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靈辰剪彩「扎姑姑」

2020-12-10 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盧昱

大年初七是人日。在山東民間,這一天又稱「人七日」「人情日」「人勝節」等。據東方朔《佔書》記載,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不同畜牧作物和人的生日,次序為「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

人日的諸多活動反映了人們祈福納吉的願望,有諸多習俗可追溯千年。據南北朝時期《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淄博、濰坊地區此日吃各種野菜做的小豆腐,即是此遺風。1936年《重修莒志》載:「初七日為人日,採七種野菜,和豆沫煮食之,謂之『人七菜』。」

據說人日主人丁興旺和人身健康。龍口、招遠等地按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分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中午吃麵條以祝人們健康長壽。膠東地區則在此日家家改善生活,有的吃麵條,有的吃餃子。榮成、文登等地有「吃麵條,拴小兒」的習俗,麵條要擀得又細又長,有「拴住」小孩之意,謂之好養。

舊時,壽光等地在人日「樹消息」。據1800年《壽光縣誌》載:「人日,樹消息,削三寸木片以軸貫之,聯以絲車,剪彩為絡絲娘,懸之高竿,所以驗風佔歲也。」

有的地方,在人日還有祭神等活動。沂南在這天推磨壓碾,送天地神。鄒城、泗水、單縣等地在這天祭火神祝融。據1892年《鄒縣續志》載:「七日,祀祝融以少牢,舉燭,同社畢至,曰『守駕』。」在同一年編纂的《泗水縣誌》載:「初七日,具香楮,祭火神。」

在蒲松齡的《聊齋詩集》中,有一首題作《人日》的七言絕句寫道:「靈辰剪彩古來興,閨閣訛言笑益增。此日相傳貓嫁女,兒啼嗚拍不張燈。」這首詩為我們提供了清初山東淄川一帶「人日」節俗的具體信息,填補了縣誌的空白。其中,「貓嫁女」「不張燈」等習俗,更具有山東地方特色。

舊時,人日也稱「靈辰」,取人為萬物之靈在此日誕辰之意。蒲松齡所說「剪彩」,即剪作人形或花鳥狀的彩勝,亦稱「人勝」。此俗據說起於晉賈充夫人。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所載尤詳,故李商隱詩云:「縷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當時多為閨嬉以佔女紅。到了清代,山東仍有行之者。在乾隆三十九年的《曲阜縣誌》中載:「七日為人日,剪彩為人置戶牖,祀文廟。向晚,室人祀七姑以卜。是日也,晴主物產盛。」

隨著時代的變遷,「剪彩為人」的年俗逐漸被淡化。在1832年修的《商河縣誌》中載:「人日,是夕不張燈,為鼠忌也,俗語謂之為『貓嫁女』。」1925年的《無棣縣誌》也載:「人日,夜息燭,為鼠忌,俗云為『貓嫁女』。」所謂「貓嫁女」,其實與「老鼠娶妻」有異曲同工之處,實質皆因忌鼠而產生的一種心意民俗,希望把老鼠嫁到別處去,以免騷擾自家。單縣在人日要早晨吃餃子,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淄川在這天吃小豆腐,象徵吃老鼠腦。

「剪彩」雖被人們遺忘,另一種替代的儀式卻出現了。在1936年《重修莒志》中載「人家有卜紫姑之戲。」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載:「紫姑,萊陽人,姓何,名媚,字麗琴,壽陽李景納為妾。其妻妒之,於正月十五陰殺之廁中。天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作其形,夜於廁間迎祀,以佔眾事。」

山東老鄉紫姑雖為廁神,卻並不司廁事,老百姓以箕帚、草木,著衣簪花,請神降附於上,女子們則把心事默默向紫姑訴說,或卜吉兇。這種習俗,在鄆城民間傳說中,演變成了人日是玉皇大帝的七姑娘生日。婦女在這天用秫秸、布條做一個「七姑娘」,扶著她先轉井,再轉碾臺和磨臺,邊轉邊唱:「七姑娘,轉井臺,教俺繡花做繡鞋;磨道去,碾道來,針線筐,不離懷。」

在蒙陰,人日這天也有「扎姑姑」的習俗:未婚少女聚在一起,用木條、乾草、葫蘆頭、彩色布條等,做成「姑姑」,葫蘆頭塗上白粉,畫上五官,還用雞血點染腮唇。之後,女孩們讓「姑姑」站在供桌上,大家輪流給姑姑跪拜,祈求降福。最後,有人舉著「姑姑」給每個少女點頭。據說,給誰點頭多,誰就福多。

除了紫姑,灶王爺也忙得很。舊時,沂南未婚女子在初七落日前,用初一早晨發紙時用過的紅筷子,到灶王爺前佔卜,預測婚嫁吉兇。

相關焦點

  • 祝福中國|大年初七 七星高照
    初一到初七,每天圍繞「一至七」中一個數字送祝福,祝福中國,也衷心祝福你!新的一年,一帆風順、二人同心、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合昇平、七星高照!  今天推出第七集《祝福中國|大年初七 七星高照》  一二三四五六七,  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  近水遊魚迸冰出。
  • 初七是什麼日子?大年初七禁忌習俗有哪些 七出八不出是什麼
    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春節系列節日中重要的節日之一。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中國吃網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
  • 大年初七:人類誕生日,吃麵條,命長久
    【明一悅讀原創,感謝喜歡,謝絕抄襲】大年初七,年味漸遠,然,這一天,所有人卻端起了同樣一種麵食:麵條。據說,大年初七,是人日,亦稱人類誕生日,吃麵條,寓意長長久久,健康長壽。那麼,你可知,大年初七為何稱人日嗎?據說,當年女媧製造萬物時,先是從六畜開始的:雞,狗,豬,羊,牛,馬。然,製造完以後,她卻發現,這些動物都是有缺陷的。比如雞,無腎,所以大小便一起拉。而狗,舌頭沒有味蕾,白瞎了那麼好的鼻子。
  • 初一到初七 哪些年俗你還不知道?
    導讀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老鼠娶親……大年初一至初七,都有怎樣的風俗呢?你知道除了餃子,還有哪些傳統的過年食品麼?你知道送窮神、接五路是什麼嗎?今天,就讓小編帶你看看正月初一至初七,各地那些有趣的年俗。  大年初一 金雞報曉  放爆竹、吃餃子,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發壓歲錢。
  • 大年初七能幹啥?祖輩們留下的6大講究,一年的福氣就看這天了
    導讀:大年初七能幹啥?祖輩們留下的6大講究,一年的福氣就看這天了自然也有許多講究,其中就有老祖宗們留春節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雖說中國國家規定的節日很多,但是這個節日卻是所有裡面最盛大的一個。初七算的上是春節的尾聲了,那麼大年初七這個春節的最後一天,要做什麼呢?有眾多習俗的農村,下來的這六大講究,人們都說一年的福氣就是看這一天,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初七那天要做些什麼。
  • 春節習俗:為什麼初七上班?正月初七有什麼習俗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或「七元日」等。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一、年初七人日的由來?
  • 大年初七蒸發糕,步步高升,蒸蒸日上,鬆軟又好吃
    話說一眨眼就到了大年初七了,咱們這個假期不能外出,拜年也都是電話和微信拜年啦。天天呆在家裡,正好可以好好打掃一下衛生,整理整理房間的角角落落,不需要的衣服啥的都清理一下。然後再抽時間,多下下廚房,給全家做點好吃的。
  • 為什麼在初七這天上班?你肯定不知道
    開始上班了  2018年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七,春節期間的假期結束,正式上班。不少的小夥伴都說為什麼只有7天的假期,都沒在家待夠,更有甚者分析,春節假期其實只有四天,放假期間佔據了周六日兩天,上班後周六倒班又佔據一天,其實真實的放假只有四天。不得不說,這些小夥伴真的很想多放假在家裡多待一段時間,不過算計了這麼多,你知道為什麼上班這天要選在初七嗎?
  • 多肉植物色彩斑斕之大年初七,藍色系多肉,祝花友青出於藍勝於藍
    藍色給人心情愉快的感覺,在多肉植物當中有很多這個色系的多肉植物,今天是大年初七,估計有很多花友已經準備上班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為大家帶來三種藍色系多肉,讓大家放鬆的同時,也預祝花友們在新的一年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央視新聞:1月31日是農曆大年初七、春節假期第八天,全國各主要高速...
    >2020-01-31 22:17:52來源:FX168 央視新聞:1月31日是農曆大年初七
  • 正月初七「人日節」,除了吃七寶羹之外,還有這些風俗及食俗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今天是正月初七,雖然老話稱「正月裡面都是年」,但是基本上過了初七也等於過年是過完了,人們也就開始要正式上班工作了。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俗稱「人日子」。那麼除了各樣風俗,年初七的食俗有哪些呢?
  • 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古老節日傳承兩千年
    新華網天津2月15日電 (記者周潤健 蔡玉高)2月16日是農曆癸巳蛇年正月初七。民俗專家介紹說,正月初七,傳說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中國民間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人日」源於古老的創世神話傳說。
  • 今日大年初六,在農村關於大年初六有哪些說法和禁忌?看完有數了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正月初六,按照以前的說法,過了正月初五,年也就過完了,但是大年初六這一天,在農村依然有很多的習俗和禁忌。那麼在大年初六時,有哪些風俗和禁忌呢?六有「六六大順」的意思,所以今天也是生意人開市的好日子,在以往年份中,在大年初六一大早,開市的鞭炮聲震耳欲聾,但是今年由於新型肺炎依然還無法控制,並且傳播速度依然很快,所以商人開市的時間也有所推遲,因為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均出現了封城封村的情況,所以購買東西的消費者比往年少了很多,商人們也都不著急開市營業。
  • 大年初七要做什麼?老祖宗留下的五個講究,一年的福氣就看這天了
    雖然有人常笑稱正月裡都是新年,但其實節日的尾聲是在正月初七這一天,我們現在單位企業開工一般都是在正月初八,作為春節尾聲的初七,歷來的講究有很多,老祖宗有一句話就總結了初七的重要性「一年福氣旺不旺就看初七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初七到底有哪些習俗。第一個習俗就是要祭廁神。
  • 正月初七為什麼叫「人日」?要吃什麼?晴朗的天氣可以帶來什麼?
    因為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俗稱「人日子」。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來自專家著述稱,人日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歷史。中國人民在這一天戴人勝,吃七寶羹,吃麵條,登高賦詩。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
  • 祝福中國|大年初六 六合昇平
    初一到初七,每天圍繞「一至七」中一個數字送祝福,祝福中國,也衷心祝福你!新的一年,一帆風順、二人同心、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合昇平、七星高照!今天推出第六集《祝福中國|大年初六 六合昇平》大年初六,祝您六六大順!給您送上六個福!
  • 不放煙花改扎氣球 哈爾濱市警方嚴查節後「開門炮」
    東北網2月12日訊(陳思思 王淇坤 記者 包海多)今天是2月12日(大年初八),各大門市商服都陸續開門納客,但是卻少了往年的「開門炮」。「今年不讓放鞭炮了,這樣挺好的,環境空氣都好,我們昨天開張是用扎氣球的方式慶祝的,員工們都挺開心,也圖個吉利。」
  • 過大年唱大戲 |《鍘美案》《火焰駒》《三滴血》……五部秦腔熱鬧...
    這個春節,從初三到初七,西安三意社的五部經典秦腔,《鍘美案》《楊門女將》《火焰駒》《三滴血》《玉堂春》將會在陝西大劇院悉數上演,梅花名角齊上陣,五天五場不重樣!
  • 2020春節正月初七還放假嗎 1月31日大年初七要上班了嗎
    2020春節正月初七還放假嗎2020春節正月初七還放假嗎  初七已經不放假了。初七放假嗎1月31日大年初七要上班了嗎  2020年1月31日大年初七要上班的。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
  • 春節已至,初一到初七都有啥講究?不妨留意,為一整年開個好頭
    作為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東西,還是有必要去遵守一下的,比如從初一到初七有啥講究,你知道嗎?因為年三十晚上大多有熬夜守歲的傳統,所以大年初一人會格外疲憊,早上起得比較晚,那麼大年初一的晚上可能就會很難入睡,可偏偏按照股傳承下來的規矩,大年初一這天晚上是不能熬夜的,因為初一是嶄新一年新的開始,如果這一天晚上熬夜的話,那麼將來一年都不能睡好安穩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