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人民雖然文化背景很相似,但是書法審美差異卻很大,中國人認為王羲之是千古以來第一書法家,認為他的《蘭亭序》是天下第一書,但是日本人卻並不這樣認為,那麼日本人最喜歡的書法家是誰呢?
日本的書法史發展的比較晚,是中國在唐朝的時候,通過空海和尚以及橘逸勢等少數遣唐使傳過去的,到了日本江戶時代,有一位禪師將中國的一位書法家的作品帶回了日本,因為這件作品十分符合日本書法家的當時的審美,很快就被當時的書法家「封神」,成為了當時的「最高書法」,他就是張瑞圖。張瑞圖的書法對日本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導致日本的整個近代史都在不遺餘力的收羅張瑞圖的書法作品。
中國的近代史可謂是受盡日本欺辱,日本更是從中國這裡奪走了無數奇珍異寶,也帶走了數不清的藝術珍寶,更是將張瑞圖的傳世作品洗劫一空,導致解放後張瑞圖的作品在國內已經絕跡了,現在國內好多專家為了研究張瑞圖的書法,必須花錢才能遠遠的拍幾張照片帶回國內研究。
張瑞圖雖然對後世影響巨大,書法成就也非常高,但是由於存世作品在國內幾乎絕跡了,導致普通老百姓對他並不熟悉,說一說和他齊名的一些書法家的名字你們就知道了。在明代中晚期的中國書壇,以徐渭、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這些走「狂怪」風格的書法家對後世影響最大,而這些人中張瑞圖是最突出的,也是成就最高的,張瑞圖的書法狂怪奇逸,在鍾繇、二王之外另闢蹊徑,創造出的新書體氣貫長虹、活力非常,極具個人特色。雖然中國書法界不認為他比王羲之強,但至少將他放在了第三梯隊,有專家評價他的書法水平與董其昌相當。
有些書法家認為,張瑞圖的傳世書法都被日本侵略者掠奪了,是中國文化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的恥辱,但是這這對於張瑞圖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事,他應該含笑九泉的。
首先從文化地位上來說,留在中國的張瑞圖其歷史地位最多也就和惡名遠揚的董其昌齊名,而到了日本,卻變成了「最高書法」,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道理大家肯定都懂。
其次,有中國網友嘆息,如果張瑞圖的書法都留在中國,還能保存完好嗎?可以經歷幾個十年摧殘?雖然有這樣的思想很不愛國,但是恨鐵不成鋼,事實就是這樣殘酷,愛一件東西,還是希望它能安安全全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