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書寫燕趙農村風情畫卷
近日,河北省作家章雲天創作的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對該書的寫作特色及出版意義進行了探討。
章雲天的新作《故鄉的泥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通過眾多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燕趙農村歷史風情畫卷。
深入鄉土細節
書寫社會歷史變遷
「《故鄉的泥土》對20世紀40年代迄今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了反映和書寫。但作者並沒有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建構宏大敘事上,而是回歸民間、回到鄉土,回到河北生活的細節來折射歷史和歷史事件。」《文學評論》副編審劉豔說,小說有著鮮明的燕趙地域印記,氤氳著濃濃的泥土氣息。
小說中的守根是一個老兵,他回到鄉村,在鄉村裡度過了幾十年的時間。著名評論家王幹認為,作者的寫作視角非常獨特,以老兵的視野寫鄉村生活變遷,很有看點。
談到對該書的印象,《小說選刊》副主編顧建平說,作者想寫的東西非常多,故鄉、泥土、感情、土地上的芸芸眾生……不過,作者寫的不是田園風光,而是農村人的命運、生活的細節。
突出地域特色
展現農村生活風貌
故鄉和泥土是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鄉土文學作家書寫中國故事和現實生活的出發地和回返地。小說家的主要目的即寫人,寫生活。「《故鄉的泥土》有著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這是小說最顯著的一個特點,也是它成功的重要保證。」《中國作家》副主編付秀瑩認為,鄉村世界裡的那些人情世故,那些拐彎抹角,都在人物與人物的關係、人物與時間的關係、人物與土地的關係中得到充分呈現。
《解放軍報》文藝評論版主編傅逸塵表示,在閱讀過程中,看到小說裡有很多生活的流態,作者掌握了大量生活細節,包括人物原型、故事原型及作者親身經歷。「我們從小說中看到更多的是一種帶有自然主義的描寫風格,人物的情感、生活,甚至生存狀態,在小說中都有大量呈現。」傅逸塵說。
強化人物情感
注重內心邏輯呈現
「這是一部枝葉飽滿,非常貼地氣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不但立體可感,也比較注重內心邏輯呈現。」知名評論家、出版人黃賓堂認為,作者善於講故事,埋設各種引爆點。比如愛情與婚姻的錯位設計,打開了人性的天地,使文學表達更具空間和彈性,使故事更充滿溫度和力度。
知名評論家牛玉秋表示,這部66萬字的作品,讀起來很有分量。小說對河北地方語言的運用,讓人感覺親切生動。作者對生活場景的記憶非常細緻,一環扣一環,人物性格的發展也非常綿密。
「我覺得這是部有『情』的作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副主編崔慶蕾認為,作品中的人物有「情」,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作家對這些人物非常熟悉,是在理解和同情的基礎上進行的人物塑造,尤其是當倫理道德和人的本能訴求發生衝突時,作者沒有站在道德化的視角和立場,而是以一種平視的視角呈現。(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