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育森Vista看天下
當很多人對熱氣球的印象,還停留在美輪美奐的婚紗大片、浪漫的土耳其卡帕多奇亞,和想像中在月球上漫步的場景時;
卻忘了一點,再美的玫瑰也是帶刺的。
近日,雲南騰衝某景點的熱氣球項目發生意外,導致一名地勤工作人員墜亡。
據報導,當時這名工作人員正在收熱氣球。現場突然起風,工作人員因來不及放手被熱氣球帶到空中,後因體力不支不幸墜亡。
在有關此事的討論中,網友把矛頭主要指向了景點安保措施不足和工作人員資質不夠的問題。
這場意外墜亡事故,不僅是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場「責任在誰」的輿論爭議,更把危險的熱氣球再次推回大眾的視野。
一直以來,部分遊客對於熱氣球始終抱有一種憧憬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種幻想一部分來自電影,一部分來自婚慶公司。
有人把熱氣球和刺激劃等號。幻想自己是《熱氣球飛行家》裡踏上冒險之路、探尋天空奧秘的飛行家艾米莉亞;
來源@熱氣球飛行家
偶爾也會希望自己能變成《飛屋環遊記》裡的老爺爺卡爾,駕駛一座掛滿熱氣球的房子,想怎麼飛就怎麼飛。
也有人把熱氣球和浪漫劃等號。特別是近兩年在商家的鼓吹下,越來越多情侶把熱氣球和摩天輪、鴨子船三者並列在一起,當做戀愛過程必備三件套。
在《女兒們的戀愛》裡,金晨就安排了一場和張繼科在熱氣球上的約會。
儘管張繼科因為恐高在熱氣球上全程蹲坐,但他也沒拒絕女方想要浪漫的小心思。
打著「浪漫」的旗號,熱氣球的發源地土耳其也成了近幾年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
波西米亞大毯子+隨風飄逸白婚紗是新娘標配,以土耳其的藍天白雲和身後升空的熱氣球為背景;
更有甚者,乾脆要求攝影師一起登上熱氣球,在空中捕捉自己的幸福時刻。
各大婚慶公司靈敏捕捉到了婚戀中人的需求,在宣傳文案裡反覆強化著「熱氣球=浪漫」、「熱氣球=幸福」的關聯印象。
騰衝事發後,婚慶公司熱氣球=幸福浪漫的宣傳仍在繼續
《飛屋環遊記》裡卡爾的冒險經歷,也給婚慶公司提供了薅情侶羊毛的新靈感。
也許是被熱氣球給景區帶來的人流和創收所吸引,國內開發商嗅到了商機,開始把熱氣球項目「移花接木」到國內旅遊景點中。
並且憑著「看熱氣球不用出國」的噱頭,吸引大批遊客參與其中。
@騰衝文旅在幾個月前的宣傳套路就是「不用去土耳其」
雖然遊客的熱情高漲,但也不能掩蓋它是「帶刺玫瑰」的事實;
熱氣球故障致人傷亡,已經成了社會新聞中的「常客」。
在去年十月和今年十月,山東煙臺和湖南株洲的熱氣球景區就分別發生過兩起意外墜亡事故。
前者是由於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後者是因為熱氣球牽引繩存在質量問題。
關於熱氣球存在的隱患,其實是老生常談,遊客並非一概不知。
在18年緬甸舉辦的熱氣球大賽上,載有18公斤煙花的熱氣球在升空過程中突然爆炸,氣球被火焰吞沒後砸向地面,至少造成9人在事故中受傷。
來源@央視新聞
韓國明星沈昌珉的某次演唱會中,粉絲發現其乘坐的熱氣球繩索處出現破損,即將斷裂。
甚至早在2012年,美國就曾發生過一起嚴重的熱氣球爆炸事故。熱氣球在高空中遭遇暴風雨墜落,隨後起火,造成多人傷亡。
登上熱氣球的人,縱然設想過潛在的風險,但總有人抱著「意外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僥倖心理說服自己。
事故頻發,且幾乎每次都伴隨著受傷與死亡;
若要歸因,把原因只甩給「遊客低估了熱氣球的風險」遠遠不夠。
熱氣球這樁生意,本身就是一場「生死劫」。
無論是落地前的減速和顛簸;
還是對令人堪憂的繩索質量、變幻莫測的天氣情況,以及熱氣球漂浮在空中的不可控感。
平安無事的,會讚嘆熱氣球上的景色怡人;一旦發生意外,僅有的一點逃生時間根本來不及遊客和工作人員做出反應。
被開發商搬進各大景點的熱氣球項目,在自身設計上就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妥當之處。
比如騰衝的事故中,如若在熱氣球場地內配備完善的地面鎖扣裝置,能在熱氣球下降後立即將其鎖在地面,而不是僅依靠工作人員以人力對抗風力,也許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能降低很多。
同樣的不妥當還體現在牽引繩上,近來幾起熱氣球事故的原因都是牽引繩在升空時發生斷裂;
在幾起事故過後,熱氣球營地對於繩索有沒有統一的質量要求和標準,該標準由誰來制定,又由誰來進行質量監管的工作,這一點也令人存疑。
此前有網友在國內景區體驗熱氣球項目時,就發現過牽引繩的質量問題,所幸因飛行高度不高,飛行時間較短,沒有發生意外,該問題也因此不了了之。
設計不合理、質量不過關、該有的裝置景點都沒配備。
「缺斤短兩」的熱氣球,讓旁觀者望而生畏,也讓體驗者心有餘悸,不可謂無關痛癢。
在此之外,熱氣球項目中工作人員的資質和營地的安全管理也令人堪憂。
今年10月湖南株洲的熱氣球事故中,一名工作人員意外墜落,後被歸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不當」。
新聞出現後,就有人曾質疑過該名工作人員的資質。
營地在後續回應中稱該名工作人員為在景點兼職的大三學生,是景點聘請的臨時員工。
而更加荒謬的是,據知情人透露,這名大學生是當天才來到熱氣球營地,接受崗前培訓的時間僅有一個半小時。
缺乏正規的崗前培訓,意味著員工的操作規範缺少保證,也意味著必備的安全教育出現缺失;
更不用提在危急環境中,如何幫助遊客解決問題、如何自保。
再進一步,矛頭不僅指向工作人員,同時指向了開設熱氣球項目的景點和營地;
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不應只是資質上的,也應體現在工作人員的數量上——營地開設項目時,是否配備了符合安全標準所規定的、足夠多的專業工作人員。
根據規定,熱氣球升空前,需要進行繁瑣的地面準備工作,使一個熱氣球起飛至少需要四個人共同協作;
但在騰衝事故中,熱氣球的著陸的後續工作只由一名工作人員來進行,這其中起飛與著陸在人員數量的懸殊,同樣使人困惑。
悲劇一再發生,心痛之餘,這些問題不該再含糊其辭;
熱氣球自身設計上的缺陷和工作人員能力上的欠缺,兩者的解決都刻不容緩。
想要徹底解決這兩點問題,是在進行一項艱難的「亡羊補牢」。
而「補牢」的前提在於,牢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上文說道,國內開發商嗅到熱氣球的商機,把它們搬進國內——
然而中國各景區內,真的具備開設和承載這項高風險遊樂項目的條件嗎?
廣西陽朔,據說有「中國最美熱氣球」
按照規定,熱氣球可以自由飛行的條件是當地風速小於6米/秒,能見度大於1.5公裡,氣流穩定,且飛行區域裡無降水。
換句話說,大風、大霧,都是不利於熱氣球飛行的氣象條件。同時為了溫度過高引起爆炸,熱氣球在飛行時必須迴避太陽。
騰衝熱氣球事故所在的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地勢不平、海拔高低懸殊,雖然氣溫上四季如春,但是春天風大、夏天雨多。
即使是在秋冬天,由於落差和氣溫不均等原因,也可能會遇上突如其來的大風。在這種條件下,景點的工作人員對於天氣條件的預估和判斷非常有限。
不僅如此,熱氣球對飛行時間也有嚴格限制,需要選擇在無風的清晨或者傍晚,最佳飛行時間是在日出後兩小時內或日落前兩小時。
按此時騰衝的日出時間推算,當地熱氣球適宜飛行的時間應當是8-9點;
但據疑似事發時也在當地旅遊的網友稱,事故發生是在中午,這可能代表著騰衝的熱氣球在此時段剛剛結束飛行。
如果要嚴格遵守飛行條件,很多熱氣球一天只能飛一次;
倘若景區從利益角度出發,考慮到熱氣球購買和維護的成本,想要接納更多的遊客,選擇多飛,勢必要承擔風險。
也就是說,當下國內的一些熱氣球景區,從自然條件上看,未必是最適合開展熱氣球項目的地方;
而如果僅憑景區的意志去設計和安裝某種遊樂設施,其中的安全隱患往往會被忽視。
「老網紅」玻璃棧道
把危險的「網紅」搬到自家的庭院裡,是近幾年中國旅遊業的大趨勢。
諸如此類的還有驚心動魄的玻璃棧道、幾乎沒有保護措施的奪命大鞦韆,以及大頭朝下的山谷蹦極。
北京的網紅鞦韆,靈感最初來自於峇里島
在「網紅」的光環和從眾的誘惑下,仍有遊客選擇鋌而走險。
聽起來都夠刺激夠新鮮,可由此釀成的悲劇也不在少數。
即使是再常見不過的旋轉木馬都有存在風險的可能,更不必說這些和熱氣球一樣本身就渾身帶刺的遊樂設施。
和它們比起來,一個人實在太渺小;
登上熱氣球的那一刻起,很難說自己是不是一隻腳踏進了鬼門關。
相較於一時的刺激和過癮,作為「人」僅有一次的生命,才更應該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