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阿歪古寨,品味鄉愁、重溫三國歷史

2020-12-24 黔中放大鏡

什麼叫做鄉愁?

鄉愁,是兒時的美好時光;

是久違了的那一道菜餚;

是故鄉絲絲香甜的空氣;

是老屋的那一道石牆;

更是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那一抹回憶!

但是,隨著鋼筋混泥土的廣泛應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經的老屋不見了;我們都身處大城市中,呼吸著充滿汽車尾氣味道的空氣;

最重要的是,當年父母做出來的味道,已經多年沒有嘗到了!

還好,在貴州安順,還有這麼一個村莊,可以讓我重新去品味那一段鄉愁,同時還能重溫三國的歷史!

下面大家就和雨兒妹一起,去品味鄉愁的味道吧!

青瓦、石牆、木架子,這就是這個村莊——阿歪寨房屋樣子!這,不就是兒時老屋的樣子嗎?身置其中,如果能再吃上一餐布依族的「八大碗」傳統美食,是不是心中油然升起,回家的感覺?

走近阿歪寨的寨門,兩列藤甲兵的塑像映入眼帘,此時諸葛亮「七擒孟獲」、火燒藤甲兵的故事,是不是立即從腦海中跳了出來?反正雨小妹我,仿佛已經聽見了當年的廝殺聲!

安順阿歪古寨村民,是三國時期藤甲兵倖存者的後裔!他們不但還保留著藤甲冑的編制技藝,三國時期的典故更是代代相傳!來到阿歪古寨,找一位老者,聽他敘說他們祖輩的歷史,那才真叫,讓人流連忘返!

圖文/貴州聚時雨黔文旅傳媒有限公司 馬天琪

相關焦點

  • 安順經開區盛邀全國網友:共品歷史文化盛宴 同繪旅遊發展藍圖
    在9月28日舉行的第七屆安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媒體見面會上,安順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呂慶向全國網友發出盛情邀請,期待與大家共品魅力經開歷史文化盛宴,同繪生態經開旅遊發展藍圖。 呂慶表示,安順經開區匯集了三國故事、抗戰歷史、三線精神、民族風情等特色文化,是「四八烈士」著名教育家黃齊生的故鄉,是抗戰英雄戴安瀾將軍的駐軍之處、出徵之地。近年來,安順經開區充分發掘地域文化資源,植入全域旅遊業態,打造了一批文化旅遊特色項目。
  • 強推三國小說,群雄逐鹿,英雄輩出,一起重溫別樣的三國
    三國?三國?何為三國?為何亂?為何爭?無數豪傑英雄,逐鹿中原,讓一起來重溫我們的三國夢。今天小編就給書迷們朋友們推薦三本三國系列的小說,本本精選,風格迥異,構思奇妙,量大管飽,希望書迷朋友們看得開心。第一本:《神話版三國》作者:墳土荒草類別:歷史狀態:連載字數:1239萬字推薦指數:★★★★★評價:看到這篇小說的字數,大家是不是感覺這個作者特別厲害
  • 留住鄉愁!南昌新建區首座鄉村藝術館,滿滿的兒時記憶!
    歷史建築是文明的傳承文化的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此館為新建區首個鄉愁記憶館,集村史演變與農耕文化展示為一體,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展示了幾十年來土庫村的歷史變遷走進鄉村記憶館,仿佛穿越時空,勾起濃濃的思鄉情懷,讓人忍不住駐足、品味、感懷。 「這些老物件不能丟啊,留個念想。這可是我們老一輩人為生活拼搏的見證。」土庫村村民熊緒庭感慨地說。鄉村記憶館建好後,村裡人時不時會來看看,他們也常常帶著孩子來,一會兒伸手去摸摸,一會兒跟孩子述說著以前的趣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 河北保定徐水區商平莊村:老物件憶鄉愁 村史館潤鄉風
    走進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崔莊鎮商平莊村的村史館,仿佛置身於漸漸走遠的鄉村歲月。油燈、風箱、織布機、小推車、鋤、犁、耙等,一件件傳統農業工具、舊時生活用具,向人們展示著農耕文化和鄉村發展風貌,承載著珍貴的記憶和老輩人的奮鬥歷程。
  • 山西陽城:在「鄉愁」中感悟社會進步,在「記憶」中傳承鄉土!
    一件件老物件向人們展示著昔日的生活軌跡,置身其中仿佛回到那曾經的歲月,喚起了大家濃濃的鄉愁。陽城縣鄉村文化記憶館是一家非營利民辦公益性文化場館,成立於2016年,佔地4200多平方米,館內設農耕器具、生活用品、石器石刻、明清家具、古床花轎、太行奇石、根雕等10餘個展廳展室,陳列1萬餘件民俗用品。
  • 逛老街看水龍品鄉愁 全國網媒記者走進安居感受原鄉韻味
    今(24)日,畫好「同心圓」 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來到銅梁,來自全國57家中央、省級重點新聞網站的記者們在慢時光裡細品安居古城之美,感受千年歷史脈絡。 2020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走進銅梁安居古城。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馨月 攝 慢遊安居感受古城原生態風貌 登上128級階梯,跨入安居古城星輝門,古色古香的街道映入眼帘。
  • 何以解「鄉愁」?不妨跟著這本書,來貴州安順鄉愁文化園找答案
    9月26日,「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在安順經開區多彩萬象旅遊城開園。「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正式開園「鄉愁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繼承。」貴州著名文化學者戴明賢告訴記者,老大離家的他對家鄉安順充滿「鄉念」,而他的散文集《一個人的安順》,記錄描寫了安順小城的歷史變動、人文氣息和市井生活,被稱為「安順人的清明上河圖」。而「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正是在此基礎上創建的。
  • 武警益陽支隊:走進廠窖慘案紀念館 重溫入黨誓詞
    重溫入黨誓詞。紅網時刻7月1日訊(通訊員 張龍騰 陳一帆)「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6月30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武警益陽支隊官兵走進益陽南縣廠窖慘案紀念館,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上午9時,武警益陽支隊50餘名官兵整齊列隊「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前,向在抗日時期遇難同胞致哀緬懷、敬獻花籃。
  • 風花雪月是最美鄉愁!中國美術界大咖筆下的大理
    我們那裡的歷史古蹟非常多,但是很多都沒有保留下來。雲南人民有這種自覺的保護意識,當然也有後期政府的大力倡導、修繕和規劃,新城老城劃分的非常合理。
  • 遵義播州:鄉愁濃鬱 百姓幸福
    這裡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播州人民苦幹實幹,奮發有為,在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旅遊惠民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考察。在這裡,總書記走進村民的超市、農家樂,在農家院裡和村民座談交流。他說「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 「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  遼寧盤錦市大窪區榮興街道,坐落著遠近聞名的榮興稻作人家民俗村,在吸引眾多省內外遊客前來體驗稻作文化、感受遼河口文化的同時,也摸索發展出農村第三產業的新業態:民宿。
  • 走進非遺:舌尖上的鄉愁之達濠墨斗丸
    傳承非遺技藝,弘揚傳統文化 走進非遺世界,品味經典魅力 汕頭市濠江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 ▼
  • 「傳承記憶 留住鄉愁」,新火苗點燃北頭村永不消逝的歷史傳承
    「傳承記憶 留住鄉愁」 ,新火苗點燃北頭村永不消逝的歷史傳承▲見圳成長。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作為深圳城市歷史的見證者,南山街道的北頭社區(原北頭村)的原村民們曾以養蠔為生,後來又在時代的大浪潮中改頭換面,招商引資辦企業,在歷史的進程中,他們承載著一座城市的人文記憶和時代縮影。留住文化根脈,傳承時代精神,致敬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
  • 走進綠水青山 品味「詩與遠方」
    原標題:走進綠水青山 品味「詩與遠方」   品農家美食,賞田園風光,住特色民宿,享受鄉村慢生活……伴隨著休閒旅遊消費需求的釋放升級,越來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門,探尋美麗鄉村
  • 開心鬥三國破解版有無限元寶,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亂世三國!
    《開心鬥三國》是一款三國題材卡牌手遊,遊戲內玩法和系統秉承「輕遊戲」原則,使玩家可以更輕鬆地享受萌版三國的樂趣。遊戲內融入了眾多歷史名將、名城以及經典戰役元素。精妙絕倫的立繪,酷炫霸氣的技能。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亂世三國,領略其中風採,在遊戲中收集招募名將,培養名將為自己戰鬥!
  • 走進泰山古村鄉愁博物館,感受冬季山間鄉情
    11月22日,直播活動的第十二站,也是美宿的最後一站,記者來到了位於在泰山東麓黃前鎮麻塔河北岸,古山村碾底峪南首的泰山古村鄉愁博物館。泰山鬱鬱蔥蔥,麻塔河畔溪水淙淙,生機盎然。泰山古村鄉愁博物館就坐落在此。館舍利用閒置村舍改建而成,佔地一千九百平方米,其中共設置11間民宿。
  • 五本三國類小說,帶你重溫那熱血的三國時代
    中華五千年,三國時期的存在是歷史上非常濃厚的一筆,在那三國爭霸,局勢動蕩的時代,湧現出許多讓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與名將,在當下更是有無數以三國為題材的遊戲,影視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曾經的那個時期。今天易軒就推薦幾本三國題材的小說,同大家一起體驗網文中的熱血三國。
  • 鄉愁普洱 | 哈尼族:一個把歷史和財富都鑲嵌在衣服上的民族
    鄉愁普洱 | 哈尼族:一個把歷史和財富都鑲嵌在衣服上的民族 2020-12-17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溫英雄夢!三國題材遊戲發展史(單機篇)|三國題材|三國遊戲|遊戲...
    除玩家自製的《三國姜維傳》以外,知名的國產三國遊戲還有以下幾個作品:《三國趙雲傳》系列、《三國群英傳》系列、《傲世三國》系列、《烽火三國》系列、《三國演義》系列等。其中比較經典的有《三國群英傳2》和《傲世三國》。首款《三國群英傳》推出於1998年,大小只有11M。
  • 《年畫》詠唱特有的中國鄉愁
    對楊玉鵬而言,年畫更是「一種文化,一種鄉愁」,年畫是「寄給春天的請柬」。 楊玉鵬和利宇翔是一對老搭檔,熟悉彼此的風格。他們曾經合作的《海知道》入選了第五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2019年年初,楊玉鵬和利宇翔跟隨「年畫重回春節」主題採風團,走進數個年畫之鄉,從天津的楊柳青,到蘇州的桃花塢,他們看遍「南桃北柳」,在新年臨近的腳步聲中,見證年畫手藝傳承人的堅守與創新,以及社會各界對年畫的傳承發展作出的努力,這次採風對他們幫助很大,《年畫》這首歌也有感而發。 在採風中,讓楊玉鵬印象最深的是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人、93歲的楊洛書老人。