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歷了4000年的書法史上,有無數位光彩奪目的書法家,他們共同為中國書法藝術這棵大樹開枝散葉。在這其中,有婦孺皆知的王羲之王獻之,有「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有草聖懷素張旭,有「宋四家」蘇黃米蔡。那麼這些大家中,誰是書法技法水平最高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書法的發展歷程。
一、中國書法的兩個高峰中國的書法藝術源於漢字的產生,早在8000年以前,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它是漢字的雛形。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朝,這個時期出現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等。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一時期的文字稱為小篆。兩漢時期出現的漢隸,更便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從東漢開始,書法藝術進入繁榮期,還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到東漢末年,草書、楷書和行書逐漸成形。
魏晉是中國書法的第一座高峰。魏晉時期,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最具影響力的當屬王羲之, 他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史上稱其筆勢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健,加以陸機、衛瓘、索靖、王導、謝安等書法諸家之烘託,魏晉書法空前繁榮,是中國書法史的第一個高峰。
唐宋兩朝是中國書法的最高峰。唐宋時期政權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唐宋兩代的皇帝推崇書法藝術,楷書、行書、草書在形成了800年之後跨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唐朝是楷書和草書的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是唐代楷書的代表。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是中國書法史上草書的最高峰。「宋四家」是宋朝尚意書風的代表,他們分別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他們以尚意抒情的新書風出現在世人面前。「宋四家」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最高峰。元朝的統治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和持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到了明清,由於館閣體的盛行,對書法的發展形成制約。
二、誰的書法技法最強呢?從中國書法史可以看出,中國書法的高峰分別出現在魏晉時期和唐宋兩朝,說到技法的王者,我們繞不過這三個人:大王、真卿、米顛,他們是中國書法的典型代表。
王羲之是中國書法的至尊王者,是中國書法變革的裡程碑,創造出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書風,其對中國書法的貢獻主要有三:1、王羲之是最偉大的書法藝術變革家。他對中國書法最大的貢獻在於變漢隸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飄逸的今日書風,達到了書法美的新高度。2、王羲之是歷代書法宗師,1700年來,大凡著名的書法家都受惠於他的書法,包括王獻之、顏真卿、柳公權、米芾、趙孟頫、王鐸等都是在其書風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面貌。3、王羲之的《書論》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經典之作,他對書法技法和書法創作進行揭秘,揭示書法美學,剖析書法哲學意蘊。王羲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是我們要看到,現代行書和草書起源於東漢末年,到東晉王羲之書法成熟期,只經過了區區的150年。而歷史發展證明,所有的文化藝術都要經歷一個發生、發展、鼎盛到衰落的過程。雖然東晉的書法水平較高,但是由於離現代行書、草書形成的時間過短,書法技法沒有經過一個發展過程中的比較、批評和爭鳴的過程,而突然登上書法技法的頂峰,顯然不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
我們再來看老顏怎麼樣顏真卿是是唐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他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以楷書見長,其書雄秀端莊,方中見圓,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其用筆渾厚強勁,饒有筋骨,亦出鋒芒。顏真卿傳世的楷書作品較多,行草書除《祭侄文稿》為公認的真跡外,其餘的作品真偽尚有不同的意見。《祭侄文稿》用筆蒼率,神彩飛動,姿態橫出,筆勢雄偉,超神入聖。客觀地說,行書較之於楷書技法變化更多,而《祭侄文稿》情感融入筆墨的成分更多一些,技法表現並不是很充分,顯然還達不到書法技法頂峰的高度。
最後聊聊厲害的米顛技法米芾是北宋著名書法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書法造詣頗深,作品流傳甚廣,學米體者甚眾。米芾對書法的結體、用筆有著他獨到的理解:「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的用筆,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他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米芾自稱「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看似隨心所欲,實則盡合法度。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米芾以上的書法特點,都是他高超技法的充分體現,可以說,米芾在中國書法史上書法技法的王者!
三、米芾七大獨有的優勢,成就了他就是中國書法技法的王者1、米芾天資聰慧,性格乖張執拗, 不通世情,為人怪誕,張力十足,這絕對是難得的藝術大家的坯子。2、他從小學習書法,一生轉益多師,練習異常刻苦,每天臨池不輟。據史料記載,其「一日不書,便覺思澀」。3、他走了皇上的後門,當上了從事文字修改的官員,後來又任書畫博士,可以飽覽內府藏書,熟諳千載故事,古人得失,如數家珍。可以接觸到前朝的很多書法名帖,學習資源豐富,開闊了他的藝術眼界。4、米芾相比較其他大書法家來說,他的官職很低微,理應工作不忙。他也從未捲入過政治漩渦,工作生活相對安定,所以他有更多的精力專注於從事書法學習和創作。5、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王文治讚美其「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體現了他十分重視書法傳統的學習,且用功至深,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結體、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在他去黃州拜見蘇東坡之後,牢記前輩教誨,廣為收集魏晉法帖,深入研究二王的書法理論,潛心研習魏晉書風,對晉人的筆墨技法學習深入、領悟透徹。
6、米芾除了他的小字行書《蜀素帖》、《苕溪詩卷》為世人景仰之外,他還有前朝和當朝名家沒有的獨門利器,就是他的大字的書法作品。米芾的大字作品蕭散勁健,堪稱一絕,其代表作有《吳中江舟詩卷》等。由於大字的書寫和小字的書寫有著本質的不同,這也為米芾提供了學習書法技法的更多領域和更多嘗試。7、中國書法發展經歷了魏晉、唐和宋初,從行草書體的成型到米芾書法成熟的年代,經過了將近900年,留下了先人很多名貴的法帖和更為豐富的書法理論,使他能夠站在先人的肩膀上,眼界更為開闊,書體更為成熟,技法更為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