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泥土味兒」的鄉村改革變奏曲 李天岑長篇小說《三山凹》出版

2020-12-24 騰訊網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司馬連竹 通訊員 水兵

庚子金秋,「文學宛軍」又出力作。近日,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協原副主席、南陽市作協名譽主席李天岑推出50萬字長篇小說《三山凹》。該作品由文壇名家吳義勤、邱華棟、施佔軍、何向陽、周大新、李佩甫聯袂推薦,被譽為「一部描寫中國農村改革的傾情製作,一曲走向第一個百年之巔的時代之歌」。

據了解,《三山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中國作協2020年度脫貧攻堅奔小康重要題材重點扶持作品。小說在正式出版前,先被《人民文學》第10期以4萬字中篇形式選載。

「南陽作家群」歷來以關注社會、關注時代、熱愛家鄉為己任,以厚實有力的作品享譽中原乃至全國,是南陽乃至我省一張耀眼的文學名片。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喬典運、殷德傑、李克定、行者在《人民文學》發表作品後,近四十年處於斷檔狀態,李天岑的《三山凹》、王晉康的科幻小說《宇宙精卵》如今榮登《人民文學》,再次凸顯了「南陽作家群」的創作實力。

小說《三山凹》以一個名字叫三山凹的小山村為故事敘述空間。作家以三山凹村上世紀50年代中期出生的三個農民柳大林、張寶山、侯子耀在改革大潮中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人生追求及不同的命運拼搏為經,以他們三個家庭及新一代孩子們張革兒、侯友友、柳鷺的成長過程為緯,勾勒了在改革大潮下、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新老幾代農村青年成長、奮鬥與情感、責任間的生存與生活畫卷,深刻折射出中國從改革開放向新時代邁進背景下,普通人物命運的糾葛、轉折與變化。

「以世情臨摹世俗人情,以人性引領世道人心。」從事創作四十餘年,李天岑的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作為出身農村的「時代變革參與者」,李天岑總是用敏銳的視角關照當下,用清醒但不失溫暖的文字書寫世情百態。李天岑創作的「人」字三部曲被譽為「新世情」小說代表作,形形色色的「人」是主角,沉浮曲折的人生命運是主題。二月河曾評價道李天岑作品「貼實人性,貼實真實生活,貼實現實潮流的自覺性,一目就能瞭然。」

在新作《三山凹》中,作者濃墨重彩地塑造了時代新人形象,彰顯出河南人在農村改革過程中追求小康目標和美好生活的奮鬥精神,塑造了中原人淳樸、善良、重情、智慧而又勇於擔當、肯幹、愛國、愛家,不怕吃苦甚至犧牲獻身的優秀品質。

文學博士、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評論家劉宏志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震驚了世界,也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毫無疑問,我們正在經歷的中國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不可迴避的重要一環;我們所經歷的這個時代,也必將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時代。那麼,文學作品如何面對這個時代,小說如何呈現這個時代,已經是所有作家、藝術家面臨的問題。李天岑這部長篇小說《三山凹》,顯然正是這樣一部出於時代記錄者的敏感,而呈現出的一部『用小說講述中國獨特的改革故事』的重要作品。《三山凹》以作家的敏感,以及豐富的生活閱歷為基礎,全方位呈現出了在改革開放奔小康過程中,中國基層社會尤其是農村一步步的變革與進步,以文學的方式,給這個偉大的時代留下獨特的藝術形象。」

相關焦點

  • 長篇小說《三山凹》出版:以普通人的命運沉浮反映中國農村改革
    日前,河南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李天岑推出的近50萬字的長篇巨著《三山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這是一部以宏大視野和細膩筆觸全面深刻展示當代中國農村改革的長篇巨著,作品主題深沉宏闊,緊貼現實,以普通人的命運沉浮,深刻展現了中國農村改革的軌跡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 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新視角下之農村題材
    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作家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高凱)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日前在京舉辦。《故鄉的泥土》今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來廣受好評,本書也將改編成電視劇《早春原野》。作家出版社原總編黃賓堂認為,這是一部枝葉飽滿,非常抓地氣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故鄉的泥土》人物雖多,但立體可感,也比較注重人物內心的邏輯呈現。
  • 無極籍作家田運章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出版
    近日,無極籍著名作家、編劇,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古田軍號》《那時風華》的劇本原作者田運章先生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並作為重點圖書推向首都北京圖書展銷會,將於春節後在網上以及各大書店銷售。
  •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書寫燕趙農村風情畫卷
    專家熱議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書寫燕趙農村風情畫卷近日,河北省作家章雲天創作的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對該書的寫作特色及出版意義進行了探討章雲天的新作《故鄉的泥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通過眾多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燕趙農村歷史風情畫卷。
  • 作家章雲天寫就66萬字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作家章雲天66萬字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近日面世,在該作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上,他表示,觸動他寫這本書的是一個老兵。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介紹說,《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通過眾多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愛情糾葛,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揭示了人性的複雜多面,反映了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雄渾壯闊的農村歷史風情畫卷。
  •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舉行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日前在京舉辦。《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善於編故事,埋設各種引爆點,比如愛情與婚姻的錯位設計,這種錯位關係實際是一個個引爆點,打開了人性的天地,使文學的表達更具有空間和彈性,使故事更充滿溫度和力度。知名評論家牛玉秋表示,這是一部66萬字的作品,讀起來很有分量。
  • 陝西作家胡中華長篇小說《梅山溝》出版
    近日,陝西作家胡中華的長篇小說《梅山溝》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以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商洛地區人民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表現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遠大理想、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 方學華長篇小說《龍的船人》出版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安徽省作家協會獲悉,方學華長篇小說《龍的船人》日前出版發行。《龍的船人》書寫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船舶工業由弱到強,逐步邁向現代化突飛猛進的壯麗篇章,以及皖南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曆程。
  • 長篇小說《天下第一廠》出版
    本報訊 記者趙乃林報導 瀋陽作家李同峰創作的長篇小說《天下第一廠》日前由中國出版集團北京現代出版社出版發行。 這部小說以北市場奉天紡紗廠為背景,描寫了以董學政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堅持抗日鬥爭的故事,謳歌了紡紗廠地下黨組織在中共滿洲省委領導下,為瀋陽解放所作出的貢獻。
  • 馮玉雷長篇小說《野馬,塵埃》出版發行
    馮玉雷長篇小說《野馬,塵埃》。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近日,西北師範大學《絲綢之路》雜誌社社長、主編,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駐院作家馮玉雷長篇小說《野馬,塵埃》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 貝多芬的遺產|晚期作品中的變奏曲情結
    依阿多諾的闡釋,這種美學是破碎、不周全、難以捉摸的,而且出奇地充滿老掉牙的傳統習套——顫音、裝飾音、「匠心獨具的簡單伴奏」。這奇特的風格和它所產生的晚期作品完全不像成熟的果實,「並不圓美,而是處處溝紋,甚至充滿裂隙,它們大多缺乏甘芳,令那些只有興趣這樣嘗味的人澀口、扎嘴而走。」
  • 《泥土在歌唱——「大衣哥」朱之文的故事》出版
    中宣部《黨建》雜誌社策劃的《泥土在歌唱——「大衣哥」朱之文的故事》一書,近日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金鐵霖、於文華、劉漢俊等為本書作序或推介,得到廣大讀者和粉絲的點讚熱捧。朱之文是一位農民歌手,他的歌聲震撼我們,他的品德感染我們。為留住這份感動,《黨建》雜誌社決定策劃出版反映朱之文「歌路」歷程的勵志作品,選定作者李壯進行採訪寫作。
  • 解讀群雄紛爭的春秋 長篇小說《扶貧記》出版
    4月剛剛出版的《解晉》一書,就選擇了晉國為主線,試圖將讀者帶回那個群雄紛爭的春秋。《解晉:春秋時期晉國的興衰史》,王杉著,華文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公元前632年,剛剛在城濮之戰中擊敗楚國的晉文公舉行了踐土之盟,在這次會盟之上,不僅中原各國紛紛表示臣服,周天子也派代表前來冊封文公為「侯伯」。
  • 陝西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一長篇小說《藍格盈盈的彩》面世
    同樣的童年,在陝北高原上的圪梁村裡,因由時代的變遷,三代人體味到不同的滋味——近日,我省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一的兒童文學長篇小說《藍格盈盈的彩》由未來出版社出版發行,小說表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城鄉巨大變化。
  • 我市作家著的長篇小說《衛城之愛》出版
    茂名網訊 我市作家胡光焱著的長篇小說《衛城之愛》,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該書50章,約25萬字。附中篇小說《情燈紅綠》和短篇小說《籠中人》5萬多字。 《衛城之愛》長篇小說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 首部微博長篇小說出版 "微博體"能否成"桃花源"
    中國首部微博長篇小說《圍脖時期的愛情》出版引出話題——  「微博體」能否成小說「桃花源」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這篇美國科幻小說家弗裡蒂克·布朗創作的小說,號稱史上最牛微型小說。如今,這種百字小文在微博大潮推動下「變身」為微博小說。
  • 林森長篇小說《島》明天首發籤售,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在大海裡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 上海書展|葉辛長篇小說《魂殤》首發
    著名作家葉辛潛心近十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魂殤》新近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8月15日,《魂殤》於上海書展舉行新書首發式。著名作家蔡駿、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王曉玉、《葉辛傳》作者林影等作為對談嘉賓出席活動。他說,改革開放40年,中國社會的變化是巨大的,所有中國人都有目共睹,不論城市還是鄉村,這種巨變知識分子最能感受得到。在當代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後,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是怎樣的?富裕起來後,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的靈魂在何處安放?《魂殤》關注的正是以上問題。蔡駿是中國著名懸疑作家,近年也涉足嚴肅文學領域,他與讀者分享自己與葉辛的相識過往。
  • 陳丹燕最新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出版
    陳丹燕在最新出版的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中寫到。這是一個小說家的中年故事和行旅影像,因此陳丹燕說這是一部需要讀者的生活閱歷參與才能打開下一個盒蓋的故事集,每個人經歷不同,在這裡理解的世界也不會相同。當人至中年,看待人生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角度。
  • 曲靖本土作家王吉聰長篇小說《高原壩子裡的男人們》出版發行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李琳娥)7月28日,曲靖本土作家王吉聰長篇小說《高原壩子裡的男人們》在曲靖舉行首發儀式。這部以滇東北地區農村生產、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出版發行了。《高原壩子裡的男人們》由當代作家出版社出版,是作者在業餘時間精心創作的第一部原創長篇小說。全文共33萬餘字117個章節,文章真實反映出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滇東北地區農村的生產、生活場景和發展變化,通過一些普通群眾身上的故事客觀反映出現實生活的不易和人們樸實、純潔中蘊含的自私自利的本性。該書中的人物,幾乎都與田地有關,與山水相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