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衛獻國是洛寧縣國土資源局的一名職工,從小喜愛繪畫,經常畫坦克、飛機、大炮等武器,甚至跟小夥伴們一起玩的遊戲也多數與「敵我」雙方的對抗有關。
衛獻國平時對軍事武器比較留心,看過一次就能記住樣子。那時候,為了增加「戰爭」的真實性,他經常會自己動手製作一些道具——用紙盒做一個卡車的車廂外形,偷偷把家裡的玉米穗拿出來,剝掉玉米籽後,用小刀把玉米芯切成一段一段的,做成車軲轆,再用竹筒、秸稈做炮筒,一個自製的武器就誕生了。手槍、飛機、卡車、大炮等,雖然他製作的玩具非常簡單,但足以讓小夥伴們羨慕不已。看到小朋友們對他的作品愛不釋手,衛獻國心裡得意極了。
1983年年底,懷著對軍事的熱愛,衛獻國參軍了。在部隊的幾年時間裡,他進一步了解了武器的結構與性能,對武器裝備的認識又加深了很多。
▲▲幾年來潛心製作軍事模型
退伍後,回到家鄉上班的衛獻國依然對國內外各式武器,尤其是新型武器懷有濃厚的興趣,經常訂閱《艦載武器》、《兵工科技》等。每期新刊物一到,他便如饑似渴地仔細研讀。
2007年的一天,衛獻國在一個報刊亭裡發現了一本雜誌,上面有一篇介紹如何用木材和簡單的手工工具製作模型的文章,還附了一個製作非常精美的實體模型。深受啟發的他,就想自己試著做做。
於是,他找來三合板、木頭,購買了木銼、鋸等簡易工具,開始試著製作軍事模型。萬事開頭難,他發現,三合板不適合做模型,而用實木做出模型的圓邊也很難,一些上下起伏的曲線更讓他大傷腦筋,一個零部件往往要多次嘗試才能做好。原本以為兩天就能完成的一個蘇式戰鬥機模型,他用了一個多星期才完工。
看著這個長12釐米、高5釐米的「戰鬥機」終於「出爐」,興奮得衛獻國忘了手上那些水泡鑽心的痛,並買來適合做實體模型的松木鋸末壓縮板,準備投入到新一輪的「戰鬥」中。
正當衛獻國興致勃勃地準備大幹一場時,家裡人卻不願意了:「做這些模型有啥用?不但不能賺錢,還把屋裡弄得亂糟糟的。」面對家人的埋怨和不理解,衛獻國並沒有放棄,他說:「製作軍事模型可是我從小的夢想啊。」於是,他把「戰場」轉移到了樓下一個放煤球的小屋子裡,這個小屋子總共不到3平方米,冬天冰冷,夏天悶熱,但衛獻國只要有空就往裡面鑽,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經常錯過飯點。
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他製作的模型已經把這個小小的屋子擺滿了,裡面共有62件中外飛機模型和3艘軍艦模型。這些模型大小不一,惟妙惟肖,每一件都是根據真實武器按比例製作而成的。
▲▲夢想著能辦一個微縮軍事模型展
衛獻國的夢想是製作100件軍事模型,除了飛機、軍艦外,還要製作坦克、火箭、戰略飛彈發射車等軍事模型。他說,等完成100件作品,就搞一個微縮世界軍事武器裝備模型展。
衛獻國認為現在孩子們的玩具不少,但軍事玩具不多見,商場裡賣的成品模型又比較昂貴,這讓不少喜愛軍事的小朋友望而止步。最近,他正在構思製作一個大型的飛機模型,「這個模型要跟真飛機一樣大小,能供小朋友們試乘試駕,體驗一下當飛行員的樂趣」。
另外,衛獻國還準備將他製作的模型帶到學校向同學們展示,並把製作模型的技巧教給大家,讓他們體驗製作軍事模型的樂趣,同時為孩子們介紹我國的軍事力量,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愛國意識。
(記者王振華通訊員趙笑菊文/圖)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縮寫,又譯為自己動手做。)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