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微博長篇小說《圍脖時期的愛情》出版引出話題——
「微博體」能否成小說「桃花源」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這篇美國科幻小說家弗裡蒂克·布朗創作的小說,號稱史上最牛微型小說。如今,這種百字小文在微博大潮推動下「變身」為微博小說。在微博興起之際,出版人路金波就預言,談「圍脖文學形態」還早得可笑。但是一年多過去了,不僅微小說搞出了大賽,更有人在微博上寫出長篇小說。日前,中國首部在微博上連載發表的小說《圍脖時期的愛情》由瀋陽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與此同時,曾創作了著名微博小說《喃喃自語的人們》的日本作家辻仁成日前指出,微博小說的流行可能只是「一過性」的,隨著下一種新媒體的登場,無數的「喃喃自語」會像泡沫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伴隨著微博體小說而生的關於它的爭論正在持續升溫中。
140字裡抖包袱
「微博成癮的最顯著特徵就是躺在被窩裡摸黑織圍脖,我已經習慣了每天臨睡前看看堅守在一線的博友們都在聊些什麼。據說半夜織圍脖的人全是精英……」;「戴蔓第二次閃現的那個夜晚,我失眠了。去她微博裡看她剛剛織的圍脖,感覺到了她的一絲落寞。留言,沒回。然後在自己微博裡寫下幾行文字:寫封信,發給夜幕。漫天的星,都是我的祝福。希望你能收到、看到、感受到。其中那顆最亮的是我的左眼,就那樣寧靜地注視你,而我的右眼正在圍脖裡仰望你。」
這是《圍脖時期的愛情》中的文字。作者華聞艦在《圍脖時期的愛情》中講述了一個草根男與一個女明星的愛情故事。和當下不少年輕人的習慣性塗抹微博強迫症類似,小說中的主人公也是個微博達人,一個無時無刻的「拇指族」。在線寫作的方式使《圍脖時期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有了開放情節發展的可能性。聞華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小說中除了主要的幾個人物是虛構的,其他都是真實的微博網友,他們的互動評論和留言都被寫進了小說裡,甚至包括真實的微博連結地址,讀者可以直接點擊進入這個真實人物的微博。之前傳統作家一再聲言「只為自己寫作」,而微博小說則實現了作者和讀者的交互性。
由於微博小說要在每節140字內抖出1-3個包袱,完成起承轉合,因此被譽為「以小搏大」的文學。與傳統網絡小說相比,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有業內人士就指出,在微博環境裡,與其說作者與讀者是在創作和閱讀小說,不如說他們是在體驗小說;與其說微博小說是文學的一種體裁形式,不如說它是一場作者和讀者共同參與的文字遊戲。值得注意的是,與網絡小說大多篇幅較長、動輒上百萬字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成熟的網絡作家每日必須保持超過6000字的寫作強度,作品不可避免地會摻水,而微博小說則逼迫寫手錘鍊語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濫用的形容詞、副詞,多用動詞,文字因此簡潔、有力。評論家王幹感嘆,以前是千言萬語的「灌水」,現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餾」。
國外作家也傾心
當下出版業,編輯的重要性正逐漸因文字發布平臺的變化而被極大地消解。不久前,美國人馬特·斯特瓦特苦於找不到出版商而將自己的小說發表在微博上。這本名為《法國大革命》的「書」最終被出版商相中出版,正因它在微博的走紅。而日本作家辻仁成、角田光代等也爭相寫起微博小說,展開了與讀者的另類交流。現年50歲的著名小說家辻仁成曾因與江國香織合著《冷靜與熱情之間》而名噪一時,眼下他在網上寫起了名為《喃喃自語的人們》的微博小說。作品描寫了定居巴黎的作家「辻仁成」不顧一切地沉迷於微博小說創作,甚至將妻子趕出家門。《喃喃自語的人們》連載以來,反響日漸擴大,日本評論家高橋源一郎在自己的微博中甚至說,《喃喃自語的人們》「也許是辻仁成的最高傑作」。除了辻仁成之外,以《對岸的她》和《空中庭園》馳名文壇的直木獎女作家角田光代最近也在微博上寫起了小說《晚安、明天見》,並得到了網友們的熱烈響應。
碎片閱讀是缺陷
微博小說方興未艾,但已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微博小說可能會因為形式與概念上的新鮮而引起一時注意,但終歸避免不了成為一種「短命文體」。因為情節的延續性是小說的魅力所在,但微博小說多以語錄體為主,這無疑是對小說情節延續性的巨大破壞。此外,微博小說的碎片式結構,也會使其失去生存根本。
這場文學變革有很多的不確定與未知數。新浪讀書論壇上曾出現過一個帖子《首部微博體小說現世各大媒體搶出版》。該帖子不僅表示,微博小說「因其太受讀者的追捧,被許多家雜誌社看中,紛紛要求出版」,更是肯定了新形勢的微博小說將會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據悉,《飛往成都的航班》、《情盜時光》、《雷鋒日記》、《你是我的生生世世》等一批誕生於微博上的小說爭相以微博體小說命名自己,預示著一場以微博為載體的小說創作變革正在醞釀之中。
不過,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對這場變革並非人人「趨之若鶩」。江蘇某出版社策劃編輯朱巖表示,「微博體長篇小說說白了就是簡訊體小說的翻版。文學的根本不在於題材是微博體、簡訊體還是電影體或者其他,應該是審美和對人性永恆的關注。」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微博作為現代焦慮情緒的產物,註定了它只適合發布信息、適合宣洩情緒,是否能成為長篇小說思考與創作的「桃花源」值得懷疑。普魯斯特用30多頁的紙張描寫一個人心理微妙的變化,這不是若干個140字能承載的,如果洋洋灑灑的心理描寫、細節刻畫在微博上不能得以實現,那麼它該以什麼樣的神韻吸引讀者?碎片似的發表節奏,對於數十萬字的長篇而言,是否會因為過於零碎而導致讀者「中途迷路」?
除此之外,微博體除了帶來寫作上的變革外,還將帶來網絡文學消費形式的改變。以原創文學的門戶網站起點中文網為例,它是以字數收費的,但微博體長篇小說的出現,是否會改變原本網絡文學的消費模式?盛大文學總裁、起點中文網董事長吳文輝表示,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新的文體將不斷出現,並隨之而不斷地調整我們的商業模式。據悉,針對微博內容的商業模式正在成為很多公司探討的內容。
首席記者 陳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