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特別討厭儒家思想,但是到了現在我卻無比喜歡儒家思想。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也不複雜,我可以談談自己的經歷。
在剛剛走入社會的時候,我的整個人生一片迷茫,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因此這個時候因為迷茫,因為找不到出路,所以我就對各式各樣的宗教非常感興趣。
比如佛教,或者基督教,就能引發我的強烈的精神共鳴。比如說,我的專欄中還有一個系列專欄《為什麼佛學是真的?》,就是那個時候的學習積累的知識。
因為那個時候我迷茫,而且我也不知道該如何過好這一生,而且我也不知道如何在社會上求生,那個時候我只有一種強烈的體會,那就是在這個社會上掙扎著求存真的太痛苦了。所以說宣稱能拯救一個人的靈魂,或者告訴人們如何能擺脫痛苦的思想,就讓我整個人的精神強烈的共鳴。
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對宗教很感興趣,那個時候我對於儒家我除了知道孔子這個人名之外,我幾乎是一無所知的,我也對於儒家這種專門探討人際關係的學問沒興趣。
但是,後來無意間聽一個講座,就是講孔子的生平的,講孔子的一生中是如何一步步跨越階級的。然後我覺得挺有意思,於是就了解了一下儒家。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也不知道如何在社會上生存。
但是自從學習了儒家思想之後,這些問題我都消失了。我能夠輕而易舉的解決如何在社會上求生的問題了,而且幾乎所有的人際關係我都能處理的遊刃有餘。然後也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再也沒有那種在社會上掙扎著求存很痛苦的感覺了。
現在我別的不敢說,單單憑藉自己的社交能力,在社會上謀生問題是不大了。所以,這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所有的宗教再也提不起任何興趣了。比如原來我原來總是受到佛教或基督教影響,產生的那種耶路撒冷綜合症般的強烈精神共鳴消失不見了。
現在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這些怪力亂神索然無味了,對於鬼神之說實在是提不起一點興趣了。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所以,不知道我這樣的人是不是十分不虔誠?
或許我只是把宗教當作自己在求生困難的時候,排解自己悲痛情緒的一個宣洩口,我也搞不太懂了。等我解決了求生問題之後,我居然對宗教再也不感興趣了?
而現在我最常學習的就是專門探討人際關係的儒學。但是不管怎麼說,我現在只拜孔子,不拜鬼神了,我的精神狀態已經發生了不可逆的改變了。
另外,糾正一個大眾對於儒家的錯誤認知,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從未流傳進入過民間,也很少去要求民間百姓的行為。只有少數參加科舉的讀書人,或者仕人君子才會學習儒學。民間祭祀祖先的傳統,最多只能算是儒家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說,儒家乃是仕人之學,乃是君子之學,不是平民百姓之學。如果你不來主動求學,那我是不會像一個傳教士那樣主動去教你的。只有有志於成為仕的人,我才有可能會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