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聖雨:不關注中國現代書法,失去傳統,在日本書法界直接開除

2021-01-12 老呂說文史

日本專家:我不去關注中國書法,中國書法沒有傳統,開除

在一次記者訪問中,日本著名書法家高木聖雨回答了對中國當代書法的看法:「中國書法在傳統的繼承上不夠,在日本沒有傳統性是會被開除的。日本書法家的地位是由藝術水準決定的,中國書法家是由身份地位,而不是藝術地位決定的。因此,我都不去關心中國書法。」

作為相鄰的兩個國家,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的發展,中國和日本兩個民族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然而當中國還在不斷的為了經濟發展而拋棄文化的時候,日本卻始終保持著經濟和文化的齊頭並進。

無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民族與民族之間,從古至今最終取得勝利的絕對不是物質。物質只能決定一時的成敗,而文化才是取得勝利的最終道路。在這一點上,日本做得要比中國好得多。

眾所周知,中國曾經是整個亞洲的中心,亞洲的各個國家無不被中國的文化所映射和影響。日本由於善於學習,所以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更大,尤其是在文字和書法上。

在書法的繼承和發展上中國已經遠遠的落後於日本,據統計,在日本每三到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喜歡書法,而中國的喜愛書法的比例卻是每200個人中才有一個人。日本非常重視書法,他們從小學開始就普及書法教育,日本在對書法的普及中總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那就是書法的學習對於培養人的智力非常重要,對於提高孩子的素質教育非常重要。

用毛筆書寫漢字的過程是一個教育和文化的過程,是日本文化素質的表現。書法的傳承和普及是日本一種國民素質的軟實力的提升,對於提高日本的文化基因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走在日本的街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招牌、看板上都是用毛筆書寫的字跡,相對於中國街頭都是印刷體的店面招牌,這種毛筆手寫出來的漢字不僅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種歷史文化,更是有著印刷體所沒有的獨特美感。

而作為書法發源地的中國,我們在歷史上有無數的書法家和書法作品被載入史冊。但是到了現在,書法卻在中國沒落了,我們的書法教育僅僅只是落實在了口頭上,並沒有得到重視。學校和家長更熱衷的是給孩子們報一些舞蹈、鋼琴之類的熱門課程。不要跟我說現在學校也要求孩子練硬筆字,因為硬筆字不是書法,那只能說是在認識漢字和學會書寫漢字而已。

雖然中國現在攜著5000的文化還擁有著書法的底蘊和精髓,事實上卻是中國在書法的理解和傳承上早已落後於日本,對於孩子學習書法所能夠帶來的好處不予重視。

日本的文化源頭是中國,然而不可否認的卻是,無論從人數、規模、普及程度上,日本在對書法藝術的認知早已經超越了中國。說起現在中國年輕人對漢字的書寫,對書法的無視,日本一位專門出版書法類書籍的總編,西島慎一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書法的弊端: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在二戰之後,傳統文化出現了斷層。另個原因則是隨著電腦的普及及整體社會的浮躁,導致很少人再願意去拿起毛筆耐下心來去練習書法。

《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墨》月刊主編酒井明先生的時候得知,全日本大約有100多萬人能夠舉辦書法展覽和出版作品集,一年到頭每天都有書法家在畫廊做個展。這在中國根本就不可以想像,現在的中國能夠被稱為真正的書法家,還能有那個實力辦個展的真的是不多。

日本對書法的推進除了政府行為以外,各類書法教室也促進了日本書法的發展。正如日本書法家崗安先生說的:「日本同中國一樣,都是使用漢字的大國,從商店的匾額、城市的名字、報刊書籍等等,處處都離不開漢字。」尤其是在正式的場合,日本體現自己修養的方式就是用毛筆寫信籤字。一般的企業只要有新員工入職,在入職演講上都會掏出一份用毛筆正楷書寫的文稿,無論字寫得好不好,但是那種工整、鄭重卻表達出了日本對書法的一種態度。

日本對於中國古代的書法家作品很是推崇,無論是王羲之還是顏真卿,只要有中國古代書法家的作品展出,展覽時總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日本政府在公布新天皇的年號的時候,都是高舉著寫著「令和」兩個毛筆字的牌子。

總體來說,書法在日本是一種高雅和品位的象徵,體現出了日本民眾的個人修養,很多有身份的人,都是寫著一手出色的毛筆字。比如蒼井空在來中國的時候,寫的8個字賣出了60萬元的高價。不可否認這個價格是因為蒼井空的人氣炒作,但是從作品中我們看到,蒼井空的書法日然還只是停留在初始階段,但是可以看出筆法沉著,圓潤有力,還是下過一番功夫的。

再來看看比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書法作品,一筆一划很有功力,作為一個日本人來說,能將書法練到這種程度已經可以毫不客氣的打臉中國很多所謂的書法家了。

我們再來看看被日本稱為「三跡」的平安時期書法家的作品

小野道風

藤原佐理

藤原行成

從上面舉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書法藝術本是中國的國粹,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所在,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按理說我們應該比其他的任何國家都更珍惜書法這門藝術,讓這門藝術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發揚光大。

然而現在卻反過來了,身為書法發源地的中國對於書法的認知、理解、傳承和普及竟然還沒有日本這個學生做得好,不能不說是中國的悲哀,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悲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悲哀。

相關焦點

  • 他是一個中國人,卻被日本譽為「現代書法之父」,真正的書法大師
    書法也不例外,如今日本的普及程度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作為書法母國的我們,《環球時報》記者曾調查,日本有著兩三千萬書法愛好者,也就是說五六個人裡面就有一個練過書法的。日本假名書法只不過在如今的日本書法界,書法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尤其是他們的「現代書法」,這種書法放到國內,就是不折不扣的「醜書」,但是卻深受日本青年人的追捧。
  • 心痛,被日本搶去的13幅絕世書法!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右翼侵略者除了在中國殺人放火,還搶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礦產物資,日本人從中國掠走的還包含有大量的中國古代書法真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1王羲之《頻有哀禍、孔侍中、憂懸帖》日本前田育德會藏2王羲之《寒切帖》日本私人藏3王羲之《遊目帖》日本廣島安達萬所藏4王羲之《大報帖
  • 日本書聖的書法,比中國的高手如何?
    空海法師畫像空海,俗名叫「佐伯真魚」,諡號「弘法大師」,在日本書法界有「日本王羲之」之稱。再以王鐸為例,當年他寫的《擬山園貼》傳到了日本,一下就轟動了日本書法界。甚至還特別出現了一個門派叫做「明清調」,有些日本書法家稱他的字超越了王羲之。其實這與日本對中國書法的了解欠全面有關。王鐸的連綿草,雖然有名並促進了「寫意派」書法的流行,然而在中國也止是二流水準。這雖有其降清後「貳臣」身份而帶來的貶低,但就書藝而言,顯然並未臻於極致,如比徐渭的「亂石鋪街」的筆法就差著一籌。
  • 日本文豪的書法!
    中國文人中能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是一項基本功夫,其中佼佼者的一封書信、一頁手稿會被人們奉為珍寶。古代的顏真卿、蘇軾、黃庭堅,近現代的胡適、魯迅、郭沫若等等文豪的書法,一般人是難以得到的,如果是被博物館收藏很可能成為鎮館之寶。中國文豪的書法被我們大眾所熟知,那麼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情況如何,他們的文豪會書法嗎,寫得如何呢?
  •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今井凌雪與中國書法
    在日本當代書法諸多巨匠大師中,我最敬仰的一位是今井凌雪先生。有很多理由可以使我們中國書法界對今井凌雪先生表示敬仰:他與啟功先生是兩國翰墨之交中的楷模典範,我曾見過兩位老翁在一起切磋交談的情景,那種謙謙君子、文質彬彬的風範,在現代心浮氣躁的書界中難得見到,那真是一種啜飲醇酒的感覺。他善說漢語。
  • 日本書道女神,擅長「表演書法」,曾受邀為日本天皇寫年號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它以中國的漢字為基礎,使用毛筆、墨汁在宣紙上進行創作,既有實用性也有藝術性,在歷史上,中國書法曾影響過很多國家,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日本和韓國,其中日本到現在也有很多人在學習書法,據說日本的書法學習者有兩三千萬人,差不多五六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人練習書法,這個比例確實很高了
  • 他獨創「拼音書法」,專家:真正的現代書法,網友:洋不洋土不土
    常有人感嘆說現代是書法沒落的時代,古人已經把書法玩到了至高境界,現代的書法水平就連古人玩剩下的那點兒都比不上。這話或許有點過於貶低現代書法,但也反映出書法在現代正呈現一種衰落姿態,古人創下的書法高度如同難以打破的藩籬,於是乎低水平的江湖字大行其道、偽大師遍地橫行……
  • 原來,中國當代書法藝術家們,是這麼借鑑日本書風的!
    總第一七〇八期;歡迎關注。當代中國書法創作體系的構建經歷了兩個階段,對於從創作手法中汲取營養的第一階段,集中在書法創作中體現為創作觀念的時代性、創作形式的表現性、創作過程的實驗性,類比於日本少數字派、近代詩文派和前衛派的創作手法。
  • 田英章書法作品:中書協不接納「田楷」,田英章書法的價值與意義
    說起田英章書法,可以說田英章是三十年多年來中國楷書書法普及第一人,自90年代始,田英章楷書書法就成為幾代人學習楷書的入門之選,他的楷書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可以讓初學者,尤其是學生,很快掌握書寫規律,寫出一手漂亮的楷書。
  • 入古出新,天然成趣,什麼是書法傳統?
    傳統是什麼?它可以是令書家頂禮膜拜的聖地,也可以是束縛人的囹圄。我們又應該怎樣去看待傳統呢?歷代書家對此爭論不休,但有一種說法好像大部分人已經認可,即在秉承傳統的基礎上搞創新。我個人很贊成「書法新古典主義」的提法。所謂「出新」,它不應該有程式化的模式,書法有法,但無定法。
  • 看懂中國書法的「東」與「西」
    書法,誰都可以比劃幾下。但它又是最難的,只靠線條、墨色、留白,展示出了變幻無窮的藝術形態,是對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最佳闡釋。中國書法還深刻地影響了世界藝術史,練習書法可以是一輩子的修為,身為中國人,怎能看不懂中國書法。
  • 書法之本末
    同時書法的階級性與人文的情境博學相融合,故顯出它高貴而不可攀的與眾不同。由於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藝術一詞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它既用來泛指一切藝術門類,也用來專指所有藝術門類的一個部分:美術,其中包括繪畫、雕刻、建築、音樂、舞蹈等。已經喪失了我們傳統藝術的純粹性和絕對性。
  • 叢文俊|書法新觀念平議
    在欣賞和闡釋的過程中,西方藝術哲學強調思辨和經驗,中國傳統則提倡體悟;西方思維是論證式的,中國傳統則是意會型的。這一切,在書法藝術上有集中的體現,十餘年來藉助西方藝術思想、觀念、方法來研究中國書法的結果也證實了上述看法。我們這樣說,當然不是盲目排外,相反,是在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討論。
  • 中國書法界的「泰山北鬥」,在日本被封神,專家:這字算三流水平
    中國書法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審美觀念,這些觀念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差異的地方,是整體的文化環境和主導方向,引導了一種書風的發展!比如在漢魏時期到梁武帝時代,這個時代的書風以妍美秀逸為主導審美取向,所以王獻之的書法被抬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這種審美取向同時也跟道家文化的發展有關。到了梁武帝時期,他喜歡樸拙一類書風,並且推崇鍾繇與王羲之的書法,自此王羲之一類的書法特點便成為了主流!
  • 周慧君書法雄渾蒼勁,博採眾長,不愧書法大家
    在現代書壇中,能獲得書法界最高「蘭亭序」獎的人為數不多,在女書法家只有她,這就是周慧珺,她是中國著名的女書法家,她的書法作品秉承了沈氏融合晉唐北碑的創作路子,書法藝術功底深厚,她是繼沈尹默之後海派最為有成就的女書法家。周慧珺,浙江鎮海人。
  • 她被封書法女神,受邀為天皇寫年號,網友:這不叫書法
    她以極其現代的表演方式,創作了一幅「雲」主題的書法作品,整個過程瀟灑至極。後查資料得知,這位女性可不簡單,是日本有名的書法家,不僅對古代書法有很深的研究,而且在當代藝術上也頗受矚目。以書法融入當代藝術中,在當代是很流行的,但這樣的東西還能不能稱為書法?這位女書法家所謂的書法作品還有多少傳統價值?
  • 日本人如何玩書法
    日本書法(日本人稱之為書道)藝術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中國書法的傳入和影響,公元5世紀,中國書法通過朝鮮半島的百濟傳入日本,這一時期日本人還無法熟練地掌握書法,直到飛鳥時代才有所改觀,已經在形式上和中國書法相去不遠了。公元8世紀,在日本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初期,出現了書法大家嵯峨天皇、空海、橘逸勢等人。
  • 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主席兼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會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青銅器博物院顧問。
  • 言恭達:走進書法,走進中國
    對於今天經濟全球化、世界文化共融通的時代來說,文化藝術就是國與國之間交流的最好語言,書法藝術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使臣」。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以其自身的審美特徵和發展規律而成為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理應擔當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任。如何讓中國書法「走出去」,成為人民友誼的「播種機」、文明對話與人文交流的「傳感器」?還是應堅持以人為本,以藝為用。
  • 傳統書法與高效練字:靜墨軒書院的田丼(井)格書法練字為什麼受歡迎
    中國的高考是來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具備上大學的資格,那麼學生的學業水平測試中的漢字書寫是現代大多數學生的硬傷,平時忙於各學科的學習,書寫的漢字只要自己能認識能讓老師順下來就行變成了常態,可高考中的電腦閱卷和作文閱卷往往會把平時不注重卷面書寫學生的分數拉低,得語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語文,作文字體規範書寫整潔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