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生有一件不得不提的大事,是他和他弟子險些餓死於陳蔡的包圍之下。提到儒家文化,實際上永遠繞不開這件事情,因為這事反應出了孔子的思想理念的模樣和真正的君子、聖人的標準是怎樣。我就姑且以故事的口吻來大概敘述一下,這一著名的「陳蔡絕糧」事件。聲明:當然以下內容和正史相出入甚遠,屬於個人改編,不喜勿看。
孔門被圍
孔子受到楚昭王之邀,帶著弟子前往楚國講學。
路上經過陳蔡兩國,由於孔子的威望和能力不小,陳蔡兩國忌憚孔子。如果讓楚國強大起來,陳蔡兩國遲早滅亡。雖然兩國也受過孔子講學之恩,但是關乎國家未來根本馬虎不得。
陳蔡兩國的領導階層,發動官兵將孔子一行人攔下來。孔子等人想走也走不了,一時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徒弟發火
在囚禁的圈子裡,孔子一幫人的糧食很快就見底了。這時候他和弟子收集一切可以找到的食物和野地裡面能吃的東西。但好景不長,食物很快見底。弟子們很多都餓到病倒。
人心開始動搖了,弟子們覺得不值得跟著孔子白受到這冤枉罪。下級都不滿了,而這個上級在幹嘛?
孔子每天照樣講學和唱卡拉OK。搞得就像個沒事人一樣。這時候,子路看不下去了。
子路何許人也?一個喜歡健美的肌肉猛男。本來是和孔子對著幹的,孔子教人道德知識,子路授人武術技擊。最後被孔子一番說教,拜倒門下。他從此跟著孔子混(實乃「孔子的保鏢」),但是性子還是很急,有一說一的。
這不,子路看見外面的師弟兄已經危在旦夕了,孔先生在裡面還裝模作樣的。不禁罵道:「我當個君子,現在變成孫子。老師這是整天吹牛,仁義道德都是假的。要不怎麼把我們搭進去了。現在我們都這番慘狀了,他老家人還講什麼學、還唱什麼歌?」
其他的弟子也回應道:「是啊。老師估計是教錯了。我們現在哪有當君子的一點好處。哥幾個都走黴運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邊身為「學習委員兼任紀律委員」的顏回聽見了。他悄悄停下了手中的活,像泥鰍一樣往孔子所在地方滑去。
子路眼尖看見了。大叫一聲:「不妙。顏回跑去打小報告了。」眾人一下安靜了下來。
這個顏回又是何許人?孔子的得意門生,論語裡面都把顏回誇出花來了。安於貧窮,勤於治學。一心仿舜的他,被人封為復聖顏子。是孔門的二把手,未來的儒家正統接班人。
夫子布道
顏回進到裡屋,對著孔子耳語了幾句。孔子一聽有點氣了,這些學生太不爭氣。孔子命令道:「把他們叫進來。」
顏回點頭出門,出門看見子路等人都在門口候著了,帶著他們進入室內。
孔子看著子路就道:「說吧,你想表達什麼?」
子路如實回答道:「老師,君子是受人愛戴的,為什麼我們卻被人排擠和逼上絕路?我看你講的大道理都是錯的。如果我們是對的,為什麼還受到排擠呢?你的想法也是有問題的,要不怎麼都這個時候了,你還有心思上課和唱歌。」
孔子越聽越氣:「你啊,你白學了。我是不會因為生活走上絕境而放棄的。你以為所謂的君子和有德之人都過得順風順水的?商朝的比幹,卒。吳國的伍子胥,卒。我們和他們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了。」
孔子正色道:「困境是最考驗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一個人吃點虧就放棄,那麼他不但不是君子,更不會是聖人了。人的品德和能力都是在考驗中成長的。晉文公重耳、越王勾踐,他們哪一個不是在逆境中成就一番偉業?」
孔子大聲疾呼:「君子遇事貴,小人遇事廢。人生谷底,觸底反彈。」
孔子再次審視眾人,弟子們內心重新充滿了陽光。
七天的苦難日子熬過之後,楚國接到通報前來救援。陳國人感動,孔聖人居然還活著,修建弦歌臺以表達對聖人的尊重。
孔子和門生們解圍了,中華文化之圍也解開了。如果他們放棄了,儒家又有什麼資格傲立百家之首,並和道釋兩家構成中華文化核心。
感悟
儒家總說的,修身養性。其實就是修煉人的品質。
在厄運面前,能不能戰勝困境。君子不會因為窮困而改變自己的志向。長期處於安逸的人,永遠也無法知道自己的無限可能性。
普通人患得患失,每天為了糧食和財富擔憂。而君子是以大道而擔憂的。這個是怎樣的大道:仁。
吃飯睡覺這些都是次要的,因為可以輕易得到。但是大道卻不容易,這裡在我看來不是培養什麼理想人格的空談。而是理解道德,這樣幫助我們去構建完整健全的人格。積極入世,本著向善的內涵,為社會作出貢獻。
好的人格,如孔子一樣問心無愧的活著,堅持善並不為外物所擾亂。如孟子所嚮往,不向權貴低頭,不向世俗妥協。如蘇軾所理解的,從苦難中學習並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重要的是堅持並成為善良、利他的自己。
不能像我故事裡面的子路一樣遇事怪事,而不堅持自己之前的選擇。不要太輕易動搖,人內心完整是不被外物牽著鼻子走的。
可惜儒家文化中蘊含著能給人來帶積極生活的一面。到了後世的腐儒面前,放到注重形式不重內心的培養上去了。
比如,科舉考試,只能檢驗一個人的能力而說明不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多少文人就是滿嘴聖賢書,而終究沒能成為聖人。因為他們和實際已經脫軌,重視前人言論和空談,而非利他、強己。
最終,陳蔡絕糧,絕的是小人,驗的是君子。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告知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