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官方稱屬履行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

2020-12-22 人民日報

一年前,年僅 18 歲的王某威與同伴一起飲酒,此後王某威為救溺水同伴不幸身亡。家人認為王某威的救人行為是見義勇為,向當地提出了申請。

12 月 14 日,王某威的哥哥王某超收到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的書面回復,稱其弟弟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 我不能接受這個認定。" 王某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準備向濮陽市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提出申請覆核。

不予確認見義勇為決定書

清豐縣公安局政治處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關於王某威的行為不是見義勇為的決定是委員會成員一致通過的,雖然無法認定其見義勇為,但對其行為表示肯定和同情,已與鄉政府和縣民政部門溝通,後期將對王某威家庭進行慰問。

聚會飲酒後救助溺水同伴到底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關於這一認定引起了熱議,紅星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律師進行解讀。

【家屬】不認同認定為 " 履行法定義務 "

2019 年 7 月 10 日,河南工業科技學校學生王某威在朋友劉某偉的邀約下,一同前往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紙房鄉某飯店就餐。" 吃飯的時候,我弟弟和劉某偉等人都喝了酒。" 王某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通過事後了解,當天飯後,是劉某偉提出的去河裡摸魚。

王某威、劉某偉溺亡後的救援現場照片

王某超稱,到了馬村鄉宅劉內村西頭的瀦龍河支流水閘附近後,劉某偉最先下水,"我弟弟並沒有下水,而是坐在邊上拿手機給劉某偉拍視頻,以及和一名女生聊天。"

在王某超提供的視頻裡,紅星新聞記者看到,在一河岸處,有一男子(劉某偉)正沿著岸下河,岸邊另站著兩個少年,其三人均赤裸上身。一旁的拍攝者則在視頻裡做著解說 "看在下河遊泳"。不久,下河男子出現溺水症狀,旁邊的同伴隨即提醒 "慢慢的,別撲騰 "。

據東方今報報導,事發時與王某威聊天的女生說,王某威在發現劉某偉有溺水症狀後,便給她說去看一下,"但後面再發消息就沒有回了,直到當天在官方救援的消息中看到他溺亡的信息。"

"弟弟衣服都沒來得及脫,就趕緊下水救人,但最後他們兩個都溺亡了。" 王某超說,事情發生後,弟弟所在的學校曾到家中慰問,並希望他們提供當地部門認定其救人的證明," 我向他人諮詢過,他們都認為我弟弟救人是見義勇為,所以我便向當地提出了申請。"

王某威

王某超表示,申請後不久,他便接到了當地派出所的電話,稱王某威不符合見義勇為條件。派出所的工作人員說,"當天我弟弟五人在一起喝酒,屬於相約合意的民事活動。對於共同飲酒人的人身安全,以自我防護為主,其他人的義務保障為輔,義務同行人有提醒、勸阻、通知、輔助、照顧、護送等義務。"

王某超回憶說,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其弟弟作為共同飲酒人,下水救人是在履行應當履行的共同保障義務。屬於具有法定義務的救助行為,並非概念裡稱見義勇為要求的非法定義務或職責。因此根據相關條例,其行為不符合見義勇為特徵。

"我弟弟既不是公職人員,與劉某偉也不是親屬,他何來救人的法定義務?他本來就沒有下水,是看到有人溺水了才趕緊去救人的,連準備都沒有。" 王某超說。

【官方】該決定系委員會成員一致通過

今年 12 月 14 日,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正式向王某超進行了書面回復,稱王某威的行為屬於履行法定義務,故決定不予確認其行為屬於見義勇為。

該份認定書顯示,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認為,王某威、劉某偉等 5 人共同飲酒後相約去河裡抓魚,應當預見可能發生的危害生命安全的危險存在,其 5 人之間相互形成了對彼此的安全保障的義務,同伴劉某偉遇險時,王某威實施救助行為,屬於其對同伴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體現。因此,王某威在發現劉某偉處於危險狀態時下水救人的行為雖值得肯定,但其行為屬於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根據《河南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的相關規定,決定不予確認王某威行為屬於見義勇為。

不予確認見義勇為決定書

通過查詢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網,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河南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中對見義勇為的解釋為:指非因法定職責、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財產安全,挺身而出,制止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或者救人、搶險、救災的合法行為。

該條例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成立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負責見義勇為的確認。其評定委員會成員由多部門組成,涵蓋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等部門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範、法律工作者等。

20 日,紅星新聞記者就上述事件多次聯繫清豐縣公安局、清豐縣人民政府,均無人做出相關回應。據東方今報報導,清豐縣公安局政治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關於王某威行為不是見義勇為的決定為委員會成員一致通過,雖無法認定其見義勇為,但對其行為表示肯定和同情,已與鄉政府和縣民政部門溝通,後期將對其家庭進行慰問。

【律師】同飲者間的保障義務不能機械套用

酒後救助溺水同伴的行為到底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尹戈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上述案件中,評定委員會認為王某威、劉某偉等 5 人有共同飲酒活動,其他同行人對於共同飲酒人的人身安全有提醒、勸阻、通知、輔助、照顧、護送等義務這一觀點並沒有錯誤,"但此義務應當限於合理範圍內,而要求飲酒者下水救人顯然不太合理,不宜將下水救人認定為履行法定義務。"

"生命本無貴賤,法律不能規定一個人應有捨命救助他人的義務,即使是酒後有照顧同飲者的義務,也沒有捨命下河救助的義務。" 北京市眾明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建立表示,在沒有法定職責,以及不存在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的情況下,王某威見劉某偉有溺水危險而救助,最後死亡,符合《河南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的規定,應該認定為見義勇為,"對於見義勇為的認定,應當參考見義勇為的本意,即見正義的事情而勇敢去做,而不是限定過多條件,只要是對於自己不能預見或者雖能預見卻沒辦法制止的危險而勇敢去幫助的行為都應該認定為見義勇為。"

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昌松也表示,評定委員會提出的義務說法只在彼此之間承擔侵權責任的範圍內有意義,在認定見義勇為的過程中不能機械套用," 本案中,救人者王某威有那麼一點履行法定義務的味道,但根本而言還是履行高尚的道德義務。"

劉昌松律師表示,在侵權責任法調整的範圍內,飲酒者是成年人,對飲酒後下河抓魚有危險應有認知,飲酒後決意下水出現死亡後果,自己對其死亡應承擔佔比很大(比如 90% 以上)的主要責任;其他同飲者未勸阻其下水,在下水者遇到危險時又未積極救助而出現溺亡,死者近親屬向其他同飲者主張賠償責任時,其他同飲人可能要承擔佔比很小(比如 10% 以下)的民事賠償責任。

"同飲者的這種保障義務,姑且也稱為安全保障義務的話,是不同於《侵權責任法》第 37 條中規定的公共場所管理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應當的承擔侵權責任的。" 劉昌松律師說,"例如公共遊泳池應保障遊泳顧客的安全,遊泳顧客潛泳時抽搐沉水,遊泳池管理人應履行積極救助的安全保障義務,若其救生員因為打盹、玩手機等未發現、未救助,遊泳顧客溺亡了,遊泳池管理人或要承擔 100% 的侵權責任。若救生員救助時自己也身亡了,當然不成立見義勇為。"

因此,在本案以及與此相似的情形中,劉昌松律師認為,同飲者只有不到 10% 的較小保障義務,王某威並不贊同下水抓魚(視頻證明有這層意見),同飲者下河出現生命危險時,其來不及脫衣,即奮不顧身地下河救人," 此時遠遠不是在履行法定義務,而主要是盡高尚的道德義務,這正是見義勇為立法要獎勵的『在災害事故時勇於救助的行為』。有關部門在認定見義勇為時絕不能太苛刻,應看整體看本質,不能放大佔比很小的法定義務,而抹殺了其佔比很大的道義責任。"

12 月 19 日,王某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無法接受目前的認定結果,將向濮陽市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提出申請覆核。

(來源:紅星新聞)

相關焦點

  • 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 官方:不構成見義勇為
    近日一則「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官方定性不構成見義勇為」的新聞持續引發網友關注。據悉12月14日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以書面的形式回復關於王某威的見義勇為評定,稱王某威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對此鑑定結果,王某威的哥哥王某超表示:自己很難接受。
  • 男生聚會飲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 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
    一年前,年僅18歲的王某威與同伴一起飲酒,此後王某威為救溺水同伴不幸身亡。家人認為王某威的救人行為是見義勇為,向當地提出了申請。12月14日,王某威的哥哥王某超收到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的書面回復,稱其弟弟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我不能接受這個認定。」
  • 河南一男生聚會飲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 官方:不是見義勇為
    為救溺水同伴不幸身亡的救人行為,卻被當地官方認定為不是見義勇為,咄咄怪事引發網友熱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據媒體報導,近日,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下發認定書,對當地18歲王某在聚會飲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的救人行為進行了最終認定,認為該行為不屬於見義勇為,而只是履行了法定義務。
  • 共飲人救人身亡是在履行「法定義務」而非見義勇為?|長城評論
    家人為他的救人行為申報見義勇為,12月14日,收到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的書面回復,稱他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日前,王某威的哥哥王某超表示:不能接受這個認定,準備向濮陽市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提出申請覆核。(12月21日紅星新聞)不予確認見義勇為決定書。
  • 男子為救助酒醉朋友溺水身亡,是見義勇為還是法定義務爭吵不休
    「兩難;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12月14日,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對於王某救人溺亡申請見義勇為的情況,進行了書面回復。認定王某的行為只是履行法定義務,不能構成見義勇為。①見義勇為的主體是非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自然人。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主體,在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義務時,不能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 ②見義勇為所保護的客體,是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
  • 18歲男生勇救落水同伴死亡,不屬於見義勇為?講解法定義務的產生
    一年前,河南18歲的大學生王某威,與同伴一起飲酒後又到河邊玩耍,因救落水同伴雙方溺亡。王某威家人向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認定其行為為見義勇為。當地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回復稱,王某威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對此家屬表示不接受!
  • 見義勇為的認定不該那麼難
    兩起關於見義勇為的事件,看得人五味雜陳。一起在四川廣安,黃某17歲時救人溺亡,由於唯一目擊者前後說法有出入,未獲見義勇為表彰。其父為此奔波7年,當地政府最終認定黃某屬見義勇為。一起在河南清豐縣,年僅18歲的王某威與同伴一起飲酒,為救溺水同伴不幸身亡,當地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稱其是履行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這兩起事件,前者兜兜轉轉七年,終於畫上了一個圓;而後者,目前正在輿論場遭受爭議。
  • 海南3歲小孩溺水,「飛鷹大隊」便衣隊員見義勇為
    5月22日下午5時左右,海南一個公園忽然有一個玩耍的兒童掉進了河裡,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忽然一位男子快步跑來,飛身到河裡,將孩子救上來,據了解,原來這個見義勇為的男子,正是飛鷹大隊的隊員鄭經露。鄭經露說,飛鷹大隊先後湧現出全國見義勇為司機、海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和海口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30名先進典型,2013年被評為省見義勇為先進群體、2014年感動海南平民英雄團隊,2019年被評為海口市見義勇為英雄群體,鄭經露說:「我只是這個團隊的一員。」
  • 武平法院關於敦促被執行人履行法定義務的通告(總第六期)
    武平縣人民法院 關於敦促被執行人履行法定義務的通告(二零二一年第一期) 為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維護生效裁判的法律效力,保障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誠信守約的社會風尚,依照法律有關規定,本院發布通告如下: 一、未履行完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被執行人應於執行通知書上規定的時間前,到本院主動履行義務、如實申報財產、報告有關事項
  • 廣東肇慶:弘揚見義勇為 涵養社會文明新風尚
    6名見義勇為群眾和民警代表獲表彰。通訊員 供圖見義勇為是社會良好道德風尚的體現,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近年來,廣東省肇慶市湧現了不少見義勇為行為,較受關注的,既有四會幾名熱心群眾勇救車禍落水者,也有端州「託舉哥」趙建紅勇攀上樓救小孩,還有民警姚少雄路遇車禍救出七人。這些壯舉,極大地提升了社會正氣。
  • 見義勇為好少年 弘揚社會正能量
    見義勇為好少年 弘揚社會正能量 ——記海口市「新時代好少年」李書偉他見義勇為,在小區泳池內救下了溺水的4歲男孩;他拾金不昧,將放學回家路上撿到的手機第一時間交給警察尋找失主;他熱愛生活,是父母眼中的自立「小暖男」,是同學眼中的運動小達人……他就是海口海港學校初二年級的李書偉
  • 鄭州普羅房地產未履行法律義務 銀行存款被凍結
    7月10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一則執行裁定書,鄭州普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中牟普羅旺世新農村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申請強制執行,部分財產被凍結、查封。執行裁定書顯示,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8年11月13日作出的(2018)豫01民終14543號民事判決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被執行人中牟普羅旺世新農村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鄭州普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申請執行人陳三傑於2020年7月6日向河南省中牟縣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 遊客救人遇險 勇士挺身而出 獲評泉州市見義勇為模範
    泉州網11月28日訊 (記者陳靈 詹偉志 通訊員王偉斌)一名遊客為了救兩名落水小孩而體力不支,在石獅一海灘經營大排檔的任利明放下生意挺身而出,將溺水者救上岸。近日,他獲評泉州市見義勇為模範。四川資中縣遊客小李,因救兩名小孩精疲力竭被惡浪捲走,情況十分危急。接到當地邊防派出所協救電話後,正忙於生意的他放下手中工作,立刻趕到出事海域。隨後,他丟下手機,迅速衝入水中向溺水者遊去。此時海浪大、暗流急,當他靠近溺水者時,溺水者已毫無知覺。他機智地把救生浮標綁在溺水者身上,然後艱難地把對方拖上岸。目前,任利明入選10月「福建好人榜」,併入圍11月「中國好人榜」候選人。
  • 和諧公司訴鄭州市政府、國土局、經開區管委會不履行法定職責案
    從承諾的履行情況看,鄭州市國土局及經開區管委會按照鄭州市政府的上述承諾,已經履行了部分承諾義務,但由於其僅為上述承諾義務的執行部門或派出機構,故總體上仍應以鄭州市政府為被告,以解決因行政承諾所發生的爭議。
  • 被執行人雖已履行義務,仍要坐牢6個月
    馬某拿到判決書後不為所動,一直未履行還款義務,並且還一通操作來逃避執行。 典當汽車再消費 距離收到判決書已經三個月過去了,馬某依舊沒有還錢。
  • 溺水事件頻發 教你學會科學救援
    7月13日,燕趙晚報融媒體報導了滄州一14歲男孩溺水死亡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報結合近期一些慘痛案例,就如何做好預防暑期溺水溺亡事件的發生,再次為大家敲響生命的警鐘。另外,當大量的水和異物進入人的喉部,會刺激喉部引起痙攣,甚至出現心臟停搏,這兩個機制都可導致直接死亡,因此溺水後若不及時救援,可生還的機率微乎其微。  本報提醒:兒童切莫到池塘、河道等水多水深的地方嬉戲玩耍。在暑期,家長一定要做好監護,為孩子們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 12歲男孩跳江救人犧牲 父母狀告被救者索安葬費
    見義勇為  救人「小英雄」卻溺水  根據昆明市公安局北京路派出所通報,2010年6月24日16時許,董涵淋和幾個小朋友在盤龍江南壩立交橋下面的河面玩耍,小易不慎落入盤龍江靠南窯火車站一側的深水區內,小易不會遊泳,不斷呼救,董涵淋見狀跳進水中搭救小易。
  • 民法典法條分析第0183條「見義勇為」
    此條款就是見義勇為條款。與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不同的是本條是第三人「救」自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是自己「救」自己。舉例說明,第一句,張三用鐵棍追打李四,王五見義勇為阻擋張三,結果被張三打到在地花費1萬元醫療費。
  • 我市擬修法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
    12月3日,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一次審議了《重慶市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修訂草案)》(下稱修訂草案),其在適用範圍、評定程序、獎勵優待、權益保障、法律責任等方面都做了進一步完善。市司法局局長張德寬在作有關修訂草案的說明時表示,修訂草案調整了獎勵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