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為何爭議那麼大?你需要了解的幾個歷史真相

2020-12-03 騰訊網

電影《八佰》為何爭議那麼大?要了解的幾個歷史真相

文/無計讀史

導演管虎的《八佰》在經歷無數次的定檔風波之後,終於官宣將於2020年8月21日上映,並於近日開始部分城市的點映活動。消息一出,關於該電影的各種關於爭議和討論瘋狂刷屏。

其實關於《八佰》的爭論並不是從最近開始的。對於影迷來說,這部管虎導演花費十年籌備,拍攝耗時將近三年,由當時正是處於內憂外患的華誼兄弟花費重金打造的現代戰爭題材電影,其實最受爭議的不是去年的因為「技術原因」撤檔,也不是撲朔迷離的定檔傳言,而是因為去年導演管虎在個人微博上發布的一張照片:

照片中秦漢作為孫元良之子的身份,一經曝光,關於電影的那段塵封的歷史也迅速被眾多的網友挖掘出來並一一發布到了網上,不少爭議也就由此而生。

那麼今天我們就通過梳理一下電影中的這段歷史背景以及背後的幾個焦點事件和人物,來看看為什麼會有眾多爭議。

一、近現代歷史上唯一一場有人觀看的局部戰鬥

電影《八佰》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是1937年的淞滬抗戰的末期,地點是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

這座位於上海市原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儲式建築,因為是當年的四大銀行的儲備倉庫而得名。四行倉庫的特殊不是因為它作為銀行倉庫所具備的堅固耐用的軍事屬性,而是其在當年大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

四行倉庫是一座6層的建築,是當年四周最高的地標性建築。其東面和南面都是英法、美、意等國的公共租界,西北面被日軍佔領,成為了當時的一座「城中孤島」,同時因為緊鄰公共租界,日方並不想正面和英法等國家引起正面衝突,也就導致了日軍在進攻的時候不敢使用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進行轟炸。

正是因為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特殊性質,導致這片佔地僅僅不到0.5公頃的建築物,從一開始就陷入了日軍的槍林彈雨中,然而四周圍的公共租界卻是一片和平。於是,這個彈丸之地的戰鬥很快就傳遍了上海灘,進而引來了無數媒體的關注報導和民眾的圍觀,這個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了一萬多人。

要是說戰爭與和平僅僅相隔咫尺,在這裡可以說演繹的既形象又具體。

試問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在小小的彈丸之地戰鬥如火如荼,四周圍卻滿是觀戰的各國記者和給國軍將士助威打氣的民眾,這場景就像上萬人在一個體育館裡看一部戰爭片,而且觀看的是真槍實彈的戰鬥現場。

這個場面你說詭異不詭異?離奇不離奇?四行倉庫的戰鬥,在當時租界林立的上海灘背景下,大概是在告別了冷兵器時代以後的近現代戰爭史上的奇觀吧!

二、不是為了打敗法西斯日寇但是又不得不打的一場局部戰鬥

上文我們提到了《八佰》的戰爭背景是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參加四行倉庫的這一戰鬥的部隊,就是由照片中的秦漢父親孫元良所率的88師524團第一營,當時的一營將領是時任524團團長的謝晉元。關於謝晉元的英雄事跡,網上有不少詳細的資料,這裡就不一一複述。

我們重點說說這次戰鬥的歷史大背景,看看這場不得不打的戰鬥是如何開始和結束的。

這次的四行倉庫戰鬥發生,其實已經進入了「淞滬會戰」 的末期。所以整個佔地不足0.5公頃的四行倉庫,其實是已經淪陷的上海灘的一座孤島。

對於日方來說佔不佔領四行倉庫,也改變不了已經佔領上海灘的事實,更不願意因此擦槍走火招惹到附近公共租界的英、法、意等國利益。

但是對於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和元首蔣介石來說,這次戰鬥則是意義重大。其意義在於:通過這次戰鬥告訴全世界,我們還在為了抵抗法西斯而英勇奮戰。

我們還需要提一個著名的條約。歷史上的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中、意等九個國家,籤訂了《九國公約》,這個條約是美國政府倡議並組織的,其目的就是想利用此公約來遏制英、日兩國在華的利益。於是當時作為中華民國首腦的蔣介石,就試圖利用美國的這一心理,想在每年一次的九國公約會談上製造國際輿論,來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和援助。

四行倉庫的戰鬥就是在10月27日上午開始的,止於10月30日的凌晨。

即將召開的九國公約會談是什麼日期呢?1937年的10月30日。

看到這裡的兩個日期,大家明白這場四行倉庫的特殊性了嗎?

可是讓蔣介石尷尬的是,即將召開的九國公約會談上,日方代表缺席了。

因為要在國際上製造輿論和爭取美國支持,蔣介石不得不下令戰鬥要堅持到九國公約會談召開。而發誓要衛國守土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謝晉元,最後讓這場有上百家媒體報導圍觀的戰鬥成為舉世矚目的局部戰鬥,最後蔣介石在強大的民意聲中,不得不下令讓謝晉元撤離。畢竟連當時租界裡的英國人都看不過去,數次讓謝晉元放下武器進入英租界,以避免更大的傷亡。

最後,回到《八佰》這部電影本身,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照片。因為這部電影引起的眾多爭議中,就有照片中知名的影視明星秦漢的父親孫元良歷史形象的問題。

在蔣介石最初下達死守上海的命令,是讓整個孫元良的部隊都留下來,化整為零在街頭巷尾繼續和日軍奮戰。但是作為上層軍官的孫元良對元首這個命令可不是這麼執行的,他認為這個命令背後意義是:打不打不重要,自己去留也不重要,只要有人就行,於是孫元良丟下謝晉元的一個營,自己安全撤離了。

由於孫元良並不是只有這一次的「安全撤離」經歷,因此被後人稱為「飛將軍」。可是此「飛將軍」的名號與古代的「飛將軍」李廣沒有絲毫關係。

所以很多網友好奇《八佰》這部電影的導演,為什麼選擇和「飛將軍」的後代合影為電影宣傳造勢,卻不和抗日英雄謝晉元的後代合影?

了解這段歷史的觀眾更好奇這部電影會從什麼角度來描述這場舉世聞名的戰鬥?

可以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為何會爭議那麼大?背後的歷史真相是什麼
    由管虎執導的抗戰電影《八佰》自8月21日上映以來,截至9月8日,票房已破24億,這對於疫情過後的電影市場,無疑是一劑有力的強心劑,但由於電影情節和歷史事實的出入,又使這部電影爭論紛紛,喜歡它的人把它捧得縮地戡天,視為喚醒國民精神、宣揚愛國主義的國產巨作,厭惡它的人把它罵得狗血淋頭,認為它是扭曲史事
  • 《八佰》租界歷史背景介紹 為何八佰口碑兩極爭議這麼大?
    這也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八百壯士」了。為何八佰口碑兩極爭議這麼大?導演管虎的《八佰》在經歷無數次的定檔風波之後,終於官宣將於2020年8月21日上映,並於近日開始部分城市的點映活動。消息一出,關於該電影的各種關於爭議和討論瘋狂刷屏。其實關於《八佰》的爭論並不是從最近開始的。
  • 《八佰》爭議巨大,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如果一部華語電影火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起爭議,這種爭議似乎不可避免,從《戰狼2》到《我不是藥神》,從《流浪地球》再到《八佰》。尤其是這部《八佰》,遭遇了撤檔刪減,合影風波,意識形態,歷史還原程度,視角思維觀點的種種雜糅,從而形成了今天評論這部電影,大部分熱門的點評,已經脫離電影本身以外很遠。
  • 放過「八佰」,或者殺了電影吧_電影號圖文_電影網_1905.com
    《八佰》所呈現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正是由孫元良直接向團長謝晉元下令——「死守上海最後陣地」。自己卻早早轉移。微博一出,於是各路「了解歷史真相」的熱心網友便開始發聲抵制。罪名:給歷史罪人洗地。你何曾看到任何一部歷史片,一五一十地交代自己什麼地方對史實做了改編?我們只需要問——《八佰》是不是基本上做到了尊重歷史?是。《八佰》有沒有權利進行影視化改編?
  • 電影《八佰》盪氣迴腸,使人潸然淚下,但與真實歷史有多少出入?
    經不住網上鋪天蓋地的好評,一家三口全體出動到影院現場觀看了抗戰劇《八佰》。雖然《八佰》是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有些情節也讓人看得熱血澎湃,但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可能是導演和編劇為了渲染劇情的需要,添加了許多與歷史不符的故事:1、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電影中打得那麼激烈,日軍是小股部隊騷擾,遭到痛擊後撤退,雙方激戰四晝夜死傷並不多,日軍傷亡百餘人;中方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電影中日軍晚間水道偷襲、用梯子爬牆強攻都是歷史上不存在的劇情。
  • 《八佰》電影沒有交代的幾個結局
    正文: 近段時間電影《八佰》在院線上映,網上也關於掀起了這部電影討論的熱潮。很多人看完電影後不知會不會跟我一樣有很多的疑慮?為什麼這個四行倉庫會出名?為什麼電影裡租界的人們那麼多人看熱鬧而不去報效祖國?為什麼他們最後會撤退?謝晉元後來怎麼樣了?後來那四百戰士怎麼樣了?......等等。
  • 《戰狼2》與《八佰》證明:一部電影「生不逢時」是多麼的悲哀
    這部電影馬上就要上映,但是事先已經有了幾輪點映。 《八佰》輿論的爭議非但沒有銷聲匿跡,反而變得更多了。 這些網友就和《八佰》有點類似了,他們的立場站在別處沒有落腳國內。
  • 八佰為什麼不上映,電影遭遇持續撤檔,是自我炒作?
    此前馮小剛在自己電影首映上就順帶推薦了八佰這部電影,稱是一部非常精彩優秀的作品,期望電影能夠快點上映。而目前來看,依舊沒有上映的勢頭,所以說八佰為什麼不上映,是公司炒作嗎,還是電影本身的問題? 八佰早是一部戰爭片,早在2017年已經展開拍攝,劇情講述的是抗日戰爭中,八百個戰士堅守陣地與日軍搏鬥到底的故事。上映日期由六月份推到七月份之後又被撤檔。
  • 《金剛川》同為戰爭題材的電影,為何不如《八佰》?
    因為這段歷史其實更值得我們記住。導演陣容上,《金剛川》由三位導演執導。而《八佰》只有管虎執導。《金剛川》的導演裡面也有管虎。不過,顯然多位導演執導下,更像是在拼湊一部電影。整體效果上,《八佰》顯然更完整一些。而且拍攝時間上,《金剛川》是比較短暫的,多位導演執導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不然時間上無法完成《金剛川》的製作,這點上顯然《八佰》更勝一籌。
  • 電影八佰結局是什麼意思 八佰真實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電影八佰結局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表示沒有看懂這個結局,因為裡面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沒有交待,其實原本導演是有拍的,但後來都給剪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八佰》電影結局沒有交待這些人怎麼樣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飾演的角色結局都沒有交待,但其實原本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拍攝了的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八佰》,歷史解構下的民族共識
    最後,歷史的重任落在了的八十八師的五二四團,共452人,帶隊的是團副謝晉元,對外號稱800人,意為迷惑日軍。於是,才有了《八佰》這個電影名稱的來源。這部電影多角度的還原了歷史真相,但是在處理時依然運用了一些藝術手法。諸如影片中陳樹生懷抱炸藥縱身一躍的那個場景,歷史上確有陳樹生其人,而且確實以此慘烈方式捨生取義,並留下一封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 《戰狼2》對比《八佰》,電影也要「生而逢時」
    由於疫情的原因,網友們大半年都沒能進電影院觀看電影,也沒什麼大製作上映。好在同胞們和國家的努力下疫情得以控制,各大影院也在七月下旬開始營業。電影院雖然開門了,但是上映的電影要麼是一些經典老作品,要麼就是名不見經傳的網絡電影。
  • 電影八佰什麼時開始拍的 八佰取景地在哪裡
    八佰電影什麼時拍的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張譯、姜武、王千源、黃志忠、侯勇、劉曉慶、阮經天、姚晨、杜淳、李晨、鄭愷、黃曉明等主演。這部影視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本來是將於2019年全國上映的,因為某種技術原因,被下架!
  • 6天破13億票房的電影《八佰》,是否真的值得一看?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作為疫情解除警報後的第一部電影,自正式上映以來,票房連破紀錄。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票房節節攀升,但口碑卻不斷下滑,呈現出兩極分化態勢,批《八佰》的被罵漢奸,誇《八佰》的被罵走狗。
  • 泰國人會拍《八佰》這種電影嗎?
    最近國產電影《八佰》上映,引來無數媒體熱評和萬千觀影者熱議。電影我還沒看,躺在家讀了幾篇關於它的報導,莫名產生一種「危機四伏」和「兵臨城下」的緊迫感。此外,我還不禁將它與好萊塢史詩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聯想起來。
  • 帶孩子看電影《八佰》,看完就忘?觀影前後做好這3點有不同效果
    可是電影畢竟只是電影,與歷史有所出入,特別是《八佰》這部電影從立項到上映,一直都伴隨著很多爭議。為了更好地讓孩子準確地了解歷史,讓孩子看懂電影所要傳達的精神內核。家長如果能在觀影前和觀影后,和孩子一起做好3個要點,將幫助孩子更好達到觀影效果,獲得更多增量知識。
  • 《八佰》與《敦刻爾克》的千裡奇緣
    中國電影在國外上映的情況並不多,每年也就幾部,大多都是愛情片,像八佰這樣的中國歷史戰爭片上映的並不多。例如在亞洲國家,近幾年人氣較高的有<不能說的秘密>、<在春天>、<我的少女時代>、<少年的你>......像<建國大業>這一類型的電影在國外的電影院似乎很難看到。
  • 電影《八佰》讓人流淚的幾個原因
    《八佰》終於上映,眾望所歸,這部電影打動了很多人。無論刪減的程度如何,我們都不同程度地被觸動和流淚,即使在電影結束的時候,大家也沒有著急起身離開。那麼,這部電影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 《八佰》評分逐漸下跌,爭議聲中票房破十億,年冠已沒戲
    ,對於國產電影而言,《八佰》這樣的口碑成績算得上是一部不錯的大片,但是與此同時,《八佰》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爭議和抹黑。不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處在影院復甦的一個特殊時期,不管是電影的上座率限制不能超過50%,又或者是電影票價偏貴,又或者是不少觀眾還不敢去電影院,這幾個原因也讓《八佰》的票房大打折扣了。如果是在正常的電影市場情況下,票房肯定是穩超20億的,但是放在現在的話,票房可能就沒那麼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