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2020-12-15 丹青中國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中國書法的「入門」

毛筆

毛筆書法是我國的一大藝術國寶,傳承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一手瀟灑的毛筆字也是大多數人所羨慕的,但是,毛筆書法的入門又不像鋼筆字那麼簡單,門檻比較高,很多人都望而卻步。其實,學書法也沒想像的那麼難,只要有興趣,走對了路子,掌握了要領,在加上那麼點兒勤奮,就會學得象模象樣。初學者該如何練習毛筆書法。

第一步:要調整好狀態

興趣培養

興趣是激發學習熱情的一劑良藥,也是學習書法最基礎的東西,如果沒興趣,你學它幹嘛呀,這不是找罪受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從有興趣開始的。書法藝術和其它的藝術種類不同,象鋼琴、提琴、古箏等樂器,有聲有韻,能調動人的情緒。書法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整天面對的就是筆墨紙硯,黑白線條,而且環境是靜謐的,這就需要耐得住寂寞。

持之以恆

練習書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績的,它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由實際到升華的過程,這期間可能會感到索然無味,可能會感到層層阻力,可能會感到難以突破,這就需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戰勝困難的信心。

勤學苦練

有句話叫「天道酬勤」,無論幹什麼事情,只要你肯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學書法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書法最能體現功夫的深淺,看你的習作,一眼便知是否用功。

王羲之能夠讓幾代人推崇,可又有誰知他付出了多少呢?浙江紹興市西街戒珠寺內有個墨池,傳說就是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王羲之7歲開始練習書法,勤奮好學,每天都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裡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次,晉帝要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工發現字的墨漬竟滲入木板裡面有三分深,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書法技藝爐火純青。

第二步:選對工具和字帖

所謂工具,即「筆、墨、紙、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房四寶」。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元代書法家趙孟也強調:「書貴紙筆調和,若紙不稱,雖能書亦不善也。譬之快馬行泥滓(音子,意為渣子)中,其能善乎」。由此可以看出,選對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會直接影響書寫效果,尤其是我們初學者,更應該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到這個問題。

筆:就是毛筆了,它是由獸毛製成的。分硬毫、軟毫、兼毫三種。硬毫筆有狼毫、紫毫筆等等。筆性剛健、富有彈性,利於起倒,適合寫小字和行草書。但硬毫筆由於筆鋒堅硬,書寫時鋒芒容易外露。軟毫筆以羊毫為主,筆性柔軟細膩,蓄墨多,適合寫篆書、隸書等。兼毫筆則是由狼毫與羊毫按一定比例製成的,這類筆軟硬適中,剛柔相濟,比較適合初學者選用。毛筆有「四德」,即「尖、齊、圓、健」,我們在挑選時要注意這些。「尖」是指筆頭合攏後,鋒尖比較銳,不禿並且極富彈性。「齊」是指筆尖捏扁後,頂端的鋒是整齊的。「圓」是指筆頭周圍飽滿圓潤,呈圓錐狀,不扁不瘦,書寫時線條渾厚。「健」是指筆毛有彈性,筆毛展開後易於收攏回復原狀。

墨:它是我國的特產,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的種類很多,較為常見的有三種,松煙墨、油煙墨和混合墨。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一般都用墨汁練習書法,當前最普及的就是「一得閣」的墨汁了。

紙:紙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種類很多,其中最適合書畫用的是宣紙。宣紙按其性能分,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又分為單宣、夾宣、淨皮、棉料等。另外還有用稻草製成的毛邊紙和元書紙。

硯:硯的種類很多,按材料的不同,分為磚硯、石硯、陶硯、瓷硯和玉硯等,一般以石硯居多。按產地分有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山西的澄泥硯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四大名硯」,其中最有價值的是端硯。

那麼,對於初學者選擇什麼樣的筆墨紙硯呢?筆選擇硬毫或兼毫,墨就用「一得閣」的墨汁即可,紙宜選擇生宣,關於硯,對於初學者沒必要用硯,現在也不用研墨了,現成的墨汁隨便倒在碗裡盤子裡都可以,拿一個瓷碗盛墨汁即可,因為瓷碗好洗。除此之外,可以選擇一塊毛氈,墊在桌子上,便於託紙和吸墨。

字帖的選擇

如果想認認真真學書法的話,建議還是從楷書入手。古人說:「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說明只有先學好楷書打好基礎,才能依次學行、草、隸、篆。因為楷書是從隸書中獨立發展而成,於上可承接隸書,於下可便於我們掌握與楷書相近,但技法又複雜多變的行書。掌握了楷書,就基本能掌握毛筆書寫技巧,對以後學習其它書體大有裨益。字體確定以後,就可以選擇字帖了,楷書四大家的都可以,就看個人喜歡哪種風格了,象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柳公權的《玄秘塔碑》,趙孟的《膽巴碑》都比較適合初學者臨摹。

第三步:注意執筆方法和書寫姿勢

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運筆方法和保持良好的書寫姿勢,是學習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啟功先生曾經對執筆做過比喻,說:「我覺得執筆和拿筷子是一樣的作用,筷子能如人意志夾起食物來即算對了,筆如人意在紙上劃出道來,也即是對了。」此說也並無道理。關於執筆的方法有「三指執筆法」和「五指執筆法」之分,但現在一般都是用「五指執筆法」。因為咱們今天不是教學現場,就簡單的給大家做一介紹,所謂的五指執筆法,就是五指中的中指和食指在筆桿的外側向裡用力勾住,大拇指、無名指和小指由筆桿的內側向外用力頂住,兩股力量對立又統一,真正達到五指齊力。同時要記住八個字「指實掌虛,腕平掌直」,以便於園轉運筆。 寫字的姿勢分為坐勢和立勢兩種。書寫時應根據字的大小而定,寫寸楷以內的小字,宜採用坐姿,寫寸楷以上的大字,宜採用站姿。姿勢正確與否不但影響書寫效果,而且直接關係到書寫者的身心健康。姿勢正確,便於發揮指、腕、肘及全身的氣血,書寫的點畫也宜於穩正、舒展。否則,不僅妨礙書寫效果,也容易造成身體疲勞,影響身體健康。 坐勢總的要求是,端坐不要駝背,頭不歪斜,微微俯視下方,胸部不能靠在桌沿上,兩肩平齊,兩臂自然撐開,左手輕按紙張,雙足平放地面。 立勢的要求是頭要俯視前方,身子略向前傾,不能靠在桌沿,左手輕按紙張,右臂懸空,兩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左足稍前,右足稍後。 這三步走好,接下來就開始了你的學書之路,一直堅持走下去,必然會有所收穫。

丹青中國 歌譜
丹青中國

相關焦點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而具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書法,使我們可愛的方塊字在線條章法和形態結構上,實現了美的升華,它已經不是一種寫字的技巧,而是形成了蘊涵了情感、審美和文化意境的一種高尚的藝術。中國的書法藝術是和其它藝術一樣,也是無國界的,是世界眾多藝術門類之中的一個表現形式,在世界藝術史上閃爍著獨特的魅力和光芒。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蔡文姬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蔡文姬丹青中國中國書法大家都有哪些呢?「二王」,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倆。「楷書四大家」,大家就知道是歐、顏、柳、趙。「宋四家」,大家也知道是蘇、黃、米、蔡,等等。蔡邕著有很多書法理論文章,流傳下來的有《篆勢》、《筆論》、《九勢》等,都是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蔡邕的書法創作及其書法理論上的開創性成就對後世影響之大,都無愧於我國書法史上第一人。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辨才與音律。說她是神童一點兒也不過分。十歲蔡文姬就顯現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蔡邕在室外彈琴,弦忽然斷了一根,室內的蔡文姬馬上說,是第二根弦。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中國書法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由實用性的文字演變而來。後經幾千年的演變,為了使用方便和適應欣賞的要求,產生了不同的字體種類以及書寫風格流派。筆畫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蠶頭」「燕尾」的筆畫。在字的結構上改變了小篆抑橫揚豎的趨勢,字勢橫向伸展,成熟的漢隸在書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把漢字的基本形態確立了下來。隸書的特點就是,方拙樸茂,峻抒凌厲,典雅凝整,法度森嚴,奇古渾樸,詭異多變,嚴謹壯闊而又舒展靈動。代表人物有蔡邕、金農等。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中國書法史上有「天下三大行書」之稱,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稿》,第三行書是蘇東坡的《寒食帖》。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裡程碑。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七、中國書法史上的「明人尚態」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七、中國書法史上的「明人尚態」在明朝,中國書法的主要特徵是「尚態」,也就是崇尚書法的姿態美。大概可分三個階段,即明初、明中和明末。明初之時書法陷於「臺閣體」泥沼,雖然真、草、隸、篆各有高手,但在朝中做官的沈度、沈粲(音燦)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是金書玉律、朝廷頒文、典藏秘府都必用小楷。二沈的書法被推為科舉楷則,於是書壇「一字萬同」,「臺閣體」盛行。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譚延闓的字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一洗清初書壇姿媚之態。其行書也是功力深厚,變化靈巧,筆筆中鋒,筆峰於紙能藏峰力透,有大氣磅礴之勢,雖是前清進士,但其書法絕無館閣體柔媚的氣息。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被譽為「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正因為它是天下第一,所以天下無數人想得到它。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都想一睹《蘭亭序》的真容。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正心正筆」柳公權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正心正筆」柳公權後來又想了想,心知柳公權是借著書法的道理向自己諫言,其實說的也確實是對的,於是就對柳公權就更加信任了。以筆諫言,柳公權的耿直讓後人更加欽佩與敬仰。之後,唐穆宗的兒子李湛登基了,歷史上稱為唐敬宗時代。可想而知,老子都缺乏雄才大略,兒子能不目光短淺嗎,況且唐敬宗又生性多疑,極喜愛聽歌頌讚美之詞。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其章法則是縱有行而橫無列,且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一種疏密錯落、揖讓相諧的「亂石鋪街」之狀。這就是鄭板橋獨樹一幟的字體,叫「六分半書」,世人稱「板橋體」。「八分」是隸書中的藝術書體。八分書的特徵就是取左右分布之勢,突出挑畫和捺畫,其結體屬於斜畫緊實類。漢隸八分體,是漢代隸書的統稱。因為東漢碑刻上的隸書,筆勢生動,風格多樣。
  • 千秋縱橫,翰墨流芳——中國近代書法之美
    在這其中,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特點,成為世界最美的藝術之一。梁啓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以及表現個性的美。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伯遠帖中國書法的結體美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文字在不斷的發展,原有的表現外物美的因素在逐漸消退,點畫的抽象形態逐步被固定下來,擺脫了直接體現自然形態美的原始要求,開始借重於意象,把人們從自身和大自然中獲得的美感,概括到書法形象中來,表現反映物物之間、物我之間的種種內在規律美,以便更切合文字符號的抽象特徵。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對此,林語堂先生在《吾民吾土》中就這樣讚嘆過:「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某些美學鑑賞範疇,如對參差不齊之美的尊崇,對那些乍看搖搖欲墜,細看則安如磐石的結構的尊崇,這些美學範疇會使西方人大為吃驚,如果他們知道這些範疇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中並不容易看到,他們就會驚嘆不已。」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吳昌碩篆書中國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書法的各種形態以及書法的趣聞軼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藝術中國 雙年展」——林文宏書畫作品鑑賞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桂林市雁山區書協主席,桂林鄉土畫院院長。書法作品入展2015年第三屆「黃庭堅獎」全國書法大賽(廣西書協主辦)2017年3月入展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2017年4月入展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連續入選2015、2016、2017、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藝術作品展(廣西自治區政府主辦)2018年獲第六屆廣西藝術作品展書法(篆刻)作品展優秀獎(
  • 初學書法從什麼書體入門好,看看書法大師怎麼說
    有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會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究竟從什麼書體入門好呢?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近代文藝先驅者李叔同先生,即後來的弘一法師的建議。弘一法師集諸多藝術門類大成於一身(其中就包括書法),可謂是登峰造極,空前絕後,並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
  • 聚焦書法創作 弘揚古典之美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是嚴肅的、死板的,它存在於傳世的文字間,存在於博物館的藏品中,存在於凝結的時空裡。誠然,古典傳統應當是嚴肅且神聖的,但如果藝術創作沒有「生命力」,展示出來的必定是呆板生硬,少了一份「鮮活」。
  • 「藝術中國」———記著名畫家林佩潮
    2003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大專班,獲優秀學員證。2015結業於廣東省書法院汕頭首屆書法高研班。2017年6月結業於中國書法家協會劉京聞工作室書法高研班;2017年11月結業於雲南藝術學院孫建東教授首屆國畫高研班。
  • 書法的「意境」到底是個啥?
    來源:丹丹茶色有浩然冰心,丹青有草木乾坤,精意覃思皆於方寸間化為意味深長的留白。草木丹青,盞上冰心,丹青譜養浩然之氣,不僅觀己,也可照人。傳丹青,譜茶心。例如人們在欣賞一幅作品時,先是看看書寫的水平如何,如果缺少筆法、墨法、章法等能力時,欣賞活動有可能會中止。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金朝錢幣
    金朝奠定了中國北方的疆域,對於確定後來中國北方的版圖起到了奠基性作用。金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金朝歷史上流通的古錢幣都有哪些呢?您是否對此有所了解?1、皇統元寶皇統元寶屬於金代錢幣,它的書法體系是篆書。
  • 《中華書法小故事》:展現文字魅力,激發書法情趣
    1月5日,展示中國書法脈絡、挖掘傳統文化精髓的《中華書法小故事》一書由新華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在王府井書店舉行新書發布會,面向全國發行。《中華書法小故事》由書法家、書法博士安軒老師編寫。《中華書法小故事》堪稱一部中國書法簡史,從中國漢字的起源開始,採用了「編年體」的形式,把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石鼓文、秦小篆、漢隸、楷書、行書、草書,包括文房四寶知識、書法術語知識的整個書法發展歷程,用一百個小故事穿成了一串美麗的項鍊。內容系統、豐富,文章短小、精悍,全書專業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