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手腳冰涼?
《素問·調經論》上說,「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當一個人陽氣不足時,身體的能量就不足,陽制約陰的能力就會相對更弱,人就會出現寒和手足不溫的狀況。
陽氣不足,除了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之外,和生活方式以及個人飲食習慣都息息相關,寒邪入侵、過食寒涼食物、長期熬夜、過度思慮勞累、久病後又發病、工作環境寒冷等都容易損傷個體陽氣。陽氣不足的人,較平常人更容易患有寒病,出現腹瀉、浮腫等症狀,在季節交替時,更容易感冒生病,患上流行疾病。
如果任由手腳冰涼不管,則容易導致「腎陽、脾陽」更虛,長此以往將大大地影響脾胃、腎臟功能,讓身體狀況逐漸變差。
讓手腳「升溫」,可以這樣調理
1、
尤其注重這三個部位的保暖《黃帝內經》上說,「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季,陽氣不足的人要格外注意寒氣對身體的影響,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隨著氣溫的降低適當添衣,防止熱量散失過快,也要注意不要在寒冷的環境中久待,防止消耗過多的熱量。這三個地方的保暖工作需要特別注意:頭部頭為「諸陽之會」,若頭部受寒,體內陽氣會大大的散失,神經血管供血受影響,引起頭痛,如女性在經期時候的神經性頭痛就和氣血不足再加上受寒有關。腹部腹部是人體較薄弱的部位,對外部的刺激也會更加的敏感。腹部受寒邪侵襲,容易引起腹痛腹瀉,女性腹部長期受寒,則容易誘發痛經、宮寒、月經不調等。腳部「寒從腳下起」,腳部寒則全身寒,機體抵抗力下降,病邪變容易乘虛而入,所以冬季穿衣,應該避開「露腳踝」,注意腳部的防寒保暖。
2、
堅持適量的運動運動可以增加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陽氣外達,陽氣的溫煦能力才會得到提高,但是冬季又不宜做太多劇烈的運動,大量出汗,反而會有損陽氣,因此應該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進行適度地鍛鍊。
3、
養成睡前泡腳的習慣睡前泡腳對於溫暖身體、讓氣血更好的運行有較好的作用,根據需要,也可以加入艾葉、生薑、川穹、桂枝等藥材,但注意泡腳的水溫應該在45度以下,冬天水溫降得快,可以根據水溫的實際情況適時添加熱水,讓身體一直保持微汗的狀態。
手腳冰涼,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日常的飲食習慣對人體的陽氣以及氣血都有很大的影響。飲食是氣血化生之源,每天按時飲食,攝入身體所需的足夠能量,讓身體儲藏適當的脂肪,是保證人體氣血正常運行的基礎。吃得太少或者是飲食不均衡,比如盲目的減少熱量的攝入、節食減肥等,都會導致氣血不足,陽氣愈加虛弱。
日常食物中具有溫補功效的有羊肉、雞肉、豬肚、桂圓、大棗、堅果、胡蘿蔔、韭菜、豆腐、糯米、糙米等,也可以選擇一些中藥材進行進補,人參、當歸、巴戟天、黃芪、乾薑、桂枝、仙茅、花椒等,平常無論是用來泡茶還是煮湯入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冬季還應注意要儘量少吃寒涼生冷的食物和清熱下火的藥物,避免損傷脾胃。
推薦一款溫補食療山藥燉羊肚材料:
羊肚200克,山藥150克,蔥段、薑片、精鹽、黃酒、味精適量做法:將羊肚洗淨切成塊備用,將山藥洗淨切成片備用;將羊肚和山藥同加入鍋中,放入精鹽、黃酒、蔥段、薑片和清水適量,用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慢燉至羊肚熟爛,撈起蔥段、薑片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補虛,益氣健胃,滋腎補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