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新視角下之農村題材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作家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高凱)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日前在京舉辦。

《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在會上介紹說,這本書通過眾多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農村歷史風情畫卷。本書的作者章雲天多年來以創作影視劇為主,創作的劇本曾獲飛天獎、金雞百花提名等獎項。《故鄉的泥土》今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來廣受好評,本書也將改編成電視劇《早春原野》。

作家出版社原總編黃賓堂認為,這是一部枝葉飽滿,非常抓地氣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故鄉的泥土》人物雖多,但立體可感,也比較注重人物內心的邏輯呈現。作者善於編故事,埋設各種引爆點,比如愛情與婚姻的錯位設計,這種錯位關係實際是一個個引爆點,打開了人性的天地,使文學的表達更具有空間和彈性,使故事更充滿溫度和力度。

著名評論家牛玉秋以綿密形容《故鄉的泥土》的敘事,認為該書在語言上有意識地使用河北的地方語言,其綿密首先就表現在地方性的語言,親切生動,散發著泥土氣息;其次表現在作者對生活的掌握記憶非常細緻,一環接一環;還有人物性格的發展也非常的綿密。

《小說選刊》原副主編王幹在研討中指出,一般寫農村鄉村生活多用高大全的視野,但是《故鄉的泥土》中是用老兵的視野來寫鄉村生活的變化,這種全新的平視又有一定距離感的視角新穎而獨具價值。

《中國作家》副主編付秀瑩認為,《故鄉的泥土》作者真正把藝術的根須深深扎入泥土的深度,寫作深入鄉村生活的內部,五臟六腑,鄉村世界裡的那些人情世故,那些拐彎抹角,都在人物與人物的關係,人物與時間的關係,人物與土地的關係中得到充分地呈現。

新中國的歷史是由不同的維度構成,農民是重要的維度之一。魯迅文學院教研部主任、研究員郭豔在談到這部作品的閱讀體會時表示,這部小說非常好地呈現1950年代以來當代寫作的傳統,不能用地域文化或者地域寫作來說,而是對50年代的紅色經典,作者本身對這些小說有思考,對於河北地域的生活做了非常細膩地敘事。鄉土人物形象和中國現代人物建構的問題,中國社會近百年以來,有意識的中國人一直試圖建立中國人的人格,很多東西是以主義或者運動的形式出現。

《民族文學研究》副主編劉大先指出,該書的寫作有一種風俗畫的傳統,實際上是寫生活史,這本書已超越了對老兵的書寫,是對鄉村的人民的生活日常的書寫,讀起來像一個浮世繪。長篇小說往往會強調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而生活史和風俗畫的傳統,恰恰強調地方性知識的呈現。(完)

相關焦點

  •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舉行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日前在京舉辦。《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表示,這本書通過眾多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農村歷史風情畫卷。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黃賓堂認為,這是一部枝葉飽滿、非常抓地氣的作品。作品在人物塑造上,人物雖多,但立體可感,也比較注重人物內心的邏輯呈現。
  •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書寫燕趙農村風情畫卷
    專家熱議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書寫燕趙農村風情畫卷近日,河北省作家章雲天創作的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對該書的寫作特色及出版意義進行了探討章雲天的新作《故鄉的泥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通過眾多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燕趙農村歷史風情畫卷。
  • 作家章雲天寫就66萬字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作家章雲天66萬字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近日面世,在該作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上,他表示,觸動他寫這本書的是一個老兵。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介紹說,《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通過眾多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愛情糾葛,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揭示了人性的複雜多面,反映了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雄渾壯闊的農村歷史風情畫卷。
  • 無極籍作家田運章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出版
    近日,無極籍著名作家、編劇,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古田軍號》《那時風華》的劇本原作者田運章先生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並作為重點圖書推向首都北京圖書展銷會,將於春節後在網上以及各大書店銷售。
  • 充滿「泥土味兒」的鄉村改革變奏曲 李天岑長篇小說《三山凹》出版
    近日,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協原副主席、南陽市作協名譽主席李天岑推出50萬字長篇小說《三山凹》。該作品由文壇名家吳義勤、邱華棟、施佔軍、何向陽、周大新、李佩甫聯袂推薦,被譽為「一部描寫中國農村改革的傾情製作,一曲走向第一個百年之巔的時代之歌」。
  • 炊煙嫋嫋 那是故鄉的風箏線——何三刀長篇小說《伏虎場上》序
    陳 曦 凡小說,題材為王。題材一定,小說的主題、背景、人物、情節就大致有了方向。用王若虛的話來說——定體則無,大體須有。比如,寫文革題材,大多傷痕累累、哭哭啼啼;寫鄉土題材,大多春種秋收、雞犬相聞;寫校園題材,大多風花雪月、多愁善感。
  • 曲靖本土作家王吉聰長篇小說《高原壩子裡的男人們》出版發行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李琳娥)7月28日,曲靖本土作家王吉聰長篇小說《高原壩子裡的男人們》在曲靖舉行首發儀式。這部以滇東北地區農村生產、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出版發行了。《高原壩子裡的男人們》由當代作家出版社出版,是作者在業餘時間精心創作的第一部原創長篇小說。全文共33萬餘字117個章節,文章真實反映出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滇東北地區農村的生產、生活場景和發展變化,通過一些普通群眾身上的故事客觀反映出現實生活的不易和人們樸實、純潔中蘊含的自私自利的本性。該書中的人物,幾乎都與田地有關,與山水相息。
  • 2020年中國長篇小說一覽:在堅守創作中奉獻時代
    因此,當我梳理這一年的長篇小說創作時,發現成果依然相當豐碩,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創作正日益成熟。重磅力作標識文學高地我們擁有一支龐大的小說家隊伍,每年新出版的長篇小說都有數千部之多。儘管有人詬病不少作品質量不佳,但我更願意樂觀地去看待這一現象。它至少說明,今天人們仍然具有強大的文學情結,當代文學的生命力也在這經久不衰的創作熱潮中得以延續。
  • 援藏題材長篇小說《紅雪蓮》中文版發行
    以描寫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四代內地人在青藏高原的工作、生活、情感歷程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紅雪蓮》,中文版近日發行。此前,《紅雪蓮》藏文版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入選「優秀作品藏譯叢書」並被列為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獻禮作品。
  • 農村題材影視劇的出路在哪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花繁葉茂》《我的金山銀山》等一系列扶貧劇亮相螢屏。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劇目,令不少觀眾聯想到20世紀80年代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農村三部曲」。當年,《車水馬龍》《月亮灣的笑聲》《喜盈門》令「八億農民帶笑看」。但近些年,農村題材影視作品卻鮮有叫好又叫座的案例。
  • 他在安吉造夯土生態屋,還開了一所「泥土學校」(下)
    而地球上唯獨泥土最為豐富,泥土建築不會改變泥土的性能,可以讓其循環利用。只是目前的我們對泥土缺乏常識,存在誤解,可以說實踐的目的部分也是出於為泥土正名,泥土也能建高質量的房子。至於泥土建築為何鮮有人去重視,主要是背後無利可圖。」  任衛中的生態民居實踐聚焦到夯土,既是探索生態建造的自然結果,也是整體大環境使然。
  • 莫言十大長篇小說改編成有聲劇,上線喜馬拉雅
    2020年12月,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在喜馬拉雅APP上線,該有聲劇項目集中了莫言十大長篇小說代表作,不僅包括《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蛙》《檀香刑》《酒國》等經典名作,還包括《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紅樹林》《十三步》等讓你重新認識莫言的長篇力作
  • 林森長篇小說《島》明天首發籤售,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在大海裡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 中國作家真正熟悉農村的,沒一個能超過趙樹理,其作品有何特色?
    為創作這些農村題材的小說,趙樹理身體力行,很多都來自於他近距離的下鄉體驗生活和親自參加工作。長篇小說《三裡灣》就和他在山西平順縣川底村的經驗有關,1951年到1952年,他連續三次赴川底村這個他在解放前就熟悉的「老根據地」,參加了這裡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建設,和社員們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了解了合作社的工作內容和形式,為他的寫作積累下大量素材。
  • 甘肅慶陽長篇小說廣播劇《董志塬邊》第一集
    作者:愛之味《序言》各位朋友大家好!從今天起,《愛之味微視》欄目將陸續隆重推出,原創紀實性長篇小說廣播劇《董志塬邊》。本劇跨越半個世紀,全方位展現了董志塬上,在農村生活的、人們的精神面貌、風土人情和喜怒哀樂。這塊神奇的黃土地,哺育了千萬家的隴塬兒女、生生不息,同時,也要讓後人們明白,不管你飛的多高,走的多遠,別忘了你的根永遠屬於這裡,永遠都帶著厚重的、黃土高塬的泥土氣息……傾心力作,敬請期待!
  • 2020年夏季日劇盤點:老題材中的新視角
    以現在日劇題材的豐富程度而言,想要挖掘出全新的題材,是非常困難的,這一季日劇除了《遠程遇害》等幾部被疫情倒逼出來的遠程劇算是新形式外,其他作品依舊保持著以醫療、律政、刑偵為主體的職場劇為基本盤,疊加青春校園、都市言情、漫改奇幻等成熟題材作品的題材結構,但在老題材中融入新的視角,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新鮮感。
  • 中國十大古典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形式,是篇幅長,容量大,情節複雜,人物眾多,結構宏偉的一類小說。適於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物的成長曆程,並能反映某一時代的重大事件和歷史面貌。自明初我國第一部長篇小說產生以來,小說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座裡程碑,作品之豐,蔚為大觀。其中許多經典名著,不僅是文學瑰寶,更深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 割捨不斷故鄉的情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農村家庭,祖祖輩輩謙卑恬淡地生活在那賴以生存的貧瘠土地上,辛勤耕耘,苦苦勞作。不像候鳥四處遷徙,尋找更為如願的地方。我出生在那四季分明,冬季漫長的晉北小山村。那灑滿相思的土地上,看見碧藍如洗的天空,緩緩飄逸的流雲,連綿起伏的群山,還有那錯落有致的窯洞,路徑穿梭的山村,泥土飄逸的田野,空氣永遠純淨清新,太陽永遠閃著金光。勤勞的人們各自忙著活,似乎已把終日的疲倦忘卻,記憶如潮水般湧上來,浸溼了我的夢境。我沒有忘記,沒有忘記我的來處,我的祖先,我永遠的故鄉。
  • 回歸故鄉,與文學重逢
    故鄉是作家們文學成長的酵母,為文學的創作提供營養源。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秦川沃野,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裡的泥土造就了中國當代文學的著名地標,也成了《文學的故鄉》。  這部紀錄片2016年開拍,2018年成片,2020年上線,不少觀眾等了四年,如今全網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