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很高興乖乖又和大家見面了。大家都知道乖乖就吃貨一枚,平常最為關注的就是大街上的小吃了,嘻嘻,對於上次推薦的腸粉,小夥伴們還喜歡嗎?今天乖乖想給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道小吃,對於食物當然是美味最為吸引,每一種美食口感也大不相同。乖乖今天要分享的呢,是一道水晶包,而且呢是潮汕版的,乖乖家鄉那邊叫做「無米粿」。
哈哈,小夥伴們是不是覺得無米粿這個名字很奇怪啊?其實,乖乖雖然是當地人,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也一直追著媽媽問「什麼是無米粿呀?」「沒有米還能做成粿嗎?」「無米粿,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等等。最後,媽媽耐不住乖乖的追問,隔天一起出門散步時,就帶乖乖來到了集市周圍。大家都知道乖乖老家潮汕有很多小吃,特別是在那些古老的小巷子裡邊小吃特別多,而且價格還很便宜。
我們來到一條巷子口,一位阿姨看上去三十多歲左右,正在巷子口賣,攤位上面寫著「無米粿」。乖乖拉著媽媽的手迫不及待地走近一看,好像還真不錯,皮是透明的,裡面還有一些餡料,有紅的綠的。看上去是不是很有食慾呀?那麼,廢話不多說,直接來看看它是怎麼做的吧!
說起無米粿原材料,那乖乖不得不講下這個「無米」的來由。大家都知道在很久之前,米是很稀缺的,特別是在潮汕自古就人多地少的地方,所以人們肯定不會像現在一樣,將米磨成粉啊做成皮,那這皮又是用什麼做的呢?小夥伴們是不是也有這個疑惑?好了,乖乖就不賣關子了,其實這都是花樣迭出、心靈手巧的潮汕婦女們變幻出來的「無米之炊」。
番薯在明代萬曆年的時候就由福建人偷偷地從菲律賓傳入中國,後來隨著閩南人進入廣東,最後迅速地傳到了潮汕地區,成為乖乖老家的又一項主食。番薯在當時是屬於那種吃不完的程度了的,大家都知道,番薯如果不吃放久了,就容易壞,所以潮汕婦女們便將它磨成粉,曬乾。薯頭可以用來養豬,沒錯,乖乖家之前也是養豬大戶了。薯粉我們通常拿來作副食或者調料像那些糕點啊,蠔烙等這些都是以薯粉作為原料的。無米粿的粿皮,更純粹是用薯粉做的。
原材料是知道了,但是對於這個皮怎麼做出來的,又是潮汕的一道技術活。在乖乖老家做粿是很有講究的,首先呢,就是「煮鋼」,小夥伴們是不是對這個「煮鋼」又表示疑惑了?其實「鋼」就是柔韌的意思。大家都應該知道,像這些包裹食材的美食,皮薄餡多才好吃,但是皮太薄又很容易弄破,流出餡來。所以,我們首先要把薯粉研成細末,又是畫重點哦,不能留半點硬粒,然後放到鍋裡煮,邊用筷子不斷地攪拌,讓它成為一鍋稀糊湯,最後再倒出來,加薯粉揉搓,直至均勻調和,這樣韌性與彈性才適中。這做皮的最後一步就是擀皮了,像擀餃皮一樣,這點相信大家比較熟悉,擀出薄薄的一張張來。這樣弄出來的皮既薄又不會那麼容易被弄破,外觀又好看。
接下來就是無米粿的餡了,它的餡主要就是一些蔬菜雜糧。不知道大家平常是喜歡吃甜的還是鹹的多些。如果比較喜歡鹹的話,乖乖這邊建議可以用一些馬鈴薯、芋頭等切成小粒,然後加上沙茶或著咖喱等調料,然後放到鍋裡邊用油煎,等它透明微帶赤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十分可口。
當然,如果有小夥伴和乖乖一樣喜歡吃甜的的話,可以用芋泥或者豆沙,像做小籠包一樣,最後放在油裡用細火慢滾就可以了。是不是看上去很有食慾呀,整個玲瓏剔透的,咬下去很有彈性,糯嘰嘰的,超有嚼勁的,裡面還有餡料,味道要乖乖來說的話,那是一級棒啊。
不知道能讓大家記憶尤深的小吃會是什麼呢?小夥伴們也可以給乖乖分享一下喲。好了,以上呢是乖乖今天的分享,感覺這樣的小吃,雖然很普通,但卻能夠給大家的生活添加一分色彩,小夥伴們還喜歡嗎?歡迎評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