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榮旗音河鄉:產業興旺 致富路寬

2021-01-14 經濟日報

產業發展是群眾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音河鄉堅持以產業「促脫貧 帶致富」戰略,以鄉村振興為依託,重點發展食用菌、柞蠶等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就業,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建立健全長效的、穩定的、持續的產業脫貧保障機制。

特色猴頭菇供不應求。

在音河鄉五龍泉村,這裡的有機蔬菜大棚施工現場是一片火熱,工人們正在忙著搭建蔬菜種植大棚。王兆恩是五龍泉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老伴兒身體不好,家裡土地又少,他平時就在村裡打零工補貼家用。大棚動工建設後,他一直在這裡幹活。得知蔬菜大棚建成後,可以給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王兆恩心裡非常高興,他一直盼著能有一份長期的工作,保障自己的生活。

據了解,蔬菜大棚建設面積達8.4萬平方米,建設大棚42棟,現已建成23棟大棚,預計8月份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目前,大棚已對外承包,全鄉8個村集體每年保底收入80餘萬元,可帶動20戶貧困人口就業,戶均增收1.5萬元。下一步將爭取擴大帶貧益貧效應,帶動貧困家庭實現增收脫貧。

五龍泉村的大棚忙得熱火朝天,在音河村的永昌黑木耳專業合作社裡,幾十名工人也正忙著滑子菇制菌。廠房內的工人抓緊時間拌料、打袋、接菌,廠房外的工人要把生產好的菌袋送到養菌室,一袋又一袋地擺放好,現場一片繁忙。

據介紹,永昌黑木耳專業合作社正加足馬力生產35萬袋滑子菇菌袋,銷售給新立村和新建村,用於發展食用菌產業。滑子菇制菌期間,在合作社裡務工的村民有32人,他們平均每天能賺150元左右。不僅如此,合作社還通過相關項目資金的扶持,吸收帶動村裡的一些少數民族戶和貧困戶發展木耳產業,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

此外,新立村大規模收購本地村民滯銷沙果,利用村集體蘑菇烘乾設備對收購的5.5萬斤沙果進行集中切片烘乾,既解決了村民沙果滯銷的問題,又為依附於村集體經濟的貧困戶增加了收入。

相關焦點

  • 嚴店鄉:脫貧路兒寬 百姓笑開顏
    嚴店鄉:脫貧路兒寬 百姓笑開顏 2020-04-17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光正好興產業 村民致富路更寬
    黃龍:村民變「藥農」 新產業帶來新希望黃龍縣圪臺鄉村民抓住春耕春種最佳時節,種植中藥材,拓寬致富路,打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在圪臺鄉長村的核桃園裡,機器轟鳴,村民們正在翻地、施肥、插苗。村裡還與藥材收購公司籤訂種植協議,解決銷售問題,走出了一條「公司帶動+支部牽線+扶貧項目入股」的產業發展新路,壯大了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民增收。
  • 致富路,越走越寬
    改善生態,發展產業,貴州畢節海雀村——  致富路,越走越寬  高原、高山、高寒,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一度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2016年,于吉科赴任河鎮鄉黨委書記,深知海雀脫貧必須來一場農村產業革命。經過對土壤、光照、氣候等周密考證,500畝矮化蘋果、100畝大棚香菇開始種植,生產經營也大變革,專門成立農業公司籌集資金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  「真不一樣,印字的蘋果論個賣,貴的一個10元。」文正友說,蘋果園毛收益10%作為土地入股農戶分紅,15%用於支付務工費用。
  •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2020-12-23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 交通先行」廣河縣:「白+黑」公路 家門口的致富路
    村民馬吉祥說,「以前出門看天氣,雨雪天氣不敢開車上路,現在不一樣了,家門口的路面變寬了,康樺公路變成了『白+黑』公路,更是家門口的致富路。」路修好了,來觀光旅遊的遊客也多了。如今,該條公路為村民打開了山門,成了接通外銷內運的致富「捷徑」。2020年,馬吉祥僅牛羊養殖一項,純收入達到了4萬元。
  • 安陸:辛榨鄉爭創「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
    以「四個100%」為目標辛榨鄉爭創「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  鄉村組路面硬化率100%、鄉村組道路養護率100%、村村校客車通車率100%、鄉村道路行道樹綠化率
  • 豐鎮市官屯堡鄉孟家營村把小小黃花菜做成致富達康的大產業
    盛夏時節,在官屯堡鄉孟家營村的黃花產業扶貧基地,村民們正忙著採摘黃花。黃花俗稱金針菜,它與蘑菇、木耳並稱為「素食三珍」,自古就有「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的美譽。2018年春季,孟家營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與豐鎮市海生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入股種植黃花500畝,發展黃花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基地由合作社負責經營,村委會監督管理。產業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帶動輻射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 劍河南岑:紅託竹蓀豐收 特色產業致富路寬
    夏日炎炎,劍河縣林下食用菌產業發展也分外火熱。在該縣岑松鎮南岑村的珍稀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裡,一個個紅託竹蓀在陽光的照射下,從菌蛋裡破殼而出。時下正值紅託竹蓀豐產期,每天鮮貨的產量在200斤左右,及時的採摘和加工,對保證產品品質尤為重要。
  •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完善交通網 打通致富路
    在平壩區高標準蔬菜示範基地,一車車色澤鮮嫩的白菜「整裝待發」,將通過新改建的產業路運往全國各地。據了解,平壩區高標準蔬菜示範基地以天龍鎮高田村為中心,圍繞貴陽市場及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需求,將天龍鎮高田村及其周邊平坦的壩區打造為高標準蔬菜示範基地。該基地2.6公裡產業路,不僅帶動高田村蔬菜產業迅速發展,而且還成為了農民的「脫貧路」「致富路」「幸福路」。
  • 清原滿族自治縣敖家堡鄉:芍藥綻放「致富花」
    (記者 徐中元)日前,記者走進清原滿族自治縣敖家堡鄉廣友中藥材銷售有限公司雲帽峰風景區,競相綻放的芍藥花朵朵迎風搖曳,靚麗的花海不僅吸引了眾多遊客欣賞觀光,更成為公司帶領當地村民脫貧增收的「致富花」。近年來,清原滿族自治縣敖家堡鄉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引導全鄉特色產業種植大戶發揮「領飛」作用、帶動周邊村民,推動了全鄉農業產業穩步發展。
  • 打通穩定致富的渠道——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內蒙古「兩旗」脫貧的...
    太僕寺旗的致富「堵點」引起了全國人大機關的重視。2018年以來,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受機關扶貧辦委託,積極推進太子城至錫林浩特鐵路(以下簡稱「太錫鐵路」)途經太僕寺旗並設站事宜。經過全國人大機關協調中國鐵路總公司會同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對太錫鐵路過境太僕寺旗並設站的方案持續優化完善,最終確定了鐵路過境太僕寺旗並設站的方案。
  • 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走出靠林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走出靠林致富路內蒙古地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2014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阿爾山市考察時指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守住生態底線,保護好生態就是發展。阿爾山自然風光四季都很美,阿爾山的旅遊業一定會火起來。」
  • 臺江縣萃文蜂蜜產業拓寬致富路
    臺江縣萃文蜂蜜產業拓寬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0-12-18 10:38:15      來源:黔東南日報   近日,筆者走進臺江縣萃文街道中蜂養殖繁殖基地
  • 「金鑰匙」打開鄉村 「致富門」
    時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鄉村田野間,處處湧動著產業發展的熱潮。在鄉村振興的嘹亮號角聲中,這些農村產業猶如一把把「金鑰匙」,打開 「致富門」的同時,也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2020年,格爾木市以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為目標,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一年來,全市村集體經濟經營性資產達到1.32億元,收入節節攀升。
  • 清水:精準施策助脫貧 產業拓寬致富路
    清水:精準施策助脫貧 產業拓寬致富路 2021-01-05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陝西橫山:羊產業蹚出致富路
    本報/網訊  陝北白絨山羊產業是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農業的支柱產業,也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十三五」期間,橫山區以農民穩定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採取龍頭拉動、技術驅動、品牌帶動等舉措,促進全區羊產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陝北白絨山羊產業成為真正的富民產業。
  • 小藤條編出致富路
    小藤條編出致富路 2020-12-21 10:21:53   來源:黃山日報
  • 江西贛州:橙鄉美韻 路路笙歌
    國際在線消息:贛州,江西的南大門,舉世聞名的紅色故都、客家搖籃、世界橙鄉。贛州是江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後花園。  這裡交通發達、道路暢通、行車舒適、服務優良。南武當山下的G105國道和驛站 供圖 贛州市公路管理局  路網結構優化 建設富民路、發展路  「交通興,百業興
  • 滑縣老爺廟鄉韓小寨村村民韓志甫:種下檸檬果 鋪就致富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少市民會在自己家中選擇一些盆景來作為裝飾,滑縣老爺廟鄉韓小寨村村民韓志甫就發現了這一商機,通過發展盆景檸檬,走出了一條致富增收的新路子。韓志甫表示,下一步將探索盆景檸檬種植模式,擴大種植規模,積極向周邊村民傳授交流栽植和管理技術,為拓寬群眾致富路、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發揮積極作用。來源:滑縣發布
  • 茉莉花都繪新景 致富路上譜新篇
    做強茉莉產業 好一朵「致富花」  近年來,橫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精準扶貧為抓手,充分發揮優勢特色產業,把培育壯大產業作為高質量脫貧、可持續發展的「重頭戲」,一產抓特色、二產抓升級、三產抓融合,走出獨具茉莉特色的產業興旺、脫貧致富之路。  橫縣享有「中國茉莉之鄉」「世界茉莉花都」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