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三山凹》出版:以普通人的命運沉浮反映中國農村改革

2020-12-18 騰訊網

日前,河南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李天岑推出的近50萬字的長篇巨著《三山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這是一部以宏大視野和細膩筆觸全面深刻展示當代中國農村改革的長篇巨著,作品主題深沉宏闊,緊貼現實,以普通人的命運沉浮,深刻展現了中國農村改革的軌跡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小說以一個叫三山凹的小山村為故事敘述空間,以三山凹村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三個發小柳大林、張寶山、侯子耀(外號白娃)在改革大潮中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人生追求及不同的命運結局為經,以他們三個家庭及新一代孩子們柳鷺、張革兒、侯友友的成長過程為緯,鉤織出一幅農村和以農村為主的農村城市在改革大潮下,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錯綜複雜而又豐富多彩的社會畫卷,展現了人與社會、家庭、親情、人情、愛情、倫理、道德、責任、擔當、追求、鄉情、鄉愁等各種跌宕起伏的生存關係……

書中的主要人物柳大林在農村的最底層和貧窮的邊緣成長、掙扎,但在時代大潮的的衝擊下,在不斷磨礪中由農村青年成長為縣委書記,他的升遷與波折都與他所推進的改革成敗密切相關;他的鄉情與鄉親們的認知和他關心山區脫貧及民間疾苦緊密相連。

另一個主要人物張寶山曾與柳大林一同進城參加高考,因法盲導致政審不合格,繼續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活,但他不服輸的農民血脈和基因使他性格堅韌,暗暗使勁,他要求入黨,帶頭致富,最後當上村支部書記後又千方百計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大二公」時期的生產隊長王春寶起初牴觸改革,後去深圳打工,致富後再回家鄉二次創業,幫助並帶動鄉鄰們致富。他們身上共同打著時代的烙印,骨子裡保持著農民質樸善良的本色。

新一代青年張革兒、侯友友、柳鷺同樣具有新時代和改革者的特徵,他們敢於作為,勇於擔當,積極獻身於新農村建設振興,以現代思維打造了三山凹風景區、玫瑰花生產基地,創辦了「三山凹五穀豐登農業合作社」,並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三山凹由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貧窮落後愚昧的小山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都市村,成了現代美麗鄉村的標本,成了一個天藍水潔、文明時尚、都市風光、四季鮮花盛開的鄉村。

而另一個主要人物侯子耀,人們稱呼「白娃」,仗著父親是老支書,從小就調皮玩劣,好吃懶做,憑著帥氣嘴皮,偷婚偷情,不當經營,壘砌的一點「財富大廈」,在法律的利劍下轟然倒塌,最終身陷囹圄,醉死人生。

小說濃墨重彩張揚社會主流旗幟,塑造時代新人,多元性的人物事件構成對以往農村題材小說敘事的超越,彰顯出河南人在農村改革的過程中,追求小康目標和美好生活的奮鬥精神,塑造了中原人淳樸、善良、重情、智慧而又勇於擔當、肯幹、愛國、愛家,不怕吃苦甚至犧牲獻身的優秀品質。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充滿「泥土味兒」的鄉村改革變奏曲 李天岑長篇小說《三山凹》出版
    近日,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協原副主席、南陽市作協名譽主席李天岑推出50萬字長篇小說《三山凹》。該作品由文壇名家吳義勤、邱華棟、施佔軍、何向陽、周大新、李佩甫聯袂推薦,被譽為「一部描寫中國農村改革的傾情製作,一曲走向第一個百年之巔的時代之歌」。
  •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書寫燕趙農村風情畫卷
    專家熱議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書寫燕趙農村風情畫卷近日,河北省作家章雲天創作的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對該書的寫作特色及出版意義進行了探討章雲天的新作《故鄉的泥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通過眾多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燕趙農村歷史風情畫卷。
  • 方學華長篇小說《龍的船人》出版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安徽省作家協會獲悉,方學華長篇小說《龍的船人》日前出版發行。《龍的船人》書寫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船舶工業由弱到強,逐步邁向現代化突飛猛進的壯麗篇章,以及皖南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曆程。
  • 2020年中國長篇小說一覽:在堅守創作中奉獻時代
    因此,當我梳理這一年的長篇小說創作時,發現成果依然相當豐碩,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創作正日益成熟。重磅力作標識文學高地我們擁有一支龐大的小說家隊伍,每年新出版的長篇小說都有數千部之多。儘管有人詬病不少作品質量不佳,但我更願意樂觀地去看待這一現象。它至少說明,今天人們仍然具有強大的文學情結,當代文學的生命力也在這經久不衰的創作熱潮中得以延續。
  • 曲靖本土作家王吉聰長篇小說《高原壩子裡的男人們》出版發行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李琳娥)7月28日,曲靖本土作家王吉聰長篇小說《高原壩子裡的男人們》在曲靖舉行首發儀式。這部以滇東北地區農村生產、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出版發行了。《高原壩子裡的男人們》由當代作家出版社出版,是作者在業餘時間精心創作的第一部原創長篇小說。全文共33萬餘字117個章節,文章真實反映出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滇東北地區農村的生產、生活場景和發展變化,通過一些普通群眾身上的故事客觀反映出現實生活的不易和人們樸實、純潔中蘊含的自私自利的本性。該書中的人物,幾乎都與田地有關,與山水相息。
  • 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新視角下之農村題材
    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作家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高凱)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日前在京舉辦。《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在會上介紹說,這本書通過眾多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農村歷史風情畫卷。本書的作者章雲天多年來以創作影視劇為主,創作的劇本曾獲飛天獎、金雞百花提名等獎項。
  • 陝西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一長篇小說《藍格盈盈的彩》面世
    同樣的童年,在陝北高原上的圪梁村裡,因由時代的變遷,三代人體味到不同的滋味——近日,我省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一的兒童文學長篇小說《藍格盈盈的彩》由未來出版社出版發行,小說表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城鄉巨大變化。
  • 長篇小說《天下第一廠》出版
    本報訊 記者趙乃林報導 瀋陽作家李同峰創作的長篇小說《天下第一廠》日前由中國出版集團北京現代出版社出版發行。 這部小說以北市場奉天紡紗廠為背景,描寫了以董學政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堅持抗日鬥爭的故事,謳歌了紡紗廠地下黨組織在中共滿洲省委領導下,為瀋陽解放所作出的貢獻。
  • 城固作家陳希陽新著《橘子青橘子紅》出版發行
    3月16日,我省青年作家、城固籍文化學者陳希陽著作的長篇小說《橘子青橘子紅》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30多萬字,講述了一個山裡娃與命運抗爭的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風撲面而來。青嶺競秀,漢江奔流,清水歡歌。
  • 寧波作家張忌作品入選"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
    今天(12月10日)中午,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了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名單,在入選的15種作品中,寧波作家張忌的小說《南貨店》上榜。 甬派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起,為充分發揮優秀作品的引領示範作用,推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糧,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了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共有273家出版單位申報作品619種。經多輪評審,評選出《習近平扶貧故事》《琵琶圍》《革命者》《中國海軍》《山林筆記》《鍾南山:蒼生在上》等15種入選作品。
  • 馮玉雷長篇小說《野馬,塵埃》出版發行
    馮玉雷長篇小說《野馬,塵埃》。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近日,西北師範大學《絲綢之路》雜誌社社長、主編,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駐院作家馮玉雷長篇小說《野馬,塵埃》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 曹曉紅:在烈火中淬鍊成鋼——長篇小說《金剛》讀後感
    《金剛》是郭釗老師的第三本力作,早在2012年,我就拜讀過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光景》,《光景》是一部反映關中北部農村,也就是我所生活的這座小城的農村人民生活的小說,讀來有種熟悉的親切感。《金剛》是一部反映武警部隊軍人風範的勵志小說,以從農村走出來的有志青年何雨軒為主線,同時又從側面講述了他的幾個戰友不同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軌跡,通過不同人物的相互襯託,既反映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當代軍人的優良品質和為了社會安寧而不畏艱險的犧牲精神,又反映了他們在面對現實的殘酷和無奈時的隱忍和堅持,最終走向成功。
  • 長篇小說《武漢之戀》刻畫創業者群像
    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黃萱)12月29日,長篇小說《武漢之戀》首發式在武漢大學舉行。小說由武大校友閻志創作,以跨越40年的筆觸描繪了一部知識創業群英譜,致敬激情澎湃的時代,告白夢想生長的武漢。《武漢之戀》共有5卷、近50萬字,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 陝西作家胡中華長篇小說《梅山溝》出版
    近日,陝西作家胡中華的長篇小說《梅山溝》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以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商洛地區人民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表現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遠大理想、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 收藏| 這70部長篇小說,見證了新中國70年!
    因此,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節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學習出版社聯袂合作,共同策劃了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 ,併入選了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的重點選題計劃。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以精裝與平裝同時印行。 平裝版中,有56種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精裝版則由學習出版社出版。
  • 皇崗邊檢站民警張學任原創散文集《美麗的村莊》正式出版發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任建新 通訊員 黃俊生 吳欣蔓 洪鵬宇 近日,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八隊一級警長張學任創作的散文集《美麗的村莊》,由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嶽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在警營內外受到一致好評。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什麼意思?很少有人知道!
    有句話說得好,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有怎樣的性格,就有怎樣的人生,就有些怎樣的家庭和生活。農村有句俗話說得好,"男凹女凸,不寡就孤",這句話充分的體現了性格決定命運這一道理。農村的七大姑八大姨恨不得用口水把你淹死,她們關心別人的事比自己家孩子的事還用心,他們細緻入微的觀察生活,創造出一些膾炙人口的俗語。我想男凹女凸這個詞的來源就和農村的這種風俗習慣有關。
  • 準確把握一線扶貧的現實生態 ——讀長篇小說《向陽而生》
    王存華的長篇小說《向陽而生》(中國電力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講述的是國家電網公司扶貧幹部深入扶貧一線、帶領黃河灘區村民脫貧致富的生動故事。這在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的當下,反映出小說及時呼應社會現實的能力。這部作品對農村生活現實層面的細節描寫比較紮實。黃龍灣村的現實,讓不少人離開家鄉,如何團結大家開展工作?黃明遠建立微信工作群,對於需要民主決議的事,通過微信工作群進行溝通,這讓他熟悉當下農村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
  • 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創作的前前後後
    文/熊坤靜 反映新中國成立之初上海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歷程的四部曲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周而復的代表作他原打算寫一部反映上海工人階級成長及其和民族資產階級矛盾的長篇小說,從1949年5月上海解放寫起,止於1952年,以「五反」運動作為高潮結束,計劃篇幅10萬字,以一部或者分上、下兩部來寫。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他發現「五反」運動以後,民主改革、總路線和公私合營等接踵而至,到1956年1月20日,對全上海私營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才初步勝利完成。
  • 《西京故事》—獻禮改革開放,看羅家人守望幸福
    由西安曲江丫丫影視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製作,改編自陳彥同名長篇小說的現實題材大劇《西京故事》將要上星播出。作為曲江影視板塊的重要組成力量,西安曲江丫丫影視一直致力於「幸福系列」電視劇的打造。出品的多部劇目曾登陸央視,多以講好平常老百姓的平凡事為主旨,反映的都是平常老百姓的苦惱與歡樂、奮鬥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