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中國肥胖問題的死磕俠,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3096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
一個人,最多能吃得下多少東西?
1985年,在《柳葉刀》的一篇報導裡,講述了當時史上吃得最多的一頓飯。
一位23歲的女性,一連吃下了1磅肝臟,2磅腎臟,8盎司牛排,2個雞蛋,1磅奶酪,2大塊麵包,1磅蘑菇,2磅胡蘿蔔,1磅花椰菜,10個桃子,4個梨,2個蘋果,4個香蕉,2磅李子,2磅葡萄,2杯牛奶。
總共算下來,有近15斤的食物,很不幸,該女性因為吃太多,在手術室裡去世了。
在吃這件事上,目前,也有人在不斷挑戰和刷新世界紀錄。
今年3月份,來自美國的Chestnut(36歲)一頓吃32個麥當勞巨無霸,創下了世界紀錄。
整個過程他只用了38分鐘的時間,總共攝入了18016大卡的熱量,這可能是有些女生10天的飯量。
挑戰過程中,他多次眉頭緊鎖,汗流不止,咬肌也因無休止的咀嚼而疲憊不堪,但他還是堅持吃完了整整32個巨無霸。
看到這裡,可能不只我一個人好奇,人的胃就那麼小,怎麼能容得下那麼多東西?
那些大胃王,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的胃是不是跟常人不一樣?
人的胃口能有多大?
人的胃就像個細長的梨形小袋子,根據體內食物的量,它可以改變大小和形狀。
人吃飽後繼續吃東西,它會像氣球一樣伸展,為其他食物騰出空間。
胃壁上有一層神經細胞,一旦進食到一定程度,這些神經細胞就會向大腦發出信號,「吃飽了,該停了。」
如果吃的東西超出正常容量,人就會感到不適,長期吃太多,胃也更容易擴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把胃撐大了。
胃大約長25cm,胃的容量大小因人而異,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年齡、健康狀況、飲食習慣、激素等。
空腹時,胃可能只有拳頭大小,在進食過程中,它可以充分伸展,其容量甚至能達到空腹時的好幾十倍。
一般情況下,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胃可以容納多達4L的食物。
知道了這些,你可能就理解了,為什麼大胃王一次性能吃那麼多東西了。
當然,大胃王的例子比較特殊,現實生活裡,很少有人想去挑戰身體的極限,我們頂多會把肚子吃撐,撐到難受也就不吃了。
很多人一暴食就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一下子肚子大了,腰也粗了,感覺五臟六腑哪兒哪兒都不對勁。
如果你就是這樣,下面這個最新研究,可能會給你帶來些安慰。
偶爾吃多,身體會不會崩潰?
最近,《英國營養學雜誌》上的一個研究發現,一次放縱的吃多,對身體並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研究人員邀請14位健康男性(年齡在22-37歲之間)一起吃披薩,觀察他們的身體反應。
在第一次試驗中,要求他們吃飽了就停下來。
在下一次試驗中(另一天),要求他們儘量多吃,直到感覺吃不下去,不能再多吃一口為止。
隨後,研究人員採集了他們餐後4小時的血樣,每隔1小時採集一次,觀察身體如何應對,結果讓人有些驚訝。
熱量翻番,健康指標變化並不大
在「過飽」的情況下,受試者平均攝入的熱量大約是「正常飽」的2倍,儘管熱量翻了一番,但檢測到血糖和血脂只有小幅度上升。
「正常飽」與「過飽」之間各指標的差異
這項研究中,"正常飽"的情況下,平均能量攝入量為1584大卡,不到一個大披薩餅的量。
而「過飽」可以達到其2倍,為3113大卡,大約相當於一個半大披薩。
研究還發現,達到最大進食量後,血胰島素比「正常飽」高出50%;雖然攝入的脂肪量超過了2倍,但血脂只是略高了一點。
對食慾和情緒的影響
研究人員還發現,達到最大進食量4個小時後,參與者感到昏昏欲睡,並表示不想再吃其他任何東西,包括甜食。
檢測到飯後心率也升高,這說明身體正在努力工作,設法將血液中的營養素維持在正常水平,恢復健康秩序。
這表明,一個健康的人,一個正常人,你可能真的塞不下那麼多東西。
如果只是偶爾暴食一次,並不會對代謝系統造成直接的、負面的影響,身體能有效將血糖和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但這個結果是基於健康人來說的,如果有代謝疾病或進食障礙的人,身體的機能和應變力可能相對會差一些。
或者有些人,真的可能連續暴食,一次吃很多很多,這麼吃,可能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
經常暴食,有什麼危害?
如果人長期暴飲暴食,他的體型、健康以及精神狀態,都會受到影響。
發胖
經常暴食,長期吃太多,進入身體的大部分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起來,變胖是自然而然的事。
增加患病風險
暴食容易變胖,而肥胖又與很多慢性疾病都有關,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
損害消化系統
暴飲暴食會給整個消化系統帶來很大的壓力,導致嚴重的腸胃不適問題。
越來越難吃飽
經常暴食的人,胃會被撐大,食量也變大,越來越難吃飽,這也會進一步引起肥胖。
瘦素是脂肪細胞產生的,它來告訴大腦,你吃飽了,不能再吃了。
如果經常暴食,很容易引發瘦素抵抗,大腦接收不到信號,就很難停下來,吃得越來越多。
容易衰老
你可以把人想像成一輛車,食物是它的燃料,線粒體是燃油系統。
燃料在給車提供動力的同時,也會產生很多廢氣(活性氧自由基),每一次進食,就相當於是汽車發動了一次。
長期下去,在同樣的時間裡,車開的次數越多,時間越久,就越容易發生部件損壞,越容易顯舊,就是這個道理。
引起生理周期紊亂
長期暴食會導致女性激素紊亂,影響正常的生理周期。
不利於心理健康
暴食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很多人通過暴食宣洩情緒,或者以暴食的方式變相懲罰自己,傷害自己。
暴食後又陷入更深一層的自我否定,這樣長期下去,不利於心理健康。
經常暴食有這麼多危害,但有些人就是控制不住,有關如何避免暴食,我以前也講過一些,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如何科學的降低食慾,延長飽腹感,停止暴食
關鍵的瘦龍說
很多人低碳以後,可能偶爾會暴食碳水,或者會吃太多低碳的食物,每次都會很後悔。
其實這很正常,不用太自責,也沒必要有什麼心理負擔,身體會在可控的範圍內,將傷害降低到最小。
第二天少吃一點,餓了再吃,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交給身體自己調節就好。
講這些,並不是讓你心安理得地暴食,我們還是要多聽身體的信號,不要輕易去挑戰身體的極限。
我認為,一個人最自然最和諧的一種飲食方式就是,不餓就不吃,吃飽了就停,這樣能避免攝入很多多餘的熱量。
偶爾吃多沒關係,但是經常暴食對人體的傷害不小,它不僅讓人發胖,引發一系列代謝病,還會損害消化系統,長期下去,對精神狀態影響也很大。
建議經常暴食的人,下次準備大吃一頓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吃慢一點,感受食物的質感,也給身體一個反應的時間。
這樣既能過個嘴癮,當你停下來時,可能也會發現,這次真的比平時少吃一點了。
關注瘦龍健康,教你如何健康吃瘦自己,健康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