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十六國———北涼皇帝之間的關係,高清北涼皇帝列表、世系圖

2020-12-19 清溪澗遇蓬蒿人

北涼政權,十六國時期割據在河西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權,對於涼的建立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以段業為最先建立的涼政權,再一個是以沮渠蒙遜建立的涼政權,二者的不同處就在於,建立者不一樣,小編更偏向於第一個,因為段業在沮渠蒙遜的扶持下建立涼國,段業稱涼王,直到兩年以後,沮渠蒙遜才殺段業自立為涼王,但是涼已經建立,所以涼的建立者以段業更為合適。

北涼政權於公元397年建立,直到公元460年被柔然攻滅,共經歷了五位君主,其發展在傳到沮渠牧犍時期,公元439年,北魏攻破北涼都城姑臧,俘虜沮渠牧犍,在這以後一直沒有復國,直到442年沮渠蒙遜之子沮渠無諱在高昌再度建立涼政權,才使涼政權繼續在,公元460年,北涼最後一位統治者沮渠安周被柔然斬殺,北涼正式滅亡,消失在歷史的煙雨裡。

下面圖片剖析北涼的皇帝世系和君主的順序:

相關焦點

  • 雪中悍刀行死了三十萬北涼將士,徐鳳年最後為什麼不登上皇位
    君只見三十萬鐵騎甲天下,獨不見北涼家家戶戶皆縞素。北涼三十萬將士,騎兵十四萬餘,步軍十六萬餘,北涼對敵,唯有死戰,不退!徐驍被封為離陽唯一的異姓王,一個佝僂瘸腿的二品武夫,卻壓得兩座廟堂,兩座江湖幾十年不得動彈,徐驍沒有反離陽,是因為離陽老皇帝趙禮是他的手足兄弟。徐鳳年在廣陵郡對趙毅說,本世子若是身死,徐驍定要你廣陵滿城盡懸北涼刀,信否?
  • 雄武膽大智慧超人的北魏皇帝拓跋燾為何在壯年死於非命?
    作者:陳二虎一、不一般的拓跋燾上古以來,「長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此天時地利所以限南北也。」《遼史 ?
  • 《雪中悍刀行》版男兒行,敬北涼30萬把涼刀,敬天下江湖大風流
    手提北涼刀,身披北涼甲,飢啖北莽頭,渴飲胡酋血。兒女情,且拋卻,護國志,只今決。我徐鳳年身為北涼王,姜泥,談情說愛這種小事兒,等打完涼莽之戰再說。男兒持刀行千裡,千裡一路是江湖。據北城外飛戰歌,歌歌為我北涼喝。十八宗師方齊至,誰言離陽無豪傑。虎頭城內舞鋼刀,刀刀盡染北莽血。立劍志。李淳罡生平有兩願?願世間心誠劍士人人會兩袖青蛇。
  • 北魏歷代皇帝列表,北魏歷代皇帝的年號及廟號,北魏怎麼滅亡的
    他在採取戰爭手段的同時,根據形勢,也力爭通過通使、貢賜、聯姻,緩和與敵對政權間的矛盾,建立友好關係。拓跋燾統治的30年間,後魏和柔然、劉宋、胡夏,北燕、北涼,互通使節,相互貢賜財物的事實不勝枚舉。相互聯姻,也不乏其例。如神元年(428年),拓跋燾把俘虜的夏國主赫連昌迎至首都平城,不僅供奉豐厚,封爵為王,並以其妹始平公主妻之。
  • 雪中悍刀行:北涼五大名將,最後一位戰死沙場是北涼不倒的旗幟!
    今天咱們來看一下《雪中悍刀行》中北涼的五位名將。第一名 徐驍北涼王徐驍十歲從軍,從東北錦州殺匈奴,到南部滅大小六國,屠七十餘城,再到西南鎮壓蠻夷十六族,為離陽王朝一統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大柱國,北涼王,統帥北涼三十萬鐵騎,是離陽皇朝軍中第一人!
  • 明朝皇帝世系表(傳承、輩分、頭像、追尊)及其特徵
    (手機請橫屏觀看,可點擊放大)明朝皇帝世系大致上比較平穩,波折出現在三處:第一,眾所周知,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以藩王入主帝位,藩王以武力反抗中央還取得勝利的,在五代十國之後屬於首例,也僅此一例。
  • 三國兩晉南北朝非正常死亡皇帝名單及死因
    恭帝司馬德文被劉裕派人用被子悶死十六國:成漢:哀帝李班被李越殺死。幽公李期亡國後被降為縣令不堪其辱上吊自殺。(漢)前趙:隱帝劉粲被叛亂的靳準殺死。劉曜國家滅亡被石勒所殺。劉和被其弟劉聰所殺。赫連定攻北涼途中為吐谷渾所俘,次年被解送北魏,處死。北涼:段業被沮渠蒙遜所殺。哀王沮渠牧犍謀反北魏被賜死。西涼:李歆被沮渠蒙遜所殺李恂和沮渠蒙遜交戰 兵敗自殺,亡國。北燕:昭成帝馮弘亡國後逃亡高句麗被高句麗王所殺。
  • 南北朝北魏皇帝列表,從拓跋珪開國到拓跋燾一統北方
    西晉滅亡,南渡的東晉偏安一隅,北方則陷入了十六國紛爭當中,直到苻堅的出現才基本終結了這一亂局。但苻堅被謀殺「創業過半而中道崩殂」,於是形成了南北朝的局面。自東晉滅亡後,替代它的依次是宋齊梁陳,北朝替代苻堅的,則是北魏、北齊、西魏和北周。
  • 你方唱罷我登場——十六國興衰(上)
    晉光熙元年、成建興三年(306年),李雄改稱皇帝,建國號為「大成國」。這是後來史書中記載的「東晉十六國」歷史的開端。自成建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建國,到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一百三十四年時間內,在中原北方及西南各地,五個少數民族以及漢族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十六個主要政權,共有:
  • 漲知識:中國曆朝歷代皇帝列表大全
    8、東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顯宗/孝明皇帝劉莊、肅宗/孝章皇帝劉炟、(穆宗)/孝和皇帝劉肇、孝殤皇帝劉隆、(恭宗)/孝安皇帝劉祜、前少帝北鄉侯劉懿、(敬宗)/孝順皇帝劉保、孝衝皇帝劉炳、孝質皇帝劉纘、(威宗)/孝桓皇帝劉志、孝靈皇帝劉宏、後少帝/弘農懷王劉辯、孝獻(孝愍)皇帝劉協9、三國魏:*高皇帝曹騰、*太皇帝曹嵩、*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資治通鑑記載為世祖
  • 「皇帝列表」廢太子的兒子重新當了皇帝,近親結婚的獲利者漢安帝
    他似乎就是竇氏族人的轉世一樣,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替竇氏圓夢,圓夢的方法是成為一名傀儡皇帝,被外戚掌控的那種!延平元年,鄧太后和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擁立劉祜。 外戚之間達成統一意見後,他們又去尋求大臣的支持。與太傅張禹、司徒徐防等大臣達成一致後,他們連夜派人持符節將劉祜召入了宮中。
  • 好皇帝也是個糊塗皇帝的大涼李軌終究在歷史長河中曇花一現
    河西大涼政權擁有強大的兵力,又據守險要,南連吐谷渾汗國,北連東突厥汗國,同時李軌又樂善好施,比較體恤人民。就在李軌勢力表面上看起來如日中天的情況下,卻被以安興貴、安修仁兄弟為首的一支雜胡部落所消滅了,其深層次的原因,值得進行深層次的探討。
  • 《雪中悍刀行》——徐北枳,北莽士子為涼戰,趙氏衣缽有人承!
    反觀北涼,雖然不曾像離陽那般每日朝會,但是它卻做到了天下英雄盡入涼。現有之前的士子北遷,然後是西楚的讀書種子赴涼,而後更有十八宗師慷慨赴死的壯觀景象,這才叫真正的「天下英雄盡入吾彀」。涼莽國戰,有一些人可以說是發揮出了頂梁柱的作用,仔細看看那些北涼投入戰場的年輕將領,其中有很多都不是北涼老將,寇江淮、謝西陲、鬱鸞刀等等,這些倒好還說,畢竟他們都是中原人,而那些北莽人協助北涼可就真的讓人嘆為觀止了。呼延大觀、鐵木達爾這些出身北莽的人也在這場戰役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其中自然要數徐北枳的貢獻更大。
  • 世宗皇帝:世系轉移,多為王朝轉折之人
    我在上一篇文章《太宗皇帝:為何大多得位不正》中講述過幾位太宗皇帝的事跡,太宗皇帝大多是王朝的二代皇帝,對王朝的穩定以及後世繁榮做出突出的貢獻。本篇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世宗皇帝的那些事。世宗一般暗喻世系傳承轉移,支系入繼大統。
  • 簡單梳理一下十六國歷史,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三幕劇
    這是五胡十六國的第一幕。當然,在第一幕中,還有一個漢人的前涼政權。因為晉朝衣冠南渡了,於是西涼軍閥只能在西北割據自保。但,前涼及繼任的後涼、西涼、南涼和北涼,包括西秦在內,都可以不用管。因為跟四川一個套路,就是在西北這個邊緣舞臺,自己人跟自己人玩。等自己玩累了、中原統一了,然後就只能躺死。
  • 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分別活了多大?
    明朝一共統治了二百七十六年,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後一個崇禎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呢?分別活了多大歲數?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皇陵?
    在如今北京市西北部的昌平區天壽山麓,坐落著十三座皇帝陵墓,這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裡,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陵建築群,裡面一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然而,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共有十六位皇帝,而陵墓中僅葬有十三位,那麼還有哪三位身在何處呢?
  • 「八王之亂」與五胡十六國如何在統一王朝的分裂縫隙中形成?
    五胡治亂局面的產生很大程度上都與西晉的諸王之間的兄弟鬩牆有關係,在西晉剛建立不久且正需要鞏固統治時,諸王大動幹戈,給周邊少數民族以巨大機會,統一的中原也將走向五胡十六國的分裂局面。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明朝皇帝列表(含畫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
  • 《雪中悍刀行》:北涼有山,其名武當!
    而在北涼境內,同樣有座修道山門,其名武當。不同於清淨的龍虎山,武當山上人聲鼎沸,來往的香客絡繹不絕,幾位德高望重的老道經常替人解籤,在北涼境內頗受歡迎。武當山一直都人才輩出,先後出過太多驚豔的人物。呂祖 作為傳奇人物在六百年前鎮壓一個時代,堪稱當世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