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國軍中將司令康澤被俘,偉人:加鐐銬,派武裝妥送華北

2020-12-16 文壇走筆

襄樊戰役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當屬王近山活捉康澤的故事。1948年7月2日,由中原野戰軍劉鄧大將親自部署的襄樊戰役拉開了序幕,經過解放軍14天的浴血奮戰,以我軍犧牲719人,傷3000餘人為代價殲滅國民黨軍 2.1萬人並活捉了康澤,收復了襄陽和樊城等地區,讓敵人的漢水防線全部崩潰,讓蔣介石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當這一捷報傳到中央後,中央高層十分高興,偉人更是專門給王近山發電報指:加鐐銬,派武裝妥送華北。那麼,這個康澤是何許人也呢?

康澤,四川安嶽人,國民黨有名的特務頭子,地位與戴笠同等。1928年,康澤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後開始在蔣介石手下任北伐軍總司令侍從參謀,在江西剿共時期為老蔣所重用。1933年10月,康澤兼任"別動隊"總隊長受蔣介石直接指揮,他們所到之處,大肆誣衊共產黨和共產主義",任意捕殺我党進步人士以及摧毀中共的地下組織,由於其屢建"殊勳",屢屢受到蔣介石的嘉獎和表揚,自以為是蔣的"御林軍"的康澤更是不可一世,作威作福。

1946年夏,蔣介石公開扯下"和平、民主"的面紗,發動全面內戰,康澤出任國軍總指揮第15"綏靖區"中將司令官一職指揮襄樊戰役,解放軍入城後,兵分3路勇猛穿插,將敵人分割包圍,很快就打亂了敵軍的指揮系統並使其陷於癱瘓。王近山又下令採用"撇山攻城,直搗西門的戰術",避開敵人山頭陣地的火力,僅用時兩天就攻下了襄陽城,並活捉了第15"綏靖區"中將司令官康澤與副司令郭勳祺。

被俘後的康澤被偉人下令加鐐銬,派武裝妥送功德林接受改造,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和反省,1961年康澤被批准監外就醫。1963年4月,康澤被特赦釋放,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並於1967年在北京病逝,終年63歲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被俘的200多位國軍將官,哪五人級別最高?後來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軍高級戰俘,五十年代大多數被關進北京功德林管理所。從建國初期到七十年代,功德林關押改造過200多位國民黨高級將領,能進入這裡改造的內戰戰犯,基本是國軍少將軍銜起步,其中一線將領包含軍長、師長、旅長、兵團司令、綏靖區長官等。
  • 解放戰爭中的國軍兵團司令,最狡猾的是哪一個?投誠後竟悄悄逃跑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主力部隊分為22個一線兵團(算上被殲後多次重建的新兵團,實際遠不止22個),各兵團均由數個軍組成,兵團司令作為其最高指揮官,多為陸軍中將軍銜,掌握數萬人甚至十餘萬人組成的部隊,是國軍高官中的實權派。
  • 這個黃埔一期的國軍中將,把坦克放在城牆當炮臺,被俘後對國軍海軍...
    一批,心裡更不痛快,而他罵得最厲害的就是國軍的海軍了,按理說他是國軍的陸軍中將,是在魯南戰役被俘的,怎麼反而會對國軍的海軍怨氣很大呢?這是有原因的。被俘後馬勵武發牢騷罵街,主要罵的是國軍的海軍,對擊敗他的解放軍反而沒有多少牢騷話,他這個打敗仗被俘的陸軍將領為什麼要罵海軍呢? 說來也很有趣,那是1947年的下半年,解放軍決定要送馬勵武和李仙洲等在山東被俘的高級將領去哈爾濱。當時從陸路去,不但交通困難,而且這麼長途押送容易出問題,便決定從水路送去。
  • 亡國君臣道最同——1948年南京戡亂檢討會議
    洛陽一戰,邱行湘被俘;豫東一戰,區壽年兵團的6個師和黃百韜兵團一部9萬餘人全部損失;老襄樊一戰,康澤被俘,戰略要城襄陽丟失。抗戰後剿共開始的時候,我們實力以5:1的絕對優勢,超過共軍。何以不到兩年,戰略上的主動就從政府方面轉到共軍手中? 「白崇禧:懟得就是你老蔣!
  • 副司令說,新坦克給司令坐,我坐舊的,結果,司令被俘了
    1948年12月15日下午,在雙堆集的一間民房內,國軍第12兵團司令黃維中將、副司令胡璉中將、副司令兼第八十五軍吳紹周中將,參謀長肖銳少將,副參謀長:韋鎮福、劉文修少將等一眾高級將領,面色緊張地聚在一起開會。為啥要開會?
  • 解放戰爭被俘的國軍將領中,職務和軍銜最高的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然而解放戰爭爆發後,短短三年多時間,老蔣就敗光了800多萬大軍,同時還有上百名國軍高級將領被俘。那麼在這些俘虜當中,職務和軍銜最高的人分別是誰呢?被俘職務最高的人:湯堯。湯堯是安徽合肥人,早年加入過青幫,從軍後擔任過黃埔軍校兵器教官。之後一直在國軍中從事後勤和參謀工作,因此名聲不顯。
  • 解放戰爭中,4位逃跑能力最強的「光杆司令」:最後一人活過百歲
    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後期連遭敗績,士兵和基層軍官戰敗被俘後可以被吸納進解放軍隊伍,不願繼續作戰的也可以選擇回老家,但高級將領就不同了:一旦被俘很難立即釋放,多數要關押進戰犯管理所進行長期改造,1959年以後才會陸續特赦,牢獄生涯超過10年。因此「跑」的功夫很重要,國軍將官具有一定的化妝、逃跑技能之人不在少數。
  • 粟裕的強勁對手,創造了國軍兵團司令帶隊衝鋒的唯一戰例
    1935年6月,在與賀老總指揮的紅二、六軍團作戰中,由於跑得快,致使自己的上司四十一師師長張振漢在忠堡兵敗被俘,從而成就了張振漢這個國民黨陸軍中將跟隨紅軍長徵的記錄。黃百韜與蔣介石1947年6月,國軍對山東解放區發動第三次全線進攻,在決定山東解放區生死存亡的南麻、臨朐戰役中,黃百韜又充當急先鋒,率部增援,冒死血戰先後解了南麻、臨朐之圍。
  • 「旋風司令」韓先楚立三大奇功,僅一項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
    在1955年的授銜時,我軍給那些對革命有著功勞的將領做出了相應的授銜,其中有著「旋風司令」之稱的韓先楚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其實,韓先楚本來是應該授予中將軍銜的,但由於他一生立下三大奇功,僅此一項就讓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而這樣的授銜結果,也讓人們不得不信服。
  • 解放戰爭拒不投降國軍司令,被俘後改造最好,勞動積極受總理表揚
    其中,任命為天津警備司令的國軍中將陳長捷,面對強大的人民解放軍的重重包圍,對我軍多次勸降拒絕放下武器投降,最終兵敗之後被俘虜。1949年1月14日,遼瀋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東北全部解放,東北野戰軍大軍揮師入關,並很快完成對天津的包圍,此時,負責天津防禦任務的正是天津城防司令陳長捷。
  • 1949年後,起義後又被處決的3個原國軍中將,他們都是誰?
    所以在1950年12月份,到1951年10月份,為期一年多的清查中,不少身份有問題的人被錯殺,根據當時的數據統計,被清查的人員高達70萬之上,今天我們來說一下,三位起義以後,在清查中又被槍決的原國民黨中將,他們都是誰?
  • 攻破襄陽,沒活捉康澤,肖永銀拍桌子: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作者:鐵錘傑克1948年7月16日下午時分,襄陽城內最後一支抵抗的蔣軍宣布投降,持續了兩周的襄樊之戰,終以我軍的勝利而結束。戰鬥是結束了,可6縱18旅旅長肖永銀卻迫不及待地邁入了擔任主攻的54團團部。一進門,肖永銀就問:「康澤在哪裡?」之所以要找康澤,是因為此人至關重要。
  • 蘇靜沒有任何戰功,為何被授予中將軍銜?林帥:一人可抵十萬雄兵
    1935年,我軍三大紅軍主力勝利會師,全軍順利回師陝北後,蘇靜已經畫出了好幾百張珍貴行軍作戰的軍事地圖,如今全部被我國軍博館永久收藏,這是我軍跨越大江南北,長徵轉移的最有力證據,更是中國革命的歷史見證。
  • 廖耀湘正式軍銜上校,卻已擔任兵團司令指揮15萬大軍,原因為何?
    昨天發了一篇關於廖耀湘擔任第9兵團司令時正式軍銜仍是騎兵上校的文章,本意是簡單地科普一下國軍當中正式軍銜與職務軍銜的區別,進而說明「國軍將官泛濫」其實只是職務軍銜泛濫,正式軍銜仍然管得比較緊。)廖耀湘確實擔任過中將司令這一職務,而且是在這一職務上結束軍事生涯的,你說他是中將也沒錯。但是他的正式軍銜確實也是在1948年9月22日由騎兵上校晉升為少將,依照官方慣例,稱之為陸軍少將更為嚴謹和正式。
  • 廖耀湘正式軍銜騎兵上校,卻已擔任兵團司令指揮15萬大軍,原因為何?
    昨天發了一篇關於廖耀湘擔任第9兵團司令時正式軍銜仍是騎兵上校的文章,本意是簡單地科普一下國軍當中正式軍銜與職務軍銜的區別,進而說明「國軍將官泛濫」其實只是職務軍銜泛濫,正式軍銜仍然管得比較緊。
  • 蘇軍5萬官兵傷亡,司令弗拉索夫中將被俘,柳班戰役因何慘敗?
    一、過度樂觀的蘇軍1942年,蘇聯突擊第二集團軍在柳班戰役中幾乎全軍覆沒,指揮官弗拉索夫中將被俘投敵,蘇軍在此戰中總傷亡人數大約20萬之眾,僅突擊第二集團軍陣亡官兵就高達5萬餘人。無論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甚至一些烏克蘭人,至今也不願提及這場失敗,且糟糕透頂的戰役。那麼這場戰役究竟失敗在哪裡?
  • 二戰被俘的日軍最高將領:拒絕自殺謝罪,理由說出來可笑
    文/快哉風 二戰期間,盟軍想俘虜一個日本高級軍官很不容易,比如中國抗戰十四年,俘虜到最高軍銜的日本軍官只是一個海軍大佐,這個名叫衝野亦男的倒黴蛋,是因為座機故障迫降在國軍第3戰區,從而當了俘虜。
  • 國軍將官多如牛毛,廖耀湘指揮15萬大軍,為何正式軍銜只是上校?
    可見,國軍當中的將官並沒有民間所傳的那樣多、那樣廉價。更為極端的是廖耀湘的軍銜。1947年8月間,廖耀湘出任國軍第9兵團司令。到1948年5月,廖耀湘兵團擴大為機動攻擊兵團,下轄6個軍(新1軍、新3軍、新6軍、第71軍、地49軍、第58軍)又一個師,總兵力15萬餘人,國軍5大王牌獨佔2個,號稱實力最強的兵團。
  • 解放戰爭:從45年的長治到50年的海南,國軍總共戰死多少名將官?
    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是1946年劉峙率30萬國軍圍攻我中原軍區,但事實上雙方的大規模交戰,從1945年的長治(上黨)戰役便開始了。自長治戰役到1950年四野解放海南,總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公布的數據顯示,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少將以上級別軍官,共有85人在1950年海南戰役之前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