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

2021-01-09 成長新視點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

文/成長新視點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東西南北差異巨大,菜品上有八大菜系,地方方言上則有八大種類。每一個方言,都有其濃厚的地域文化特點,也深藏著悠久的歷史。

在地方方言上,分別有北方方言、吳地方言、湘江方言、贛江方言、客家方言、閩東方言、閩南方言和粵地方言等八大種類。

一、北方方言。

1、地域人群。北方方言,很多地方的發音接近普通話,主要以北京話為代表,包括長江以北、鎮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帶,四川、雲南 、貴州部分地區,湖北、湖南兩省的西北部,廣西西部和北部一帶。

北方方言,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70 %以上,又因地域特點,分為四個次方言區。

一是華北方言,俗稱華北官話,通行於京津兩市及吉林、遼寧、 黑龍江、河北、山東及河南六省。其中,東北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話。

二是西北方言,俗稱西北官話,通行於山西、陝西、甘肅、 內蒙古、寧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六省 區。

三是西南方言,俗稱西南官話,通行於四川、貴州、雲南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廣西北部邊沿地區。

四是江淮方言,俗稱下江官話,通行於長江中 下遊,包括安徽、江蘇、江西部分沿江地區。

2、風格特點。總體來說,最大的特點,是說話語氣給人的感覺較重、較直、較硬。

一是在語音方面,塞音和塞擦音聲母,大都有清聲送氣與清聲不送氣之分,而沒有清聲與濁聲的對立,具有清聲母多而濁聲母少的特點;韻母最突出的特點,是輔音韻尾比較少;聲調最突出的特點,是調類的數目比較少。

二是在詞彙方面,雙音節詞特別佔優勢,古代語詞保留比較少,語氣詞較少。

三是在語法方面,運用語音內部曲折變化表現語法意義的現象比較少,量詞的使用比較概括,重疊式內容豐富和使用範圍相當廣泛。

二、吳地方言。

1、地域人群。吳地方言,以蘇州話和上海話為代表,主要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和福建北部一角,使用人口約九千多萬。吳語,又分為太湖、台州、金衢、上麗、甌江和宣州六片語片,北部吳語為最大語片。

2、風格特點。有吳儂軟語之稱,有數萬個特有詞彙和諸多特徵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社會生產、風俗民情和語言習慣的生動體現。

一是保留了全部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語音與唐宋諸韻書高度匹配。

二是中古全濁聲母至今保留濁音音位,中古漢語字,分全清不送氣清音、次清送氣清音、全濁和次濁四類。除吳語、老湘語等外的所有漢語方言,都沒有全濁輔音,僅贛北閩北有少許,吳語保留了全部濁音。

三、湘江方言。

1、地域人群。湘江方言,也指湖南方言,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區。在內部語音差異上,又有「新、老」湘語的分別。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

老湘語,老湘語和吳語是同源的,流行於湖南中部寧鄉、衡陽等地,包括衡陽話,湘鄉話、邵陽話等。如湘鄉話分布在湘鄉、雙峰、婁底和漣源等四縣市,整體發音基本一致。

新湘語,是老湘語嚴重官話化的產物,和西南官話接近。流行於長沙、株洲等大中城市中,以長沙話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包括長沙話、嶽陽話、益陽話、株洲話和湘潭話等。

2、風格特點。湖南方言,在語言表達上感情豐富,在副詞和形容詞的運用上比較誇張,說話喜歡帶「啵」、「撒」等後綴音。老湘語,保留了較完整的濁音系統。

新湘語,為方言舌音,後鼻音丟失,不分ch/q、h/f、sh/x、ong/eng。同時,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時,無論平仄,一般讀成不送氣清音。

四、贛江方言。

1、地域人群。贛江方言,也稱江西話、贛語,以南昌話為代表,分布於江西中部 、北部、西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區和福建西北邵武一帶。

江西省內的贛語人群,可分為昌靖片、宜瀏片、吉茶片、撫廣片和鷹弋片。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2.4%左右。

2、風格特點。古代的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時,為送氣的清音,無論平仄,如「陪伴、停電、存在、沉重、強健」這幾個詞,贛語統統都是送氣的清聲母。而普通話卻是前一字送氣,後一字不送氣,吳語則都是濁聲母。

除吉安、萍鄉一帶無入聲之外,全省其他地方的贛語及其他方言,基本上都有入聲。而寧岡和井岡山市的贛語只有三個聲調,是全省聲調最少的地方,連讀變調比較豐富。

五、客家方言。

1、地域人群。客家方言,是以梅州市區梅城口音的梅州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南部和北部,廣西東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湖南、四川的少數地區,及臺灣、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4%左右。

2、風格特點。客家話有17個聲母,74個韻母,和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6個聲調。與廣東的粵地方言、閩南方言相比,客家話最接近普通話,特別是用客家話念書面文字時,北方人基本能聽懂。

六、閩東方言。

1、地域人群。閩東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北部和臺灣省一部分,通行於福建東部的福州十邑,寧德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區,三明尤溪縣,臺灣地區的馬祖列島等地。使用人口,約1000萬人。

2、風格特點。保存許多古漢語特色,也有不少古齊語的遺留,與其他閩語不能互通,但和其他閩語組成齊語支。

七、閩南方言。

1、地域人群。閩南方言,又稱福佬話或鶴佬話,以廈門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和海南島一部分,及臺灣省大部分。南洋華僑也有不少人說閩南方言。使用人數,大約6000萬左右。

2、風格特點。所有的閩南方言,源頭都是漳州話和泉州話。漳、泉方言內部有些許差異,主要是音韻系統微有區別,雖相互之間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語法及用詞基本一致。閩臺片的的閩南話內部較為統一。

一是古全濁聲母字,今讀一部分變為送氣清音,一部分變為不送氣清音。

二是古非母字(輕唇音),在今閩南方言口語中,不少仍讀為雙唇音(重唇音)。

三是古知組字(舌上音),今閩南方言口語中不少仍讀為「舌尖音」。

八、粵地方言。

1、地域人群。粵地方言,也叫粵語,以廣州話為代表,分布廣東大部分和廣西東南部。南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華僑,有部分人說粵語。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

2、風格特點。粵語和其他方言一樣,直接來源於古代漢語。它沒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捲舌音、兒化、輕聲等,這些都是在中古以後發展形成,是沒有跟上北方方言變化導致。

一是大量保留著古代漢語的語音、詞彙、語法等。在語音上,保留了中古漢語韻母的塞音韻尾和唇音韻尾,而北方方言這些特徵早已消失。如聲調,保留了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調類格局,而且還從陰入中衍生出一個中入調。

在詞彙上,保留了一些古詞或古義,在北方方言中已被廢棄不用或很少用。如粵語中「粘」說「黐」,北方方言不用。

在語法上,在人名前加「阿」表示親暱,修飾成分後置,「公雞」說成「雞公」,這些都是古漢語特徵的遺留。

二是保留不少古代「南越」族語言的底層成分。古代漢人,在與土著雜居和對土著同化過程中,不自覺地吸收了「古越語」的成分。如「呢」表示「這」,「唔」表示「不」,「蝦」表示「欺負」。

三是吸收了較多的外來詞。在鴉片戰爭後,香港割讓給英國,廣東被迫設立通商口岸,在與外國長期接觸中,也就吸收了不少的外來詞。如「巴士」表示「公共汽車」。

相關焦點

  • 七大方言!八大官話!你的家鄉有多少種方言?你說的是哪種?
    但我國除了普通話之外,加上少數民族的方言,共有近200種語言。魏晉南北朝大量胡人進入黃河流域,南宋一百多年裡黃河流域都在胡人手中,變化很大。 今天有大家看一下漢語的方言分布。漢語的方言大致可分為七大方言,八大官話。
  • 羅晉接受採訪狂飆家鄉話!說得還真溜...
    羅晉接受採訪狂飆家鄉話!說得還真溜...鄉音無改鬢毛衰方言是我說,你懂,他不明白被時間浸潤出來屬於當地人的情話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漢語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劃分為八大方言,官話方言(北方話)、晉語、湘語、贛語、吳語、閩語、粵語、客語。
  • 中國十大難懂的方言,看看你家鄉話排第幾?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我們國家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但細分的話,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語言,而以下十大方言是真的深奧難學,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是哪十大的方言吧!第十名:天津話天津話可以說是從骨子裡就透著那種天津人的幽默,相聲藝術經常使用天津話以達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話發音音調和普通話還是有些差別的,要是話語速度過快,還是讓很多人聽不懂。第九位:長沙方言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全省經濟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眾多,因此長沙方言從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5%,因此,它在漢語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中國方言最多的省份,有一種被評為最難學語言,網友:聽都聽不懂
    世界上的每個地區都離不開自己的方言,所以人們通常除了會說國語外,經常說到的還是自己家鄉的方言。在外漂泊的人如果聽到自己家鄉的方言想必也會倍感親切吧,人們在外出旅遊的時候因為方言也鬧出過不少笑話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這個村子是一種方言,但是隔壁那個村子卻不一定了。
  • 中國難懂的3種方言:老外學不會,當地人都難聽懂,是你家鄉嗎?
    經常有人會問到,歐洲和中國有什麼區別,我覺得,最直接的區別就歐洲人隨便學上幾種方言就能在整個歐洲到處跑了,而在中國,這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你根本聽不懂全國不同地方的方言,雖然現在普通話普及了,但是真正要是去與不同地方的人去語言交流,還是難免會在某些時候「不知所云」。
  • 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漢語是歷史悠久的語言之一,比它還要古老的語言,如埃及語和梵語,如今已經逐漸退出了世界語言的流行圈。唯一比漢語更古老並且沿用至今的除了漢語,就只有希臘語了。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歷史演變,漢語流派極廣,方言種類也非常多,一些歷史久遠的方言成了活化石,容納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語言特點。
  • 中國有七大方言,你家屬於哪種?
    有必要保留。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邊界,雖然現在有官方規定的普通話,但是各地的方言代表了當地民眾的文化特色,更是研究民族地域遷徙和歷史的重要依據。其實關於方言的分類,至今爭議頗多,其中認可度比較高的有七大方言、八大方言、十大方言等幾種分法。以上這些都是指方言大區,一個大方言區內部仍存在語言差異,因此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內部還可以再分為若干土語。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西漢揚雄也看到了漢語的差異,其《方言》一書中詳細說明各地語言的不同。從揚雄的《方言》來看,同一個概念,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表達。林語堂先生在《前漢方言區域考》裡將《方言》中的語言分為12個語言區。[11]21由此可見,古代漢語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這些各具地方特色的古代漢語,正是我們進行語義類型研究最好的語言材料。
  • 漢語七大方言,哪種方言最古老?
    而分布在中國南方的其他漢語方言則發端於歷史上黃河中下遊地區人民的幾次南下移民活動。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上溯先秦,下及近世,代代不絕。人口遷移的方式大概有兩類,一是人民自動的流徙,一是政府有計劃的移民。前者多因為戰亂、災荒、饑饉或人口膨脹所引起,後者則是為了某種政治、軍事或經濟上的目的。
  • 詞彙有六成以上來自漢語,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什麼關係?
    越南阮朝大臣李文馥曾在《周原雜詠草》中表達過這種文化上的「一體感」:「天地間同文國者五,中州、我越、朝鮮、日本、琉球亦其次也」當然,這僅僅是文字相對統一,語言上是不可能統一的,畢竟以古代各地的交流條件,東亞形成統一的語言不可能,別說統一的語言,即使是中國國內,連統一官話也無法做到,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 中國難懂的3種方言:外國人學不會,當地人難聽懂,有你的家鄉嗎
    相信很多學生都會說難,但是在外國人眼中,中國才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只因為這裡掌握著全球最難的語言之一—漢語。而且這漢語也不僅僅是普通話一種,在所有的漢語言裡,普通話已經是最簡單的了,但它還是讓所有外國人都叫苦不迭。
  • 官話是中國最主要的方言,又可分為八種,你的家鄉屬於哪一種?
    官話是以之為母語的人口最多、分布範圍最廣的漢語一級方言,名稱源自中國古代對漢語官方標準語的稱呼,朝廷使用的漢語在周朝稱「雅言」,至少明清時已稱「官話」,1909年則定稱「國語」,1956年中國大陸開始稱「普通話」,臺灣則繼續慣稱「國語」。
  • 愛說方言的三個城市:上海話難懂也很好聽,有你們的家鄉話嗎?
    愛說方言的三個城市:上海話難懂也很好聽,有你們的家鄉話嗎?我們國家的疆域面積非常的遼闊,因為這樣的原因,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同。南北差異也很明顯,不過我們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我們每個地方的語言習慣也不同,有些方言說出來的確是挺樂的,有些方言說得就像是外國話一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最愛說方言話的城市是哪三座吧!
  • 中國七大方言及片區
    有些地方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到達,有些方言一輩子也沒機會接觸,正因如此我們更有必要了解一下,家鄉之外,天南地北,那些我們不曾到達的地方,都說著些什麼樣的方言呢?除了北方,中國的西南地區、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湖北大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等地,都是官話區(詳見文末《官話到底是什麼方言》)。 官話包括八種次方言: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怪字」,所有方言都讀同一個音,你家鄉怎麼讀
    由於地域差異,我國許多地方的民風民俗都不一樣,譬如北方人愛吃麵食,而南方人喜食米飯,受這種地域文化的影響,漢字的發音在不同的地域也各不相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方言。雖然如今我們普及了普通話,但方言仍舊是許多地區不可分割的一種文化,它也代表著地域文化的發展。
  • 漢語方言受益者標記來源考察
    因此,這兩類受益者標記在漢語南北方言中都有,且分布較廣。  源於「給」義動詞的受益者標記主要分布在北方官話區,南方方言只有徽語、吳語和閩語的一些方言有這類受益者標記。源於伴隨介詞的受益者標記主要分布在南方方言區,普遍見於吳語、粵語、贛語、湘語、客家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等南方方言中。
  • 中國方言「最難」懂省,同省人都聽不懂,粵語真不算什麼!
    中國是一個底蘊深厚的人口國家,來自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各地區包括少數民族都有當地各自的方言,但是,方言的難易度,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多人最感到了廣東的可能性高,然後,浙江的話,然後上海話了,其實這些也可以,只是該省該地方的能聽懂,在中國的這個省的方言,鄰縣也不知道,一起來看看吧。
  • 家鄉話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我就打趣道:「都五十年了,師傅還沒被固原話薰陶完全啊。」司機師傅冷不抽定的給我來了句:「我會說固原話,但是我不想說。」尷尬,沉默,我瞬間一句話都不想說了,如果固原是我的根,那麼固原話就是我的魂。我相信在任何一個人心中,故鄉一定是最柔軟的地方,家鄉話一定是喚起這份柔軟的最好方式。
  • 「幹什麼」這句話,你的家鄉方言怎麼說,以及表達的意思有哪些呢
    「幹什麼」,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短語或者叫做詞組。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幹什麼」是屬於疑問的一句話。幹是動詞,「什麼」是賓語,是一種主賓結構形式。指的是客觀詢問做某件事的原因與原故。是一種口語陳述的表達。
  • 湖北省七大方言部分圖,看看你的家鄉屬於哪一種?
    湖北省各地方言不同,但大體可以分為七個種類。贛語大通片贛語大通片是贛語的九個方言片之一。古平聲、去聲按古聲母清濁各分化成兩個調,即現今的陰平和陽平、陰去和陽去。古上聲全濁聲母歸屬陽去,清聲母和次濁聲母今讀上聲。入聲不分陰陽。入聲字的塞音韻尾脫落,讀成開尾韻,但有少數地點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