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泡泡瑪特背後:盲盒「印鈔」,Z世代「傾家蕩產」

2020-12-14 和訊港股

潮玩真能買來開心嗎?盲盒真的能帶來精神滿足嗎?一擲千金的刺激感能一直維持嗎?或許是錢還沒花到位,或許是你買的還不夠多。

作者 | 五味子

編輯 | 紫蘇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當時市值僅20億元。今天,泡泡瑪特成功在港股IPO,開盤價77.1港元,最高漲至81.75港元,收盤價69.00港元,市值為953億港元。

33歲的王寧因此身價超500億,背後的一眾投資方華興資本、紅杉資本中國、黑蟻資本、啟賦資本等也賺得盆滿缽滿。

從20億到千億,泡泡瑪特同樣驚人的增長還有營收和利潤。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16.83億元;2017-2019年三年淨利潤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三年翻了將近300倍。

王寧在敲鐘現場表示:「上個月,泡泡瑪特剛剛度過公司的十周歲生日。十年磨一劍,今天我們非常自豪和大家一起分享上市的喜悅,更加值得自豪的是,我們開創了一個品類、一個行業,打造了一個關於潮流玩具的生態體系,讓一代年輕人了解到什麼是潮玩,並在這個時代留下了關於潮流玩具的文化印跡。」

據泡泡瑪特給出的用戶畫像顯示,58%的消費者年齡在30歲以下,其中出生於1995年至2010年間的年輕人(Z世代)佔比32%,75%的消費者是女生。

盲盒、IP、年輕人,坐擁這三個備受資本關注的關鍵詞,泡泡瑪特成了「潮流文化第一股」。

潮玩暴利,盲盒「印鈔」

為什麼是泡泡瑪特?它是如何成功的?

成年人的收集需求、陪伴需求、對「小確幸」的需求,是王寧總結出的答案。

抓不住Z世代就抓不住機遇。屬於亞文化的潮玩在投資人眼中,其本質是不斷與對生活有美好追求的年輕一代互動。當然,這種精神消費是穿越周期的,有巨大的釋放潛力。

顧名思義,盲盒即打開包裝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將抽中的款式,同一主題下的系列盲盒通常包含十幾款造型不一的玩具、周邊產品,消費者只能隨機購買。

盲盒概念來自於日本上個世紀流行的福袋,類似的扭蛋、盲盒產品都是如今動漫影視周邊,或者設計師玩具銷售的重要形式之一。雖然早年國內也有扭蛋、盲盒,但真正爆發是從2018年開始的。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數據顯示,全球的潮流玩具市場從2015年的87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198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達418億美元。中國的潮玩市場從2015年的6.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07億元,預計2024年將突破763億元。

年齡在15至40歲之間的年輕一代是潮流玩具的目標客戶,佔總人口超過35%。他們對自我的表達及個性展示表現出極強烈的渴望,並願意通過消費以取得精神上的滿足。

當小眾的潮玩變得大眾、流行,隨之而來的是泡泡瑪特恐怖的增長速度。近三年,隨著規模的擴大,泡泡瑪特的毛利率分別為47.6%、57.9%、64.8%,今年上半年更是高達65.2%。其中,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的毛利率為71.1%。這表示,一個標價59元的盲盒,成本是17元。

泡泡瑪特最具代表性的IP是Molly,且大部分收益都來自這個大眼撅嘴女孩。2019年,Molly實現營收4.56億元。泡泡瑪特在不斷擴大IP庫,Molly的收益貢獻度在下降。

招股書中也表示,Molly對其銷售業績至關重要,若Molly受損或未能保持目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則無法保證可以開發、物色可自比的IP為替代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泡泡瑪特旗下已有4個IP累計營收超過一億元,但這4個IP之間營收差距很大。

2019年,泡泡瑪特的自主開發產品收入合計為13.84億元,而Molly和Pucky兩個一線IP超過了7.71億元,其他所有自研產品加起來都還不及二者。

雖然獨家IP在泡泡瑪特自主開發產品中所得收益佔比從2017-2019年逐年提升,但收入貢獻尚未過半,且今年泡泡瑪特還曾捲入涉嫌抄襲醜聞。

泡泡瑪特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兩種。以Molly為例,普通款有12個不同的常規造型,一箱12盒,抽中率為1/144。隱藏款只有1個造型,抽中率為1/720。若想集齊一套,就像小時候集卡買光附近所有小賣店的乾脆麵一樣,成癮。

「Molly之所以能成為大家喜愛的形象,背後的邏輯更像是100個人心中有100個哈姆雷特,它把自己的靈魂掏空,你可以把你的靈魂裝進去。我覺得這是潮玩的一個魅力。」王寧以此來解答Molly的生命力。

沒有故事的盲盒,情節全靠消費者腦補,更容易產生衝動性消費。而獨特個性的設計、未知的驚喜,收集盲盒的樂趣和滿足感高於買彩票。

王寧和「世界的泡泡瑪特」

2009年,王寧剛來北京,三裡屯「過年一樣」的潮流文化氣息深深觸動了他。當時的王寧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可以在三裡屯開一家店,但現在POP MART店遍布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最好的商場。

泡泡瑪特成立之初,參考的是香港的時尚超市LOG-ON,售賣新奇的文創產品、玩具、雜貨。到2016年底,一共開出了84家門店。但作為渠道商,泡泡瑪特的利潤不高,還連續虧損三年。

直到2015年底,一款名叫Sonny Angel的日本盲盒玩具,銷售額持續大漲,引起了王寧和團隊的注意。

2016年1月9日,王寧發了條微博問粉絲,「大家除了喜歡收集Sonny Angel,還喜歡收集其他什麼呢?」上百人的回覆中,50%的人都給出了同一個答案——「Molly娃娃」。

收到答案四天之後,王寧和他的團隊就出現在了Molly之父香港知名設計師王信明的工作室。回憶起第一次見到王信明的場景,王寧形容為,「就像找到了在餐廳唱歌的周杰倫。一屋子全是一流的設計作品,但並沒有被商業化。」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Molly給了泡泡瑪特重生的機會。隨後,王寧和團隊開始馬不停蹄地拜訪潮玩領域中其他知名藝術家。一手拉著潮玩藝術家,另一頭是千千萬萬購買停不下來的粉絲。

個性化、獨一無二、限量、奇特,深諳消費者心理,泡泡瑪特圍繞這些IP推出很多成套設計,吸引更多人進入。

為了更好迎合消費者,泡泡瑪特還打造潮玩社交。2016年6月,上線國內首個潮玩社區平臺葩趣APP。再加上資本助力,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銷售網絡,王寧很快成功,破圈小眾消費。

在外界看來,泡泡瑪特就是一個賣盲盒的,但紅杉中國投資合伙人蘇凱認為這是誤解。

「泡泡瑪特是一個平臺化、擁有端到端供應鏈的全球化IP孵化和發行網絡,而盲盒只是當下適合的商品包裝形態,並不是公司的本質所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蘇凱認為,「泡泡瑪特現在正在不斷匯集全球優秀的IP,擁有這些頭部IP後,它們可以被做成各種商品形態,可以是盲盒,亦或是未來出現的各種新形式,每個時間階段都可以靈活地進行創新和變化。生命周期不是一個靜態的,而是由動態持續創新組合而成。」

IP運營是泡泡瑪特的核心業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運營93個IP ,包括12個自有IP 、25個獨家IP及56個非獨家IP 。目前,已有4個IP產生的累計收入分別超過人民幣1億元,同時,泡泡瑪特預計今年將推出超過30個新IP。

旗下這麼多IP,也有很多人覺得泡泡瑪特要做中國迪士尼,蘇凱則表示,泡泡瑪特已經處於行業頭部,只是中國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和迪士尼百分之百對齊。中國不一定會有一模一樣的「迪士尼」,而90後、00後也不見得需要那種傳統的娛樂方式。更準確的描述不是成為「中國的迪士尼」,而是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這是我們對這家公司未來的期許。

到底如何來定義泡泡瑪特,或許可以從此前王寧與華興資本創始合伙人包凡的對話中窺探一二。

「有些人覺得我們是做零售的,因為我們開了很多很多店;有些人覺得我們是做賣玩具的,因為我們在賣手辦;也有一些人覺得我們是做IP的,因為我們籤了很多IP;還有一些人說我們做展會的。這些都是泡泡瑪特的切面,但是我們不會將某一條業務拆分出來概括自己。泡泡現在在做的事情,包括未來想做的事情,我們都力求能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有一個平衡,或者說在感性和理性中間尋找一個平衡。」

誰在買潮玩?年輕人壕擲千金

「每次路過,色彩斑斕的櫥窗和明亮的燈光都會吸引我的目光。」12月5日,在POP MART朝陽大悅城(000031,股吧)店內購買Molly的一位女性消費者對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表示,「小巧也很精緻,逛街的時候買個帶回家會更開心滿足,還給它們買了半牆收納盒。」

另一位購買盲盒的消費者則表示不太能理解,但扛不住女朋友喜歡:「她非常迷戀開盒時的驚喜,但要收集齊很難,她幾乎所有零用錢都來買泡泡瑪特了,我也買了五六十個不止。每次出去玩,女朋友也喜歡帶著不同的『小人兒』,一起拍照什麼的。」

買潮玩到底買的是什麼——玩具?衝動?精神滿足?

有人痴迷,有人質疑,很多人不理解收集潮玩的快樂。其實,每年銷售過億的數字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

泡泡瑪特投資方曾對觀潮新消費講過非常有代表性的兩位消費者:

一位是中度抑鬱症患者,他偶然看到Molly便被吸引住了。一次次開盒的驚喜和Molly的無聲陪伴填滿了內心的空虛,他前後花了近200萬元,沒想到竟治好了抑鬱症;

另一位是個父親,長期出差工作導致他和女兒的關係非常緊張。也是在商場偶然間發現很像女兒小時候的Molly,他開始每次外出回家都給女兒買上幾個。一年多下來買了上百萬的泡泡瑪特,父女間的親密度直線上升。

動漫收藏界有句俗語「宅男一面牆,北京一套房」,潮玩亦是如此。加上可愛前沿的設計,大批女性消費者湧入,購買力更是驚人。

根據華金證券的研究報告,潮流玩具主流消費者的性別分布:女性用戶佔比約75%,18-34歲用戶佔比約78%。

泡泡瑪特的首席營銷官果小,曾在去年一次活動中公布過其核心用戶畫像:75%為女性,32%的人是95後,90%的人均月收入在8000元-20000元之間。

一家泡泡瑪特店,已經不能滿足那些因為想集齊全套而不停購買盲盒的消費者,二手市場上同樣炒得火熱。

觀潮新消費發現,原價59元的泡泡瑪特潘神聖誕隱藏款,在閒魚上售賣價高達2390元,還有不少千元求收;同樣零售價59元的Molly胡桃夾子王子隱藏款,漲到1800元;原價699元的labubu大娃zimomo泰坦套裝,甚至炒到42000元左右。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貴是真,用錢堆積起來的快樂和滿足也是真。

結語:「開盒」驚喜之後

雖然泡泡瑪特打開了潮玩市場,但整個行業實在是太分散。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零售估值計,2019年中國潮玩零售市場前五大運營商佔比分別為8.5%、7.7%、3.3%、1.7%和1.6%,泡泡瑪特位居第一,並未甩開第二名很遠。

國泰君安研報曾指出,過去多年,中國文創IP開發環節上仍處在相對弱勢的環節,風口過去之後,能否維持高速增長無法保證。同時,盲盒行業仍然存在兩大變量:上遊端IP授權業務不夠充分,下遊端二手交易也需受規約。

雖然手握93個IP,但泡泡瑪特也面臨著授權到期風險;潮玩屬於流行文化,這便意味著總會「過時」。

Molly不會持續火熱,泡泡瑪特還需要打造更多的爆款;從周期來看,藝術家設計生產新的IP大約需要8個月,且耗時耗金的產品也有隨機性。

當然,泡泡瑪特教育了市場後,新的玩家如十二棟文化、尋找獨角獸等在崛起,樂高、名創優品等也跨界推出盲盒;此外,盲盒「賭博」、成癮的特質,也存在一定的政策監管風險。

潮玩原本是小眾的、亞文化的,但是隨著營銷拓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喜歡上它,量變帶來了質變。

王寧曾說,最初這個行業的關健詞是「潮流」,它隱含著一種「我懂你不懂、我有你沒有」的文化優越感;但現在更多人參與其中,關健詞慢慢變成了「時尚」,變得更大眾、更流行;也許未來5年,隨著更豐富年齡層的消費群體加入,關鍵詞會變成「快樂」。

「它代表了一個更底層的需求,也許買一個潮玩就相當於買一個冰激凌,讓人享受多巴胺分泌帶來的快樂。「

買潮玩真能買來開心嗎?盲盒真的能帶來精神滿足嗎?一擲千金的刺激感能一直維持嗎?或許是錢還沒花到位,或許是你買的還不夠多。

中國的消費市場在過去幾十年一直處於快速變化中,渠道、品類、人群……消費習慣的遷移中經常出現一躍而起的爆款品牌。但對創業者來說,商品底層邏輯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最終消費者只會為好的產品和服務買單,為它們帶來的愉悅買單。

泡泡瑪特能火多久並不重要,潮玩已從一個小眾市場向大眾流行文化邁進。我們正處於文化升級的跨越期,當10後、20後長大,他們喜歡的追求的又是什麼?年輕一代消費者自我探索背後萌發出的又是怎樣巨大的市場?這是所有消費品牌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觀潮新消費。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一臺價值千億的盲盒「印鈔」機
    12月11日,泡泡瑪特(09992.HK)成功在港股IPO,開盤價77.1港元,最高漲至81.75港元,收盤價69.00港元,市值為953億港元。33歲的王寧因此身價超500億,背後的一眾投資方華興資本、紅杉資本中國、黑蟻資本、啟賦資本等也賺得盆滿缽滿。從20億到千億,泡泡瑪特同樣驚人的增長還有營收和利潤。
  • 閒魚上近50萬人在交易盲盒,靠收割Z世代年輕人,泡泡瑪特市值千億
    近年來,新消費市場中的潮玩賽道走到了聚光燈下,除了自帶社交和情感撫慰屬性的盲盒,各類手辦也是吸金高手。 潮玩大市場火爆的背後是Z世代消費能力的崛起,以情感需求為出發點的消費意願較80後、70後大幅增加。
  • 揭秘: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背後是怎樣的物流供應鏈?
    回歸的泡泡瑪特開盤價77.1港元,較發行價38.5港元上漲100.26%,市值超千億港元。上市前,資本市場曾給出40億-50億美金的估值。認購階段356倍的超額認購,把泡泡瑪特的估值抬升至70億美元。這個數字有多了不起?2019年於新三板退市時,市值是20億元人民幣,上市前8個月的Pre-IPO輪融資時估值25億美元。
  • 盲盒裡藏著50億美金:泡泡瑪特為何能撩動Z世代?
    懂財帝原創 · 作者|琳琅85後王寧,用一個嘴角上翹大眼睛的Molly潮女,撕開了中國Z世代精神世界隱秘的一角。過去十年裡,王寧帶著它創造的泡泡瑪特完成了八輪融資,從新三板輾轉,如今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再謀主板上市,擬募資2~3億美元。泡泡瑪特在中國掀起了盲盒文化的盛行,Z世代手中的潮玩「玩」出了盲盒經濟。
  • 印鈔機泡泡瑪特上市首日市值近千億 Z世代的投資新潮你看懂了嗎?
    原標題:「印鈔機」泡泡瑪特上市首日市值近千億,Z世代的投資新潮你看懂了嗎?來源:經濟觀察網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 實習記者 黎媛 「不買房,那買比特幣還是盲盒(泡泡瑪特),理解Z世代和他們的投資心智。」一位券商分析師在泡泡瑪特首日寫下他的觀察。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這個85後和他創辦的泡泡瑪特,能迎來今天的「華麗轉身」,締造出一個龐大的盲盒帝國,讓千萬年輕人心甘情願為之買單,不可謂不讓人驚嘆。時間回到2017年,當時泡泡瑪特的全年淨利潤為156萬元。而到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已達16.8億,淨利潤是4.51億元。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這個85後和他創辦的泡泡瑪特,能迎來今天的「華麗轉身」,締造出一個龐大的盲盒帝國,讓千萬年輕人心甘情願為之買單,不可謂不讓人驚嘆。  時間回到2017年,當時泡泡瑪特的全年淨利潤為156萬元。  「泡泡瑪特的火熱是在於,他迎合了年輕人對於潮流玩具的熱捧,但是又沒有特別誇張的價格。」  一位潮玩玩家告訴記者,「59元一個盲盒,開起來也很有趣,也能滿足新鮮感和驚喜感。」  而對於泡泡瑪特來說,逐步擺脫對molly的依賴,推出更多新的IP,打造新的爆款同樣重要。
  • 市值千億的盲盒故事,泡泡瑪特能講多久?
    鞭牛士BiaNews報導: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今天正式登陸港股,開盤就從發行價38.5港元上漲至77.1港元,漲幅超過100%,市值衝過千億港元。截至收盤時,泡泡瑪特報收於69港元/股,漲幅79.22%,市值953億港元。
  • 靠盲盒一年賣4.5億的泡泡瑪特,何以撬動一個千億市場
    如果是的話,一定要好好看看你怎樣深陷「套路」,又為泡泡瑪特的資產貢獻了多少呢?如果你不玩盲盒,那也一定要看看這背後到底是個怎樣的千億市場。>泡泡瑪特是當前國內最主要的盲盒生產商,成立於2010年,起初是 「小百貨」模式的玩具合集零售店,前期確實得到了市場、消費者正面的反饋。
  • 年輕人簇擁的泡泡瑪特上市,是Z世代的「茅臺」還是泡沫?
    泡泡瑪特、52TOYS、尋找獨角獸、十二棟等新興潮玩手辦品牌在淘寶平臺出口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正在影響更多海外潮玩愛好者。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10月,而它真正的走紅則是10世代後半葉。
  • 盲盒「裝下」千億市值潮玩王國 泡泡瑪特暴利生意能火多久?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一個小小的盲盒,出廠價 10 多元,售價翻了幾番達數十元,甚至有些熱門隱藏款的產品價格一度被哄抬到了數千元,溢價幾十倍。不免引起疑問,泡泡瑪特是否能真的撐起 1000億的估值?
  • 閒魚年盲盒交易額接近1個泡泡瑪特 Z世代佔玩家總量四成
    原標題:閒魚年盲盒交易額接近1個泡泡瑪特 Z世代佔玩家總量四成   充滿未知性的盲盒,成就了「盲盒第一股」
  • 泡泡瑪特的「泡泡」會被戳破嗎?
    從北京的一家雜貨鋪,到千億港元的潮玩公司。Z時代用戶(特指出生在1995年-2010年之間的年輕一代)對潮玩、對盲盒的熱愛,把泡泡瑪特推上了市。"盲盒第一股"的誕生12月11日,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正式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開盤一度暴漲超100%,開盤價格為77.1港元/股,較其招股價格高開超100%,市值一度超千億,最終收盤價格回落至69港元/股,上漲79.22%,市值達到了953億元。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的精神「馬殺雞」
    作者 | 胡萬程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上漲79.22%,市值逼近千億港元。作為國內盲盒風潮的主要締造者,泡泡瑪特近年風頭無兩。泡泡瑪特究竟是如何趟出這條盲盒之道的呢?一家雜貨鋪泡泡瑪特雖然是盲盒風潮的締造者,但並非盲盒的發明者。這種玩法,老早就出現了。日本很早開始嘗試將隨機性加入購物體驗之中。明治末期,東京銀座的松屋百貨在新年促銷的時候,將多件商品裝入福袋中,進行搭配銷售。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背後,我們為什麼會為盲盒買單?
    經過一番學習,原來泡泡瑪特之所以能成功的功勞,一大半要歸功於「盲盒」這種玩法,另一半要歸功於Molly系列IP的魅力。太陽底下無新事!仔細一看,泡泡瑪特的「盲盒」不就是我們當年買乾脆麵收集水滸卡時候玩過的嗎?
  • 泡泡瑪特剛上市就崩?從雜貨鋪到上市,深究小盲盒背後的營銷邏輯
    今年最受爭議的IPO,最受爭議的千億大牛股出事了!12月11日上市,沒有半個月暴跌13%!泡泡瑪特這是起點即終點?在聖誕節前夕,有網友在網上發布視頻,稱自己在濟南萬象城的泡泡瑪特店裡買到的盲盒已經被拆封,懷疑是店員二次銷售。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12月11日,被譽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赴港上市,首日市值就近千億。在自己的腦海裡嘗試一下,讓毛利率70%和市值千億結合一下,會有種比農夫山泉更水的感覺。買盲盒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拆開盒子的那一瞬間,對於未知的期待得到了極大地滿足。網上有這樣一句梗「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期待」。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組成。當然每一個隱藏款的背後都有無數個重複的普通款被扔在一邊。
  • 泡泡瑪特是什麼?
    上市首日,開盤一度暴漲超100%,市值一度超千億。 在前幾年,「盲盒」還只是一個小眾新奇詞彙,而現在卻成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使其成為了中國潮玩新零售市場第一名。在過去的三年裡,正是由於其近十倍的銷售增長,才使得盲盒以及背後的潮玩經濟得以正式映入資本的視野。
  • 趨勢觀察|從泡泡瑪特上市到Z世代新消費崛起的延展思考
    來源:對衝研投文| Angela與媽媽 晨曦的思想圈本周金融市場最值得關注的事件毫無疑問是POPMART泡泡瑪特上市市值直衝千億港幣,而朋友圈裡大多數的文章和朋友們的點評,很多都是大呼看不懂這個生意,「中國大基金集體MISS」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