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

2020-12-16 丹青中國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

外國人學習中國書法

中國的方塊字,與印度的梵文、埃及上古的象形文字,都是屬於以個體圖形來表達思維語言的。而具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書法,使我們可愛的方塊字在線條章法和形態結構上,實現了美的升華,它已經不是一種寫字的技巧,而是形成了蘊涵了情感、審美和文化意境的一種高尚的藝術。中國的書法藝術是和其它藝術一樣,也是無國界的,是世界眾多藝術門類之中的一個表現形式,在世界藝術史上閃爍著獨特的魅力和光芒。

學習書法

在國外華人社區都有「書法協會」,日本、韓國、朝鮮、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一些東亞國家,從政府層面都很重視書法文化,這些國家也是書法人才輩出,有他們自己國度的書法明星。象歐洲的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等就屬於小眾化了,但不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乏對中國書法孜孜以求的人士。

日本人書法

日本的書法稱書道。日本國有一個書道院,它的性質跟咱們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差不多,是政府領導下的一個人民團體,原書道院的院長大角凡澈是我的一個外國朋友,我們因書法結緣,至今都在保持聯繫。日本的書法一開始是從中國而來,據《日本書記》記載,是一個叫王仁的到達了日本,帶去了系統的漢字和漢文的典籍,因此這算是日本人學漢字的開始。後來日本與隋朝建立了邦交,隨著留學生和留學僧的歸國帶回了中國的書法,這大概就算是日本書法的起源了。再後來,日本又崇拜起王羲之,這對日本的書法形成了很大的影響,隨著歷史不斷的演變,日本的書法終於有了自己的特色。民間也有一種傳說,就是我們唐朝時期的高僧鑑真大師,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中國文化時,帶去了書法文化。不管怎麼說吧,日本的文字的文字脫胎於中國的漢字是無疑的,從目前的日本使用的文字也可看出端倪。

韓國書法

韓國書法也是源出於漢字的書寫形式,在韓國,學書法被認為是有修養人士陶冶情操的必要過程,如同在中國和日本一樣,書法被認為是一種高雅的藝術。韓國的書法組織雖不像我們國家具有完整的體系,但韓國書法的民間組織卻非常普及,而且活動頻繁。書法在韓國始終與繪畫關係密切,他們認為從筆法安排的有力與和諧的角度而言,繪畫是受到書法的影響。所以在韓國,書法藝術比繪畫藝術更受人們的重視,他們常把書法作品象繪畫作品一樣掛在牆上欣賞,而且象對畫一樣讚賞它的每一筆獨到之處,讚賞它用墨的韻味,讚賞它整幅布局的功力、骨骼、神韻等等。韓國的書法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韓國人大約在公元二世紀或三世紀開始使用漢字表達意願或行動,即使在1446年韓國字母韓字創造出來以後,漢字仍然作為官方文字使用。據了解,從那個時候開始,王室的書院和國家辦的高等學堂裡講授中國文學,書法的歷史如此悠久,想必和我們國家一樣,無數的貴族階層的人和藝術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為促進本國的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朝鮮人書法

朝鮮的書法與韓國有著不可割裂的歷史,在這裡就不具體講了。朝鮮最著名的書法家是實學派金正喜,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和學者,他建立了人稱「秋史派」的風格。他的書法脫胎於中國的隸書,但是他在布局上富於畫感,善於在不對稱中見和諧,而且筆觸有力無比,使筆下的字充滿活力。

新加坡書法

新加坡的書法活動非常豐富,新加坡書法家協會,創立於1968年,是經新加坡內政部批准註冊成立的非贏利的公開社團。它是新加坡最早的全國性書法組織,以「愛我中華」為會訓,並通過舉辦展覽、比賽、講座、示範以及出版、交流、互訪、接待稱譽於世界書法的大家庭。

丹青中國 歌譜
丹青中國 LOGO

相關焦點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蔡文姬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蔡文姬丹青中國中國書法大家都有哪些呢?「二王」,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倆。「楷書四大家」,大家就知道是歐、顏、柳、趙。「宋四家」,大家也知道是蘇、黃、米、蔡,等等。蔡邕著有很多書法理論文章,流傳下來的有《篆勢》、《筆論》、《九勢》等,都是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蔡邕的書法創作及其書法理論上的開創性成就對後世影響之大,都無愧於我國書法史上第一人。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辨才與音律。說她是神童一點兒也不過分。十歲蔡文姬就顯現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蔡邕在室外彈琴,弦忽然斷了一根,室內的蔡文姬馬上說,是第二根弦。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中國書法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由實用性的文字演變而來。後經幾千年的演變,為了使用方便和適應欣賞的要求,產生了不同的字體種類以及書寫風格流派。筆畫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蠶頭」「燕尾」的筆畫。在字的結構上改變了小篆抑橫揚豎的趨勢,字勢橫向伸展,成熟的漢隸在書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把漢字的基本形態確立了下來。隸書的特點就是,方拙樸茂,峻抒凌厲,典雅凝整,法度森嚴,奇古渾樸,詭異多變,嚴謹壯闊而又舒展靈動。代表人物有蔡邕、金農等。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書法藝術和其它的藝術種類不同,象鋼琴、提琴、古箏等樂器,有聲有韻,能調動人的情緒。書法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整天面對的就是筆墨紙硯,黑白線條,而且環境是靜謐的,這就需要耐得住寂寞。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中國書法史上有「天下三大行書」之稱,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稿》,第三行書是蘇東坡的《寒食帖》。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裡程碑。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七、中國書法史上的「明人尚態」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七、中國書法史上的「明人尚態」在明朝,中國書法的主要特徵是「尚態」,也就是崇尚書法的姿態美。大概可分三個階段,即明初、明中和明末。明初之時書法陷於「臺閣體」泥沼,雖然真、草、隸、篆各有高手,但在朝中做官的沈度、沈粲(音燦)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是金書玉律、朝廷頒文、典藏秘府都必用小楷。二沈的書法被推為科舉楷則,於是書壇「一字萬同」,「臺閣體」盛行。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譚延闓的字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一洗清初書壇姿媚之態。其行書也是功力深厚,變化靈巧,筆筆中鋒,筆峰於紙能藏峰力透,有大氣磅礴之勢,雖是前清進士,但其書法絕無館閣體柔媚的氣息。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被譽為「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正因為它是天下第一,所以天下無數人想得到它。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都想一睹《蘭亭序》的真容。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正心正筆」柳公權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正心正筆」柳公權後來又想了想,心知柳公權是借著書法的道理向自己諫言,其實說的也確實是對的,於是就對柳公權就更加信任了。以筆諫言,柳公權的耿直讓後人更加欽佩與敬仰。之後,唐穆宗的兒子李湛登基了,歷史上稱為唐敬宗時代。可想而知,老子都缺乏雄才大略,兒子能不目光短淺嗎,況且唐敬宗又生性多疑,極喜愛聽歌頌讚美之詞。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其章法則是縱有行而橫無列,且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一種疏密錯落、揖讓相諧的「亂石鋪街」之狀。這就是鄭板橋獨樹一幟的字體,叫「六分半書」,世人稱「板橋體」。「八分」是隸書中的藝術書體。八分書的特徵就是取左右分布之勢,突出挑畫和捺畫,其結體屬於斜畫緊實類。漢隸八分體,是漢代隸書的統稱。因為東漢碑刻上的隸書,筆勢生動,風格多樣。
  • 千秋縱橫,翰墨流芳——中國近代書法之美
    在這其中,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特點,成為世界最美的藝術之一。梁啓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以及表現個性的美。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伯遠帖中國書法的結體美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文字在不斷的發展,原有的表現外物美的因素在逐漸消退,點畫的抽象形態逐步被固定下來,擺脫了直接體現自然形態美的原始要求,開始借重於意象,把人們從自身和大自然中獲得的美感,概括到書法形象中來,表現反映物物之間、物我之間的種種內在規律美,以便更切合文字符號的抽象特徵。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對此,林語堂先生在《吾民吾土》中就這樣讚嘆過:「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某些美學鑑賞範疇,如對參差不齊之美的尊崇,對那些乍看搖搖欲墜,細看則安如磐石的結構的尊崇,這些美學範疇會使西方人大為吃驚,如果他們知道這些範疇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中並不容易看到,他們就會驚嘆不已。」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吳昌碩篆書中國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書法的各種形態以及書法的趣聞軼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藝術中國 雙年展」——林文宏書畫作品鑑賞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桂林市雁山區書協主席,桂林鄉土畫院院長。書法作品入展2015年第三屆「黃庭堅獎」全國書法大賽(廣西書協主辦)2017年3月入展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2017年4月入展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連續入選2015、2016、2017、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藝術作品展(廣西自治區政府主辦)2018年獲第六屆廣西藝術作品展書法(篆刻)作品展優秀獎(
  • 「藝術中國」———記著名畫家林佩潮
    2003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大專班,獲優秀學員證。2015結業於廣東省書法院汕頭首屆書法高研班。2017年6月結業於中國書法家協會劉京聞工作室書法高研班;2017年11月結業於雲南藝術學院孫建東教授首屆國畫高研班。
  • 看懂中國書法的「東」與「西」
    更主要的,在中國書法的內涵裡面,它和文字有關,和文學有關,背後更承載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等各種思想意識。這方面的重要性,現在被很多人忽視了。美學家宗白華說,「中國人寫的字,能夠成為藝術品,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由於中國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國人用的筆。」由象形文字發展出來的漢字方塊字,具有圖像性和意象性,構成其視覺美的基礎。中國的毛筆,「鋪毫抽鋒,極富彈性,所以巨細收縱,變化無窮。」
  • 書法的「意境」到底是個啥?
    來源:丹丹茶色有浩然冰心,丹青有草木乾坤,精意覃思皆於方寸間化為意味深長的留白。草木丹青,盞上冰心,丹青譜養浩然之氣,不僅觀己,也可照人。傳丹青,譜茶心。例如人們在欣賞一幅作品時,先是看看書寫的水平如何,如果缺少筆法、墨法、章法等能力時,欣賞活動有可能會中止。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金朝錢幣
    金朝奠定了中國北方的疆域,對於確定後來中國北方的版圖起到了奠基性作用。金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金朝歷史上流通的古錢幣都有哪些呢?您是否對此有所了解?1、皇統元寶皇統元寶屬於金代錢幣,它的書法體系是篆書。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對錢是中國錢幣造型獨具特色的表現形式,欣賞它是一種美的享受。對錢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國的南唐,宋代最流行,元以後絕跡。從北宋天聖元年開始,直到南宋淳熙七年停鑄,鑄行長達150多年,共出現過十幾種。一般認為南唐嗣主李王景鑄造的「開元通寶」篆書、隸書對錢是最早出現的對錢。
  • 叢文俊|書法新觀念平議
    一般地說來,書法創作除了西方藝術的「抽象衝動」、「移情」等美學特徵之外,中國傳統還有所謂「物化」的內容,而基於正統觀念、實用主義的「法度理念」也一直在潛移默化人們的藝術意志。在表現方面,西方藝術觀和作品旨在向世界證明什麼,而中國傳統則是偏重於強調內心的愉悅或其他,在書法的表象之外,還有超感覺的「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