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中國書法技法的第一人?看完你就懂了!

2020-12-15 騰訊網

在中國經歷了4000年的書法史上,有無數位光彩奪目的書法家,他們共同為中國書法藝術這棵大樹開枝散葉。在這其中,有婦孺皆知的王羲之王獻之,有「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有草聖懷素張旭,有「宋四家」蘇黃米蔡。那麼這些大家中,誰是書法技法水平最高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書法的發展歷程。

一、中國書法的兩個高峰中國的書法藝術源於漢字的產生,早在8000年以前,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它是漢字的雛形。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朝,這個時期出現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等。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一時期的文字稱為小篆。兩漢時期出現的漢隸,更便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從東漢開始,書法藝術進入繁榮期,還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到東漢末年,草書、楷書和行書逐漸成形。

魏晉是中國書法的第一座高峰。魏晉時期,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最具影響力的當屬王羲之, 他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史上稱其筆勢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健,加以陸機、衛瓘、索靖、王導、謝安等書法諸家之烘託,魏晉書法空前繁榮,是中國書法史的第一個高峰。

唐宋兩朝是中國書法的最高峰。唐宋時期政權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唐宋兩代的皇帝推崇書法藝術,楷書、行書、草書在形成了800年之後跨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唐朝是楷書和草書的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是唐代楷書的代表。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是中國書法史上草書的最高峰。「宋四家」是宋朝尚意書風的代表,他們分別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他們以尚意抒情的新書風出現在世人面前。「宋四家」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最高峰。元朝的統治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和持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到了明清,由於館閣體的盛行,對書法的發展形成制約。

二、誰的書法技法最強呢?從中國書法史可以看出,中國書法的高峰分別出現在魏晉時期和唐宋兩朝,說到技法的王者,我們繞不過這三個人:大王、真卿、米顛,他們是中國書法的典型代表。

王羲之是中國書法的至尊王者,是中國書法變革的裡程碑,創造出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書風,其對中國書法的貢獻主要有三:1、王羲之是最偉大的書法藝術變革家。他對中國書法最大的貢獻在於變漢隸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飄逸的今日書風,達到了書法美的新高度。2、王羲之是歷代書法宗師,1700年來,大凡著名的書法家都受惠於他的書法,包括王獻之、顏真卿、柳公權、米芾、趙孟頫、王鐸等都是在其書風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面貌。3、王羲之的《書論》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經典之作,他對書法技法和書法創作進行揭秘,揭示書法美學,剖析書法哲學意蘊。王羲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是我們要看到,現代行書和草書起源於東漢末年,到東晉王羲之書法成熟期,只經過了區區的150年。而歷史發展證明,所有的文化藝術都要經歷一個發生、發展、鼎盛到衰落的過程。雖然東晉的書法水平較高,但是由於離現代行書、草書形成的時間過短,書法技法沒有經過一個發展過程中的比較、批評和爭鳴的過程,而突然登上書法技法的頂峰,顯然不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

我們再來看老顏怎麼樣顏真卿是是唐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他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以楷書見長,其書雄秀端莊,方中見圓,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其用筆渾厚強勁,饒有筋骨,亦出鋒芒。顏真卿傳世的楷書作品較多,行草書除《祭侄文稿》為公認的真跡外,其餘的作品真偽尚有不同的意見。《祭侄文稿》用筆蒼率,神彩飛動,姿態橫出,筆勢雄偉,超神入聖。客觀地說,行書較之於楷書技法變化更多,而《祭侄文稿》情感融入筆墨的成分更多一些,技法表現並不是很充分,顯然還達不到書法技法頂峰的高度。

最後聊聊厲害的米顛技法米芾是北宋著名書法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書法造詣頗深,作品流傳甚廣,學米體者甚眾。米芾對書法的結體、用筆有著他獨到的理解:「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的用筆,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他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米芾自稱「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看似隨心所欲,實則盡合法度。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米芾以上的書法特點,都是他高超技法的充分體現,可以說,米芾在中國書法史上書法技法的王者!

三、米芾七大獨有的優勢,成就了他就是中國書法技法的王者1、米芾天資聰慧,性格乖張執拗, 不通世情,為人怪誕,張力十足,這絕對是難得的藝術大家的坯子。2、他從小學習書法,一生轉益多師,練習異常刻苦,每天臨池不輟。據史料記載,其「一日不書,便覺思澀」。3、他走了皇上的後門,當上了從事文字修改的官員,後來又任書畫博士,可以飽覽內府藏書,熟諳千載故事,古人得失,如數家珍。可以接觸到前朝的很多書法名帖,學習資源豐富,開闊了他的藝術眼界。4、米芾相比較其他大書法家來說,他的官職很低微,理應工作不忙。他也從未捲入過政治漩渦,工作生活相對安定,所以他有更多的精力專注於從事書法學習和創作。5、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王文治讚美其「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體現了他十分重視書法傳統的學習,且用功至深,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結體、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在他去黃州拜見蘇東坡之後,牢記前輩教誨,廣為收集魏晉法帖,深入研究二王的書法理論,潛心研習魏晉書風,對晉人的筆墨技法學習深入、領悟透徹。

6、米芾除了他的小字行書《蜀素帖》、《苕溪詩卷》為世人景仰之外,他還有前朝和當朝名家沒有的獨門利器,就是他的大字的書法作品。米芾的大字作品蕭散勁健,堪稱一絕,其代表作有《吳中江舟詩卷》等。由於大字的書寫和小字的書寫有著本質的不同,這也為米芾提供了學習書法技法的更多領域和更多嘗試。7、中國書法發展經歷了魏晉、唐和宋初,從行草書體的成型到米芾書法成熟的年代,經過了將近900年,留下了先人很多名貴的法帖和更為豐富的書法理論,使他能夠站在先人的肩膀上,眼界更為開闊,書體更為成熟,技法更為高超

相關焦點

  • 唐宋元名家山水畫技法圖解——米芾
    劉松巖《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畫技法圖解》系參考明代的浙派巨匠藍瑛所繪16幅仿古山水冊頁編繪而成,包括自唐王維至元四家的唐、五代、北宋、南宋元的16位不同流派山水畫家的技法。為了便於初學者了解各家技法,在剖析時著重介紹了每一家的技法特點,把每幅畫分為勾、皴擦點、染、設色四圖,按步驟逐一剖析。
  • 米芾的書法有多棒?光這一幅字,就足以令後人望塵莫及!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其實想看懂書法並不難,也並不需要非得練上幾十年不可,你只需要花一點功夫,細細品味一下古代的經典法帖,就足以提高你的審美認知了,而書法中的審美認知,完全可以滲透到其他的藝術領域至於具體的技法方面,還需身體力行的練習才能體會。晉唐以後,能將古人的筆法完美的詮釋,且能寫出極具個人風格且深合古法的大家者,米芾是第一號人物!
  • 米芾寫得最「狂」的一幅字,讓你看懂什麼叫做「八面出鋒」!
    書法要想學習宋人,「宋四家」是你永遠都繞不過去的,甚至說「宋四家」的書法基本就能代表了整個宋朝。在這一個高度文明且偉大的時代,蘇東坡以超凡之才學,坐上了書法史上第三把交椅,而黃庭堅則是憑藉自己超凡的穎悟,獨自一人扛起了宋朝的草書大旗,但就書法的技法而言,米芾則是當之無愧的宋人第一!
  • 米芾10幅新作問世,這字轟動了整個書法界,美的讓人心醉!
    在「宋四家」中,蘇軾乃是書壇宗主的形象,其書法為世人傾倒,無人不服,米芾、黃庭堅也曾聆其教導。但是蘇軾書法的個性過於明顯,後世之後幾乎沒有學蘇成功的大家。而黃庭堅主要的影響力則是在草書上。在近1000年的書法史中,米芾的書法不是意境最高,也不是最具開創性的,但是論及技法的豐富性,米芾則當仁不讓。米芾說自己寫字乃是「刷字」,「八面出鋒」,很多人不理解。其實這是晉人筆法的一部分,毛筆是一個錐面,若是談到筆鋒轉換的方向,則是有無窮個方面,米芾的「八面出鋒」乃是指自己用鋒的豐富性。
  • 米芾書法高清大圖30幅
    米芾(1051~1107),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嶽山人等。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勳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至武衛將年。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 曹寶麟被譽為當代米芾,他的書法古風撲面,這才是書法
    在中國現代書壇中,有這樣一位知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法度嚴謹,筆筆精到,功力深厚,可謂是古風撲面,不少網友看了他的書法作品說:「這才是書法,很有看頭。」曹寶麟也被人譽為當代的米芾。其書法作品在全國書法大賽中頻頻獲獎,1982年獲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競賽一等獎,首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獲得特等獎,獲全國第五屆書法展"全國獎", "蘭亭獎"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最高獎)。出版有《抱甕集》、《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中國書法全集·蔡襄、米芾卷》、《中國書法全集·北宋名家卷》、《曹寶麟書法精選》等。
  • 北宋米芾的書法風格及藝術魅力
    米芾的書法藝術啟示當今書法發展的藝術本性:樸素、自然、純真、唯美。米芾 (1051—1107) ,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長於臨摹古人書法, 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 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在寫字上稱自己是「刷字」, 追求迅疾勁爽、快刀利劍的用筆效果, 展現「刷字」的氣魄和力量。米芾書體瀟灑奔放, 又嚴於法度。
  • 林則徐為何喜歡米芾的書法?其臨摹的《甘露帖》講的啥內容
    林則徐為什麼如此喜歡米芾的書法?是因為行筆的痛快,奇險的趣味,可以一抒胸臆?在林則徐傳世的作品中,也還有學歐楷一路的作品,可以作為旁證。還是意識到可以借米芾之法跳出館閣藩籬?或者與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有關?或者是兼而有之,正對脾胃,故而學之不輟。
  • 蘇軾與米芾書法,孰高孰低?
    在宋四家的書法之中,歷來也爭論不休。其中蘇軾和米芾爭議更大,誰的書法造詣更高? 宋 米芾 論書帖 宣紙原大高清 同為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曾曰:「蘇子瞻書法娟秀,本朝第一」。
  • 米芾晚年之作《德忱帖》,高清放大欣賞,字體寫出書法藝術美!
    可能很多書法愛好者也對草書這種字體非常的喜歡吧,如果你的書法功底達到了一定的境界,現在正在練習草書,那你可以收藏米芾的這幅書法作品進行臨摹,如果你是一名書法初學者,那還是找一些米芾的楷書進行練習,我們先把楷書的功底打好以後再練習行書,接著草書,這樣你才能領悟到中國書法的藝術精髓,你在書法的道路上也會取得很大的成功,大家看了米芾的書法作品以後認為這樣的草書怎麼樣呢
  • 學米芾書法最好的居然是他
    米芾是位書法大家,愛好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米芾及其作品。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後遷居湖北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鎮江現在仍然有很多關於米芾的墨跡。
  • 米芾的書法造詣真高,700年前的一張作品,把蘇軾也諷刺了一把
    北宋米芾的作品大家都比較了解,但真正深入研究和讀懂他作品的人卻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模仿者眾多,但真正掌握米芾作品精髓的書法家很少。聊到宋朝書法家們,蘇軾和米芾到底誰的水平高誰的水平低至今專家也很難說清楚,一方面就是因為他們雙方的筆墨作品存世並不多,很難來評判。另一方面就是米芾的作品與蘇軾的作品風格差不多,沒有比較的一個必要。但在普通人的眼裡,米芾的作品造詣似乎比蘇軾更多,蘇軾在文詞文化的造詣卻比米芾要高一些。
  • 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行書真跡《天馬帖》欣賞,筆墨千秋變化無窮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您關心書法歷史或是米芾的事跡,就不得不感嘆一聲:「這他娘的真是個天才」。沒錯米芾在書法藝術上的確是一個天才,而且天賦秉然,但是很多時候這位大神把這個天賦用在了以假亂真、偷梁換柱、瞞天過海、渾水摸魚的事情上。最多的就是把別人家的古帖借過來,進行高仿。最後把高仿的還回去,要是沒有幾下子功夫還真認不出來。
  • 米芾格調最高的一張字
    轉自書法思考。 一般一幅作品,氣勢強則氣韻弱,氣韻佳則氣勢弱,二者有機統一起來較難,而米芾的《張季明帖》則是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的少有佳作。此帖被不少學者認為是米芾作品中格調最高的一件。在空間留白上,很容易令人想到《集王聖教序》中王羲之結字留白的技法。如圖中的「明」「深」「間」等字的中空留白。這種氣韻根在何處?根在「二王」。此帖書於元豐七年(1084),一說元祐元年(1086年)。時米芾35左右歲。在杭州推官任,是米芾寫自己所購張季明《秋深帖》的感受。
  • 駿馬斫陣——米芾書法與巴洛克、浪漫派繪畫
    【兩山堂說書】駿馬斫陣——米芾書法與巴洛克、浪漫派繪畫…………………………——讀馬宗霍輯《書林藻鑑》,其中對米芾書法的評語——蘇軾: 「米芾超邁入神。……風檣陣馬 , 沉著痛快。」顧起元: 「 其下筆痛快 , 如駿馬斫陣 , 健利難方 , 而徘徊俯仰 , 備態極妍 , 又毫髮無遺恨。」朱熹: 「米老書如天馬脫銜 , 追風逐電。雖不可範以馳驅之節 , 要自不妨痛快。」趙孟: 「米老書如遊龍躍淵 , 駿馬得御 , 矯然拔秀 , 誠不可攀也。」
  • 從集古到創新,米芾的學書之路,對當今學書者的啟迪
    而宋人米芾,可稱之為千古之下第一人,正如米芾在自述帖中所述:「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何以為祖也。」當然,米芾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也毋庸多言,在宋四家中,論成就和排名,比不上蘇東坡,但若論對後世書法的影響力,可謂首屈一指。米芾的書法獨具魅力,引眾生痴迷,其用筆,結字,章法上的藝術張力,皆可謂開風氣之先。
  • 行書,學米芾容易學王羲之難,為什麼?從八大山人書法線條品端倪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形式,組成書法藝術的三要素是「人」「寫」「漢字」,漢字是基本的框架,通過書者(人)的書法寫,賦予了漢字以藝術形象。一般的漢字書寫比如硬筆,要求字體結構合理,筆畫平(不是水平)直,就算是好字了。但作為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寫好字,書法藝術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不僅懂得漢字的結體,還要掌握各類筆法,還有精神內涵。
  • 米芾一生最出彩的10幅字,學好了這些,你的書法成就將不可限量!
    米芾行書《手札合集》從另一方面來講,當代人缺乏練習書法的韌性,今天學「二王」,明天學歐陽詢,學唐人不足數月,又轉而學習宋人,到頭了對於所有的經典,智慧淺嘗輒止,難以真正邁進書法之門宋朝的書法基本上是被「宋四家」撐起來的,在「宋四家」當中,尤其以米芾對於書法的造詣最高,其傳世的墨跡也最多。米芾對於晉唐筆法的領略,在整個宋朝都無出其右者。米芾的書法最初學習周越,後來受到了沈傳師、楊凝式等人的影響,他對於唐人楷書領會也極為深入,對於歐陽詢、褚遂良等人功夫尤甚。
  • 明末清初第一人,王鐸書法藝術初探(第一期)
    王鐸書法宗二王 (王羲之、王獻之) , 兼學顏平原、李北海、米南宮。他師古不泥古。崇禎朝時期是書壇萬馬齊喑的時代, 他高舉改變書風大纛, 以力克時弊、振興書風為己任, 打破了當時那種由婉約漸至媚俗的書風。王鐸的書法, 以其雄健的筆力、險峻的結體、強烈的節奏、鮮明的個性, 獨立蒼茫, 睥睨古今。
  • 書法轉化到硬筆書法,我們從米芾行書《離騷經》作品欣賞開篇!
    硬筆書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廣泛應用,但是人們可能學習到的知識是關於實用性硬筆書法多,還沒有達到藝術性硬筆書法,那麼我們今天從欣賞古人的毛筆書法裡面,吸取古代的書寫特點,運用到藝術性硬筆書法的書寫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