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書法家,卻被日本搶去當了書法之神,回國無望

2020-12-24 名廬書社許高鑑

中日兩國人民雖然文化背景很相似,但是書法審美差異卻很大,中國人認為王羲之是千古以來第一書法家,認為他的《蘭亭序》是天下第一書,但是日本人卻並不這樣認為,那麼日本人最喜歡的書法家是誰呢?

日本的書法史發展的比較晚,是中國在唐朝的時候,通過空海和尚以及橘逸勢等少數遣唐使傳過去的,到了日本江戶時代,有一位禪師將中國的一位書法家的作品帶回了日本,因為這件作品十分符合日本書法家的當時的審美,很快就被當時的書法家「封神」,成為了當時的「最高書法」,他就是張瑞圖。張瑞圖的書法對日本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導致日本的整個近代史都在不遺餘力的收羅張瑞圖的書法作品。

中國的近代史可謂是受盡日本欺辱,日本更是從中國這裡奪走了無數奇珍異寶,也帶走了數不清的藝術珍寶,更是將張瑞圖的傳世作品洗劫一空,導致解放後張瑞圖的作品在國內已經絕跡了,現在國內好多專家為了研究張瑞圖的書法,必須花錢才能遠遠的拍幾張照片帶回國內研究。

張瑞圖雖然對後世影響巨大,書法成就也非常高,但是由於存世作品在國內幾乎絕跡了,導致普通老百姓對他並不熟悉,說一說和他齊名的一些書法家的名字你們就知道了。在明代中晚期的中國書壇,以徐渭、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這些走「狂怪」風格的書法家對後世影響最大,而這些人中張瑞圖是最突出的,也是成就最高的,張瑞圖的書法狂怪奇逸,在鍾繇、二王之外另闢蹊徑,創造出的新書體氣貫長虹、活力非常,極具個人特色。雖然中國書法界不認為他比王羲之強,但至少將他放在了第三梯隊,有專家評價他的書法水平與董其昌相當。

有些書法家認為,張瑞圖的傳世書法都被日本侵略者掠奪了,是中國文化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的恥辱,但是這這對於張瑞圖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事,他應該含笑九泉的。

首先從文化地位上來說,留在中國的張瑞圖其歷史地位最多也就和惡名遠揚的董其昌齊名,而到了日本,卻變成了「最高書法」,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道理大家肯定都懂。

其次,有中國網友嘆息,如果張瑞圖的書法都留在中國,還能保存完好嗎?可以經歷幾個十年摧殘?雖然有這樣的思想很不愛國,但是恨鐵不成鋼,事實就是這樣殘酷,愛一件東西,還是希望它能安安全全的吧。

相關焦點

  • 這樣的書法家真的值得稱讚,讓書法在日本得到很好地傳播!
    四十二歲的楊守敬在北京參加會試落第,於是他應清朝駐日本公使何如璋的邀請攜家赴日。由於行期緊迫,將在北京的全部行李都帶到日本,其中包括大批圖書和一萬多件碑刻拓本隨他到來,立即引起部分日本書法家的注意,當時日本著名的書法家和漢詩人日下部鳴鶴(1838—— 1921)、巖谷一六(1835——1905)、松田雪柯(1823- 1881)等人立即相約來拜訪了楊守敬。
  •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今井凌雪與中國書法
    說他是當代日本書壇中的特例,是因為在當代日本書法界,以純正的態度與方法去追究中國書法古典之美的,大約他是一個唯一的典型。我們在上一代的書法大師的行列中,發現有西川寧這樣的典範。但自西川寧先生而下,無論是青山杉雨先生,還是村上三島先生,都具有一種以日本立場去觀察中國書法古典的特徵。
  • 日本頂級書法家寫的字,深得中國書法的精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而當代的書法家,自然流露的少,矯揉造作的多,比如中國古人自是遠遠不及,就連日本的頂級書法家,也比不上!日本書法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這毋庸置疑,因為書法是根植於文字本身,從意境上來看,書法就是將一些矛盾衝突加入到了書法當中,從而使書法具備了無限變化的哲學魅力。
  • 他是一個中國人,卻被日本譽為「現代書法之父」,真正的書法大師
    越南拼音書法日本是個很擅長學習的國家,從中國唐朝開始,便已經大規模的學習中國文化,就連「日本」兩字,都是以中國皇帝書中的稱呼改來,寓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而提起日本現代書法,不得不提一個中國人書法家,他被日本譽為「日本書道現代化之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現代書法之父」。
  • 他的書法在日本奉為「國寶」,在中國被譽為「一代書宗」!
    姜立綱或許在國內地位不高,名氣不如董其昌、文徵明那麼大,但是在日本確實「神」一樣的人物,他的字曾被懸掛於日本國門匾額之上,被當做「國寶」供奉。日本京都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的起源,是日本文化的象徵之地,京都的建築、庭院、繪畫、書法,文化傳統都有我們中國的文化縮影。到現在,在日本京都的大街小巷店面的招牌上,還能看到中國書法家書寫的漢字。在日本的町幕府時代(1336年-1573年),日本仿照明朝建築格局,準備在國門之上懸掛一匾牌。
  • 第五屆崑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作品展
    《中國書法》、《書與畫》、《書法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中國文化報》等專業報刊曾專題推介藝術成果。2009年舉辦「玉山草堂雅集-詩聯「霍國強書法作品巡展,並先後在美國舊金山矽谷亞洲藝術中心、江蘇省美術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蘇州市文聯藝術家展廳、蘇州吳門美術館等地舉辦巡展10次。率團赴德國、美國、法國、日本、荷蘭、比利時、新加坡、盧聖堡等國家舉辦書畫展和文化交流活動。
  • 600年前,他的書法名動天下並遠傳日本,中國書法史上卻寂寂無名
    日本國人評價他的書法『此中國惠我至寶也』——這是中國惠及我國的『至寶』啊。但在日本享有如此高地位的中國書法家,卻在我國的書法史上寂寂無名地躺了600餘年。而彼時的京都國門上曾經懸掛一塊題寫日本國名的匾額,它的書寫者卻是來自大明王朝的姜立綱。日本進入室町幕府時代後,執政者重修京都國門,他們希望可以效仿明朝,在國門上懸掛匾額以示莊重,但是國內卻找不到合適的書法家,因為"國門高十三丈"。一直對中國書法推崇有加的日本人派遣使者來到大明,希望能求得姜立綱的書作。
  • 日本書聖的書法,比中國的高手如何?
    再以王鐸為例,當年他寫的《擬山園貼》傳到了日本,一下就轟動了日本書法界。甚至還特別出現了一個門派叫做「明清調」,有些日本書法家稱他的字超越了王羲之。其實這與日本對中國書法的了解欠全面有關。王鐸的連綿草,雖然有名並促進了「寫意派」書法的流行,然而在中國也止是二流水準。這雖有其降清後「貳臣」身份而帶來的貶低,但就書藝而言,顯然並未臻於極致,如比徐渭的「亂石鋪街」的筆法就差著一籌。
  • 唐朝時期,日本有3大書法家,身上有一共同特點:都曾師從中國人
    史書記載,最澄曾經在中國浙江天台山學習過天台教規、戒律還有禪宗。最澄最早來中國的時間是公元804年,他是和遣唐使一起來中國的,805年就回到了日本,中國的書法對最澄的感染力非常大,他對中國書法也是愛不釋手。史書記載,最澄在回國的時候,帶走了王羲之和王獻之的筆跡。
  • 書法智慧人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羅崇敏作品賞析
    中國作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哲學學會會員。今教育部劉利民副部長、中國文聯有關領導、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等出席本次論壇,更彰顯了書法藝術教育的價值和本次活動的意義。中華民族的先賢們在生產生活中,運用極其洗鍊的線條創造漢字,並賦予了一個個象形文字以神靈力、自然力、生命力、心志力的形象,使之充滿了生命情意和審美意味,使漢字不僅成為記錄日常生產生活的工具,還能用富有生命意義的詞語來領會漢字和書法,更能用書法藝術來表達人類的生命和人生的智慧。
  • 高木聖雨:不關注中國現代書法,失去傳統,在日本書法界直接開除
    日本專家:我不去關注中國書法,中國書法沒有傳統,開除在一次記者訪問中,日本著名書法家高木聖雨回答了對中國當代書法的看法:「中國書法在傳統的繼承上不夠,在日本沒有傳統性是會被開除的。日本書法家的地位是由藝術水準決定的,中國書法家是由身份地位,而不是藝術地位決定的。因此,我都不去關心中國書法。」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日本國有一個書道院,它的性質跟咱們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差不多,是政府領導下的一個人民團體,原書道院的院長大角凡澈是我的一個外國朋友,我們因書法結緣,至今都在保持聯繫。日本的書法一開始是從中國而來,據《日本書記》記載,是一個叫王仁的到達了日本,帶去了系統的漢字和漢文的典籍,因此這算是日本人學漢字的開始。後來日本與隋朝建立了邦交,隨著留學生和留學僧的歸國帶回了中國的書法,這大概就算是日本書法的起源了。
  • 他把心思放在了做學問上,日本人反而很崇拜他的書法
    他本人很喜歡書法,但書法並不是他的主業,只是一個愛好而已,他的主業是研究古詩文的,他很不喜歡人們稱他為書法家,叫老師是最好的稱呼。吳玉如生於1898年,逝於1982年。吳玉如認為,自己是做學問的,是研究古文專業的,寫字只不過是他的一個愛好,最不情願別人稱他為書法家,但由於他的書法水平要遠比一般的專業書法家厲害得多,所以人們還是把他稱為書法家。啟功先生稱他是「三百年來無此大手筆者,是」自董其昌後無第二」的人。
  • 中國書法家協會大事記!(1981—2020)
    成立「書法家之家」勢在必行「在慶祝中國書協成立時,時任中國美協副主席的吳作人曾題詞『書畫同源』。說起來中國書協還是從中國美協中發展出來的。」現任中國書協顧問、改革開放之初負責中國書協籌建工作的佟韋談及此事,頗有發言權。
  • 日本書法脈絡 — 平安 [五代 宋]
    空海—中日書法交流先驅      遣唐使團中除了擔任外交任務的使節,還有像空海一樣肩負學習中國文化的【學問僧】。     空海回國後創立【佛教密宗】、撰述了《篆隸萬象名義》三十卷;不僅如此,他從中國帶回了《歐陽詢真跡》、《張渲真跡》、《古今篆隸文件》、梁武帝《草書評》、王羲之《蘭亭序碑》、《李邕真跡屏風表》等。
  • 抗疫書懷頌英雄——書法家潘鴻權抗疫書法作品欣賞
    清明時節,在全國哀悼抗疫英雄及患病去世的同胞時,廣西的書法界也正以筆墨去緬懷英雄,用書法去提振人們抗擊疫情的信心。廣西書法家、 區政協原副主席潘鴻權以自己的獨特方式,表達自己愛國抗疫的情懷。潘鴻權博學多才、文質彬彬、和氣儒雅,這些特質都在他的書法作品中顯露出來。
  • 中國最後一位恭親王:為奴二十年,後成為書法家,活到2016年
    沒有奴隸使喚的他,便將身邊之人當作奴隸使喚。 到長春的毓嶦進入了私塾讀書,讀書之餘,在溥儀「皇室禮儀課程」的教育下,向其行臣子之禮,行奴僕之實。 在溥儀身邊的那二十年裡,毓嶦一直惶惶度日,十分害怕惹怒溥儀,一個不小心就會招來他的打罵。溥儀一直不接受自己已經不再是皇帝的事實,對身邊的人仍舊是皇帝的做派,要求毓嶦等人對他俯首跪拜。
  • 女書法家劉亞麗,她會書法善詩詞,書壇才女名不虛傳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名家書畫展示中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人氣風雲榜上榜書法家,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聯合會副主席,中華傑出女性書畫院院長,北京現代管理大學客座教授。其書法作品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多次獲獎:1983年參加全國首屆隸書大賽榮獲一等獎。
  • 日本國門匾額,竟是中國這位書法家寫的?這字真是冠絕後世500年
    提到明朝時期的書法家,就不得不說一下姜立綱了。姜立綱幼承庭訓,自小便站露出不凡的書法天賦,他7歲便被朝廷選為翰林院的秀才。日本當時國都仿照中國的建築風格,想在國門之上懸掛一匾額,但是困於匾額之字,一時間難有合適的書法家能寫出。聽聞中國有善書者,便前往當時的中國求字。
  • 書法界十大「醜書」集錦,當你看懂了這些,才算一個合格的書法家
    外行人眼中的「醜書」在中國古代,常常有一些作品,被今天的一些「書法外行」稱之為「醜書」,當然,你若能看懂了這些字,才算一個合格的書法家。我們盤點了古代的「十大醜書」,一些書法外行不能理解為啥這麼醜的字還有人學?但是卻被專業的書法家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