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時候,新浪微博上線了「微博小店」,並因為較高的抽傭比例導致質疑聲頗多,那麼微博小店的返傭規定到底意味著什麼,它真的如網傳般不堪還是網友言過其實呢?
3月26日,微博上線微博小店;4月20日開始,微博平臺上所有商品連結,全部納入到返傭規定下,所有小店外連結全部封禁。微博電商官方消息一經放出,帶貨博主們紛紛表示抽傭比例難頂需要轉移戰場,網友們義憤填膺怒罵「渣浪」。
微博小店真的有網傳的那樣不堪嗎?返傭規定究竟意味著什麼?祭出微博小店,微博能打贏電商突圍戰嗎?面對這些問題,我不禁奮筆疾書,希望能夠一探究竟。
微博小店及其返傭規定引發廣泛質疑
首先,4月20日(也就是今天)起,理論上,任何涉及小店商品貨架以外的商品的連結、二維碼、口令都會被封禁。
那麼,哪些商品可以進入微博小店商品貨架從而自由發連結呢?答案是購買行為向平臺支付佣金的商品。具體分為3類:
1. 淘寶天貓商品,由淘寶平臺向賣家收6%的佣金(收傭名頭:場景服務費),扣除這6%的佣金,帶貨博主還得從淨傭中拿出10%上交淘寶(收傭名頭:技術服務費)。
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博主設置某款商品返傭比例為15%,其中供貨商得向淘寶繳納6%,剩下的9%不全歸帶貨博主拿,淘寶要收0.9%,博主拿扣完後的8.1%。
2. 有贊商品,5月1日起由微博收取交易額的5%作為佣金,想在微博開店,按年付店租就行。
3. 第三方商品,微博抽取成交額相應比例(網傳6.01%以上)的佣金。這點從前年開始就是如此。
還是太繞?結論其實只有一句話:4月20號起,用戶在微博上產生的任何電商消費行為,都會被平臺收割至少6%作為佣金,收傭方可能是淘寶,也可能是微博。
微博小店抽傭新規全量上線這件事,意味著微博希望通過微博小店實現平臺親自下場收租,進一步強化「社交+電商+直播」的消費場景,實現平臺、博主、用戶的多贏。
但是,從實操層面來說,微博小店不合理的抽傭比例,不僅可能逼著博主往上遊(供貨商)或者下遊(用戶)嫁接佣金成本,還可能逼用戶博主出走、損害供貨商積極性,造成反噬。
接下來,一樁一樁展開分析。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沒有無緣無故的微博小店(陷入思考)。既然微博有勇氣在一片質疑聲中強推微博小店,背後的考量有哪些呢?
微博的商業變現面臨不小的壓力:根據微博2019年Q4季度財報,微博淨營收4.681億美元,同比下滑3%,系2015年來首次出現單季度下滑;淨利潤1.756億美元,也同比下滑4.36%。從營收結構上看,微博兩大主業——廣告和增值服務,分別同比下滑3%和4%,其中廣告營收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從全年財報來看,微博身上背著營收增長乏力的壓力。
對平臺而言,廣告和電商無疑是來錢最快的營收手段。既然投注大量心血的廣告也面臨增速放緩的窘境,微博押寶電商也就容易理解了。
此外,現如今直播業務這麼火,老羅在抖音上談笑間就帶貨上億人民幣,微博自然不想放棄這塊蛋糕。更重要的是,微博不缺流量,不缺KOL,也不缺後臺,不來趕趕時髦似乎也說不過去。推出微博小店,就是在為直播電商布局啊,另外還可以依託關係鏈重整社交電商,豈不美哉!
微博小店統一負責審核、上架商品連結,可以有效過濾掉偽劣商品,為用戶提供售後服務,避免一錘子買賣。
微博小店入駐門檻低、商品發布流程快,支持博主一站式管理。配套一系列電商扶持政策,包括電商內容激勵計劃、小店購物津貼、返傭激勵計劃、專屬運營對接、在線電商學院、專屬直播權益多項權益。但在現階段,以上這些都有畫餅的嫌疑,博主更關心的是:抽傭對我有什麼影響?入駐微博小店,推廣效率真的能提高嗎?真的有流量傾斜嗎?
既然平臺100%得抽傭,佣金又不可能憑空產生,總得有人埋單。那麼,問題來了——誰來埋單?
不妨從頭開始梳理。微博電商的主要形式是團購,而團購的本質,是帶貨博主用自己的信譽背書,一手幫上遊供貨商走量,一手憑藉走量規模帶來的價格優勢,幫助粉絲拿到高性價比的商品。
微博小店全量以後,「暗廣清零變明廣」,對應在 購買鏈路上,不止增加了平臺收傭環節,所有商品連結都得在微博小店上架:
現在,對於淘寶聯盟商品,平臺直接向博主收佣金,看起來是博主來為部分佣金埋單。事實果真如此嗎?從趨利性出發,不妨設想一下以下兩種情況:
1. 博主嫁接佣金到上遊——供貨商
那供貨商可太慘了,既要讓平臺刮一層油,還得給下遊帶貨客讓利。聽說隔壁抖音抽傭比例也差不多,商品廣告投放效率還高,要不……
2. 博主嫁接佣金到下遊——用戶
來微博薅羊毛的可都不是好惹的,你讓我花大幾百為愛豆充值信仰我眉頭都不帶皺一下的,但是想讓我多掏一毛錢,抱歉,沒門!歪,博主,公眾號/小紅書/淘寶店安排一下。麻煩一點不要緊,重點是別讓渣浪得了便宜。
另外一大塊(6%)的佣金是平臺向供貨商收,這一塊是訂死的,供貨商出點血是難免的。
此外,為了把所有電商交易收斂到小店裡,平臺監管成本必然上漲。你想想啊,接下來封鏈、限流的範圍不止是微博本博了,得擴大到評論區甚至私信,還得應對機智網友們的各種應對之策。
比方說離消息出來還沒幾天,我已經學習到了「自動回復優惠券/店名大法」和「1分錢連結進店後改價(鹹魚、淘寶上都有類似的套路)秘訣」。不知道接下來創造力max的網友們還會有多少奇思妙想,總之微博的監管成本壓力可想而知。
微博做這個微博小店,用戶基礎的確不錯:大V用戶中發布電商內容的比例達到30%,參加團購的用戶佔微博總用戶的比例只會比這個數值高,起碼我身邊幾乎所有女同學都有微博團購經歷。那麼,微博團購是怎麼做到如此誘人的呢?
經過對資深微博團購用戶阿拉媛一番訪談,原來,微博團購對於大多數「精緻boy」「豬豬girl」而言,有以下價值:
總體而言,微博團購如此火熱,主要依託用戶對性價比的追求,以及帶貨博主的個人魅力和信譽。
這樣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微博小店返傭規定招致幾乎一邊倒的質疑了。本來上微博團購的少年少女們除了對品質就有追求,還對價格普遍敏感。平臺一抽傭,要麼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戶間接為佣金埋單,用戶:what,本來我就來這薅羊毛的,結果你想薅我羊毛?要麼博主為了空出上繳餘糧,同等價格用的品質稍次價值稍低的貨,用戶還是不爽。
更為關鍵的是,博主們悶聲發大財習慣了,上頭突然通知要交租了,而且一交就是6%以上,著實難頂,很容易把帶貨博主嚇跑。跑去哪呢?現在博主們紛紛表示轉戰小紅書/淘寶店,持觀望態度的博主也留了公眾號作後路。博主自帶黏性,如果博主都走了,用戶還有什麼理由留在平臺消費呢?單靠官方小店嗎,那為什麼不直接上淘寶呢?
說到這,不由地吐槽幾句,質疑聲沸反盈天大有不可收拾的態勢,微博小店的發起者——微博電商難辭其咎。羊毛黨、博主的質疑聲都到天上去了,微博電商官方也沒有出來把問題講清楚。發了一篇不到300字的闢謠信,就帶一張表,居然還有一半在講官話,作為闢謠的主陣地,成天給這個點讚給那個點讚,活躍地像一個高仿號,單靠給網友點讚闢謠,服了。
當然,質疑歸質疑,一些博主、用戶傳的謠言可當不得真。比方說4月20號起,所有外鏈都不給放了。平臺對第三方商品收取佣金,當然讓放,只是得收斂到微博小店上做審核發布,不從微博小店走的連結,大概率是會被屏蔽。也就是說,之前還可以偷偷進行的拼團「暗廣」,如今是走不通了。當然,也不排除神通廣大的網友們想出什麼野路子。
當然,話分兩頭,微博小店作為微博下注電商的一次大膽嘗試,並沒有廣大微博用戶想像的那麼不堪:
微博小店的服務規範還沒有完全建立,宣傳還沒到位(問了兩個有在微博引流的淘寶賣家,居然對微博小店一無所知),已經把一部分博主、用戶的信心嚇沒了。短期內的運作效果我猜是不及預期。那麼,如何破局呢?提幾條個人觀點:
這裡說的抽傭比例主要主要分兩塊:
一塊是平臺固定抽傭6%,說實話有點高,雖然抖音也是這個價,但人家有自建電商系統,短視頻的電商變現效率也不是微博能比的。加上微博和阿里利益捆綁的關係,能讓阿里少收一點是一點。不然,拿什麼吸引金主呢?
另一塊是商品總的收傭比例,根據傳言,豬豬女孩們最愛團的化妝品、服飾的佣金比例到在10%以上,甚至高達15%。這個比例如果屬實,雖說博主拿到了豐厚的回報,但用戶用腳投票先溜為敬,幾乎是沒跑的。微博團購本來就走量、強調性價比,電商平臺也並非只此一家,把用戶惹急了擔心人財兩空。
作為一個新上的電商項目,大可不必如此激進。
目前的返傭規則太僵化:平臺抽6%,商品按品類收對應比例,比例訂死了,博主帶的貨越多,上交的利益越多,這其實並不利於激勵博主。如果能把平臺對博主的抽傭比例和博主的帶貨量掛鈎起來,搞一套類似返點激勵,博主會更有動力留下,更有動力帶貨。
破局的關鍵在於留住在電商團購中充當意見領袖的帶貨博主們,甚至吸引來新的意見領袖入駐平臺。
從利益的角度,只有微博小店提供的服務價值可以cover掉潛在損失,起碼打平,博主才有動力留下。能想到以下幾點:保障正品、切實提高推廣效率、加強平臺監管。這裡不做展開。
微博通過小店嘗試打通社交、電商、直播,算是順勢而為。真正的問題不是問題太多,而是開始得有點晚了。
至於微博小店最終能給帶回多少活力,能不能帶著微博突破重圍,還需要一點時間來驗證。
作者:杭亦白。充滿好奇心的產品新人,坐標上海。微信公眾號:杭一白
本文由 @謝杭烽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