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晶
此時,正是仲夏,它是夏季最中間的月份——6月,這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因為,在遙遠的英國有一部文明世界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它是喜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之一。
『01』
喜劇中的故事發生在古希臘雅典城,在仲夏夜晚,兩對戀人為了對抗奇葩的律法出逃,先後進入夢幻森林。森林裡,仙王和仙后鬧彆扭,為了捉弄仙后,命令一個仙靈採了一種花汁,拿來滴在仙后的眼睛裡,當她醒來就會狂熱地愛上第一眼看到的人或動物。
與此同時,熱心的仙王為了成全痴情的海倫娜(女),將花汁陰差陽錯滴入故事中的兩個男主人公,從此上演了一場場啼笑皆非的鬧劇,好在最終仙王指揮精靈喚回理智,大家皆大歡喜獲得屬於自己的愛情。
『02』
故事雖發生在古希臘,但是以16世紀後期的英國現實為依託,當時文藝復興的風吹入英國,新興資產階級新女性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開始追尋自由和幸福,擺脫至高無上的父權,極大的表現了人文主義情懷。
仲夏夜之夢最能彰顯人性的部分,莫過於被精靈捉弄後的部分,發生問題後相互的猜忌、指責、妒忌,致使一切在混亂中瘋狂。
人們常常自認為高尚無比(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教會高高至上、自以為是的壓制人性),莎翁就安排一場欲望之夢,呈現真實的自我,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出了人性的粗鄙和不完美。
比如,高雅的仙后在被滴花汁後無可自拔的愛上了驢頭鄉巴佬,而鄉巴佬只關心找到路,然後回家、覓食、搔癢、睡覺。這特別像中國故事裡的「情人眼裡出西施」,比較俗卻也真實。
很多人看故事覺得很不可思議,但魔幻般的故事恰恰是釋放的真實人性。正如有人說:「情人,是那麼瘋狂,能從埃及人的黑臉上看見海輪的美貌。」
『03』
現實社會中,人們會因為規則、秩序表現的克己守禮,但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恰恰表現的是最真實的人性——狂熱、面癱,平時不敢釋放的本我,大肆釋放,這是解壓的一種方式,有利身心,無可厚非。
然而,總有一些人用一切人們嚮往的美好品質包裝自我,牟取不法暴利,人性的陰暗面躲過聚光燈,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大肆發酵,虛擬的世界呈現藏汙納垢的亂象。比如,碩士被網詐、阿里P8利用招聘試圖誘騙包養求職者等,這恰恰是人性的惡在作祟。
有人說,被詐騙者學歷高、平時是精英,這些只是以弱者心態面對罪惡的發生。被詐騙的對象從來不分性別、年齡、學歷等,正如人性的惡和善從來不會終止。單純把錯誤歸咎於受害者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只會助長罪惡的發生,嚴懲罪惡本身比埋怨錯誤更有意義。誰能保證人的一生都是百毒不侵的金剛不壞之身呢?
『04』
莎翁,用奇幻的仲夏夜之夢,釋放了文藝復興時期合理的人性,它是可愛、真實、自然的。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裡,像一個更奇幻的仲夏夜之夢,合理和不合理充斥期間,它是另外一個比真實更真實的世界。
自欺欺人一回,唯願人性釋放的是合理部分,有利自己的同時不傷害他人,無論在何時何地保持人性最基本的善良。對於邪惡,能保持永久的遏制,避免無辜傷害。
對於善良的人,除了法律和道德給予的保護,更需要提升分辨力,不可盲目善良,因為有節制的善良才能在某種程度制約邪惡,才能在這場人性的仲夏夜之夢裡活的通透。
…………………………………………………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