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科爾沁草原生機勃勃,滿目蒼翠。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慶和鎮火犁村設施農業園區裡,村民王子玲正在採摘西紅柿:「咱們的西紅柿不上農藥化肥,個大、紅沙又保甜。」靠著夫妻二人在設施農業園務工的收入,王子玲在去年脫貧,同時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慶和鎮黨委書記於豔春正忙著把西紅柿裝箱:「如今的好日子讓人有了心氣,就像這又沙又甜的西紅柿。」
作為以蒙古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通遼市如何做到「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如何鞏固和拓展產業就業扶貧成果,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近期,人民網記者走進通遼市農村牧區展開調查採訪。
「黨建+」模式破解村集體經濟「空殼」難題
科左後旗吉爾嘎朗鎮毛仁塔拉嘎查(蒙古語,意為行政村)經濟基礎差,遺留問題導致群眾訴求多,曾經也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黨支部書記寶山從小土生土長在毛仁塔拉嘎查,最了解老百姓心裡在想什麼。通過近一年時間的梳理,寶山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琢磨出一條破解村集體經濟「空殼」難題的牛路子,那就是再艱難也要蓋牛舍養牛。
科左後旗伊胡塔黃牛交易市場。 趙文嘉攝
「哪怕是白手起家,也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16年春天,寶山聯合村幹部首先將集體擁有的616畝耕地,以每畝100元的價格發包給本地農牧民,這樣,村集體戶頭上有了6.16萬元的第一筆積蓄,這些「過河錢」也讓毛仁塔拉嘎查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的道路上煥發了一線生機。
「過日子得算細帳。」寶山和村幹部們一車一車地撿來廢舊磚塊,一點一點籌建牛舍。到了2017年5月份,毛仁塔拉嘎查在村部原址成功修建了370平方米的牛舍,2500平方米的牛場,360平方米鋼架結構的貯草棚。
如今,黃牛產業已經成為科左後旗重要的脫貧攻堅動能。 趙鐸攝
說起村集體整體收入,毛仁塔拉嘎查會計國勝說:「集體經濟這塊,目前種地350畝,村民承包的500畝,加上4家個人合作社使用村集體場地租金的年收入4.5萬元,2017年至2019年,村集體戶頭上從6萬多元漲到30萬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可突破50萬元。在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離不開嘎查支書想在前帶頭幹,更離不開黨和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好政策。」
「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發展的基礎,也是提升農村黨支部凝聚力、戰鬥力的關鍵所在。」通遼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敖日格勒指出。
近年來,通遼市把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作為加快推進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創新發展模式,強化激勵保障,推動嘎查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全市2019年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額超過3億元,其中收入5萬元以上的嘎查村達1618個,較2018年提高49.8個百分點,脫貧攻堅物質基礎不斷鞏固。
選優「事業村官」 配強嘎查村「領頭雁」
「村裡盤活了閒置的村部,建設了白鵝孵化廠,年孵化白鵝30萬隻,現在已經形成養殖、供、銷一條龍的發展模式。有了產業依託,村民們就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科爾沁區慶和鎮永和屯村黨支部書記郭春成告訴記者。
慶和鎮將林下養鵝作為重點致富產業來培育,發展上下遊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通遼市慶和鎮科爾沁區永和屯村白鵝孵化場。 張聿修 攝
永和屯村採取「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村集體領辦肉鵝養殖、孵化合作社。郭春成介紹說,農戶以市場價一半的價格從村孵化場購買鵝雛,在自己小院散養長大,成熟後永和屯村屠宰場進行回收屠宰,此時村集體再從回收款中扣除另一部分鵝雛錢後返給農戶。
除了「賣大鵝」,農戶還可以把鵝蛋以每枚0.3元的價格出售給肉鵝孵化場。這看似簡單的「一來一往」,卻實實在在地減少了「小院」的養殖成本,增加了農戶的購買力,形成了村集體和百姓同增收的白鵝養殖產、供、銷一條龍的新型發展模式。
在通遼市慶和鎮科爾沁區永和屯村,村民在家中庭院「林下養鵝」。張聿修攝
作為村民們一致推選的「優秀嘎查村黨組織書記」,郭春成享受當地事業編制工資待遇:「這是組織上對咱基層幹部的信任和鼓勵,我會加倍珍惜這份榮譽,當好村裡的『領頭雁』,帶領村民們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充分發揮他們懂經營、善管理的優勢,才能有效提升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通遼市緊緊抓住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切實選好訓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從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近年來,通遼市立足基層實際,樹立鮮明選人用人導向,開展了從優秀嘎查村黨組織書記中選聘享受事業編制工資待遇人員工作,充分激發了嘎查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的活力。
從「正反兩個方向」嚴把選聘標準,把政治素質過硬、道德品質優秀、工作成績突出放在首位,把村民「滿意度」「富裕度」「和諧度」作為硬槓,明確選聘人員標準。
同時,為防止嘎查村黨組織書記當上「事業村官」後「混位子」「守攤子」,市委組織部研究制定了《嘎查村「兩委」幹部動態管理辦法》,對嘎查村黨組織書記日常表現、工作成績等進行重點考核,定期審查、嚴格監督,對在換屆中落選、因個人原因擅自離職、被蘇木鄉鎮黨委免職、在任期間觸犯黨紀國法、年度考核等次為不稱職的嘎查村黨組織書記,直接予以解聘,終止工資待遇。
採取「內選、外請、下派」等方式,選拔248名政治素質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的優秀人才進入嘎查村「兩委」班子。從「選樹先進、整頓後進」兩個方面入手,2019年全市共創建「紅旗嘎查村」205個、評定「紅旗」400面,整頓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327個,提升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和服務群眾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1名優秀嘎查村黨組織書記享受事業編制工資待遇,有力地調動了嘎查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黨建領航美麗鄉村建設 農家小院成了聚寶盆
在巴胡塔蘇木準巴嘎塔拉嘎查,乾淨整潔的小院兒裡,一排排果樹長勢喜人,地裡不同品種的蔬菜錯落有致,一位精氣神十足的老人正在自家院子裡忙活著。
在科左後旗準巴嘎塔拉嘎查,秀蘭正在自家庭院裡忙活著。 張聿修攝
「我自己種點菜,夠自家吃,多的還能分給周邊鄰居。」老人名叫秀蘭,今年67歲的她,又有了自己的新「項目」。三畝地的院子裡,錦繡海棠果樹、柿子、香瓜、鮮花把院子填的滿滿當當,她還自己規劃在為數不多的空地裡種上了蔥。看著後院綠油油的果樹和地裡茁壯成長的菜苗,秀蘭的喜悅溢於言表。
用好庭院地,建好增收園。「以前,家家戶戶都想著養牛,庭院空著就是為了晾苞米餵牛。」巴胡塔蘇木黨委書記梁旭濱說,「從去年開始,我們以公司帶動,提供秧苗,駐村工作隊給培訓,產業指導員進行指導,從思想上轉變老百姓的觀念,現在大家的種植熱情就高了。」
通遼市科左後旗甘旗卡鎮束力古臺嘎查村屯綠化片林。(無人機拍攝) 通遼市科左後旗委組織部供圖
通遼市科左後旗甘旗卡鎮束力古臺嘎查村民自家的庭院種起果蔬。(無人機拍攝) 通遼市科左後旗委組織部供圖
在科左中旗浩日彥艾勒嘎查,賴寶山在自家4畝地的小院裡規劃了果園和菜園,他向記者細數著種植的品種,李子、蘋果梨、錦繡海棠、紅幹椒、各種蔬菜……「我們年紀大了,自己種點瓜果蔬菜,活路輕巧,保證了吃喝,還能掙錢,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起來了。」
借著發展庭院經濟的快車,賴寶山不僅自家吃上了新鮮的果蔬,還把果蔬直供給孩子開的農家樂,從「菜地」到「餐桌」,一家人的收入「步步高」,小小庭院成了一家人增收的「新引擎」。
閒置的庭院種植起果蔬,不僅美化了庭院環境,還實現自給自足,減少了生活開銷。同時,農牧民在自家林地發展「林下養雞」,增加了經濟收入。
科左中旗浩日彥艾勒嘎查的賴寶山向記者介紹院裡的品種。 陳立庚 攝
近年來,通遼市針對農牧民庭院面積大、荒廢多、利用率小的實際情況,積極幫助貧困戶規劃庭院,合理分配區域,選擇優良種植品種,大力引導村民發展蔬菜種植、家禽養殖等多元化庭院經濟,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同時,抓好產業發展、環境整治、鄉風文明提升行動,先行打造產業紅火、面貌一新、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示範村,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引領帶動全縣農村牧區從思想到行動、從物質到精神走向全面振興。
乾淨的街道、整齊的圍牆、果樹飄香的庭院、寬敞明亮的房屋……一幅建設美麗家園的畫卷正在農村牧區徐徐展開。通遼市把美麗鄉村建成百姓心坎上的民生工程,不斷優化農村牧區人居環境,在扮靚嘎查村「外在美」的同時,大力經營「內在美」,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