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

2020-12-05 丹青中國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

中華民國 地圖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結束了我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迎來了一個萬眾期待的新時代。但這個滿目蒼夷的新時代剛剛從舊的體制脫胎而來,顯得那麼弱不禁風,依然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此時的中國軍閥割據,硝煙瀰漫,外國勢力也趁機做卷,爭奪殖民屬地,在內憂外患之中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此時的書法藝術去向何方?如何發展?在當時複雜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環境下,國家對於書法的發展自是無暇顧及了。此時前清的一些書法家或歸隱山林,或不問世事,躲進小樓成一統,冷豔靜觀事紛爭了。在加上民國初年白話文的興起,科舉制度的廢除,都對傳統的書法藝術造成了致命的衝擊。書法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低潮的階段。但是,縱觀我們中華的歷史,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缺勇於擔當的仁人志士。咱們本期要講到的「民國四大家」,就是挽書法與狂瀾,救書法與危難的四大志士,憑著他們當時的地位和社會的影響,推動著書法藝術向前發展。他們分別是譚延闓(楷書)、胡漢民(隸書)、吳稚暉(篆書)、于右任(行書)。

吳昌碩 書法作品

民國時期除了四大家外,按當時的歷史背景,可以劃為五大群體:第一個群體,即清室及遺民書家群,這部分人是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有楊守敬、溥(音普)雪齋、溥心畲(音奢)、吳昌碩、華世奎等等,他們對新政府雖然也不是懷有刻骨的仇恨,但也不問世事了,以藝術為生,享受著獨自的生活。第二個群體,就是民國元老政要文人書家群,就是我今天要說的這部分人,以于右任為首,有吳稚暉、陳布雷、譚延闓、汪精衛、胡漢民等等,這個群體最具實力,也是推動書法向前的主力軍。第三個群體,就是道士書家群,這部分人大都歸隱山林寺院,難以引起人們注意,但並非沒有知名人物,象太虛、虛雲、印順、圓瑛、弘一等等都是非常有名,尤其是弘一法師,受到僧俗兩界人們的喜愛。第四個群體,就是民國學者書家群,有梁啓超、蔡元培、章太炎、陳獨秀、李大釗等等。第五個群體,就是文學藝術書家群,他們當中有金拱北、姚茫父、陳師曾、張大千等等。在這五大群體當中,不乏名人大家,但那個時期對書法貢獻最大的還是「民國四大家」,象其中的于右任,曾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系統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影響深遠,至今仍再版重印。

譚延闓 書法作品

譚延闓,字祖安、祖庵,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生於浙江杭州。是國民黨元老,曾經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1930年9月,病逝於南京,終年50歲。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譚延闓的字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一洗清初書壇姿媚之態。其行書也是功力深厚,變化靈巧,筆筆中鋒,筆峰於紙能藏峰力透,有大氣磅礴之勢,雖是前清進士,但其書法絕無館閣體柔媚的氣息。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被譽為「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譚延闓在末歲致力於章草,訪求石刻舊拓,想豐富一下書法的變化,力求尋找自己書法的表現語言,可惜天不假年,譚50歲病逝。譚延闓雖未到人書俱老之境,然其法度俱存,為後世學書者所步趨。譚曾有《祖庵詩集》、《非翁詩稿》、《慈衛室詩草》等著作。

吳稚暉 書法作品

吳稚暉,名敬恆,出生在江蘇武進和江蘇無錫交界處的雪堰橋。是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國民黨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隨國民黨革命卻一生不入官門。1950年在臺灣為他鑄立銅像,為臺北市的地標之一。196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吳稚暉「世界學術文化偉人」稱號,是二十世紀獲此殊榮的首位中國人。他的篆書線條靜穆,結體安然,落筆清新乾淨,線條在平直中又略帶一點彎曲,使得字體又生動又靈活,通篇觀之,則別有天趣。1953年10月病逝於臺北,享年89歲。蔣介石題字「痛失師表」,隨後蔣經國遵從其遺囑,將骨灰灑向金門南海,第二年,連基座高達四米以上的銅像於臺北市豎立。上世紀九十年代,該銅像因政治風波與整頓交通等因素被拆除,現在放於臺北士林至善公園。

胡漢民 書法作品

胡漢民,原名叫胡衍(音眼)鴻,字展堂,廣東番禹人。是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曾任廣東省省長、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國民政府主席、立法院院長等職務。胡漢民工於隸書,在書法藝術上獲得了相當高的成就。對書法頗有研究,自成一體,別具風格。其隸書端莊雄健,頗負盛名。有評論者贊他:「胡漢民,工書法,清俊挺拔,能合禇遂良、米芾為一體,晚工曹全碑,極神似,集字為詩如己出。」其傳世作品有臨摹《曹全碑》八條屏等,南京中山陵大廳正面壁上是陰刻的《總理遺囑》巨幅匾額,就是胡漢民手書。1936年的5月9日,胡漢民與其妻兄、西南政務委員會秘書長陳融在廣州下圍棋,因構思過度,突患腦溢血,於5月12日逝世。13日,胡漢民的葬禮在廣州舉行,全國公祭三天,南京、上海、北京等地也有追悼大會,享年57歲。

于右任 書法作品

于右任,陝西三原人,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後以「誘人」的諧音「右任」為名。別暑「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創辦人。于右任是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擅長魏碑與行書、章草結合的草書,首創「于右任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中國書法史三個裡程碑之一」(另外二位是王羲之和顏真卿)。主要著作有《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和《標準草書》等等。于右任當今唯一健在的養子、弟子劉田依在南京定居生活,目前正在整理、研究于右任書法的相關工作,並且在編著新的《中國漢字書法草體字常用標準大字典》。1964年11月,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終年86歲。遺體被埋葬在臺北最高的大屯山上,並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頂峰豎立起一座面向大陸的半身銅像,了卻了他登高遠眺故土的心願。

丹青中國 歌譜

相關焦點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蔡文姬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蔡文姬丹青中國中國書法大家都有哪些呢?「二王」,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倆。「楷書四大家」,大家就知道是歐、顏、柳、趙。「宋四家」,大家也知道是蘇、黃、米、蔡,等等。但歷史上還有不少的書家,被他們的另一個光環所籠罩,書法的成就也就被人們所忽略,今天要介紹的蔡文姬就是被美女、才女以及曲折的身世所掩蓋了書法才能的一位女書家。說到蔡文姬這個人,其實大家並不陌生。上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根據她的身世創作了話劇《蔡文姬》,也許不少人也都看過,京劇以及其它戲曲都有文姬歸漢的曲目,歷朝歷代也有畫家畫有文姬歸漢圖等連環畫作品。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中國書法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由實用性的文字演變而來。後經幾千年的演變,為了使用方便和適應欣賞的要求,產生了不同的字體種類以及書寫風格流派。筆畫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蠶頭」「燕尾」的筆畫。在字的結構上改變了小篆抑橫揚豎的趨勢,字勢橫向伸展,成熟的漢隸在書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把漢字的基本形態確立了下來。隸書的特點就是,方拙樸茂,峻抒凌厲,典雅凝整,法度森嚴,奇古渾樸,詭異多變,嚴謹壯闊而又舒展靈動。代表人物有蔡邕、金農等。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而具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書法,使我們可愛的方塊字在線條章法和形態結構上,實現了美的升華,它已經不是一種寫字的技巧,而是形成了蘊涵了情感、審美和文化意境的一種高尚的藝術。中國的書法藝術是和其它藝術一樣,也是無國界的,是世界眾多藝術門類之中的一個表現形式,在世界藝術史上閃爍著獨特的魅力和光芒。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中國書法史上有「天下三大行書」之稱,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稿》,第三行書是蘇東坡的《寒食帖》。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裡程碑。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七、中國書法史上的「明人尚態」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七、中國書法史上的「明人尚態」在明朝,中國書法的主要特徵是「尚態」,也就是崇尚書法的姿態美。大概可分三個階段,即明初、明中和明末。明初之時書法陷於「臺閣體」泥沼,雖然真、草、隸、篆各有高手,但在朝中做官的沈度、沈粲(音燦)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是金書玉律、朝廷頒文、典藏秘府都必用小楷。二沈的書法被推為科舉楷則,於是書壇「一字萬同」,「臺閣體」盛行。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按產地分有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山西的澄泥硯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四大名硯」,其中最有價值的是端硯。 那麼,對於初學者選擇什麼樣的筆墨紙硯呢?筆選擇硬毫或兼毫,墨就用「一得閣」的墨汁即可,紙宜選擇生宣,關於硯,對於初學者沒必要用硯,現在也不用研墨了,現成的墨汁隨便倒在碗裡盤子裡都可以,拿一個瓷碗盛墨汁即可,因為瓷碗好洗。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正因為它是天下第一,所以天下無數人想得到它。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都想一睹《蘭亭序》的真容。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正心正筆」柳公權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正心正筆」柳公權柳公權「楷書四大家」之一的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第一,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把做人和寫字結合在一起,他認為,寫字和做人的道理一樣,人正筆才能正,寫出的字才算完美,是「正心正筆」的典範。
  • 千秋縱橫,翰墨流芳——中國近代書法之美
    梁啓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以及表現個性的美。中國書法之美,源於中國漢字之美。漢字和書法,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其章法則是縱有行而橫無列,且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一種疏密錯落、揖讓相諧的「亂石鋪街」之狀。這就是鄭板橋獨樹一幟的字體,叫「六分半書」,世人稱「板橋體」。「八分」是隸書中的藝術書體。八分書的特徵就是取左右分布之勢,突出挑畫和捺畫,其結體屬於斜畫緊實類。漢隸八分體,是漢代隸書的統稱。因為東漢碑刻上的隸書,筆勢生動,風格多樣。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伯遠帖中國書法的結體美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文字在不斷的發展,原有的表現外物美的因素在逐漸消退,點畫的抽象形態逐步被固定下來,擺脫了直接體現自然形態美的原始要求,開始借重於意象,把人們從自身和大自然中獲得的美感,概括到書法形象中來,表現反映物物之間、物我之間的種種內在規律美,以便更切合文字符號的抽象特徵。
  • 民國108位書家精品書法作品合集
    其書法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 中國近代印刷業的開拓者。其書法秀美遒勁,含蓄樸茂,時稱唐體,與沈尹默、馬公遇、天台山人並稱題額寫匾四大聖手。
  • 組圖:靜雅嫣然 民國十大才女書法作品欣賞
    擅長中國畫,十三歲即能詩,有神童之稱,後從楊士猷、馮超 然學畫。擅長工筆仕女和花卉畫,風格雋雅清麗,饒具風姿。擅書法,筆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著有《翠樓吟草》十三卷等。 莊閒晚歲書法,刊落鋒穎,乃一味恬靜,在書家當為逸品,追求書法 「復真」,追求「內美」;通過碑、貼的「外齊之美」蛻變為無法至法的「內齊之美」,從外化之行跡回歸內美之書寫,極為重要。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對此,林語堂先生在《吾民吾土》中就這樣讚嘆過:「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某些美學鑑賞範疇,如對參差不齊之美的尊崇,對那些乍看搖搖欲墜,細看則安如磐石的結構的尊崇,這些美學範疇會使西方人大為吃驚,如果他們知道這些範疇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中並不容易看到,他們就會驚嘆不已。」
  • 米芾是中國書法技法的第一人?看完你就懂了!
    在這其中,有婦孺皆知的王羲之王獻之,有「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有草聖懷素張旭,有「宋四家」蘇黃米蔡。那麼這些大家中,誰是書法技法水平最高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書法的發展歷程。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吳昌碩篆書中國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書法的各種形態以及書法的趣聞軼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古代四藝為何偏偏是「琴棋書畫」?
    關於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詩經》,周朝時,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也盛興於民間,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周南·關雎》)。可見在民間,琴的流傳相當廣泛。後來,隨著西方音樂傳入我國,為了與鋼琴相區分,遂將其改稱「古琴」,作為「四藝」之首。古琴是高雅的象徵,也是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古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因此琴也是友誼的象徵。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金朝錢幣
    金朝奠定了中國北方的疆域,對於確定後來中國北方的版圖起到了奠基性作用。金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金朝歷史上流通的古錢幣都有哪些呢?您是否對此有所了解?1、皇統元寶皇統元寶屬於金代錢幣,它的書法體系是篆書。
  • 看懂中國書法的「東」與「西」
    更主要的,在中國書法的內涵裡面,它和文字有關,和文學有關,背後更承載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等各種思想意識。這方面的重要性,現在被很多人忽視了。美學家宗白華說,「中國人寫的字,能夠成為藝術品,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由於中國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國人用的筆。」由象形文字發展出來的漢字方塊字,具有圖像性和意象性,構成其視覺美的基礎。中國的毛筆,「鋪毫抽鋒,極富彈性,所以巨細收縱,變化無窮。」
  • 【人物】民國大師 史學四大家之呂思勉
    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瀋陽高等師範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