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歷史上存在了267年,這其中出現過無數的書法大家,比如說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等人,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素有「一代書宗」之稱的姜立綱。這個稱號並非是國人給予,而是當時的日本國人推崇的。
姜立綱或許在國內地位不高,名氣不如董其昌、文徵明那麼大,但是在日本確實「神」一樣的人物,他的字曾被懸掛於日本國門匾額之上,被當做「國寶」供奉。
日本京都從公元794年起一直公元1868年一直都是日本的國都,文化歷史悠久,被譽為「千年古都」。日本京都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的起源,是日本文化的象徵之地,京都的建築、庭院、繪畫、書法,文化傳統都有我們中國的文化縮影。
到現在,在日本京都的大街小巷店面的招牌上,還能看到中國書法家書寫的漢字。在日本的町幕府時代(1336年-1573年),日本仿照明朝建築格局,準備在國門之上懸掛一匾牌。
只是匾牌之字由誰來題寫,一時之間難倒眾人,最後有人提議前往中國尋找合適的寫書人。當時的明朝書法大家眾多,要數姜立綱名氣最大,書法之名享譽全國,欣然為日本題寫匾額,自此之後,姜立綱被授予了「一代書宗」的稱號,後來日本人每每提到此事,都會感激地表示「此中國惠我之至寶也」
姜立綱是何人也?自幼便是一位「神童」般的人物,據說他7歲便被翰林院錄取,相當於現在7歲被「保送」清華。
姜立綱,字廷憲,號東溪,瑞安梅頭鎮東溪村人,明朝書法家,以善書聞名天下,清代著名的《三希堂法帖》都收錄過他的墨跡。
據《萬姓統譜》記載,「姜立綱初學黃蒙,繼法鍾繇、王羲之,後自成一家」。
尤善楷書,其字渾厚嚴謹,方正大氣,似有千鈞之力,在天順、成化、弘治時期,頗有名聲。當時的人非常推崇姜立綱的書法,能夠得到他的書法紙張片段,皆會爭相效仿、臨習。
《圖繪寶鑑》中記載:人得篇紙,爭以為法。
的確,姜立綱的書法造詣高超,放在今天也十分適用。姜立綱的書法代表作有很多,比如說:《李太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吟易詩》、《七言律詩》、《楷書東名冊》等等。
其中姜立綱筆下的《楷書東名冊》,自問世以來便被後世視為楷書入門的最佳首先,影響後世500年。為何?
第一,此書冊用筆勁健方正,結體緊密,筆墨厚重,頗有柳公權書法的風骨,卻有不拘泥於柳公權,融入了更多的個人特色。
第二,此帖雖然氣勢雄渾,但是點畫之間的處理非常細緻,筆勢、筆法和結字構造皆清晰明了,適合書法自學。
今將改卷書法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原卷的墨色和字跡,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編輯 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