的生產並非像口罩一樣,幾十萬買臺設備、買幾噸熔噴布就能做起來。
呼吸機原理雖然簡單,只是向患者供氣,類似於「鼓風機」,但技術非常複雜。200多年前,人類第一次知道可以用風箱代替人工呼吸,搶救溺水患者,但很快也就意識到過大的通氣量會導致致命性的氣胸。如何模擬人正常呼吸時有節律的進氣、出氣量,成為呼吸機成功的關鍵。直到1934年,第一臺氣動限壓呼吸機成功發明後,現代呼吸機雛形才真正出現。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呼吸機在美國得到廣泛應用。我國則是在1971年才製成電動切換的定容呼吸機。
進入21世紀後,國內醫院開始大量引入呼吸機。一些企業也從代理銷售呼吸機開始,摸清了市場,開始進入製造領域。
誼安就是其中的典型。2001年2月成立的誼安從代理柯惠呼吸機開始,逐步走上自主生產道路;醫療器械巨頭邁瑞也是如此,早在1991年就開始代理監護儀,逐步將業務領域擴展到眾多醫療器械生產上。2003年SARS疫情對呼吸機的一波需求,是國產品牌奮起直追的動力之一。
雖然國產品牌呼吸機產量很大,但國內大型醫院,尤其是ICU病房使用的還主要是進口呼吸機。2018年3月25日的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數據發布大會,公布了國內21類醫療設備的市場佔有情況。其中,呼吸機類產品市場份額前三的德爾格、美敦力和邁柯唯都是外資品牌,國產品牌僅有邁瑞和誼安進入前十。
來源: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數據發布大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